漫谈美子
![]() |
早在多场学校影迷交流会上经常听到老美谈到他们对李沧东的崇拜及对"密阳"的欣赏. 对美国人来说, 韩国电影的振兴和年年层出不穷的好片是一种新观影体验, 每年必有那么一部韩国片是众多美国影评人笔下的焦点, RR在2010年多次在各种各样的年度总结提起奉俊昊的"母亲", 去年更是在各种奖项提名中看到李沧东和易静熙的身影.
“诗”--英文名之Poetry成为2011年除了A Separation外最响亮的外语片名.
美子, 片中的主角. 年过六甲的邻家老人, 倘若在韩国真见到美子这样的人, 不知道要以怎样的敬语去称呼, 她的美和温柔让我不舍以할머니(外婆)相称, 但她眼角的鱼尾纹和眼中对往事的留恋又透露了她丰厚的人生经历。她带白色的帽子, 吝惜自己的美丽, 穿整齐的套装, 言语见的轻巧和温柔, 这一切表现了她对青春的留恋和对优雅与美丽的追求.
美子的生活很简单, 生活不算贫穷, 偶尔为邻居半瘫痪的社长做身体清理赚来的一比小钱可以让她很开心, 她追求其实不高, 每天给孙子做饭, 饭后打打羽毛球, 这些是她生活的主体.
美子对生活和自我的热情却在这平淡的生活里试图获得释放. 她铭记高中老师一句简单的---美子你以后会写诗, 便加入各种读诗团想去完美儿时的梦想. 她见到做诗的前辈便问, 我要怎么去找灵感,怎样去做诗?片中没有明确给予美子与其他想要做诗人的对比, 但我们很清楚的察觉美子对艺术对诗和世界之美的追求绝对不是泛泛之谈, 她抱着一种奋不顾身的渴望去学习诗的创作, 但灵感和老师一再对她强调的重点--对世界美得察觉却未能和美子达成共鸣.
美子, 陷入了困境. 一方面, 她努力将自己融入世界去感受和触碰美丽, 另一方面, 孙子在学校和其他无名男生强奸的女子跳河而死的噩耗成为她过不去的一道坎, 她的内疚, 她的惭愧,潜意识的阻止了她寻求美的渴望. 这时候去追求美, 怎么对得起那死去的少女? 美子不断的纠结, 她无法忍受其他五名学生家长的冷漠和残酷, 她逃避他们的对话, 走到外面对着玫瑰写下“红的像血一般”这样的诗句, 从此刻起少女之死不仅成为她内心情感波澜的起因, 却也成为她对艺术灵感的来源.
美子的困惑在片中表现的很微妙,除了几次美子和孙子的正面冲突, 你几乎看不到很多她情绪的转折. 但电影不断的铺垫, 将美子因为少女之死做的种种事情展现: 她去灵堂, 偷了少女的照片, 跑去学校强奸地点的科学教室, 去看少女死去的河, 这些小的事情穿插在电影中, 真实的表现着美子自身的罪恶感不断的加重. 她可以白天去参加诗颂会, 聚餐时快乐的和别人谈论诗歌,但聚餐结束和, 她蹲在外面的墙角放声大哭, 罪恶和内疚不断侵袭着她, 她如此无助, 不知如何去救赎.
成为鲜明对比的是美子孙子的行为, 尽管自己做下虐罪却无视后果, 打电动看电视, 没有一丝对死去少女的怜悯之心. 他面对外婆的质疑选择无视和逃避, 而这样的行为让美子无法获得任何的解脱,反而加深她对少女的内疚. 美子为了给少女家人一笔和解费做出了违背她人格的事情, 但从美子的眼里, 我没有看到后悔, 我深信她从不后悔她的决定, 她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做牺牲是自我救赎的行为. 她以为用这样的方式, 罪恶感会消失, 灵魂会得到解放, 而她可以重回到那个在影片开始安然美丽的女人.
但她没有得到解放. 在和解会上她无法直视少女母亲的眼睛, 她起身离开, 因为内心道德的指控让她无法忘记孙子的冷漠. 钱给了少女母亲那只能算是一种安慰, 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办法去真正赎罪? 美子内心对正义的追求被迫她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大义灭亲, 将无知的孙子提交到警局.
电影的最后15分钟将尹静姬的演技再度升华, 她的决绝和对孙子的不舍, 她的困惑和对黑白对错的认同, 她所追求的平静和自己打破的安稳。 随着孙子的离开, 她内心的墙壁终于瓦解, 灵感无限涌入, 她提笔写下自己的第一首诗.
电影结局来到美子和少女都来到的那条河, 少女的黯然一笑和美子的消失带来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美子去了哪里? 做了什么? 她还像以前一样穿碎花的套装, 踩着坡跟的高跟鞋吗? 她还偶尔看着树和树枝的飘动去寻求美吗? 但仿佛一切都不重要了, 美子达到了自己的救赎, 而她解放的心情可以无限的去感受世界的美, 她的优雅会一直伴随着她, 在自己的笔记上记下千言万语, 生命的真谛.
尹静姬凭此片获得多个最佳女主角提名, 并获奖无数. 很多人在看完片后被她年过六十却仍保存的优雅细腻而折服. 和我的韩国朋友漫谈尹静姬, 才得知当年成为影后和总统产生了丑闻, 民间流传总统将她介绍给久住法国的钢琴家, 于是尹静姬从此逃避了媒体, 并且再没有回归到银屏和韩国. 她和总统之间的感情, 有人说她是被迫的, 但已无从考证. 但光凭她如此深厚的演技, 和她对美子这个角色的完美诠释, 我无法停止得对她产生好感. 那些躲避与法国的时光,是什么样的契机造就了这样的女子?
在63届戛纳电影节上,李沧东凭借此片获得最佳编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