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片断:AKB48的色情意味
AKB48的色情意味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方推出了走红程度如日中天的少女偶像团体AKB 48,担任“日中国民亲善大使”。放眼今日日本娱乐界,AKB48可谓风头无两,形成了令人不得不瞩目的社会现象,但其深层内涵也招来许多争议。
有一天到某家很小的中餐馆吃饭,看到秋元康曾在杂志上推荐过此间的饺子。这位秋元康,即AKB 48的教父,在歌曲作词和商业推广领域拥有不凡成就。我觉得AKB 48之所以大红大紫,最关键之处在于秋元康的经营手法。传统的艺人表演活动要保持与观众的直接联系,不管舞台是流动还是固定。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使得艺人的表演活动可以与观众脱离开来,而AKB 48的专用剧场演出形式是一种回归;在中国,赵本山和郭德刚在二人转与相声领域也有同样的成功案例。艺人与观众的距离究竟宜远宜近,这是一个难题。窃以为影视艺人因为要扮演不同角色,适合保持本尊一定的神秘感,而剧场表演型的艺人,与观众的接近更加有助于培养忠实“粉丝”。AKB 48和其姊妹团体以剧场表演、握手见面会等形式博得了知名度,也营造出“和粉丝共同成长”的氛围,使无数日本宅男死心蹋地地甘愿效忠。
不过,AKB 48最值得探究的在于她们的少女形象,以及庞大的规模。去年年末晚上,无意间看看红白歌战,被AKB 48们吓了一跳,舞台上挤满超过一个加强连的制服少女。此前,AKB 48已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人数最多的流行偶像组合”,这次又打破了日本NHK红白歌战的登台组合人数纪录,大有倾国倾城之势。多年来,日本歌坛一直流行非乐队的多人表演组合,流风影响东亚各地,但像AKB 48这个人数级别的团体着实令人震惊,连记住所有成员的名字都要花费一番功夫。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默背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往事,感慨一下。
中国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48个女生凑在一起,单纯是人事管理,其难度可想而知,也就是集团性格强烈的日本人才能做到。从商业角度讲,这类多人组合追求的是规避风险和扩大效益,受众往往会在其中找到一个看着顺眼的,AKB 48的规模将此项机能发挥到了极致:看着花眼。这是日本评论界有人指出的问题所在。我在上一本书中写过评论家们批判廉价服装商家优衣库能导致“亡国”,有趣的是,亦有评论家将AKB 48比作优衣库,即同样以廉价行销、批量复制为模式,破坏了对质量、品位的追求。还好他们没说AKB 48会“亡国”,考虑到粉丝的威力,估计想说也不敢,最多腹诽罢了。事实上,这二十来年里,由于商业操作机制对流行音乐的掌控翻弄,使得不仅日本,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质量的滑坡。优秀的创作与演唱天才寥寥,能够恒久萦绕于心的作品寥寥,和上世纪60-80年代到处群星璀璨的盛况对比,显得好景不长江河日下。这当然不是AKB 48的责任。
AKB 48真正需要被评论的,是其暗含的比较另类的色情意味。在AKB 48之前,日本还有“晨间少女”等所谓“美少女”组合,这是日本文化研究者不应忽视的分析对象。十年前,我受邀观看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的东京纪念音乐会,王菲、滨崎步等两国大牌接连亮相,但观众以政经文化界人士居多,反响并不热烈。最好玩的是一个日本少女组合开始表演时,NHK剧场的最后方骤然响起一阵欢呼,令前面的观众纷纷回首眺望。那大约是几十名男子,雀跃程度热烈癫狂,仿佛在和台上歌舞的偶像遥相呼应。而节目告终,后面也没了声息,我回头看去,竟然人去座空。我不禁慨叹:这才是从一而终的粉丝啊。
然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迷恋“美少女”?他们又迷恋“美少女”的哪里?为何会达到迷恋的程度?我未曾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来不好多嘴,却又有些不吐不快。概括言之,和美少女粉丝联系到一起的,通常是“宅男”。川端康成的《睡美人》中描写耽于少女肉体的老者,背景是男人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较为容易理解。而“宅男”的年纪倒并不大,大致属于青年和略近中年。他们的宅不完全指的是喜欢呆在家里,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宅”,湎于虚拟的想象,拙于现实的活动。他们在对待异性关系上,一方面有强烈的操纵欲,一方面又有对挫折的恐慌感,矛盾交织,真假莫辨。少女(幼女)无论体能还是心智都相对较弱,能满足他们的“主人”想象;娱乐界偶像或漫画、电游中的虚拟形象,则可以满足他们不被拒绝的“恋爱”。AKB 48的与观众、粉丝互动做法,便于宅男更完美地建构自己的“美少女”想象,得到他们的狂热拥护也不稀奇。不惜花费几十万日元,只为购买一张AKB 48的见面会入场券乃至一张照片,常人难以理解,他们却做得到。
客观地说,这类粉丝的精神状况一般是病态或准病态的。举两个案例,一是青森县某政商豪门的儿子,着迷于“美少女”电子游戏,因母亲病故受到刺激(注意母亲在类似案例中的角色),先后诱拐胁迫多名少女加以监禁虐待,几年前曾是社会新闻的话题。另一个发生在今年年初,某台湾留日男学生用连捅几十刀的残忍手法杀死本校两名台湾女同学,被捕后举刀自刎。他被捕的地方是名古屋的SEB48(AKB48的姊妹团体)专用剧场,在犯案潜逃中还执意要实现和偶像SEB48见面的愿望。
韩国的娱乐势力近年来积极进军日本市场,以少女时代为首的“美少女”组合也陆续登陆东瀛列岛,但似乎难以动摇AKB48的地位。对比这两种“美少女”的风格,着实蛮有趣味。按照日本宅男的眼光看来,韩国的“美少女”依靠容貌整形、修长美腿、艳丽服饰展现出的性感,好像过于成熟,根本算不上少女。滑稽的是,韩国“美少女”在日本的受众反而有不少女性,她们也许希望自己能拥有“少女时代”般的身材和相貌。而如果跳出日本AKB48粉丝的视角,你会觉得AKB48那种超短裙的学生制服,比“少女时代”更加暴露身体的影像,加上挑逗性的歌词,流露出令人不快的色情意味。我不知道在中国,“少女时代”和AKB48谁能更擅胜场?
在东京涉谷著名的竹下街道,有一家AKB48官方专门店,感兴趣的人不妨去看看,体验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必须提醒的是,该店铺只接待事先通过网站预约的来客,贸然上门要吃闭门羹的。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方推出了走红程度如日中天的少女偶像团体AKB 48,担任“日中国民亲善大使”。放眼今日日本娱乐界,AKB48可谓风头无两,形成了令人不得不瞩目的社会现象,但其深层内涵也招来许多争议。
有一天到某家很小的中餐馆吃饭,看到秋元康曾在杂志上推荐过此间的饺子。这位秋元康,即AKB 48的教父,在歌曲作词和商业推广领域拥有不凡成就。我觉得AKB 48之所以大红大紫,最关键之处在于秋元康的经营手法。传统的艺人表演活动要保持与观众的直接联系,不管舞台是流动还是固定。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使得艺人的表演活动可以与观众脱离开来,而AKB 48的专用剧场演出形式是一种回归;在中国,赵本山和郭德刚在二人转与相声领域也有同样的成功案例。艺人与观众的距离究竟宜远宜近,这是一个难题。窃以为影视艺人因为要扮演不同角色,适合保持本尊一定的神秘感,而剧场表演型的艺人,与观众的接近更加有助于培养忠实“粉丝”。AKB 48和其姊妹团体以剧场表演、握手见面会等形式博得了知名度,也营造出“和粉丝共同成长”的氛围,使无数日本宅男死心蹋地地甘愿效忠。
不过,AKB 48最值得探究的在于她们的少女形象,以及庞大的规模。去年年末晚上,无意间看看红白歌战,被AKB 48们吓了一跳,舞台上挤满超过一个加强连的制服少女。此前,AKB 48已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人数最多的流行偶像组合”,这次又打破了日本NHK红白歌战的登台组合人数纪录,大有倾国倾城之势。多年来,日本歌坛一直流行非乐队的多人表演组合,流风影响东亚各地,但像AKB 48这个人数级别的团体着实令人震惊,连记住所有成员的名字都要花费一番功夫。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时默背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往事,感慨一下。
中国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48个女生凑在一起,单纯是人事管理,其难度可想而知,也就是集团性格强烈的日本人才能做到。从商业角度讲,这类多人组合追求的是规避风险和扩大效益,受众往往会在其中找到一个看着顺眼的,AKB 48的规模将此项机能发挥到了极致:看着花眼。这是日本评论界有人指出的问题所在。我在上一本书中写过评论家们批判廉价服装商家优衣库能导致“亡国”,有趣的是,亦有评论家将AKB 48比作优衣库,即同样以廉价行销、批量复制为模式,破坏了对质量、品位的追求。还好他们没说AKB 48会“亡国”,考虑到粉丝的威力,估计想说也不敢,最多腹诽罢了。事实上,这二十来年里,由于商业操作机制对流行音乐的掌控翻弄,使得不仅日本,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质量的滑坡。优秀的创作与演唱天才寥寥,能够恒久萦绕于心的作品寥寥,和上世纪60-80年代到处群星璀璨的盛况对比,显得好景不长江河日下。这当然不是AKB 48的责任。
AKB 48真正需要被评论的,是其暗含的比较另类的色情意味。在AKB 48之前,日本还有“晨间少女”等所谓“美少女”组合,这是日本文化研究者不应忽视的分析对象。十年前,我受邀观看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的东京纪念音乐会,王菲、滨崎步等两国大牌接连亮相,但观众以政经文化界人士居多,反响并不热烈。最好玩的是一个日本少女组合开始表演时,NHK剧场的最后方骤然响起一阵欢呼,令前面的观众纷纷回首眺望。那大约是几十名男子,雀跃程度热烈癫狂,仿佛在和台上歌舞的偶像遥相呼应。而节目告终,后面也没了声息,我回头看去,竟然人去座空。我不禁慨叹:这才是从一而终的粉丝啊。
然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迷恋“美少女”?他们又迷恋“美少女”的哪里?为何会达到迷恋的程度?我未曾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来不好多嘴,却又有些不吐不快。概括言之,和美少女粉丝联系到一起的,通常是“宅男”。川端康成的《睡美人》中描写耽于少女肉体的老者,背景是男人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较为容易理解。而“宅男”的年纪倒并不大,大致属于青年和略近中年。他们的宅不完全指的是喜欢呆在家里,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宅”,湎于虚拟的想象,拙于现实的活动。他们在对待异性关系上,一方面有强烈的操纵欲,一方面又有对挫折的恐慌感,矛盾交织,真假莫辨。少女(幼女)无论体能还是心智都相对较弱,能满足他们的“主人”想象;娱乐界偶像或漫画、电游中的虚拟形象,则可以满足他们不被拒绝的“恋爱”。AKB 48的与观众、粉丝互动做法,便于宅男更完美地建构自己的“美少女”想象,得到他们的狂热拥护也不稀奇。不惜花费几十万日元,只为购买一张AKB 48的见面会入场券乃至一张照片,常人难以理解,他们却做得到。
客观地说,这类粉丝的精神状况一般是病态或准病态的。举两个案例,一是青森县某政商豪门的儿子,着迷于“美少女”电子游戏,因母亲病故受到刺激(注意母亲在类似案例中的角色),先后诱拐胁迫多名少女加以监禁虐待,几年前曾是社会新闻的话题。另一个发生在今年年初,某台湾留日男学生用连捅几十刀的残忍手法杀死本校两名台湾女同学,被捕后举刀自刎。他被捕的地方是名古屋的SEB48(AKB48的姊妹团体)专用剧场,在犯案潜逃中还执意要实现和偶像SEB48见面的愿望。
韩国的娱乐势力近年来积极进军日本市场,以少女时代为首的“美少女”组合也陆续登陆东瀛列岛,但似乎难以动摇AKB48的地位。对比这两种“美少女”的风格,着实蛮有趣味。按照日本宅男的眼光看来,韩国的“美少女”依靠容貌整形、修长美腿、艳丽服饰展现出的性感,好像过于成熟,根本算不上少女。滑稽的是,韩国“美少女”在日本的受众反而有不少女性,她们也许希望自己能拥有“少女时代”般的身材和相貌。而如果跳出日本AKB48粉丝的视角,你会觉得AKB48那种超短裙的学生制服,比“少女时代”更加暴露身体的影像,加上挑逗性的歌词,流露出令人不快的色情意味。我不知道在中国,“少女时代”和AKB48谁能更擅胜场?
在东京涉谷著名的竹下街道,有一家AKB48官方专门店,感兴趣的人不妨去看看,体验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必须提醒的是,该店铺只接待事先通过网站预约的来客,贸然上门要吃闭门羹的。
你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影视剧的台词粗糙是一如既往的
- 中国通史清史部分片段 (2人喜欢)
- 封神二的观后 (1人喜欢)
- 短途旅行 (3人喜欢)
- 随便说说旧时曲,如今听来已暮年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