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通讯录名单里还剩下几个能联系的
一张SIM卡可以存储250个号码,但活到我这把年纪或者更大,联系人的数目往往超越这个数值。因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不断有新的号码输入。有聚会上前一分钟刚刚认识的朋友,有工作场上递上名片不得不联系的客户,有迫于对方的重度热情不好意思当面拒绝的陌生人。通讯发展成为今天的必需品,保存了上千个号码的手机通讯录已经不再稀奇。
一周前,转存通讯录的时候,android跟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计划保存到gmail的通讯录保存失败,手机本地通讯录也被清空得一干二净。当时我就崩溃了,我甚至不用去预计这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就轻轻地动一动脚趾头也能知道这是件天大的事,几百个号码啊,所有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里面,就这样,全没了。
一周过去了,再次存入手机的号码不足50个,却突然变得心安理得。尤其是恰逢上辞职的间隙,于是所有仅止于工作的同事和非同事也都刚刚好地不再需要联系了。竟原来,我的社交圈方圆不过50。
曾有那么几次,过年的时候,感染于各种祝福短信的狂轰乱炸,也的确闲得无聊,便也加入群发的行列。因为偷懒,通讯录从来不分类,于是一个一个名单看下来,发现有好些名字已经不记得人是谁了,努力回忆也只是一片空白,想删了去,又总担心今后可能会用得着。
曾有那么几次,面对人生路上的大悲大喜,觉得真该找人说说,分享或者倾吐,挨个电话打下来,却永远只是那几个号码。剩下的几百零一个人,你不会想跟他聊,也不会认为他想要听,可悲的是,这些人里面除了真真不熟的以外,还藏着无数个那些曾经在某个时期跟我们很靠近很靠近的名字。
有时候想想,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先是有博客,然后有微博,你可以躲在千里外的电脑前偷偷地研究别人的生活和情感,也不会被任何人知晓。但有时候,网络也是个坏东西,你可以留言也可以不留言,而留言也无外乎揣着一种期待回踩的心态,不论留言与否,总之是不需要亲自与对方联系了。
不过,若是将错全怪在网络上也未免偏激。“渐行渐远”这个词不是只出现在歌里,它是对这个社会最智慧的囊括。生活圈渐渐地不同,认识的人渐渐地不同,眼中的世界渐渐地不同,交集就越来越少,念不同的大学,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刚开始还可以回忆往昔八卦旧人,慢慢地能聊地就越来越少,后来真的没有了,能说的只剩下“最近好吗?”“还行吧,你呢?”。
我有一个朋友,是生活的智者,她的招数十分高明。好几次,我跟她搭同一班飞机回家,从高中毕业就很少见面的两人居然可以聊上一路,不过大多数时间她说我听。她会告诉我有一次谁谁谁发生了一件如何如何搞笑的事,又有一次谁谁谁尴尬得一大糊涂。这些谁我都不认识,但丝毫不影响故事的趣味性,是了,她就是在说一些好笑的故事开心开心。直到后来,我偶然知道原来她有个习惯,会随手记下生活中的笑点,最终演变成很好的谈资。
然而,交谈与交朋友有着本质的区别。年轻的时候似乎很会交朋友,稍稍掏几句“秘密”就能变成知心朋友,越长大越缺乏这种能耐,更多的秘密脱口之前会仔细权衡然后就真的变成了秘密。到现在,我还会主动联系扯淡的人已经不多了,而这几个人无一例外地都会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告诉我,仅仅是告诉,不期待帮忙。只需这几人便足以分担我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全部,其他上百人不过留下一道姓名和一串号码。
一周前,转存通讯录的时候,android跟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计划保存到gmail的通讯录保存失败,手机本地通讯录也被清空得一干二净。当时我就崩溃了,我甚至不用去预计这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就轻轻地动一动脚趾头也能知道这是件天大的事,几百个号码啊,所有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里面,就这样,全没了。
一周过去了,再次存入手机的号码不足50个,却突然变得心安理得。尤其是恰逢上辞职的间隙,于是所有仅止于工作的同事和非同事也都刚刚好地不再需要联系了。竟原来,我的社交圈方圆不过50。
曾有那么几次,过年的时候,感染于各种祝福短信的狂轰乱炸,也的确闲得无聊,便也加入群发的行列。因为偷懒,通讯录从来不分类,于是一个一个名单看下来,发现有好些名字已经不记得人是谁了,努力回忆也只是一片空白,想删了去,又总担心今后可能会用得着。
曾有那么几次,面对人生路上的大悲大喜,觉得真该找人说说,分享或者倾吐,挨个电话打下来,却永远只是那几个号码。剩下的几百零一个人,你不会想跟他聊,也不会认为他想要听,可悲的是,这些人里面除了真真不熟的以外,还藏着无数个那些曾经在某个时期跟我们很靠近很靠近的名字。
有时候想想,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先是有博客,然后有微博,你可以躲在千里外的电脑前偷偷地研究别人的生活和情感,也不会被任何人知晓。但有时候,网络也是个坏东西,你可以留言也可以不留言,而留言也无外乎揣着一种期待回踩的心态,不论留言与否,总之是不需要亲自与对方联系了。
不过,若是将错全怪在网络上也未免偏激。“渐行渐远”这个词不是只出现在歌里,它是对这个社会最智慧的囊括。生活圈渐渐地不同,认识的人渐渐地不同,眼中的世界渐渐地不同,交集就越来越少,念不同的大学,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刚开始还可以回忆往昔八卦旧人,慢慢地能聊地就越来越少,后来真的没有了,能说的只剩下“最近好吗?”“还行吧,你呢?”。
我有一个朋友,是生活的智者,她的招数十分高明。好几次,我跟她搭同一班飞机回家,从高中毕业就很少见面的两人居然可以聊上一路,不过大多数时间她说我听。她会告诉我有一次谁谁谁发生了一件如何如何搞笑的事,又有一次谁谁谁尴尬得一大糊涂。这些谁我都不认识,但丝毫不影响故事的趣味性,是了,她就是在说一些好笑的故事开心开心。直到后来,我偶然知道原来她有个习惯,会随手记下生活中的笑点,最终演变成很好的谈资。
然而,交谈与交朋友有着本质的区别。年轻的时候似乎很会交朋友,稍稍掏几句“秘密”就能变成知心朋友,越长大越缺乏这种能耐,更多的秘密脱口之前会仔细权衡然后就真的变成了秘密。到现在,我还会主动联系扯淡的人已经不多了,而这几个人无一例外地都会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告诉我,仅仅是告诉,不期待帮忙。只需这几人便足以分担我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全部,其他上百人不过留下一道姓名和一串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