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缘分,都是一个功课
为什么只有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愿意去撕下我们给他人贴上的标签,才会愿意用心灵,而不是大脑,去真正感受一个人。 比如我与某个人虽然关系很好,但是却不愿意继续聊得更深,我会归咎于,他或她给我的感觉不对,但却从来没想过,也许是因为,他或她太像我自己了。 在Ta身上,我发现ta有着和我一样相同的缺点,我的大脑怎么愿意和一面反射自己龌龊的镜子共同巴山夜雨呢?于是转头就走。 在Ta身上,我发现了和我一样共同的闪光点。于是大脑启动了保护机制,因为它相信人存在的意义在于自己的不同,既然有人威胁到自己的独特性,便去选择忽略他人身上相同的优点。
而只有真正当他人的死亡来临的时候,当我愿意让我的大脑一丝不挂时,才发现,原来,我是错过了怎样的一个人。
我是第一个知道沛青去世的学生,却没有相信,也没和任何人说,直到我在医院里和无数个医生确认后,才在2个小时后绝望地发短信告诉了陈功。医生告诉我说,她已经送到太平间,于是我拉开了太平间的门。 奇怪的是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灯。我就掀开一个个玻璃棺材上的布。棺材太多了,我便开始对她说话。
我发誓这不是矫情。因为在曾经看过的濒临死亡的纪录片里,一个母亲就在身体之外看着手术台上的自己,她说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直到想到她可怜的孩子后才回归了肉体。请先不要和我辩驳这是否是个盲目的幻想,因为我所有的批判性思维在那一刻已经彻底破产。
“一个大师曾经和我说过,一个人的离开,是他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也许在最后一刻,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也许你感受到了在这个维度的人们感受不到的神奇。 但你不得不回来。因为你忍心看着你的父母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每个夜晚只能拿着你的照片在床头哭泣吗!? 我知道你总在不断反省自己来改变自己,以你的性格,你的人生将会那么的可爱。我想你一定会环游世界,也只有最绝种的好男人配得上你,我还想,也许你会成为一个作家咧!”
我不知道,此时的你是否就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听着,晃着两只腿,似乎被我说动了。
我甚至傻到喊了喊“你敲敲棺材,让我听到”。
此时的我并不知道,你被送到了另一个太平的房间里去了。
我关上太平间的门,想挤点悲伤出来,觉得这比较符合常理,却未果。
直到我走到停车场时,泪腺猝不及防地被迅速点燃,从喉咙,到下颌,到两腮,直到点燃眼泪。在哭泣中,最痛苦的不是眼睛,而是两腮,因为你不能大声哭喊出来,你只能往里面压,压,然后压回心里。
“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明白! 我居然错过了你这样一个人。” 我,你,陈功,三个模联社的社长,吵是吵过,闹是闹过,好也好过,哭也一起哭过,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你。
在这种状态中,我不挤出悲伤,不挽留悲伤,但也开始试着不压抑悲伤,让它在身体里蔓延。 太多的悲伤会变成虚假,我在当下一刻感受完全部的悲伤。然后我在当下一刻里,体会到了传说中的宁静和美好。
然后擦了擦眼泪就去参加5点的面试了。
我和YY和琪文其实在今天傍晚乘着她的父母和老师不在,偷偷溜进了真正的那间太平房间,我重复了昨天的话,YY唱了首《你不知道的事》,然后蹲在躯体旁做最后的告别。 (请大家不要去了,因为她的父母看到附中同学会失控)
每一个缘分,都是一个功课。有的功课不是太难,而是我们不去面对。有些功课错过了就再也没机会补习。而有些功课,两者皆有。
我一直不愿承认,我从来没有学会真正地爱别人。在我的眼里,每个人都贴满了标签。有些是大脑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段,有些是利益心和虚荣心的杰作,正是这些标签让我变得对除了与自己利益有关之外事不再容易动情,让我变得不再敏感。
这个世界上没有我相处不了的性格,更没有膜拜不可的牛人,就像如果别人是布,我不一定要变成剪子来和它相处,更不要甘愿在某些剪子面前做一条布。我要变成水,能感受到每一个波纹,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到我,影响到我,我却能和任何一切东西相处。这就是基督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当你学会真正地爱一个人,你就会学会爱所有的人。因为一切事物都有反义词,只有真正的爱没有。
我不愿再错过生命中的任何美好,不愿再挂掉任何一个缘分功课。
几十年后回到附中,在我们这些三四十岁人的心里,沛青还是那个刚满18岁的青葱脸庞。当我们看到这颗鸡爪檎树,她倒下的地方,我们会再次泪流满面。因为这棵树有了故事,有了灵魂。
而只有真正当他人的死亡来临的时候,当我愿意让我的大脑一丝不挂时,才发现,原来,我是错过了怎样的一个人。
我是第一个知道沛青去世的学生,却没有相信,也没和任何人说,直到我在医院里和无数个医生确认后,才在2个小时后绝望地发短信告诉了陈功。医生告诉我说,她已经送到太平间,于是我拉开了太平间的门。 奇怪的是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灯。我就掀开一个个玻璃棺材上的布。棺材太多了,我便开始对她说话。
我发誓这不是矫情。因为在曾经看过的濒临死亡的纪录片里,一个母亲就在身体之外看着手术台上的自己,她说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直到想到她可怜的孩子后才回归了肉体。请先不要和我辩驳这是否是个盲目的幻想,因为我所有的批判性思维在那一刻已经彻底破产。
“一个大师曾经和我说过,一个人的离开,是他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也许在最后一刻,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也许你感受到了在这个维度的人们感受不到的神奇。 但你不得不回来。因为你忍心看着你的父母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每个夜晚只能拿着你的照片在床头哭泣吗!? 我知道你总在不断反省自己来改变自己,以你的性格,你的人生将会那么的可爱。我想你一定会环游世界,也只有最绝种的好男人配得上你,我还想,也许你会成为一个作家咧!”
我不知道,此时的你是否就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听着,晃着两只腿,似乎被我说动了。
我甚至傻到喊了喊“你敲敲棺材,让我听到”。
此时的我并不知道,你被送到了另一个太平的房间里去了。
我关上太平间的门,想挤点悲伤出来,觉得这比较符合常理,却未果。
直到我走到停车场时,泪腺猝不及防地被迅速点燃,从喉咙,到下颌,到两腮,直到点燃眼泪。在哭泣中,最痛苦的不是眼睛,而是两腮,因为你不能大声哭喊出来,你只能往里面压,压,然后压回心里。
“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明白! 我居然错过了你这样一个人。” 我,你,陈功,三个模联社的社长,吵是吵过,闹是闹过,好也好过,哭也一起哭过,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你。
在这种状态中,我不挤出悲伤,不挽留悲伤,但也开始试着不压抑悲伤,让它在身体里蔓延。 太多的悲伤会变成虚假,我在当下一刻感受完全部的悲伤。然后我在当下一刻里,体会到了传说中的宁静和美好。
然后擦了擦眼泪就去参加5点的面试了。
我和YY和琪文其实在今天傍晚乘着她的父母和老师不在,偷偷溜进了真正的那间太平房间,我重复了昨天的话,YY唱了首《你不知道的事》,然后蹲在躯体旁做最后的告别。 (请大家不要去了,因为她的父母看到附中同学会失控)
每一个缘分,都是一个功课。有的功课不是太难,而是我们不去面对。有些功课错过了就再也没机会补习。而有些功课,两者皆有。
我一直不愿承认,我从来没有学会真正地爱别人。在我的眼里,每个人都贴满了标签。有些是大脑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段,有些是利益心和虚荣心的杰作,正是这些标签让我变得对除了与自己利益有关之外事不再容易动情,让我变得不再敏感。
这个世界上没有我相处不了的性格,更没有膜拜不可的牛人,就像如果别人是布,我不一定要变成剪子来和它相处,更不要甘愿在某些剪子面前做一条布。我要变成水,能感受到每一个波纹,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到我,影响到我,我却能和任何一切东西相处。这就是基督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当你学会真正地爱一个人,你就会学会爱所有的人。因为一切事物都有反义词,只有真正的爱没有。
我不愿再错过生命中的任何美好,不愿再挂掉任何一个缘分功课。
几十年后回到附中,在我们这些三四十岁人的心里,沛青还是那个刚满18岁的青葱脸庞。当我们看到这颗鸡爪檎树,她倒下的地方,我们会再次泪流满面。因为这棵树有了故事,有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