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归来,颇多感慨
![]() |
之前只是在匆忙中路过,这个一直具有颇多可能的城市。南京的朋友形容这是个悲剧性的城市,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让人颇多唏嘘。总算抽出点时间去看了看总统府,自从走进那个建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这样的建筑中的政治力量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个世界是有他自己的规律的,而且是有阶段性的,在不对的时间和地点坚持不对的东西,尤其是文化的、心性的、情调的东西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比如战争,那是血与火的铁血征伐,不是什么儒帅之类的类文学生存,出现了文化的幻觉那种不合时宜的东西就会毁灭。
在南京的日子颇有些疲劳,因为哪里的艺术家彻夜的跟你在当地有些名声的酒吧半坡村谈艺术和文化,滔滔不绝、热情固执,字里行间透露出许多的纠结。不可否认这是些有思考、有坚持的人们,是一些沉浸在文化的幻觉中的人们,而因为他们的真诚的因而值得尊敬的纠结我也要打起精神来伪热情一把,与他们来聊聊一般并不聊的艺术、文化和生命。在我熟悉的圈子里,这绝对是奢侈品,大家更多的聊聊房子、车子、票子和情人什么的,至于艺术和文化非到万不得已还是免谈的好,以免像两个赤裸裸的野兽互相打量着各自的困窘和虚无。我不知道是不是能有一种成人文化,我说的不是说那个分级电影的概念,我是说能不能不要56个民族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口径一致的看超女、街舞大赛啥的还热泪盈眶,不是说这个不好,而是说那是代表着一种青少年的文化,是一种青春的冲动和梦想,让一个经历过宦海沉浮或者职场颠簸的大叔级或者阿姨级人物来看这个除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外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我们实在是需要一种文化,一种厚积的建立在成熟价值观和包容性上的文化, 那里慢慢可以蓄积其一种真正的养分,让灵魂偶尔可以去哪里活动的点滋润和庇护。在南京的一个小圈子,貌似发现了那么一种雏形,所以对投资界的朋友直接了当的建议是不是大家可以合作做一本大文化的杂志,来打造一个传播和交流平台,推动某些价值观的显现和品位质感的弥漫。
又回到了北京,一下飞机雾蒙蒙的冬天一下子就把身体浸透了,手机一响又在开始谈利益和资本了,坐车回家的路上看到孟京辉的新剧海报“爱比死更冷酷”,咳,what the fuck's going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