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父》你可能不知道的40件事情(下)
盘点:关于《教父》你可能不知道的40件事情(下)
文/品月
引言: 1972年3月15号《教父》上映,造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轰动。四十年过去了,它早已被公认为是影史上最优秀的电影之一。本刊为您特别整理了关于《教父》的一些精彩内幕、奇闻轶事和花边新闻,一同来纪念这部伟大的作品。 21.卢卡·布拉西揣摩台词 科波拉很仔细的设计每一个镜头,可是仍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恰恰成了《教父》的点睛之笔。连尼·蒙塔纳饰演一个敬畏教父的恶棍,名叫卢卡·布拉西,他身高6英尺6英寸,体重320磅,曾是一名职业摔跤手,还做过现实生活中帮会老大乔·科伦坡的贴身保镖。科波拉和制片人阿尔·鲁迪一眼就相中了卢卡。在电影里的婚礼中,我们看到蒙塔纳紧张地等着和唐·科里昂见面,纠结地练习着自己要说的话。其实这个场景是后来拍摄的,当蒙塔纳面对教父的时候,他显得很僵硬,台词吞吞吐吐。为了利用这一点,科波拉设计了一个他在花园里练习台词的场景,表示他十分害怕见到教父。

22.几个暴露狂 《教父》是个很严肃的故事,可是拍摄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趣事。刚开始,大家都对马龙·白兰度很敬畏,慢慢地就松弛了。詹姆斯·凯恩和罗伯特·杜瓦尔为了表达对这位传奇演员的友爱,尽然在白兰度面前脱下裤子。谁也没有想到,白兰度更厉害,当他们拍摄婚礼上照全家福的场景时,他竟然当着剧组500多人的面,脱裤子露屁股。事后,凯恩和杜瓦尔送给白兰度一个腰带,上面写着“露臀之王”。

23.橘子怎么了 有些人这样解读电影不同场景中的橘子,说这是一种死亡的先兆。(当科里昂被枪击的时候,橘子撒了一地。也出现在电影制作人杰克·华尔兹的餐厅里。以及当科里昂和众人开会时,花园中的一些橘子)。究竟为什么摆这些橘子呢?实则是属于更现实的考虑,在《制造教父传奇》这本书中,哈伦·乐伯写到:美术设计迪安·塔沃拉里斯用橘子来做一种点缀,因为太多场景都太阴沉、太昏暗了。他说:“我们知道,这部电影的色彩不是很明亮,橘子可以做一个漂亮的对比。”他又补充道:“我不记得有人说过,嘿,我要拿橘子做一个符号。”

24.爱搞怪的白兰度 当电影里两个看护,抬着受重伤的科里昂上楼梯的时候,白兰度很爱捉弄人,平躺着的他故意在担架上用力撑了一下,于是两个演员抬得更吃力,几乎打了个踉跄。这两个人本是剧组的工作人员,自告奋勇来出演,没想到被白兰度耍了。

25.卢卡·布拉西是个专业的“死者” 粗鲁的结实的大胖子卢卡·布拉西,在他的死亡场景中,用到了很多专业的摔跤技巧。他的专业背景帮助他在演绎被绞杀时,更好地做出瞠目结舌的摸样,他膨胀的脸几乎都发紫了。

26.冒犯了意大利人? 在《教父》拍摄之前,很多政治团体提出严正交涉,说这部电影把意大利人描述的太暴力了,这将惹恼他们。派拉蒙公司收到过他们的来信,以下是摘录:《教父》这本书描述的是错误的意大利后裔形象,说他们是集团犯罪,无恶不作,这些都应该被剔除。实际上有很多伟大的意大利人可供大书特书、搬上银幕,比如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27.什么是暴徒? 为了和小约瑟夫·克洛伯(意大利裔美国公民联盟的创始人,同时是纽约城最大的匪帮老大之一。)保持和睦,制作人阿尔伯特·鲁迪同意在电影脚本中隐去“黑手党”(Mafia)、“科萨·诺斯特拉”(Cosa Nostra)等字眼。

28.继位的场景需要重写 在马里奥·普佐的小说中,维托·科里昂和他的儿子迈克并没有太多交点。科波拉希望影片突出他们之间的父子之爱,所以他找来朋友罗伯特·唐尼(曾经编写过著名影片《唐人街》)来改造剧本。罗伯特到纽约的时候,距离教父和迈克之间的拍摄仅有两天。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增加额外的材料,饱含复杂的强有力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要顺着已经拍摄的部分来。罗伯特照着原剧本记了大量笔记,通宵奋战,一直到了凌晨四点,终于写好了。

在花园里有一个简单的场景,维托·科里昂对他的过去表示悔意,对未来表示焦虑。他对迈克说:“我从不想让你这样。”,意思是维托想让自己的孩子做一名参议院什么的,白兰度关于儿子的演说持续了两分钟。当科波拉接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时候,他特地感谢了罗伯特:“这是唐的场景。” 29.万箭穿心 像桑尼那样强有力的大角色,如果安排普通的死亡场景是不公平的。所以科波拉从阿瑟·佩恩的《邦尼和克莱德》找到一些灵感。在那个场景中,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如此暴力的场景,沃伦·比蒂和费·唐纳薇被数百粒的子弹穿透。

桑尼死在长滩的一个收费亭,是被精心设计的,关乎到速率和节奏。其实有一个小预示,收费站的服务员掉落了一枚硬币,但于事无补。突然,五六个拿着汤米枪的暴徒跳出来,对准桑尼一阵扫射。詹姆斯·凯恩表现出巨大的痛苦,在他身上按了四百多个爆炸装置,汽车也跟着爆破。这个联动场景花了他们三天时间准备,整个技术花销了10万美元,对于一部650万预算的电影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30.过于逼真的打斗 如果你问看过《教父》的朋友,他们会说桑尼和他姐夫卡洛·瑞兹的打斗太粗暴了。实际上这都是真干,詹姆斯·凯恩猛揍了罗素·卡洛,还用垃圾桶砸他,导致后者断了两根肋骨,手肘骨裂。有传言说,凯恩和罗素因为这关系一直不好。联系到后面的剧情,桑尼的惨死,科波拉对此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所谓一报还一报。

31.索菲亚·科波拉演了一个男婴 在影片的末尾有一段洗礼的戏码,康妮·科里昂的儿子实际上是由婴儿时期的索菲亚·科波拉饰演的,她出生于1971年。除了多数主要角色外,索菲亚是唯一一位演过三部《教父》的演员。很多观众知道索菲亚演过《教父3》,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教父2》也有索菲亚的身影,当维托·科里昂前往爱丽丝岛的时候,他坐的轮船上有一个小女孩就是索菲亚。

32.洗礼的蒙太奇 在《教父》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里,“洗礼”的蒙太奇最能扣动我们的心弦。这是影片的最高潮,科波拉安排了迈克教子的洗礼(代表了新生)和残忍杀戮之间的不断穿插。在原著中,设计和实施连环谋杀花去了大量的篇幅,而科波拉想让这场戏与洗礼达到统一,他把这称作“电影的革命”。 这段蒙太奇已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科波拉在五分钟的时间里用到了67个镜头,前半段平均六秒钟一个,后半段平均两秒一个。在神圣的宗教仪式和暴力的杀人场面之间的节奏是很难把握的,科波拉想要借此表达迈克在做灵魂的博弈,这种效果直到末尾处才得以发挥。起先,科波拉在制作过程中一直不满意,两个场景融不到一块去,等到剪辑师建议在音轨中加入风琴的元素,才得以改观。

33.删除镜头:迈克射杀了刺客 迈克回到美国,追捕法布里奇奥,他在西西里岛的保镖,正是这个人出卖了迈克,导致他妻子阿波罗尼亚的死。迈克在一家披萨店里找到他,并用散弹枪杀死了他。虽然这段镜头从未被使用,(迈克戴着白色的帽子),却意外被广为流传。

34.去见住院中的占科 紧接着婚礼,唐·科里昂带着他的儿子们一起去看望病入膏肓的占科·阿班旦多,他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这一段被剪掉了,之后只是通过演员的台词一笔带过,桑尼对汤姆·哈根说:“如果我有一个出谋划策的人,一个西西里岛人,就像爸爸和占科那样一起打天下,我就不会是这幅摸样了。”

35.辛纳特拉的问题 在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正式发表以前,就有人说关于约翰尼·冯塔那的次要情节是根据弗兰克·辛纳特拉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他曾经用手段争取到《乱世忠魂》里的一个角色。普佐尽量避开辛纳特拉,直到1970年有个晚上在洛杉矶,一个朋友硬要把他介绍给后者。只是辛纳特拉拒绝和普佐见面,他的朋友都哭了,普佐说:“这不是我的错。”辛纳特拉觉得普佐在书里这么写,应该向他道歉,甚至对他咆哮,这还成为了一个新闻事件和公关危机。之后,当科波拉成为《教父》的导演之后,他和辛纳特拉之间发生了更激烈的争吵。

36.维克·戴蒙本可演约翰尼·冯塔纳 著名流行歌手维克·戴蒙原本要演约翰尼·冯塔纳一角,但是他退出了,源于意大利人固有的骄傲。后来他声明道:“这都是钱的关系。”其实在马里奥·普佐的原著中,约翰尼·冯塔纳是个很大的角色。

37.《教父》原来是一个家庭事务 除了女儿索菲亚·科波拉出演受洗礼的小孩,科波拉的姐姐塔莉娅夏尔出演了主要角色康妮·科里昂。另外科波拉的父亲创作了《教父》的一些原声乐,并且出演了一个钢琴演奏者。科波拉的两个儿子也作为背景人物入画了。

38.《教父》本应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尼诺·罗塔是一名意大利配乐师,曾和费里尼合作过多次(比如《大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他被选为《教父》的配乐师,意在制造最足的意大利风味。尼诺的音乐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关键元素,作为开头的小号和动人的爱情旋律,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虽然拿到了奥斯卡的提名,呼声很高,尼诺还是没拿成奖,因为部分爱情旋律曾经在1958年的喜剧片《Fortunella》里出现过,它比《教父》里更加欢快。

39.每一个主要男演员都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教父》上映后,评论界对科波拉召集的这帮演员,感到惊奇。奥斯卡方面同意给每个主要男演员都提名,包括饰演迈克的阿尔·帕西诺,饰演汤姆·哈根的罗伯特·杜瓦尔,饰演桑尼的詹姆斯·凯恩。马龙·白兰度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可是他拒绝领奖,因为反对好莱坞电影对美国土著人的描述。这是历史的重演,《巴顿将军》的主演乔治·C·斯科特是第一个拒绝接受奥斯卡奖的演员,而这部电影的编剧正是科波拉。

40.开启了现代大片的大门 根据哈伦·乐伯撰写的《制造教父传奇》所述:1972年《教父》成为了票房冠军,之前只有两部电影接近它的成绩,它们是《乱世佳人》和《音乐之声》。在整个二十世纪,在《教父》之后,又有58部电影超过它的成绩。正如制作人阿尔·鲁迪所说:“《教父》引领了大片时代的到来,它获得了过亿的票房,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原文将载于《世界电影画刊》6月号 请多多批评、指正,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