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爱在后半夜谈论哲学
超妹人称南航本部一枝花,意思是此人长得俊俏,嫣然百媚,顾盼生姿,搔首弄姿。但你们不知道的是,其实他有一个深邃的灵魂,最是热爱哲学,爱读书。外表挺拔心里美,这种属萝卜的男人实属罕见。望有志女青年踊跃报名。
但和我这恶趣味非主流的哲学观有所不同,叉妹喜欢考虑大问题,他总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一层一层把眼界拔高,最后问出一个规模宏大的问题来。因此我总是担心,有一天他会问出哲学家和门卫都无法回避的终极三大命题来——
你是谁?!
你从何而来?!
你去向何处?!
这种询问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终极问题,我倒有个备选答案,42。如果和老高讨论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就会做出这样的表情,
,中止话题,然后聊聊女人。但叉妹是个认真的人,他绝不会就此止步的。所以我总是战战兢兢,不断打岔,在他通向真理的道路上到处挖坑埋雷。
相比超妹的大眼界,我的志向小得多,虽然我也爱谈谈人生,但那纯粹是自我卖弄,或是满足自己刻薄的趣味。今天董老师说我愤世嫉俗,这可实在是高看了我了呀。我一点儿都不关心这个社会是不是真的令人生气,相反,我只担心我自己,我最怕哪天真的变成了个苦兮兮的人,失去了自嘲和恶趣味,那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我的格局就只有这么大,只能在后半夜半睡半醒的时候聊聊哲学,或者在喝醉了酒以后,胡诹几句类似诗的句子。这算是犬儒主义者,或者按照王小波的说法,叫老屁。
可能是这几天,我似乎读了这么一句话,“她身上有一股十四岁少女的气度,不是十三岁,也不是十五岁,不多不少是十四岁少女的气度。”大意如此,记不清楚了。读这篇日志的人,相去十四岁应该都很久了,但我得说,那真的是个奇妙的年纪。那时候每个人头脑里或多或少都想过血,想过爱,想过自由,想过空旷,想过远走高飞,想过就地死亡,生命力旺盛,性欲强烈,充满罪恶感,好像一座山上结满了罂粟,一阵风吹过,花全都开了。
在那种年纪,生命力是突突往外冒的,释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样子都美得很。那个时候说的话,想的事,疼,都是发自灵魂的拷问。遇见某个人,心怦怦跳,手上滋滋冒汗,冷得像雪团,而嘴巴干的就像沙漠。做蠢兮兮的事,却没有人说你不好,最多会说,年轻真好哇。真令人嫉妒。整个人站在那里,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拷问。
那就是人的黄金时代。
但一旦过了那个年纪,要是还执着于此道,就会被人看成是没有长进,看作轻浮,我的家乡话里有一打恶毒的词语可以形容这种处境。我记得有人说,一个孩童长成一个成人,这是个从神堕落为人的过程。我想,14岁差不多就是那个分界。
后来我们也会说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但老师感觉好像不咸不淡,有那么点儿道理,但是更像是胡说八道。这就是因为,你的神性早就丢光了,没有主角光环笼罩,撑死了也只能挡一下才被梅超风挠死。坦率说,我觉得我特别擅长炮制这类句子。一开始我觉得这还挺好,但后来越来越觉得,真是毫无意义。我根本就没想要拷问人生,为什么要写一些漂亮话呢。
村上春树列出了男人和男孩的诸多区别,其中有一项就是,男孩从不自我辩解。村上春树并不是个诚恳的作家,但这句话没什么问题。想到这句话,我就臊得慌。
以前看戏,看见一个七八十岁的老演员扮演小姑娘,一板一眼的唱,有人叫好,说老当益壮之类话,我只是觉得悲凉。现在反过来看我,反而心定了,我早就过了黄金时代,却还在和人谈论玄虚的东西,我知道这个样子在别人眼里定然是愚蠢又可怜的,但我自得其乐。
因为我就爱在后半夜谈论哲学。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生错了时代的人。在我看,叉妹就应该生在晋代,穿着长袍大褂,喝酒捉虱子,跟着长胡子怪叔叔打铁,躺在树荫下面谈谈这个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那个时候,如果我遇见叉妹,兴许会坐在一边,一声不吭的听听(那个时候的)他的故事。
(如果较真儿的话,配图本是京剧里头的“彩旦”,是朱锦华老师扮的程雪雁,戏剧造型要求就这个,和文中的老演员扮演小姑娘不是一个意思)
但和我这恶趣味非主流的哲学观有所不同,叉妹喜欢考虑大问题,他总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一层一层把眼界拔高,最后问出一个规模宏大的问题来。因此我总是担心,有一天他会问出哲学家和门卫都无法回避的终极三大命题来——
你是谁?!
你从何而来?!
你去向何处?!
这种询问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终极问题,我倒有个备选答案,42。如果和老高讨论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就会做出这样的表情,
![]() |
,中止话题,然后聊聊女人。但叉妹是个认真的人,他绝不会就此止步的。所以我总是战战兢兢,不断打岔,在他通向真理的道路上到处挖坑埋雷。
相比超妹的大眼界,我的志向小得多,虽然我也爱谈谈人生,但那纯粹是自我卖弄,或是满足自己刻薄的趣味。今天董老师说我愤世嫉俗,这可实在是高看了我了呀。我一点儿都不关心这个社会是不是真的令人生气,相反,我只担心我自己,我最怕哪天真的变成了个苦兮兮的人,失去了自嘲和恶趣味,那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我的格局就只有这么大,只能在后半夜半睡半醒的时候聊聊哲学,或者在喝醉了酒以后,胡诹几句类似诗的句子。这算是犬儒主义者,或者按照王小波的说法,叫老屁。
可能是这几天,我似乎读了这么一句话,“她身上有一股十四岁少女的气度,不是十三岁,也不是十五岁,不多不少是十四岁少女的气度。”大意如此,记不清楚了。读这篇日志的人,相去十四岁应该都很久了,但我得说,那真的是个奇妙的年纪。那时候每个人头脑里或多或少都想过血,想过爱,想过自由,想过空旷,想过远走高飞,想过就地死亡,生命力旺盛,性欲强烈,充满罪恶感,好像一座山上结满了罂粟,一阵风吹过,花全都开了。
在那种年纪,生命力是突突往外冒的,释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样子都美得很。那个时候说的话,想的事,疼,都是发自灵魂的拷问。遇见某个人,心怦怦跳,手上滋滋冒汗,冷得像雪团,而嘴巴干的就像沙漠。做蠢兮兮的事,却没有人说你不好,最多会说,年轻真好哇。真令人嫉妒。整个人站在那里,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拷问。
那就是人的黄金时代。
但一旦过了那个年纪,要是还执着于此道,就会被人看成是没有长进,看作轻浮,我的家乡话里有一打恶毒的词语可以形容这种处境。我记得有人说,一个孩童长成一个成人,这是个从神堕落为人的过程。我想,14岁差不多就是那个分界。
后来我们也会说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但老师感觉好像不咸不淡,有那么点儿道理,但是更像是胡说八道。这就是因为,你的神性早就丢光了,没有主角光环笼罩,撑死了也只能挡一下才被梅超风挠死。坦率说,我觉得我特别擅长炮制这类句子。一开始我觉得这还挺好,但后来越来越觉得,真是毫无意义。我根本就没想要拷问人生,为什么要写一些漂亮话呢。
村上春树列出了男人和男孩的诸多区别,其中有一项就是,男孩从不自我辩解。村上春树并不是个诚恳的作家,但这句话没什么问题。想到这句话,我就臊得慌。
以前看戏,看见一个七八十岁的老演员扮演小姑娘,一板一眼的唱,有人叫好,说老当益壮之类话,我只是觉得悲凉。现在反过来看我,反而心定了,我早就过了黄金时代,却还在和人谈论玄虚的东西,我知道这个样子在别人眼里定然是愚蠢又可怜的,但我自得其乐。
因为我就爱在后半夜谈论哲学。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生错了时代的人。在我看,叉妹就应该生在晋代,穿着长袍大褂,喝酒捉虱子,跟着长胡子怪叔叔打铁,躺在树荫下面谈谈这个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那个时候,如果我遇见叉妹,兴许会坐在一边,一声不吭的听听(那个时候的)他的故事。
![]() |
(如果较真儿的话,配图本是京剧里头的“彩旦”,是朱锦华老师扮的程雪雁,戏剧造型要求就这个,和文中的老演员扮演小姑娘不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