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与天齐,永不纳税(十五,全文完)
其他人对Thiel风投目标的嘲弄,只会让他开心。然而,与大众相反的信念并不会永远正确,即使它们来自于Thiel。在Rabois事件中,他捍卫了几乎没法捍卫的观点--这几乎是他一个人和整个世界在斗争。他不喜欢George W. Bush,然而当其支持率一摔到底的时候,他又转而支持,而现在,他对Barack Obama也一样。在金融危机期间,Thiel亏损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就因为他不愿意和世上其他人做出同样的决定。然而,如果人工智能和海上家园真是我们的救命稻草,原因一定不会只是政客和教授们对它的嘲讽和恐惧。Thiel这些乌托邦项目,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希望,其实也不清楚。
创新断裂导致经济衰退的理论,能解释不少事情,但远非真理。火车和飞机在七十年代后几乎没有改进,中位数工资也一样。两者间到底有什么明确关系?中产阶层开始消失,和美国工人生产率开始提高,两件事发生在同一时期。(“我觉得生产率数据没有意义。”Thiel面无表情,无视众多事实:“我们倾向于评估投入,而非产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突破,可能扭转衰退趋势吗?如果可以,会是什么时候?我们应该任由这些技术发展吗?“的确,机器人技术革命会导致不少人失业,因为干同样的事情需要的工人减少了。”Thiel说:“而与此同时,人们解放出来,能干更多其它的事情。过程中也许会有人突然失去社会地位,这和我们之前面临过的全球化问题其实差不多。”
但是,如果硅谷芯片能被外包,长生不老药是否也可以?并且,在毫无管制的市场里,谁来保证永生药片能公平分配?技术突破并非每次都能减少社会不公,有时还会加剧。长寿技术就是生动的例子,就像Thiel说的一样:“最极端的不公平,来自于活人和死人之间。”如果谁能第一个活过一百二十岁,他多半会很有钱。
对辛勤工作的普通美国人而言,能源和食品生产的进步,才是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最好途径。它们是经济体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决定购买力的最大因素。“对这方面,我没那么注意。”Thiel承认:“它们和政治关系太紧密,我下意识避开这些东西。”--以及诸如此类为忽略能源和食品科技的辩解。在Thiel的高科技乌托邦里,或许有几千美国人能拥有由机器人驾驶的汽车,能活一百五十岁,而成千上万普通人被比他们更聪明的计算机挤掉工作,在六十岁时就会过世。
下一场壮丽的科技革命也许马上就要开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多数人会活得比现在舒适。想把它们关联起来,政治应该是逃不开的,虽然它很丑陋。自由意志主义者对个人自由的崇尚,和对社会风俗的蔑视,对永远长不大的人最有吸引力。Thiel对“瓦解”和“风险”两词的热爱,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毫不关心普通人面对枯燥工作、财务危机、以及来自小孩的不满时,会感到怎样的心碎的挫败。Thiel在硅谷的圈子里,能和大家一起构思美好的未来。此类幻想,圈外的人永远不会有,他们在生活的摧残下,没办法和硅谷居民那样内心永远青春年少。每个人的观点,都是由逻辑分析来支撑的。但是个人信念,则通常来自年代久远的婴幼儿时期他/她对世界的印象。Thiel也不例外,他想永远活下去,想躲去外太空或者海上城邦生活,想和能探讨Tolkien的机器人下象棋--因为这些是曾经充满了他童年的幻想。
无论怎样,至少Thiel的幻想,出发点都是想改进世界的现状。“也许,很久以来,我们都考虑错了问题。”他说:“其实我觉得,只要改问‘要做什么,才能让美国变得更好?’,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进步。奇怪的是,我对此充满信心,即使最近这些年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没那么顺利。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就要发生,谁都不知道之后会怎样。但至少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世界在腐烂。如果世界在腐烂,人们还觉得它很好,那麻烦可就大了。我们的处境比这种悲剧还是要好得多。”
创新断裂导致经济衰退的理论,能解释不少事情,但远非真理。火车和飞机在七十年代后几乎没有改进,中位数工资也一样。两者间到底有什么明确关系?中产阶层开始消失,和美国工人生产率开始提高,两件事发生在同一时期。(“我觉得生产率数据没有意义。”Thiel面无表情,无视众多事实:“我们倾向于评估投入,而非产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突破,可能扭转衰退趋势吗?如果可以,会是什么时候?我们应该任由这些技术发展吗?“的确,机器人技术革命会导致不少人失业,因为干同样的事情需要的工人减少了。”Thiel说:“而与此同时,人们解放出来,能干更多其它的事情。过程中也许会有人突然失去社会地位,这和我们之前面临过的全球化问题其实差不多。”
但是,如果硅谷芯片能被外包,长生不老药是否也可以?并且,在毫无管制的市场里,谁来保证永生药片能公平分配?技术突破并非每次都能减少社会不公,有时还会加剧。长寿技术就是生动的例子,就像Thiel说的一样:“最极端的不公平,来自于活人和死人之间。”如果谁能第一个活过一百二十岁,他多半会很有钱。
对辛勤工作的普通美国人而言,能源和食品生产的进步,才是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最好途径。它们是经济体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决定购买力的最大因素。“对这方面,我没那么注意。”Thiel承认:“它们和政治关系太紧密,我下意识避开这些东西。”--以及诸如此类为忽略能源和食品科技的辩解。在Thiel的高科技乌托邦里,或许有几千美国人能拥有由机器人驾驶的汽车,能活一百五十岁,而成千上万普通人被比他们更聪明的计算机挤掉工作,在六十岁时就会过世。
下一场壮丽的科技革命也许马上就要开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多数人会活得比现在舒适。想把它们关联起来,政治应该是逃不开的,虽然它很丑陋。自由意志主义者对个人自由的崇尚,和对社会风俗的蔑视,对永远长不大的人最有吸引力。Thiel对“瓦解”和“风险”两词的热爱,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毫不关心普通人面对枯燥工作、财务危机、以及来自小孩的不满时,会感到怎样的心碎的挫败。Thiel在硅谷的圈子里,能和大家一起构思美好的未来。此类幻想,圈外的人永远不会有,他们在生活的摧残下,没办法和硅谷居民那样内心永远青春年少。每个人的观点,都是由逻辑分析来支撑的。但是个人信念,则通常来自年代久远的婴幼儿时期他/她对世界的印象。Thiel也不例外,他想永远活下去,想躲去外太空或者海上城邦生活,想和能探讨Tolkien的机器人下象棋--因为这些是曾经充满了他童年的幻想。
无论怎样,至少Thiel的幻想,出发点都是想改进世界的现状。“也许,很久以来,我们都考虑错了问题。”他说:“其实我觉得,只要改问‘要做什么,才能让美国变得更好?’,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进步。奇怪的是,我对此充满信心,即使最近这些年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没那么顺利。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就要发生,谁都不知道之后会怎样。但至少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世界在腐烂。如果世界在腐烂,人们还觉得它很好,那麻烦可就大了。我们的处境比这种悲剧还是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