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
沙门说:“如果我有一千万,打算干嘛?今天突然有了答案:我要好好地、毫无功利心地学点儿东西(不考虑职业、研究、写作等任何目的,纯粹“学习”),比如数学、物理、拉丁语什么的,也就是说,重新去做一个本科生。”
我杠道:“我怀疑这样不出两年你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了。”
这里不打算讨论为什么读书,不过读书的目的导致读书的方式。沙门在自己的假想实验里力图避免一切功利性的企图,纯粹为了兴趣,求知欲,好玩。
被我一杠,沙门想起了费曼的自传:“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那帮天才一旦过上carefree,连教学也不用操心的日子,就失去创造力了。”
这是为啥呢?
人是一个目标驱使的动物。(其实动物的主要活动——觅食、交配,也都是目标驱使的。)有明确目标的时候,行动才会比较有条理,不仅如此,甚至大脑的工作也才比较高效,而且行动才能维持得比较长久。
目标的功利性有不同等级,比较明显功利的如升官发财、成名受追捧;次级的如评职称涨工资,在同事亲友面前有面子;有些不太受鄙薄的功利的,比如想留下什么著作,完成什么课题,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人去读书,不过假如目标太明确的功利,导致急功近利的浅薄之外,往往也令人身心疲惫。
因此深受日常生计羁绊的沙门同学梦想一种贵族式的读书方式,最不功利的,不仅不求成名,而且不求成果,只求好玩怡情。但不得不说,这种读书的目标性是很弱的。也许可以反驳说,兴趣也是一种目标呀。不错,不过当我们说目标的时候,好歹要有一个稍微具体一点的东西,不能说“物理是我的目标”,而得说,“我想搞明白量子跃迁的机制”。但仅仅以量子跃迁机制这个前人已经搞明白了的东西为目标, 达标会太快,之后怎么办?按照沙门的举例,兴趣有可能转向另一个类似的物理问题(很可能受教科书支配),但也有可能就跃迁到拉丁语去了。
我本科学习很刻苦很专心,但感觉学到的东西不多,后来多数都忘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用。而研究生阶段为自己的项目而学习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学得也更快,尽管那时我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吃喝玩乐的人。
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读不深。这里,合适的目标就是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不是很容易解决、但又不是彻底力所不能及的问题,目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当读书围绕这个问题的时候,所有的智力和情感才能被充分调动和协调起来,知识才容易织成一张网。一个没有合适问题为目标的读书过程,也能获得吉光片羽,但也就停留在吉光片羽而已。
当然纯粹出于兴趣的读书,也可以围绕一个问题,但是那样的读书,可能不会涉及沙门所列举的那样广阔的范围,而是有局限的,有焦点的,也会导致某些必读的书不是一流的经典——而其它自己有兴趣却在问题范围之外的经典之作,就没时间读了。说来说去,就是即便没有任何外在压力,也得自己施压,好像自己必须做出什么研究成果一样地去读书。在贵族的时代,这样的读书者研究者是有的,十九世纪古生物学的研究者里就有一大堆这样的英国绅士。不过,他们的兴趣没有广阔到沙门这种地步。而大多数有钱有闲、有充足条件可进行文化教养的绅士淑女,却并非热烈的求知者——因为浮光掠影的阅读带给人厌倦,没有目标的兴趣总不长久。
不能深入的好玩总不是很好玩,而任何深入的好玩,都有狭窄化的代价。限制本身也是一种激励,一条隧道是有导向的,一片开阔的田野没有导向。
我杠道:“我怀疑这样不出两年你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了。”
这里不打算讨论为什么读书,不过读书的目的导致读书的方式。沙门在自己的假想实验里力图避免一切功利性的企图,纯粹为了兴趣,求知欲,好玩。
被我一杠,沙门想起了费曼的自传:“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那帮天才一旦过上carefree,连教学也不用操心的日子,就失去创造力了。”
这是为啥呢?
人是一个目标驱使的动物。(其实动物的主要活动——觅食、交配,也都是目标驱使的。)有明确目标的时候,行动才会比较有条理,不仅如此,甚至大脑的工作也才比较高效,而且行动才能维持得比较长久。
目标的功利性有不同等级,比较明显功利的如升官发财、成名受追捧;次级的如评职称涨工资,在同事亲友面前有面子;有些不太受鄙薄的功利的,比如想留下什么著作,完成什么课题,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人去读书,不过假如目标太明确的功利,导致急功近利的浅薄之外,往往也令人身心疲惫。
因此深受日常生计羁绊的沙门同学梦想一种贵族式的读书方式,最不功利的,不仅不求成名,而且不求成果,只求好玩怡情。但不得不说,这种读书的目标性是很弱的。也许可以反驳说,兴趣也是一种目标呀。不错,不过当我们说目标的时候,好歹要有一个稍微具体一点的东西,不能说“物理是我的目标”,而得说,“我想搞明白量子跃迁的机制”。但仅仅以量子跃迁机制这个前人已经搞明白了的东西为目标, 达标会太快,之后怎么办?按照沙门的举例,兴趣有可能转向另一个类似的物理问题(很可能受教科书支配),但也有可能就跃迁到拉丁语去了。
我本科学习很刻苦很专心,但感觉学到的东西不多,后来多数都忘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用。而研究生阶段为自己的项目而学习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学得也更快,尽管那时我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吃喝玩乐的人。
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读不深。这里,合适的目标就是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不是很容易解决、但又不是彻底力所不能及的问题,目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当读书围绕这个问题的时候,所有的智力和情感才能被充分调动和协调起来,知识才容易织成一张网。一个没有合适问题为目标的读书过程,也能获得吉光片羽,但也就停留在吉光片羽而已。
当然纯粹出于兴趣的读书,也可以围绕一个问题,但是那样的读书,可能不会涉及沙门所列举的那样广阔的范围,而是有局限的,有焦点的,也会导致某些必读的书不是一流的经典——而其它自己有兴趣却在问题范围之外的经典之作,就没时间读了。说来说去,就是即便没有任何外在压力,也得自己施压,好像自己必须做出什么研究成果一样地去读书。在贵族的时代,这样的读书者研究者是有的,十九世纪古生物学的研究者里就有一大堆这样的英国绅士。不过,他们的兴趣没有广阔到沙门这种地步。而大多数有钱有闲、有充足条件可进行文化教养的绅士淑女,却并非热烈的求知者——因为浮光掠影的阅读带给人厌倦,没有目标的兴趣总不长久。
不能深入的好玩总不是很好玩,而任何深入的好玩,都有狭窄化的代价。限制本身也是一种激励,一条隧道是有导向的,一片开阔的田野没有导向。
锦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Heiliger Dankgesang (23人喜欢)
- 探监记 (110人喜欢)
- 平凡的友谊 (352人喜欢)
- 一个学校的衰败史 (139人喜欢)
- 破釜沉舟 (5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