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讨债
昨日,小长假结束,土爹载着我和土愉快的奔赴上海。这个假期过得还算圆满。途中收到锐的私信,问我讨要itune的密码。鉴于上一次他拿了密码在那里乱点一气游戏插件,害得我付了700多块钱的惨痛教训,我在私信上问了他要密码的原因和目的。他没有回答,只是很粗暴的说,快给我!还有一句出言不逊,仿佛是在命令我,而根本不会去考虑我的回复。这一切让我想起了他的父亲,我一度以为这是他父亲给我发的私信,太像了这个状态。于是我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还是那个弱弱的声音,告诉我他要用密码升级软件,我问仅仅是升级软件么?他说是的。我说如果不影响你玩游戏,等到寒假时候再升级好么,那边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就是想升级,于是我妥协了。我把密码发给了他。之后就没有声音了。回头在车上我和土爹讨论了这个问题,我隐瞒了自己给锐密码的事情,我实在不愿意这个孩子仅有的想做的事情又被我扼杀。事实上我错了,因为账号联网,我知道他拿到密码不是更新软件,而是买了一些游戏,当然付费的只有一个,6块钱。不是钱的问题,我在思考,他为什麽掩饰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而违心的说自己仅仅是更新软件来获得这个密码。
一个将近9岁的男孩子,开始知道为了达到目的编造理由了,这是挺可怕的事情。但是我看到的不是表面上的欺骗,而是这个事件背后孩子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压抑,没有被信任的副作用。他无法敞露自己的心怀,他害怕被责备,他有很多顾虑,于是选择藏起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多么纠结的过程。挺难过的,刚好今天早上看到了李跃儿关于儿童心理的几段话,非常有感触。摘录如下:
=======================================================================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如果一个饱受压抑的儿童遇到一个爱与自由的环境,要是通过观察和验证,发现这个环境大概是可靠的、吸纳他的,觉得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成人大概真的爱他,真的会乐意帮助他,那么,这个儿童就会逐渐展开他的生命形式,逐渐开始试验——试验这个环境对他接纳是不是真的,试验这些人对他能够爱到什么程度,试验能不能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他的行为就会超过那个“度”,走过了头,而成为常人认为的“胡闹”、我们所说的“修复”了。这就像一个饿急了的人,遇到食物时一定会吃过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儿童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是应该发生的而没有发生,应当经历而没有经历,应该做的没有做的话,就算欠下“成长”债了。当进入爱与自由的环境之中,他一定会讨还这个债的。而如果没有“讨债”的机会,“讨”不回这个“债”,这个“债”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就会铭刻在他的心灵中,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帮他解决掉,就会直至成年,直至永远。
=========================================================================
锐锐这是在“讨债”么?我怎么做才能在保护孩子内心的前提下让他慢慢释怀?
一个将近9岁的男孩子,开始知道为了达到目的编造理由了,这是挺可怕的事情。但是我看到的不是表面上的欺骗,而是这个事件背后孩子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压抑,没有被信任的副作用。他无法敞露自己的心怀,他害怕被责备,他有很多顾虑,于是选择藏起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多么纠结的过程。挺难过的,刚好今天早上看到了李跃儿关于儿童心理的几段话,非常有感触。摘录如下:
=======================================================================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如果一个饱受压抑的儿童遇到一个爱与自由的环境,要是通过观察和验证,发现这个环境大概是可靠的、吸纳他的,觉得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成人大概真的爱他,真的会乐意帮助他,那么,这个儿童就会逐渐展开他的生命形式,逐渐开始试验——试验这个环境对他接纳是不是真的,试验这些人对他能够爱到什么程度,试验能不能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他的行为就会超过那个“度”,走过了头,而成为常人认为的“胡闹”、我们所说的“修复”了。这就像一个饿急了的人,遇到食物时一定会吃过量。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儿童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是应该发生的而没有发生,应当经历而没有经历,应该做的没有做的话,就算欠下“成长”债了。当进入爱与自由的环境之中,他一定会讨还这个债的。而如果没有“讨债”的机会,“讨”不回这个“债”,这个“债”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就会铭刻在他的心灵中,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帮他解决掉,就会直至成年,直至永远。
=========================================================================
锐锐这是在“讨债”么?我怎么做才能在保护孩子内心的前提下让他慢慢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