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把被岁月磨钝了的杀猪刀
能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明我接受不了这样的一个现实,或者受点啥刺激。
唉,其实,还好。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曾经青春年少,是我心里景仰和令我骄傲的一个人,可惜他的那些闪着光环的人生励志故事却在时间流逝的现实世故中,开始转变了滋味。
我妈妈一共5姊妹,妈妈排行老大,舅舅排行老四。舅舅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不幸的是,在舅舅很小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外公外婆带着舅舅到处寻医,结果还是未能改变舅舅一条腿残疾的结果。家里的几姊妹从小也就习惯了一直照顾舅舅,帮他做各种事情,即使是比舅舅年纪小的小姨。
舅舅从小成绩很好,在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后,可惜因为残疾未被录取。虽然读书高考之路就此打止了,但是舅舅的奋斗之路并未就此停止。
他订阅了所有的当时的电影杂志(这是我后来闲着没事在外婆家翻看各种闲书时知道的,并也趁机翻阅了一遍);他去读技校,小姨负责每周骑单车接送他;他去学习了修鞋的手艺,有几年就一直在我们镇上一直以修鞋为生,这段时间我也偶尔会去和他同住,他会和他的几个朋友带着我一起去看露天电影,一条拐杖搭在两垛砖上,就是一条板凳,他会买故事书给我,希望我好好学习,实现小时候那个非清华北大不上的大话;再后来,他用仅有的物理基础,学会了组装电视机,一时间家里成了手工作坊和流水线,周围四村八乡的电视机都出自舅舅的手了,也经常会有人来接了他去修理家电。
他见证并且参与了电视在农村普及演变过程,从黑白到彩色从组装到品牌化,再后来,爸爸帮着他在镇上拿到了小小的一块地方,算是有了一个固定的门面,从此桥头修理站就存在了很多年,从最早的铁皮屋到后来的小平房再到后来的前楼后院的独立院子,而现在,他几乎垄断了周围方圆多少里的煤气灌装和送气上门业务。在这个过程中,舅舅结婚了,娶了个漂亮的舅妈,生了自己的孩子,在我中学的后半部分,基本就固定在他们那里吃饭,被舅舅管。
舅妈很漂亮,特别是一双丹凤眼,只是和舅舅同病相怜,小时候不慎伤了一只手,但是她仅剩的那只手却能干到可以独自做饭,做缝纫,绣花,骑单车,几乎没有她不会的事情。所以我经常慨叹上帝真的是公平的,也由衷地觉着舅舅舅妈的故事是一个平凡版的励志故事,两个都有残疾的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干,过上了比周围很多人都要富足的生活。
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几个姨,虽然她们也都各自成家,虽然有着各自的困顿,但依然延续着不变的传统,就是帮着这个弟弟(哥哥)打理很多他需要别人帮忙的事情,而舅舅在长久的习惯中,也早就把这些视为了理所当然,所以近年来几姐妹的抱怨越来越多,因为给予总是单方向的,舅舅舅妈只习惯了别人为他们付出,特别是在外公外婆的丧事上,老实巴交的二姨夫(因为他是上门女婿,所以实际上承担了外公外婆的养老送终)总是承担费用,张罗丧礼,结果礼金总是被精明的舅舅舅妈拿走了,那个老实人不懂得如何争吵理论,只会在酒喝多之后,才会把那些委屈在眼泪中流泻出来。更不用提那些日常免费的无偿帮他做事,但是他的东西他的付出却需要姐姐妹妹立马付现。
当他们轮流给我电话,希望我这个长孙女给出个意见时,我基本只能说,嗯,什么事情,算了,都别计较,我来负责拿钱。
家长里短,最难理出个是非曲直,而我最不喜欢就是亲人之间的斤斤计较和因此带来的亲情消磨。我只是无比怀念当年,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年代,一大家子都让我觉着倍受宠爱的年代,为什么当时我就没发现他们之间有矛盾呢,当年的我觉得一切都很好,大家关系都很好,而且舅舅也爱我,舅妈也爱我,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外公外婆都爱我,从小每个周末就是盘算着要去那一家,想着他们会如何给我好吃的好玩的,理所当然地让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纵容我的小姐脾气,纵容我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可是,一转眼,我已在社会中飘摇多年,而舅舅已经从当年意气风发的残疾少年成为了一个斤斤计较不断盘算着生活的中年大叔,舅妈漂亮丹凤眼上的眉毛已经人工种植过了,青春是一把被岁月磨钝了的杀猪刀,不是让我们一下子从此变成了彼,而是在慢慢地消磨拉锯中,很多事情都走了样,失却了记忆中的模样。
我的舅舅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和很多人一样,在一日日的生活中,沉没在了现实生活的琐碎中,学会了自私学会了固守,忘记了付出。
而是我只是越发的怀念,那些即使在高三一个月只休息一个周末的时光,因为那每一个周末,我都要盘算着我骑着单车如何出发,才能用一天的时间,去到他们每一个的家,看到我们亲爱的舅舅舅妈,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外公外婆。
只可惜,青春是一把被磨钝了的杀猪刀,我们都回不去了。
唉,其实,还好。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曾经青春年少,是我心里景仰和令我骄傲的一个人,可惜他的那些闪着光环的人生励志故事却在时间流逝的现实世故中,开始转变了滋味。
我妈妈一共5姊妹,妈妈排行老大,舅舅排行老四。舅舅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不幸的是,在舅舅很小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外公外婆带着舅舅到处寻医,结果还是未能改变舅舅一条腿残疾的结果。家里的几姊妹从小也就习惯了一直照顾舅舅,帮他做各种事情,即使是比舅舅年纪小的小姨。
舅舅从小成绩很好,在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后,可惜因为残疾未被录取。虽然读书高考之路就此打止了,但是舅舅的奋斗之路并未就此停止。
他订阅了所有的当时的电影杂志(这是我后来闲着没事在外婆家翻看各种闲书时知道的,并也趁机翻阅了一遍);他去读技校,小姨负责每周骑单车接送他;他去学习了修鞋的手艺,有几年就一直在我们镇上一直以修鞋为生,这段时间我也偶尔会去和他同住,他会和他的几个朋友带着我一起去看露天电影,一条拐杖搭在两垛砖上,就是一条板凳,他会买故事书给我,希望我好好学习,实现小时候那个非清华北大不上的大话;再后来,他用仅有的物理基础,学会了组装电视机,一时间家里成了手工作坊和流水线,周围四村八乡的电视机都出自舅舅的手了,也经常会有人来接了他去修理家电。
他见证并且参与了电视在农村普及演变过程,从黑白到彩色从组装到品牌化,再后来,爸爸帮着他在镇上拿到了小小的一块地方,算是有了一个固定的门面,从此桥头修理站就存在了很多年,从最早的铁皮屋到后来的小平房再到后来的前楼后院的独立院子,而现在,他几乎垄断了周围方圆多少里的煤气灌装和送气上门业务。在这个过程中,舅舅结婚了,娶了个漂亮的舅妈,生了自己的孩子,在我中学的后半部分,基本就固定在他们那里吃饭,被舅舅管。
舅妈很漂亮,特别是一双丹凤眼,只是和舅舅同病相怜,小时候不慎伤了一只手,但是她仅剩的那只手却能干到可以独自做饭,做缝纫,绣花,骑单车,几乎没有她不会的事情。所以我经常慨叹上帝真的是公平的,也由衷地觉着舅舅舅妈的故事是一个平凡版的励志故事,两个都有残疾的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干,过上了比周围很多人都要富足的生活。
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几个姨,虽然她们也都各自成家,虽然有着各自的困顿,但依然延续着不变的传统,就是帮着这个弟弟(哥哥)打理很多他需要别人帮忙的事情,而舅舅在长久的习惯中,也早就把这些视为了理所当然,所以近年来几姐妹的抱怨越来越多,因为给予总是单方向的,舅舅舅妈只习惯了别人为他们付出,特别是在外公外婆的丧事上,老实巴交的二姨夫(因为他是上门女婿,所以实际上承担了外公外婆的养老送终)总是承担费用,张罗丧礼,结果礼金总是被精明的舅舅舅妈拿走了,那个老实人不懂得如何争吵理论,只会在酒喝多之后,才会把那些委屈在眼泪中流泻出来。更不用提那些日常免费的无偿帮他做事,但是他的东西他的付出却需要姐姐妹妹立马付现。
当他们轮流给我电话,希望我这个长孙女给出个意见时,我基本只能说,嗯,什么事情,算了,都别计较,我来负责拿钱。
家长里短,最难理出个是非曲直,而我最不喜欢就是亲人之间的斤斤计较和因此带来的亲情消磨。我只是无比怀念当年,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年代,一大家子都让我觉着倍受宠爱的年代,为什么当时我就没发现他们之间有矛盾呢,当年的我觉得一切都很好,大家关系都很好,而且舅舅也爱我,舅妈也爱我,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外公外婆都爱我,从小每个周末就是盘算着要去那一家,想着他们会如何给我好吃的好玩的,理所当然地让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纵容我的小姐脾气,纵容我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可是,一转眼,我已在社会中飘摇多年,而舅舅已经从当年意气风发的残疾少年成为了一个斤斤计较不断盘算着生活的中年大叔,舅妈漂亮丹凤眼上的眉毛已经人工种植过了,青春是一把被岁月磨钝了的杀猪刀,不是让我们一下子从此变成了彼,而是在慢慢地消磨拉锯中,很多事情都走了样,失却了记忆中的模样。
我的舅舅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和很多人一样,在一日日的生活中,沉没在了现实生活的琐碎中,学会了自私学会了固守,忘记了付出。
而是我只是越发的怀念,那些即使在高三一个月只休息一个周末的时光,因为那每一个周末,我都要盘算着我骑着单车如何出发,才能用一天的时间,去到他们每一个的家,看到我们亲爱的舅舅舅妈,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外公外婆。
只可惜,青春是一把被磨钝了的杀猪刀,我们都回不去了。
![]() |
这是那年冬日的早上,太阳刚要在外婆的院子里升起,而几天后,外婆就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