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派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该派作家大都把探索的情节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或揭露美帝国主义占领下日本的黑暗,或反映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反映了当时日本人民的心理。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松本清张的《日本的黑雾》,水上勉的《花的坟墓》等。
社会派注重动机,批判社会现象,排斥名探,对人性有深刻的描写(当时是为了驳斥本格派堕落为纸上游戏而出现)。社会派的精神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除此之外还加入“谜”的特质,即使其创作精神与此无关。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社会派推理小说利用了“谜”的特质,进行“社会批判,描写人性”;“社会批判,描写人性”是目的,而“谜”则是一种工具。由于“目的”的写实性所限,自然而然社会派会注重动机与排斥名探了。社会派的开创者是松本清张,而成就能与之相媲美的恐怕只有森村城一了。
松本清张
(1909~1992)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女人的代价》、《恶棍》、《砂器》、《谋杀情人的画家》。多次获各种文艺奖,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于1992年8月因肝癌逝世,享年82岁。
出生于北九州小仓市的一个商贩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幼而失学,从13岁起被迫辍学谋生,当过街头小贩、学徒,也做过朝日新闻社驻小仓的西部本社广告制图工。1943年应征入伍,被驱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遣送回国,到报社复职。此时他正好40岁,还未发表过一篇作品。
1950年,《朝日周刊》举办了“百万人小说”征文比赛,第一名可获30万日元的奖金。这笔可观的奖金对养活8口之家的松本清张是一种诱惑。他当时连墨水与纸也买不起,就用铅笔在一本纸质很差的本子上写小说。这篇处女作题名为《西乡钞票》,结果获得三等奖,获得了10万日元奖金。据评委事后透露,该小说原可获一等奖,因为作者是报社职工,才改为三等奖。尽管如此,这对初入文坛的松本清张来说,可是一个大喜讯。小说写一个人力车夫和一个官员的小老婆私通,那个官员在官场为非作歹,利用通货膨胀以饱私囊。这篇小说以言情为经,以黑幕为纬,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畸形发展,显示了松本清张现实主义的文风。
在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他为了养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于关西和九州之间,批发笤帚。他在文学回忆录《半生记》(1966)中,感人地描绘了这段辛酸的往事。松本清张长期受歧视受屈辱的生活,为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真实的社会和心理依据。他的《某〈小仓日记〉传》(1952)、《菊花枕》(1953)《断碑》(1954)等等,都是通过逆境中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失败命运来展示时代和社会生后的。
松本清张于1955年以《埋伏》一书跻身于推理小说作家队伍,他以权与法、善与恶、罪与罚等社会问题为题材、披露了日本社会的黑暗,就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比起历来的刑事侦破小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拓展与超越。他的《点与线》(1957)、《隔墙有眼》(1957),间世后深受读者欢迎。
水上勉
(1919~2004) 困苦的生活经历几乎与松本清张相仿。他1919年生于日本福井县木工家庭,一家七口,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九岁那年当了小和尚,这段艰难的生活后来让他写入《雁寺》与《一休》中。他先后在相国寺、天龙寺当和尚。十六岁逃出来后半工半读,念完了中学。白天打工,晚上读夜大学。二十岁那年,水上勉参加义勇军,因吐血被送回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当了《新文艺》杂志社的编辑,并不断投稿。他三十岁时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油炸锅之歌》。但这部纯文学小说既无影响,又不能解决他的生计问题。为了生活和刚出生的孩子,水上勉先后干过新闻记者、广告代理人、时装推销员。麻将店店员……有30个工作之多,他尝尽了生活的艰难。1957年,38岁的水上勉读了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后,决定不写纯文学作品,转而写推理小说。1959年,他写了《雾与影》,这部以揭露竞选内幕的作品发表后引起轰动,水上勉一夜成名。
1960年他又发表了《海的牙齿》,获第十四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大奖。这部小说以日本某工厂将工业废料排入海中,造成严重公害为题材,揭发了社会黑幕。成名后的水上勉,每月为七家报纸写连载,被称为“写作机器”。他于1962年又写了《饥饿海峡》,这部长篇推理小说奠定了水上勉的文学地位。水上勉后来又写了《五号街夕雾楼》。《一休》、《越前竹偶》、《湖底琴音》、《湖笛》、《寺泊》、《宇野浩二传》等纯文学名著。《一休》获谷崎奖,拍成电影后风靡世界各国,《寺泊》获川端奖,《宇野浩二传》获菊池宽奖。水上勉后来当选为日本文艺家协会副理事长,成为一个纯文学大作家。
松本清张与水上勉作个比较:松本清张从纯文学作家转变为推理小说家;水上勉因写推理小说成名最终成为纯文学作家。他们的风格也不同:松本清张的作品气势宏大,有阳刚之气;水上勉的作品风格细腻,有阴柔之美。但他们在对待揭露社会黑暗上却是一致的。他们有共同痛苦的经历,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来表现小人物的抗争与无奈。因此,他们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
森村诚一
(1933~)1933年1月2日生于日本琦玉县,父亲是个商人。他从中学到大学,一帆风顺。1958年毕业于青山学院英美文学系。他是英语科班出身,对欧美小说读得甚多。他最崇拜的作家是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导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圣经”。比肩松本清张的仅有森村诚—一人。森村诚一自六十年代脱颖而出,一直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创作,他不仅继承发展了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色,而且还在作品主题、人物塑造、故事构思、语言对话上独树一帜,成为七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推理小说家。
涉足推理小说领域的作家多达百人,森村诚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构思、严密的推理和细腻的心理描写独占鳌头。他的《腐蚀的构造》一书荣获第25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森村诚一以其雄厚的实力与独特的风格独占鳌头。给森村诚一带来声誉的是他的“证明”三部曲(即《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人性的证明》在10个月内再版30多次,半年中畅销300万册,这是日本文坛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史上的一部精品,它被拍成电影后风靡世界各国。
社会派注重动机,批判社会现象,排斥名探,对人性有深刻的描写(当时是为了驳斥本格派堕落为纸上游戏而出现)。社会派的精神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除此之外还加入“谜”的特质,即使其创作精神与此无关。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社会派推理小说利用了“谜”的特质,进行“社会批判,描写人性”;“社会批判,描写人性”是目的,而“谜”则是一种工具。由于“目的”的写实性所限,自然而然社会派会注重动机与排斥名探了。社会派的开创者是松本清张,而成就能与之相媲美的恐怕只有森村城一了。
松本清张
(1909~1992)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女人的代价》、《恶棍》、《砂器》、《谋杀情人的画家》。多次获各种文艺奖,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于1992年8月因肝癌逝世,享年82岁。
出生于北九州小仓市的一个商贩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幼而失学,从13岁起被迫辍学谋生,当过街头小贩、学徒,也做过朝日新闻社驻小仓的西部本社广告制图工。1943年应征入伍,被驱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遣送回国,到报社复职。此时他正好40岁,还未发表过一篇作品。
1950年,《朝日周刊》举办了“百万人小说”征文比赛,第一名可获30万日元的奖金。这笔可观的奖金对养活8口之家的松本清张是一种诱惑。他当时连墨水与纸也买不起,就用铅笔在一本纸质很差的本子上写小说。这篇处女作题名为《西乡钞票》,结果获得三等奖,获得了10万日元奖金。据评委事后透露,该小说原可获一等奖,因为作者是报社职工,才改为三等奖。尽管如此,这对初入文坛的松本清张来说,可是一个大喜讯。小说写一个人力车夫和一个官员的小老婆私通,那个官员在官场为非作歹,利用通货膨胀以饱私囊。这篇小说以言情为经,以黑幕为纬,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畸形发展,显示了松本清张现实主义的文风。
在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他为了养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于关西和九州之间,批发笤帚。他在文学回忆录《半生记》(1966)中,感人地描绘了这段辛酸的往事。松本清张长期受歧视受屈辱的生活,为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真实的社会和心理依据。他的《某〈小仓日记〉传》(1952)、《菊花枕》(1953)《断碑》(1954)等等,都是通过逆境中人物的生活道路和失败命运来展示时代和社会生后的。
松本清张于1955年以《埋伏》一书跻身于推理小说作家队伍,他以权与法、善与恶、罪与罚等社会问题为题材、披露了日本社会的黑暗,就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比起历来的刑事侦破小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拓展与超越。他的《点与线》(1957)、《隔墙有眼》(1957),间世后深受读者欢迎。
水上勉
(1919~2004) 困苦的生活经历几乎与松本清张相仿。他1919年生于日本福井县木工家庭,一家七口,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九岁那年当了小和尚,这段艰难的生活后来让他写入《雁寺》与《一休》中。他先后在相国寺、天龙寺当和尚。十六岁逃出来后半工半读,念完了中学。白天打工,晚上读夜大学。二十岁那年,水上勉参加义勇军,因吐血被送回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当了《新文艺》杂志社的编辑,并不断投稿。他三十岁时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油炸锅之歌》。但这部纯文学小说既无影响,又不能解决他的生计问题。为了生活和刚出生的孩子,水上勉先后干过新闻记者、广告代理人、时装推销员。麻将店店员……有30个工作之多,他尝尽了生活的艰难。1957年,38岁的水上勉读了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后,决定不写纯文学作品,转而写推理小说。1959年,他写了《雾与影》,这部以揭露竞选内幕的作品发表后引起轰动,水上勉一夜成名。
1960年他又发表了《海的牙齿》,获第十四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大奖。这部小说以日本某工厂将工业废料排入海中,造成严重公害为题材,揭发了社会黑幕。成名后的水上勉,每月为七家报纸写连载,被称为“写作机器”。他于1962年又写了《饥饿海峡》,这部长篇推理小说奠定了水上勉的文学地位。水上勉后来又写了《五号街夕雾楼》。《一休》、《越前竹偶》、《湖底琴音》、《湖笛》、《寺泊》、《宇野浩二传》等纯文学名著。《一休》获谷崎奖,拍成电影后风靡世界各国,《寺泊》获川端奖,《宇野浩二传》获菊池宽奖。水上勉后来当选为日本文艺家协会副理事长,成为一个纯文学大作家。
松本清张与水上勉作个比较:松本清张从纯文学作家转变为推理小说家;水上勉因写推理小说成名最终成为纯文学作家。他们的风格也不同:松本清张的作品气势宏大,有阳刚之气;水上勉的作品风格细腻,有阴柔之美。但他们在对待揭露社会黑暗上却是一致的。他们有共同痛苦的经历,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来表现小人物的抗争与无奈。因此,他们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
森村诚一
(1933~)1933年1月2日生于日本琦玉县,父亲是个商人。他从中学到大学,一帆风顺。1958年毕业于青山学院英美文学系。他是英语科班出身,对欧美小说读得甚多。他最崇拜的作家是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导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圣经”。比肩松本清张的仅有森村诚—一人。森村诚一自六十年代脱颖而出,一直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创作,他不仅继承发展了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色,而且还在作品主题、人物塑造、故事构思、语言对话上独树一帜,成为七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推理小说家。
涉足推理小说领域的作家多达百人,森村诚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构思、严密的推理和细腻的心理描写独占鳌头。他的《腐蚀的构造》一书荣获第25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森村诚一以其雄厚的实力与独特的风格独占鳌头。给森村诚一带来声誉的是他的“证明”三部曲(即《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人性的证明》在10个月内再版30多次,半年中畅销300万册,这是日本文坛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史上的一部精品,它被拍成电影后风靡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