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有何需“警惕之处”?
2012年以来,广东养老金是委托投资运营,不是入股市,而是从事固定收
益项目;应该充分给员工投资组合的选择权,而不是在不透明的情况下被安排。
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入市的消息已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对于一个未富先老的
国家来说,养老问题已经是敏感到亿万家庭的大事。这项试行政策甫一公布,赞
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专家学者也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但作为普通民众来
说,最关心的其实无非在于两个核心问题——如何保障养老金投资不亏?职工能
不能选择或知晓这笔钱的投向?
第一个问题在于安全性,第二个问题在于自主权。两个问题背后都指向市场
经济的最根本的两个原则,公平与透明。养老金是社保基金里最为重要和庞大的
一笔钱,长期以来这笔巨款如何使用,怎样使用一直饱受关注,但普通工薪阶层
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过透明的信息。反倒听过一些地方官员挪用社保基金落马的消
息。因此本次地方养老金委托入市不能不让人担忧,能否避免有不法人员在这一
过程中“上下其手”,暗箱操作。实际上,社保基金进入市场是好事,毕竟如此
庞大的一笔巨资闲置不仅是浪费,更是巨大的消耗。养老金入市可以提高资金回
报率,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但前提是这个市场规则必须健全,是发展成熟稳定的
市场;如果在基本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入市,养老金很可能被各种利益集团
“雁过拔毛”,因此保障市场的基本公平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养老金缴纳者最为
关心的一个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如果是不健全的市场却能保障完全收益,感
受到不公的将会是其他的市场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明确澄清,广东的养
老金是委托投资运营,不是入股市,而是从事固定收益项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证监会也一再强调,社保基金入市并不是为了救股市。希望广东的试点能够
开先河,做到市场与民生、市场与民主并行不悖。但这个固定收益项目究竟是什
么呢?又从哪里来的固定收益?如果是凭借政策优势单纯获红利是否会造成市
场经济规则的另外一种不公。构成对其他投资者基本权利的侵犯?
益项目;应该充分给员工投资组合的选择权,而不是在不透明的情况下被安排。
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入市的消息已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对于一个未富先老的
国家来说,养老问题已经是敏感到亿万家庭的大事。这项试行政策甫一公布,赞
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专家学者也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但作为普通民众来
说,最关心的其实无非在于两个核心问题——如何保障养老金投资不亏?职工能
不能选择或知晓这笔钱的投向?
第一个问题在于安全性,第二个问题在于自主权。两个问题背后都指向市场
经济的最根本的两个原则,公平与透明。养老金是社保基金里最为重要和庞大的
一笔钱,长期以来这笔巨款如何使用,怎样使用一直饱受关注,但普通工薪阶层
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过透明的信息。反倒听过一些地方官员挪用社保基金落马的消
息。因此本次地方养老金委托入市不能不让人担忧,能否避免有不法人员在这一
过程中“上下其手”,暗箱操作。实际上,社保基金进入市场是好事,毕竟如此
庞大的一笔巨资闲置不仅是浪费,更是巨大的消耗。养老金入市可以提高资金回
报率,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但前提是这个市场规则必须健全,是发展成熟稳定的
市场;如果在基本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入市,养老金很可能被各种利益集团
“雁过拔毛”,因此保障市场的基本公平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养老金缴纳者最为
关心的一个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如果是不健全的市场却能保障完全收益,感
受到不公的将会是其他的市场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明确澄清,广东的养
老金是委托投资运营,不是入股市,而是从事固定收益项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证监会也一再强调,社保基金入市并不是为了救股市。希望广东的试点能够
开先河,做到市场与民生、市场与民主并行不悖。但这个固定收益项目究竟是什
么呢?又从哪里来的固定收益?如果是凭借政策优势单纯获红利是否会造成市
场经济规则的另外一种不公。构成对其他投资者基本权利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