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
据说这个地方应该在紫竹院附近。
理论这件事情和实际印象总是有差距。就好像我知道我理论上去过紫竹院,但是我没什么印象;而我理论上肯定没去过万寿寺,但是我总还记得那些银杏树——也许所有寺庙里的银杏树都是那样的?或者我只是通过《万寿寺》在记忆它?
我读《万寿寺》也有一两年的时间了。在之前的阅读应该是没有意义的,不计入内。那一次的阅读让我很困惑。
王小波有一种特点,他不在他的书里,他不在他的时代,他隔离了出来。
我虽未阅读过文艺品论这种东西,但直觉是他在试图“反小说”。小说有很多套路,有很多尝试手段,但毕竟都延续着开始发生高潮结局这样的路子,总能拼凑出一条顺理成章的道路。他是在坚决不。
《红拂夜奔》是上一部我很有印象的书,但是毕竟那是一个我们至少知道了不少的故事。
《万寿寺》更加让人隔离。似乎因为他在记叙的那种无因果的事件,是纯“文学”的。无头无尾,无知无名,不断推倒重来,荒诞到不能用常理推断的故事们,不断在时间里切换,阅读者既无顺畅阅读快感,又摸不着头脑,不晓得作者的用意,真是艰涩的旅行。
直到前不久,谈及梦境之时,我说我在晚上的梦境里总在经历不同人的片段人生,荒诞而诡异的想象逻辑,以逃避或缓解我在现世的孤单和困惑。我有时候梦见自己是个女将军,打赢了敌人,却被我爱着的国王送去敌手和亲;之类种种。又谈及如果有了钱会怎么办。我说我会修一个青城的道观,养一堆道士——在我的记忆或者梦境或者别的什么平行世界的时间里,我有时候会是一个女人,在道观或者寺庙里遇到那个负我心的男人,一见而误终身;又有时候我会是一个男人,站在白墙边等待进京赶考;还有的时候我是一个出家人,在沙沙的扫着地。
——总之,和我的现世没有关系,也不负担我的理想。我是任何一个人,也可能有任意的人生。这是我的自由。在被镣铐之时,这自由弥足可贵。
聊到那会儿才突然意识到《万寿寺》中那句特别有名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个人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想完了这里又想到最后一句话,一切正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正如我每天从梦中醒来的感觉一样啊。真是只字不差。
理论这件事情和实际印象总是有差距。就好像我知道我理论上去过紫竹院,但是我没什么印象;而我理论上肯定没去过万寿寺,但是我总还记得那些银杏树——也许所有寺庙里的银杏树都是那样的?或者我只是通过《万寿寺》在记忆它?
我读《万寿寺》也有一两年的时间了。在之前的阅读应该是没有意义的,不计入内。那一次的阅读让我很困惑。
王小波有一种特点,他不在他的书里,他不在他的时代,他隔离了出来。
我虽未阅读过文艺品论这种东西,但直觉是他在试图“反小说”。小说有很多套路,有很多尝试手段,但毕竟都延续着开始发生高潮结局这样的路子,总能拼凑出一条顺理成章的道路。他是在坚决不。
《红拂夜奔》是上一部我很有印象的书,但是毕竟那是一个我们至少知道了不少的故事。
《万寿寺》更加让人隔离。似乎因为他在记叙的那种无因果的事件,是纯“文学”的。无头无尾,无知无名,不断推倒重来,荒诞到不能用常理推断的故事们,不断在时间里切换,阅读者既无顺畅阅读快感,又摸不着头脑,不晓得作者的用意,真是艰涩的旅行。
直到前不久,谈及梦境之时,我说我在晚上的梦境里总在经历不同人的片段人生,荒诞而诡异的想象逻辑,以逃避或缓解我在现世的孤单和困惑。我有时候梦见自己是个女将军,打赢了敌人,却被我爱着的国王送去敌手和亲;之类种种。又谈及如果有了钱会怎么办。我说我会修一个青城的道观,养一堆道士——在我的记忆或者梦境或者别的什么平行世界的时间里,我有时候会是一个女人,在道观或者寺庙里遇到那个负我心的男人,一见而误终身;又有时候我会是一个男人,站在白墙边等待进京赶考;还有的时候我是一个出家人,在沙沙的扫着地。
——总之,和我的现世没有关系,也不负担我的理想。我是任何一个人,也可能有任意的人生。这是我的自由。在被镣铐之时,这自由弥足可贵。
聊到那会儿才突然意识到《万寿寺》中那句特别有名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个人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想完了这里又想到最后一句话,一切正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正如我每天从梦中醒来的感觉一样啊。真是只字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