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的中国大众文化
来源于:中山商报 2010年7月11日 第 1779 期 A6版
本期题目:从后现代哲学透视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
时间:2010年7月3日晚8时
地点:中山市中山图书馆三楼综艺厅
主讲人介绍: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东方美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已独立承担并完成两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参与一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独立承担并完成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已出版学术著作《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引论》、《东方美学史》等。
专家荐书:《后现代论》 高宣扬/著,《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姜华/著,《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英]默克罗比/著,田晓非/译,《大众文化与传媒》 路扬王毅/著
“超女”、“山寨”、“小沈阳”、“模仿秀”、“电视相亲”……一场怪异的文化狂欢正在大众文化的视野中兴起。邱紫华教授认为,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转型中必然出现。这种新兴的大众文化现象背后蕴藏着哪些思想观念?代表着民众什么样的诉求?本期讲座在此拨开云雾。
【后现代文化特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显现了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后现代”(postmodern)主要指“高度现代化”(hyper-mod-ern)。“后”(post)可以理解为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陈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后,是对现代主义的抛弃,也是对传统古典主义的抛弃。后现代社会和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人造超越自然
从后现代的社会特征来看。它是后工业化社会,是以信息和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社会。科学技术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切东西都通过高科技的力量被符号化、信息化、复制化。人为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压倒自然的因素。 过去 “一步一个脚印地”的自然生成型成才方式变化,打造和包装成为了推新和创新的重要手段。“王宝强”和“小沈阳”的成名就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天资、才能、刻苦。机遇和偶然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2.知识成为商品
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不能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几乎不被看做知识。知识的拥有和传授演变成了知识的生产和销售。各种“培训”涌现,只要花钱,就可以学到你想学的知识。过去只有物质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现在精神性的东西、思维的知识,已经成为了商品。因此,谁掌握了信息、知识就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争夺的是物质和金钱;现在争夺的是人才和信息。
3.文化娱乐性
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大众文化取代、压倒了过去的政治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人们掏钱进行文化消费,总是选取自己爱好的,自己有兴趣的东西。现在人们的文化消费是自由的、个性化的、更多是为了休闲的需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消费兴趣。现在买本书阅读,不一定是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开心。以前强调教育作用的东西不复存在。现在的人不需要你去教育。拿钱买单不是来听你说教,而是寻开心。
4.故意颠覆传统
从后现代文化的特征看。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是,故意颠覆文化原有的定义。大众文化更是追求用各手段和炫目的符号去逗乐、去满足感官的刺激。后现代电影以绚丽的色彩、简单而离奇的情节、逼真的有刺激性的音响效果、华丽的场面、最走红的明星来表演等,一切都以最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来达到最优化的视觉效果。例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所以,有的人指责当下的大众文化低俗、庸俗、浅薄不是没有道理的。
互动环节:
"超女":一次全民狂欢化的活动
2005年、2006年湖南电视台搞的"超级女声"竞赛活动影响很大,其收视率直抵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江西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性的"唱红歌"比赛等,仍是这种群众性的才艺大比拼。它们在全国范围内受到的关注和影响力都不容忽视,并创造出"超女"、"粉丝"、"玉米"、"笔迷"、"凉粉"等流行语。
关于"超女"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指责方认为它有四大罪状:玷污艺术;毒害青年;破坏教育;违规操作。肯定方则认为,"超女"的竞选活动具有公众性、形象性和开放性;它是符合法律原则的、符合比赛规则的,符合公民道德准则的,整个过程受到了司法部门的公证。但以上观点都过于简单。
我认为"超女"有值得肯定之处,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不设门槛的竞选活动,体现了我国公民所能享有的独立和自由,是时代的进步。第二,公众性、开放性。整个全国海选过程在广大观众的视野中进行,非常公开透明,民主意识浓厚。第三,"超女们"本身都具备着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素质,加之勤奋和胆识,才能脱颖而出。这体现了后现代社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另外,大量选手在竞争中被淘汰,较早地体验失败挫折,充分体会到成功的艰辛。这种经历,对于年轻人是难得的重要考验。
这种全民参与的大型卡拉OK是一次全民狂欢化的活动,并不违背中国人基本道德。有人认为助长了一夜成名,其实不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个人能在茫茫人海中冲杀出来,站在领奖台上,恐怕不是仅凭运气和长相就能一蹴而就。它让我们看到在当下中国,成才的路有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就看你选对与自己才能相吻合的路。但超女的最大不足在于大众评价标准还处于较低层次,我们不能把其获奖者当做中国社会最完美的典范,她们还需要发展。民族的优秀典范仍需根据精英文化标准加以评选。
"山寨文化":模仿背后的自我超越
继"超女"后,中国又出现了"山寨"。"山寨"的本质就是模仿,通过拼贴、组装形成新的东西。在古代,那些占山为王的人,以山寨模仿朝廷,具有反正统王权的权威性质。今天,山寨模仿最有影响力的权威。无论是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都被模仿。其实质,是为了在权威的大蛋糕上,分得自己的一块蛋糕。这就是一种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
其实山寨现象早已存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佳能、尼康公司,就细心解剖德国的蔡司、莱卡相机,先是仿造,后来在仿造中再改进,到七十年代日本就推出了著名的"佳能"和"尼康"相机,并且,以后打垮了德国著名的"蔡司"、"莱卡"和美国的"柯达"相机,成为世界主流的品牌。著名女歌手那英刚出道时,就是以苏丙之名"山寨"当时红火的台湾歌手苏芮。
在模仿中创新,历来就是人类创新的一种方式。不能一味地指责。山寨文化的背后,就是模仿秀,大家都参加模仿,正是这种文化背景,阿宝、阳光、小沈阳就一举成名了。据互联网上说,去年各地举办的"山寨春晚"就有26家。它们的影响力,不在于量,而在于内在的反叛性、挑战性以及平等意识。这种反叛意识的积极意义在于挑战传统的一元文化中心,挑战当下的霸权话语,挑战某些权威,这就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现代社会要求多元。现在很多农民有了点钱,造潜水艇,造飞机,为啥?他们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多本事,纯粹是一种爱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精英文化的接近:你能唱我也能唱,不是说你唱了我就不能唱。我们可以把他们当做样板,当做标准来唱。在这种民主意识影响下,产生大量的模仿秀,其背后,是每个人都有超越自我,表达自我的欲求。
《非诚勿扰》:相亲变作秀文化太庸俗
《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火爆也是当下令人瞩目大众文化现象。中国十多年前就有《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相亲节目,当时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它对节目参与者不设门槛,给广大青年提供相知相识、产生爱情基础的平台,相当于"电视婚姻介绍所",它并不重视收视率,只是重视相亲的成功率,也的确成就了很多美好姻缘,具有真诚性和群众性。
但现在,老派相亲节目不再吸引眼球,新派相亲节,如《非诚勿扰》,与其说相亲,它其实是选秀,让参与者互相披露心中的欲望,并把这种欲望放大抬高。《非诚勿扰》故意让一个男士面对24个美女,似有男权意味,实际让女生充分表现--只要没被带走,她可在台上不停与男嘉宾周旋,展示自身魅力。为了让摄像机关注自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抬高自己,炫耀自己,让男士不敢摘下你这朵带刺的玫瑰。在一系列夸张的不靠谱的问答中,炫富和贪财成为主要内容。"拜金女"马诺因此成为明星,对其极端言语,她也坦言,这么说就是为彰显个性,寻机进入娱乐圈。
新派相亲节目为追求收视率不择手段,本身存在问题。后现代社会的中国大众文化当下最大问题在于庸俗化的发展趋势,盲目追求开心娱乐,失去了人性本应的坚守。比较处于后现代社会的外国的电视节目,如英国的《憨豆先生》,虽搞笑,但并不低俗。中国大众文化则带有狂欢化的色彩,但人应具有与动物性不同的思想性,不能总是往物质欲望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对于大众文化,我们要采取精英文化引导的方法提升它的文化品位。现在网络上低级趣味太泛滥,中国青年的表达过分赤裸,恐怕是涵养不够。尽管大众文化有如此缺点,但它对中国未来民主化进程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容低估的。
观众:我觉得,中国大众文化最大问题是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回避和扭曲。像《还珠格格》,将清史完全扭曲。
邱紫华:这不仅是大众文化问题,也是当下思想界的混乱。我们现在对知识的态度不够严谨。一百年来,我们在自然科学上杰出人才辈出,但在人文科学领域,却没有提出什么著名的新理论。我们缺乏思想家。青年人无知无畏,在网络上常见大骂。比如,很多人骂鲁迅,可他们连鲁迅的书都没看过。
本期题目:从后现代哲学透视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
时间:2010年7月3日晚8时
地点:中山市中山图书馆三楼综艺厅
主讲人介绍: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东方美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已独立承担并完成两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参与一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独立承担并完成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已出版学术著作《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引论》、《东方美学史》等。
专家荐书:《后现代论》 高宣扬/著,《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姜华/著,《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英]默克罗比/著,田晓非/译,《大众文化与传媒》 路扬王毅/著
“超女”、“山寨”、“小沈阳”、“模仿秀”、“电视相亲”……一场怪异的文化狂欢正在大众文化的视野中兴起。邱紫华教授认为,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转型中必然出现。这种新兴的大众文化现象背后蕴藏着哪些思想观念?代表着民众什么样的诉求?本期讲座在此拨开云雾。
【后现代文化特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显现了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后现代”(postmodern)主要指“高度现代化”(hyper-mod-ern)。“后”(post)可以理解为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陈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后,是对现代主义的抛弃,也是对传统古典主义的抛弃。后现代社会和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人造超越自然
从后现代的社会特征来看。它是后工业化社会,是以信息和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社会。科学技术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切东西都通过高科技的力量被符号化、信息化、复制化。人为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压倒自然的因素。 过去 “一步一个脚印地”的自然生成型成才方式变化,打造和包装成为了推新和创新的重要手段。“王宝强”和“小沈阳”的成名就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天资、才能、刻苦。机遇和偶然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2.知识成为商品
一切知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不能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几乎不被看做知识。知识的拥有和传授演变成了知识的生产和销售。各种“培训”涌现,只要花钱,就可以学到你想学的知识。过去只有物质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现在精神性的东西、思维的知识,已经成为了商品。因此,谁掌握了信息、知识就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争夺的是物质和金钱;现在争夺的是人才和信息。
3.文化娱乐性
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大众文化取代、压倒了过去的政治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人们掏钱进行文化消费,总是选取自己爱好的,自己有兴趣的东西。现在人们的文化消费是自由的、个性化的、更多是为了休闲的需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消费兴趣。现在买本书阅读,不一定是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开心。以前强调教育作用的东西不复存在。现在的人不需要你去教育。拿钱买单不是来听你说教,而是寻开心。
4.故意颠覆传统
从后现代文化的特征看。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是,故意颠覆文化原有的定义。大众文化更是追求用各手段和炫目的符号去逗乐、去满足感官的刺激。后现代电影以绚丽的色彩、简单而离奇的情节、逼真的有刺激性的音响效果、华丽的场面、最走红的明星来表演等,一切都以最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来达到最优化的视觉效果。例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所以,有的人指责当下的大众文化低俗、庸俗、浅薄不是没有道理的。
互动环节:
"超女":一次全民狂欢化的活动
2005年、2006年湖南电视台搞的"超级女声"竞赛活动影响很大,其收视率直抵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江西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性的"唱红歌"比赛等,仍是这种群众性的才艺大比拼。它们在全国范围内受到的关注和影响力都不容忽视,并创造出"超女"、"粉丝"、"玉米"、"笔迷"、"凉粉"等流行语。
关于"超女"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指责方认为它有四大罪状:玷污艺术;毒害青年;破坏教育;违规操作。肯定方则认为,"超女"的竞选活动具有公众性、形象性和开放性;它是符合法律原则的、符合比赛规则的,符合公民道德准则的,整个过程受到了司法部门的公证。但以上观点都过于简单。
我认为"超女"有值得肯定之处,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不设门槛的竞选活动,体现了我国公民所能享有的独立和自由,是时代的进步。第二,公众性、开放性。整个全国海选过程在广大观众的视野中进行,非常公开透明,民主意识浓厚。第三,"超女们"本身都具备着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素质,加之勤奋和胆识,才能脱颖而出。这体现了后现代社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另外,大量选手在竞争中被淘汰,较早地体验失败挫折,充分体会到成功的艰辛。这种经历,对于年轻人是难得的重要考验。
这种全民参与的大型卡拉OK是一次全民狂欢化的活动,并不违背中国人基本道德。有人认为助长了一夜成名,其实不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个人能在茫茫人海中冲杀出来,站在领奖台上,恐怕不是仅凭运气和长相就能一蹴而就。它让我们看到在当下中国,成才的路有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就看你选对与自己才能相吻合的路。但超女的最大不足在于大众评价标准还处于较低层次,我们不能把其获奖者当做中国社会最完美的典范,她们还需要发展。民族的优秀典范仍需根据精英文化标准加以评选。
"山寨文化":模仿背后的自我超越
继"超女"后,中国又出现了"山寨"。"山寨"的本质就是模仿,通过拼贴、组装形成新的东西。在古代,那些占山为王的人,以山寨模仿朝廷,具有反正统王权的权威性质。今天,山寨模仿最有影响力的权威。无论是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都被模仿。其实质,是为了在权威的大蛋糕上,分得自己的一块蛋糕。这就是一种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
其实山寨现象早已存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佳能、尼康公司,就细心解剖德国的蔡司、莱卡相机,先是仿造,后来在仿造中再改进,到七十年代日本就推出了著名的"佳能"和"尼康"相机,并且,以后打垮了德国著名的"蔡司"、"莱卡"和美国的"柯达"相机,成为世界主流的品牌。著名女歌手那英刚出道时,就是以苏丙之名"山寨"当时红火的台湾歌手苏芮。
在模仿中创新,历来就是人类创新的一种方式。不能一味地指责。山寨文化的背后,就是模仿秀,大家都参加模仿,正是这种文化背景,阿宝、阳光、小沈阳就一举成名了。据互联网上说,去年各地举办的"山寨春晚"就有26家。它们的影响力,不在于量,而在于内在的反叛性、挑战性以及平等意识。这种反叛意识的积极意义在于挑战传统的一元文化中心,挑战当下的霸权话语,挑战某些权威,这就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现代社会要求多元。现在很多农民有了点钱,造潜水艇,造飞机,为啥?他们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多本事,纯粹是一种爱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精英文化的接近:你能唱我也能唱,不是说你唱了我就不能唱。我们可以把他们当做样板,当做标准来唱。在这种民主意识影响下,产生大量的模仿秀,其背后,是每个人都有超越自我,表达自我的欲求。
《非诚勿扰》:相亲变作秀文化太庸俗
《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火爆也是当下令人瞩目大众文化现象。中国十多年前就有《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相亲节目,当时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它对节目参与者不设门槛,给广大青年提供相知相识、产生爱情基础的平台,相当于"电视婚姻介绍所",它并不重视收视率,只是重视相亲的成功率,也的确成就了很多美好姻缘,具有真诚性和群众性。
但现在,老派相亲节目不再吸引眼球,新派相亲节,如《非诚勿扰》,与其说相亲,它其实是选秀,让参与者互相披露心中的欲望,并把这种欲望放大抬高。《非诚勿扰》故意让一个男士面对24个美女,似有男权意味,实际让女生充分表现--只要没被带走,她可在台上不停与男嘉宾周旋,展示自身魅力。为了让摄像机关注自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抬高自己,炫耀自己,让男士不敢摘下你这朵带刺的玫瑰。在一系列夸张的不靠谱的问答中,炫富和贪财成为主要内容。"拜金女"马诺因此成为明星,对其极端言语,她也坦言,这么说就是为彰显个性,寻机进入娱乐圈。
新派相亲节目为追求收视率不择手段,本身存在问题。后现代社会的中国大众文化当下最大问题在于庸俗化的发展趋势,盲目追求开心娱乐,失去了人性本应的坚守。比较处于后现代社会的外国的电视节目,如英国的《憨豆先生》,虽搞笑,但并不低俗。中国大众文化则带有狂欢化的色彩,但人应具有与动物性不同的思想性,不能总是往物质欲望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对于大众文化,我们要采取精英文化引导的方法提升它的文化品位。现在网络上低级趣味太泛滥,中国青年的表达过分赤裸,恐怕是涵养不够。尽管大众文化有如此缺点,但它对中国未来民主化进程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容低估的。
观众:我觉得,中国大众文化最大问题是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回避和扭曲。像《还珠格格》,将清史完全扭曲。
邱紫华:这不仅是大众文化问题,也是当下思想界的混乱。我们现在对知识的态度不够严谨。一百年来,我们在自然科学上杰出人才辈出,但在人文科学领域,却没有提出什么著名的新理论。我们缺乏思想家。青年人无知无畏,在网络上常见大骂。比如,很多人骂鲁迅,可他们连鲁迅的书都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