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行1 山下
选在这个五月去峨眉山,是长久的预谋,也是临时的兴起。最初也无非是因为这个季节的杜鹃开的最美,此时也恰恰有这么一点点的时间。
一路火车,重庆-成都-峨眉。从成都出发时,我们三个便换上了春末就买的一样的雪纺衫,白底,有着细碎的绿的叶子和红的小花,还可配一条腰带,但不管怎样,这绝对不是爬山该穿的衣服,偏偏爬山必不可少的要穿运动鞋,于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一程的备受注目与混搭风格。先是火车站的人来人往中,鲜明的色彩格外易于辨认,再就是爬山时,统一的着装,而且是非登山、非旅行团的统一着装,俨然就成了前前后后的移动坐标,一路不停被陌生人打量,被问起,原来你们到这儿啦;直到16日离开峨眉回成都的大巴上,我们三个一上车,还有人很惊喜的说,你们也回去啊!
一如既往的,没有做太多攻略。只出发前,简单看了下别人的游记,三条线路,些许地名,在没有亲历之前,必然都是陌生,只做简单了解便可。具体的住宿、行程的安排,也是在14日下午从峨眉到成都的火车上才开始查询。
略翻地图,才发现两小时的沿线和周边,颇多风景。中途有苏东坡的眉山;向西有洪雅柳江,有雅安、康定、新都桥;向东有乐山大佛;沿着火车的方向一路向南,就有可以转车去泸沽湖的西昌,有此车的终点站,昆明,云南。每一个地方,都会勾起心里一阵两阵的向往,如果不是在成都的事情办的不太顺利,如果不是一周之后的论文答辩,也许真的就会峨眉之后,一路南下。
火车到站前,暂定了这几日的安排,当天晚上就在市区或者山脚下住,第二天和第三天就用来爬山和下山。据说峨眉山市有个好吃街,中午没有吃好的我们一下火车还没出站就先问好吃街何在,很热情的工作人员很是诧异了一下:你们来峨眉山市就是为了来吃么?坐了一路车打算先去好吃街,车上才听说好吃街正在整顿抑或就是拆除中,于是干脆一直坐到了终点站的前一站喷水池站,这里就有车直接到报国寺,也就是峨眉山山脚下了。
等车的间隙里,吃了路边的小吃,店里的抄手、炒饭和砂锅米线,除了有点咸,倒也都还好。同时还定下了今晚的住处,几个网站评价都还不错的山神旅舍,饭后就坐车而去。路上是一片苍翠,南方的小镇总是水润许多,想起上个月刚去的桂林和阳朔,还有许多年前去过的泰山脚下的泰安,这里明显要安静许多,因为车少,因为林木的苍郁。桂林阳朔当然也是好的,只是我实在受不了那么清秀的山水林木却要承载那么多的车流行人,一天的熙熙攘攘后,剩一片狼藉。
车程很短,二十分钟左右,西南交大南门下车,到对面的小巷去寻找山神旅社,一直有人问要不要住宿,最好的回答就是已经订下了。路上碰到了一家很有青旅味道的峨眉山C旅馆,忍不住对青旅的习惯进去看了下,但还是决定要去山神家,因为在网上看了一句“里面很不对”的评价,还因为打电话预定的时候老板娘确实态度很好。走到路的尽头就是。看了房间,心里就乐了,不选这里住,纯属想不开,装修好、设施好、窗外的风景也好,老板娘也好,只问了一句能不能便宜点,老板就说了这一百五的三人间就收你们一百二吧。后来入住,wifi速度超快,热水也果然如网上所言,很强大。总之是各种满意,何况还在这里问清楚了路线,拿了两张印有旅舍宣传的峨眉山地图,第二天一大早退房时老板还特意告诉我们去楼梯旁边挑三根竹棍吧,后来这三根竹棍就把我们一路送到了金顶。
安置好后,天色尚早,就溜达到了对面的西南交大,名副其实的老校区,因山势而建,朴素的建筑,厚重的石头台阶,还是很有味道的。坐在篮球场旁边的石阶上看了会儿日落时的天空,晚风微拂,还未进山,就先有了出世的感觉。石阶上也是青苔密布,现出诸多时间的痕迹。篮球场的一头,居然还有一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舞台,一边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边写着中国共产党,正中红星高悬,舞台上也依稀有同学在编排话剧。
天色渐渐暗了,实在不能再停留,走到主干道上拦住迎面走来的同学问卖东西的地方在哪,圈圈偏偏还用了一个大学城常用的词,商业街,他们听了就直笑:这里哪有什么商业街,不过,沿路走,过桥,还是可以买到一些吃的。于是,走到四号桥边,碰到了谭老师。做住宿的、热情的、自信的谭老师拉着我们就开始说话,给我们看以前住宿的人给她的留言,要求我们留一个她的联系方式并宣传一下。——写到这里我开始会想,遇见谭老师,对我们的行程意味着什么,无可否认的是,多多少少对这次峨眉山行有些影响。
首先,被拉住说话的时间太久,直接错过了买东西的时间,所以只好去她家买了她家只有的水和泡面,于是以后两天的爬山,三个人,除了三瓶水,三桶面,以前剩的六块糖,八片小饼干,再没其他了,虽然事实证明,其他的也不太需要,但是饿了的时候还是追悔为什么不多带点吃的。其次,因为谭老师提供的雷洞坪可租到十元一件大衣的信息,于是到的有些晚的我们在稍作寻找的时候二十元的都关门下班了,这就有了半夜里找大衣的折腾和第二天爬山看日出时的无敌混搭,当然,非如此,峨眉山之行,也没这么可乐。第三,后来真正帮助过我们的十二位师傅和居士,我们还是把谭老师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她们,下山之后她们也确实住在了那里,我一直担心她们住的是不是舒服,会不会委屈,因为这种家庭式的而且如此便宜的,毕竟还是简陋局促了些,而这些居士们就算住的条件一般了也是不会心生怨念,口出怨言的,但作为红尘中人的我们,还是不能不有点小心眼的。
不过总的来说,也都还是好的。比如,见到了谭老师,见到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至少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很自得的,那也就是圆满了。比如,后来遇到的这十二位真正的佛家人,以及自己对这些事情的追思,也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心、善心,什么叫做不求回报。谭老师式的热心好心其实有时是会给人带来负担的,会变成一种累赘,但当事人并不这样认为,即便被告知,她也会理解成,别人不理解我,这种善其实是有局限的,是固执的,没有佛家的圆融。幸好我们遇见了另一重境界的她们,这些,后文再说。总归,都是一小段插曲,一段很小很小的插曲,只不过,这一刻,你想停下来去想一想。仅此而已。
真正的峨眉山行,其实并没有受什么影响,我们终究还是按照自己的心,一步步走了过来。好的,欢乐的爬山,开始。
柳桥
2012.5.20
一路火车,重庆-成都-峨眉。从成都出发时,我们三个便换上了春末就买的一样的雪纺衫,白底,有着细碎的绿的叶子和红的小花,还可配一条腰带,但不管怎样,这绝对不是爬山该穿的衣服,偏偏爬山必不可少的要穿运动鞋,于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一程的备受注目与混搭风格。先是火车站的人来人往中,鲜明的色彩格外易于辨认,再就是爬山时,统一的着装,而且是非登山、非旅行团的统一着装,俨然就成了前前后后的移动坐标,一路不停被陌生人打量,被问起,原来你们到这儿啦;直到16日离开峨眉回成都的大巴上,我们三个一上车,还有人很惊喜的说,你们也回去啊!
一如既往的,没有做太多攻略。只出发前,简单看了下别人的游记,三条线路,些许地名,在没有亲历之前,必然都是陌生,只做简单了解便可。具体的住宿、行程的安排,也是在14日下午从峨眉到成都的火车上才开始查询。
略翻地图,才发现两小时的沿线和周边,颇多风景。中途有苏东坡的眉山;向西有洪雅柳江,有雅安、康定、新都桥;向东有乐山大佛;沿着火车的方向一路向南,就有可以转车去泸沽湖的西昌,有此车的终点站,昆明,云南。每一个地方,都会勾起心里一阵两阵的向往,如果不是在成都的事情办的不太顺利,如果不是一周之后的论文答辩,也许真的就会峨眉之后,一路南下。
火车到站前,暂定了这几日的安排,当天晚上就在市区或者山脚下住,第二天和第三天就用来爬山和下山。据说峨眉山市有个好吃街,中午没有吃好的我们一下火车还没出站就先问好吃街何在,很热情的工作人员很是诧异了一下:你们来峨眉山市就是为了来吃么?坐了一路车打算先去好吃街,车上才听说好吃街正在整顿抑或就是拆除中,于是干脆一直坐到了终点站的前一站喷水池站,这里就有车直接到报国寺,也就是峨眉山山脚下了。
等车的间隙里,吃了路边的小吃,店里的抄手、炒饭和砂锅米线,除了有点咸,倒也都还好。同时还定下了今晚的住处,几个网站评价都还不错的山神旅舍,饭后就坐车而去。路上是一片苍翠,南方的小镇总是水润许多,想起上个月刚去的桂林和阳朔,还有许多年前去过的泰山脚下的泰安,这里明显要安静许多,因为车少,因为林木的苍郁。桂林阳朔当然也是好的,只是我实在受不了那么清秀的山水林木却要承载那么多的车流行人,一天的熙熙攘攘后,剩一片狼藉。
车程很短,二十分钟左右,西南交大南门下车,到对面的小巷去寻找山神旅社,一直有人问要不要住宿,最好的回答就是已经订下了。路上碰到了一家很有青旅味道的峨眉山C旅馆,忍不住对青旅的习惯进去看了下,但还是决定要去山神家,因为在网上看了一句“里面很不对”的评价,还因为打电话预定的时候老板娘确实态度很好。走到路的尽头就是。看了房间,心里就乐了,不选这里住,纯属想不开,装修好、设施好、窗外的风景也好,老板娘也好,只问了一句能不能便宜点,老板就说了这一百五的三人间就收你们一百二吧。后来入住,wifi速度超快,热水也果然如网上所言,很强大。总之是各种满意,何况还在这里问清楚了路线,拿了两张印有旅舍宣传的峨眉山地图,第二天一大早退房时老板还特意告诉我们去楼梯旁边挑三根竹棍吧,后来这三根竹棍就把我们一路送到了金顶。
安置好后,天色尚早,就溜达到了对面的西南交大,名副其实的老校区,因山势而建,朴素的建筑,厚重的石头台阶,还是很有味道的。坐在篮球场旁边的石阶上看了会儿日落时的天空,晚风微拂,还未进山,就先有了出世的感觉。石阶上也是青苔密布,现出诸多时间的痕迹。篮球场的一头,居然还有一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舞台,一边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边写着中国共产党,正中红星高悬,舞台上也依稀有同学在编排话剧。
天色渐渐暗了,实在不能再停留,走到主干道上拦住迎面走来的同学问卖东西的地方在哪,圈圈偏偏还用了一个大学城常用的词,商业街,他们听了就直笑:这里哪有什么商业街,不过,沿路走,过桥,还是可以买到一些吃的。于是,走到四号桥边,碰到了谭老师。做住宿的、热情的、自信的谭老师拉着我们就开始说话,给我们看以前住宿的人给她的留言,要求我们留一个她的联系方式并宣传一下。——写到这里我开始会想,遇见谭老师,对我们的行程意味着什么,无可否认的是,多多少少对这次峨眉山行有些影响。
首先,被拉住说话的时间太久,直接错过了买东西的时间,所以只好去她家买了她家只有的水和泡面,于是以后两天的爬山,三个人,除了三瓶水,三桶面,以前剩的六块糖,八片小饼干,再没其他了,虽然事实证明,其他的也不太需要,但是饿了的时候还是追悔为什么不多带点吃的。其次,因为谭老师提供的雷洞坪可租到十元一件大衣的信息,于是到的有些晚的我们在稍作寻找的时候二十元的都关门下班了,这就有了半夜里找大衣的折腾和第二天爬山看日出时的无敌混搭,当然,非如此,峨眉山之行,也没这么可乐。第三,后来真正帮助过我们的十二位师傅和居士,我们还是把谭老师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她们,下山之后她们也确实住在了那里,我一直担心她们住的是不是舒服,会不会委屈,因为这种家庭式的而且如此便宜的,毕竟还是简陋局促了些,而这些居士们就算住的条件一般了也是不会心生怨念,口出怨言的,但作为红尘中人的我们,还是不能不有点小心眼的。
不过总的来说,也都还是好的。比如,见到了谭老师,见到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至少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很自得的,那也就是圆满了。比如,后来遇到的这十二位真正的佛家人,以及自己对这些事情的追思,也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心、善心,什么叫做不求回报。谭老师式的热心好心其实有时是会给人带来负担的,会变成一种累赘,但当事人并不这样认为,即便被告知,她也会理解成,别人不理解我,这种善其实是有局限的,是固执的,没有佛家的圆融。幸好我们遇见了另一重境界的她们,这些,后文再说。总归,都是一小段插曲,一段很小很小的插曲,只不过,这一刻,你想停下来去想一想。仅此而已。
真正的峨眉山行,其实并没有受什么影响,我们终究还是按照自己的心,一步步走了过来。好的,欢乐的爬山,开始。
柳桥
2012.5.20
![]() |
峨眉山下的林荫路,美丽点缀的红灯笼 |
![]() |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校园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