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没有优劣之分,能思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简单地理解“信息”来自大众媒体,来自人群,来自各类信息载体。
引发我思考如何选择信息源,该接受怎样的信息,是源于这样的背景:如今社会的言论自由在开放,传播路径在拓宽,媒体信息链条在纵深。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能简单地,全盘地接受迎面而来的信息。
我过去认为,当信息泛滥的时候,信息就好比商品,总得货比三家,方知优劣。一方面,假设信息是非功利性的,考虑到我搜索或接受信息是有针对性的,但被推送的信息本身是没有针对性的,或者说信息的针对性是不定向的。若两个针对性能匹配,那就是找对了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有可能带有功利性,简单地理解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是为了某一与利益有关的目的而撰写信息的。最常见的是流行的股评。
但最近接受到关于“启蒙”的一些看法,将“启蒙”理解为要达成这样一种目的,即人能够“不需要别人的指引”,能“用自己的理智”进行思考。而对于知识分子,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思考,能够提出问题。
于是我反思,过去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我选择专业性、非大众的信息去接受,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我并不能常找到想要的信息,并不能常启发自己。
我猜想,之前的行为是将问题归咎于外部,但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应该来自内部,即我自己。拥有一套完整的思考逻辑体系,有思辨的能力,方是解决一切困惑的道。这恰恰与沉淀、积累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相吻合的。
引发我思考如何选择信息源,该接受怎样的信息,是源于这样的背景:如今社会的言论自由在开放,传播路径在拓宽,媒体信息链条在纵深。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能简单地,全盘地接受迎面而来的信息。
我过去认为,当信息泛滥的时候,信息就好比商品,总得货比三家,方知优劣。一方面,假设信息是非功利性的,考虑到我搜索或接受信息是有针对性的,但被推送的信息本身是没有针对性的,或者说信息的针对性是不定向的。若两个针对性能匹配,那就是找对了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有可能带有功利性,简单地理解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是为了某一与利益有关的目的而撰写信息的。最常见的是流行的股评。
但最近接受到关于“启蒙”的一些看法,将“启蒙”理解为要达成这样一种目的,即人能够“不需要别人的指引”,能“用自己的理智”进行思考。而对于知识分子,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思考,能够提出问题。
于是我反思,过去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我选择专业性、非大众的信息去接受,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我并不能常找到想要的信息,并不能常启发自己。
我猜想,之前的行为是将问题归咎于外部,但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应该来自内部,即我自己。拥有一套完整的思考逻辑体系,有思辨的能力,方是解决一切困惑的道。这恰恰与沉淀、积累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