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之道
上上个星期去jam。所谓jam就是在酒吧等公众场合,会乐器的人会聚集在一起,给定或不给定和弦或节奏,即兴合奏曲子。通常有鼓手或贝斯,朋友说blues演到一半也会有。那天去了一个架子鼓,三把吉他,老师当贝斯。老师开始给了blues和弦,然后就开始了。
第一次很容易弹的一样,因为总共就这么几个节奏的扫弦。
然后老师提议试一次是不给定和弦的jam,jam过后老师会问每个人在刚才这段的感受,体会较深的是不给定和弦时,大家都开始把视线转向别人的乐器,想找到合奏者的意图,结果虽然给了更大的自由度,大家似乎都更重视聆听彼此了。
第三次是在jam中不怎么popular的和弦dm、g、am、c,这些和弦比较适合流行歌曲,有旋律感,但jam重视的是「出乎意料」。一轮下来又总结出越是意料之中就要制造出越意料之外的音,比如说一个人可以适时solo等。
最后是只有一个和弦的jam。于是大家的音越来越容易重叠。得到的经验是每个人都只弹一两个音,在一段中留出足够的空间。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合作时不要把时间填满。
做音乐是如此,做设计也是如此。这种此消彼长、相斥相吸的感觉是如此相像,一个人可以从一个dm中学到设计一个几千平的图书馆所需要的所有合作技巧。
第一次很容易弹的一样,因为总共就这么几个节奏的扫弦。
然后老师提议试一次是不给定和弦的jam,jam过后老师会问每个人在刚才这段的感受,体会较深的是不给定和弦时,大家都开始把视线转向别人的乐器,想找到合奏者的意图,结果虽然给了更大的自由度,大家似乎都更重视聆听彼此了。
第三次是在jam中不怎么popular的和弦dm、g、am、c,这些和弦比较适合流行歌曲,有旋律感,但jam重视的是「出乎意料」。一轮下来又总结出越是意料之中就要制造出越意料之外的音,比如说一个人可以适时solo等。
最后是只有一个和弦的jam。于是大家的音越来越容易重叠。得到的经验是每个人都只弹一两个音,在一段中留出足够的空间。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合作时不要把时间填满。
做音乐是如此,做设计也是如此。这种此消彼长、相斥相吸的感觉是如此相像,一个人可以从一个dm中学到设计一个几千平的图书馆所需要的所有合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