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VIII
之前写了一些有 general appealling 的文章
反响很不错
首先多谢你们长期以来的支持
我不胜感激
另外在我写了关于"外码"的文章后不久
挚友刘教授也发表了一篇关于武汉爱恨情仇的文章
写的比我的要深刻太多
文章可以在我的分享里面找到
我觉得年轻人都应该去看一下
这一篇文章并没有主角
只不过是之前故事的一点延续
有一点像<放逐>之于<枪火>
其实也不是延续
只是一些片段 点滴
趁我还记得 就先记录下来吧
眼子不多闹
Let's get it going!!
从沈阳路到七一再到二中
我经历学校前面那一小段中山大道的风风雨雨 百年变迁
在高中的时候那一段小路达到了她的鼎盛时期
从轻轨黄浦路段的永和豆浆起 延绵数十公里一直到老中南商都
全部是供学生吃饭的餐馆
而这一条街也曾经无数次的登上过武汉的新闻
被列为反面教材 公开批评
虽然这条街延绵数十公里
但是在高中时期怂逼的我 依然怎么找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确定终身的餐馆
每一家餐馆 每一家!! 在中午的时候
满满的全部都是人
有时候我一路走到了阿迪力烧烤都依然找不到一家有空座的餐馆
而害羞的我 又不愿端着一碗牛肉粉站在马路中间痴痴的吃
再加上那时候每天中午我都要跟旺财一起去吃午饭
(至于不晓得旺财是哪个的 我只好让你先产自己两把掌了)
由于旺财实在太怂 所以更让我不好意思去那些充满着高中俊男靓女的餐厅了
例如 二中正对面的那家汉堡包店
因此在二中时的午饭
一直是我的心头之患!!
在高一高二时 二中的侧门刚刚修好
而那时的黄浦路轻轨站也差不多刚刚竣工
所以那一区的京汉大道是还没有什么发展的
而老武汉都知道 京汉大道原来是一条废弃已久的铁路线
后来修了轻轨才发展成一条武汉的经济命脉
所以在轻轨竣工伊始时 那一片的京汉大道还保持着他破旧 冷轻的样貌
一方面是迫于中山大道上无穷无尽的高中俊男靓女
另一方面是我本来就具有探险家的灵魂
终于在一个周六周练的中午
(不晓得周练是莫斯同学可以向你们的二中好友询问)
我决定带领旺财 一同去二中的侧门寻找心中完美的进餐位子
在告知旺财今天要从侧门出去觅食之后 旺财吼道
"侧门那里有个侉子吃的!!"
不过在我的劝说下 旺财还是答应一探究竟
从侧门走出 空旷的京汉大道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 几辆车
穿着二中校服的篮子更是少的屈指可数
我不禁大喜!!
不过放眼望去 学生没有几个 餐馆似乎也更没有几个
过了马路看到了两家吃炒菜的酒家
我顿时就迟疑了
有过经验的朋友肯定知道
在高中生时期 一家吃炒菜的餐馆是我们高中生绝对高不可攀的
炒菜的餐馆往往是隔离高中生与社会人士的一道鸿沟
即使有足够的钱 高中生也会去选择一家吃炒饭的 或者牛肉面的餐馆
不到万不得已 是绝对不敢进一家吃炒菜的餐馆的
就在我迟疑的时候
旺财已经头也不回的走向那两家餐厅了
而我也只好一咬牙 跟着他走向那两家餐厅
两家餐厅的招牌都很破旧 是那种旅行编织袋的材质 上面印着醒目的红色大字
一家餐厅叫 "莴苣酒家" 另外一家叫"球迷餐室"
由于莴苣酒家这个名字实在太冒的内涵 加上我又是一个球迷
我跟旺财就毅然决然的走进了"莴苣酒家"
莴苣酒家门口排着炒锅 老板娘模样的嫂子跟一个小妹在旁边洗菜
看到了穿校服的我跟旺财的到来
他们都表情很诧异
而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甚是尴尬
这时旺财终于开口了
"老板!! 吃饭!!"
而老板在搞清楚了我们的来历之后
便热情的 喜笑颜开的将我们领进了餐馆
莴苣酒家面积很大 可是我们是唯一的一桌
似乎他们中午没有什么生意
桌子上铺着透明的塑料桌垫
在我们坐定之后 老板娘嫂子用亲切的乡里口音问候到
" 丫们 吃点莫斯啊?"
我看了看旺财 害怕我说出一口正宗的花桥一村口音武汉话把老板黑到了
于是示意旺财叫他用武昌话跟老板交流
旺财清了清喉咙说道
" 把菜单拿来我们先看哈子吧 谢谢"
于是嫂子老板拿来了用塑料薄膜过塑的简单的菜单
我接过菜单 紧张的寻找着鱼香肉丝的菜价
在看到鱼香肉丝才6块钱之后 我大舒了一口气
于是我正色道
" 老板 搞一盘千张小白菜 小白菜新鲜吧?"
" 新鲜 绝对新鲜撒"
" 好好 然后再搞一个鱼香肉丝 就这样吧 "
" 好的 咩得问题!!"
嫂子老板接过菜单 走向厨房
边走边叫到
" 一个 月香肉丝 一个千张小白菜 分量搞多点 丫们切!!"
不出几分钟之后 菜便上桌了
分量果然惊人 让我不得不断定这个"莴苣酒家"必定是一家民工餐馆
我们找老板要饭
老板指一指远处两个很大的电饭煲说
" 勒~ 在那 你们自己拿碗去盛吧"
说着递给了我们两个长方形的白色一次性饭盒
我们打开电饭煲 米饭的香味四溢
由于我十分的饿 所以盛了蛮蛮一大碗饭
我隐隐的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盛毕 我将饭勺递给旺财
旺财二话不说就是一大瓢盛入碗内
然后他又犀利的连挖了四大瓢
讲一次性饭盒的两个碗都盛的满的要溢出来
于是我大吼道
" 旺财 你个狗的 饭不要钱也不至于这么扒本啊 你婊子要是吃不完对得起别个嫂子啊!!"
旺财轻蔑的 "切" 了一声 头也不回的回桌了
一起就绪!! 开吃!!
菜虽然很便宜 但是味道非常不错
我很满意的大快朵颐 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转眼看一眼旺财
他那一大碗巨型的白饭 已经见底了!!!
旺财扒光了碗里的最后一点饭之后
站起来又去添饭了!!!
我惊诧的看着旺财的背影
不知道远在长江彼岸的武昌
米饭原来如此的稀缺
不禁鼻头又是一酸
旺财又添了整整两满盒的米饭
这次我集中精神的注视着旺财到底是怎么吃饭的
才发现他真的是吃一颗白菜
然后猛扒三大口米饭
再吃一条千张
然后又猛扒三大口米饭
看着旺财吃饭
我不禁看出了神...
缓过来之后 又不禁为武昌的同胞感到难过...
看着我碗中的米饭 毕竟更加珍惜每一粒了...
后来旺财整整吃了三大碗米饭
吓的我好几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吃罢 结账
一人5块
10块钱搞定!!
摸着饱饱的肚子 怀着春天的心情
我和旺财大摇大摆的走回了教室
我们的冒险得到了回报
这无疑是我进入二中以来吃的最好吃 最舒适 最饱的一顿中餐
在下午许万年的语文课
我带着鱼香肉丝的余味 满足的睡着了...
后来的每一个周练
"莴苣酒家"销魂一餐成了我跟旺财的必做之事
有时候我觉得周末已经不是为了来周练了
而是为了来一尝"莴苣酒家"的情愫!!
每个周末 都好不快活!!
后来我把我这个吃饭的经历分享给了当时的同座 龙力
在我声型并茂的描述下
龙力也一直都很心动
当时的龙力是在二中的食堂吃铁盘盒饭的
有如其他重点学校的食堂一样
二中食堂的盒饭也是难吃的跟屎一样
而在食堂里面吃饭的基本上都是 "外码"
或者本应该考上华师一 最后却来了二中的朋友
所以相比起"莴苣酒家"的销魂
龙力的食堂午餐实在一个天上 一个地下
由于食堂是用卡 所以龙力也似乎没有闲钱来跟我们一起去"莴苣酒家"买食物的春
但是无数次听说我跟旺财中午的食物之后
终于有一天周练 一大早龙力就嬉笑着用夹生普通话跟我说
" 中午啊!! 莴苣酒家啊!! 老子跟你们一起克!!"
我诧异的看了看龙力
龙力边说边从荷包里掏出了皱皱的五块钱人民币 傻笑着
也许是他早上在地上捡到了这五块钱
也许是他亡命一蹬腿洗了哪个初中孩子的钱
又也许是他打碎了他积攒了多年的小猪存钱罐
不过无论如何 中午的这一顿"莴苣酒家"销魂之席 龙力是去定了!!
午休时间很快的到来了
我们一行三人走出了二中侧门 走向了莴苣酒家
作罢 点菜
由于龙力的加入
又由于龙力的破处下馆子
我们奢侈的点了整整四个菜
如果你觉得旺财吃白饭吃的吃的叫多的话
那你就太错了...
龙力的米饭量是旺财的整整两倍!!!
以至于那一餐之后"莴苣酒家"的巨型电饭煲里一半的米饭没有了
而旺财真的是只吃米饭 菜吃的不是很多
而龙力真的是又吃苕多的米饭 又吃苕多的菜
吃到最后已经变成 我已经痴痴的望着旺财扒饭 龙力扒饭扒菜了...
在我和旺财都吃完之后
龙力指着他面前的一盘残菜说道
" 你们都不吃了吧?"
我们摇了摇头
然后龙力将他的一大碗米饭 "啪" 的一声倒入菜盘中
然后端起菜盘 一咽而下
然后一个巨响的饱嗝
龙力抹了抹嘴 用夹生普通话大叫道
" 好恰啊!!!"
付了帐
我们慢慢踱回教室
龙力似乎很满足
脸上肆意洒满了快乐的笑容
边摸着他三个月身孕的肚子 边用夹生普通话自言自语道
" 好恰!! 真的好恰!! 个狗的 下个星期还要来!! 哈哈哈哈哈~~~"
后来每周末的"莴苣酒家"成了我必去的圣地
在那里 少少的几块钱 就能让我收获无尽的快乐
使我周练的时光也不再单调乏味
而从开始的我跟旺财 发展到后来5 6人的队伍
莴苣酒家的嫂子老板也一直感谢我为她带去的生意
并且每次依然给我们额外多的菜量
我也一直都很感激
再后来 随着轻轨的流行
那小段的京汉大道成了无价之宝 尤其是在武汉天地建起之后
而破败的"莴苣酒家"也自然而然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改名换姓 不复存在了
前年夏天回武汉 经过那里时
我看到"莴苣酒家"的旧址做成了一家吃鱼的的餐馆
高朋满座 甚至餐馆外的桌子都坐满了人
生意好的不得了
我想那也算借"莴苣酒家"之宝地
将"莴苣酒家"的灵魂涅槃了吧
故事就先说到这里吧
在一段段的废话中消磨那回不去却永远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