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灯花】 三候柳花
你说读了《不朽》之后心绪难平,真高兴你也为同一本书激越出感慨。 觉得作家可分两种,有人用心写作,有人用头脑写作,昆德拉就是后者的阵营了。他的刻薄和智慧相辅相成,但这份智慧是不走心的,稍不注意就会—— 和你想到的一样—— 显得卖弄起来; 曾经迷恋以至于将他全部的书收纳囊中,因为精美的真相给人以智慧的喜悦感,欲罢不能。但…… 直到近来才渐渐相信有更高一层的书写方式。
就像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比如雨果,比如加缪,比如尼采自己。 认清真相(理性世界的刻薄真相)固然重要,但也扼杀了理性之外的审美诉求…… 我不确定,生命之虚无的背景下,像昆德拉一般站在人群的高处一面书写一面淡漠的冷笑是否是种解脱,但在心底我渴望着更坚实、至少更富于美感的生活的勇气。
你知道,加缪关于世界之荒诞的长篇论文,中心落在了哪里? —— 不是神谕的天堂,更不是等死的绝望 —— 而是承认一切人事的荒诞,因而必须反抗,带着爱与激情义无反顾的生活下去。这本哲思式的论文集名叫《西西弗的神话》—— 以及之后关于反抗的《反叛者l'homme révolté》。
西西弗承受着旷日恒久的苦役,那是神祗对他眷恋人间违背诺言的惩罚。当获得了死神的允许重返人间时,西西弗又一次浸润这生者的世界,尝到水与阳光,无垠的大海和炙热的岩岬,他终究不愿再重回死寂的地狱了。神的召唤、怒火和种种警告都无济于事,西西弗又在波浪细吻的海畔,在大地的微笑与叹息面前生活了许多年。
加缪这份【生之爱】的哲学中,明确拒绝了不朽和渴慕不朽的所谓意义。当你愿意把基督教义也只看作教人向善,让人相爱的箴言时,千百年来真正慰藉心灵的书,其实都在讲述同样的道理呢。
《不朽》是个人觉得,昆德拉个人风格发挥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但读的很早,现在回想都几乎忘记了 —— 难得你也愿意读它,重新和我讲一讲吧?
==========================================
以及,其实下次我们见面的话, J 不用出席也是可以的……
《荒人笔记》中写:越到后来,我们越多分歧,当越多新人新事掺加入我们往日共同拥有的甜美资产时,我们变得只有死命守护住共同的,而不愿去触碰相异的。我们后来并不多的相聚里,除了叙旧,叙旧,仍是叙旧。 愉快的、将彼此从残酷大地洗脱出来的无比脆弱的叙旧。
—— 其实这也不确切。因为有时候连叙旧也难的,因为旧日种种直到今日仍是难解的谜题,而她的此刻沁在柔软的梦与希冀里,何必徒劳的提示五味杂陈的从前。 于是我不常想见她,能妆点笑意的只一句话而已,说【你快乐吗?我愿意你快乐。】如此罢了。
这是种怎样的情感? 也许该名为【祭奠】,因为它不抱希望不含欲求,但那份鲜活的掉泪的冲动却无从消减。 “迢递”这个词很好听,是遥远的意思; 喜欢在远一点的地方观望,她那总被自己啃咬的手落在谁的双肩? 她为何笑,浅笑和言辞遁入谁的耳边?她为何回身,要追随谁的视线?依然、依然从每一次观望中读得出旧日填满身心的梦想, 只是一步也不能多靠近了。
那天戏剧很好,后来我们沿着相反的方向告别,告别后回哪里才好? 后来循着深夜静如琉璃的灯火一路逃到更远的地方,逃到十八层高的阁楼,逃进一个拥抱和三杯两盏淡酒。
他,他是怎样的存在呢? 他身上寄存了我可能的全部崇敬,和言语的愿望。 他不属于未来,不包裹梦想,只在每一个西西弗斯所眷恋的【此刻】 —— 神的召唤、怒火和种种警告都无济于事,人世间的审判也被刻意淡漠了。
====================================
四月十四日,正是清明第三候,漫街飞絮的时候了。 二十四物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节气分三候,一候四天,有一套很有趣的口诀,我还没能背下来 :")
=========================================
我想照一张家里小猫的玉照给你,调节调节气氛,但它在案头睡了,不愿吵醒它……
所以我们也该入梦了呢
你会有某种反复反复出现的梦境吗?
自己的梦里,常常要重复的一个情境是在陌生的街巷不停奔跑——找回家的方向。 它们细节上常常不同。 曾经在大雾弥漫的车站惶惑的徘徊,向每一个过往者问路,却无人听懂自己的言语;或者在夜幕的街巷跑过一个转角,却突然撞见一树萤火,怔在这炫目的星河面前犹豫该走还是停留;或者像今天下午,梦见自己穿街走巷,疲倦却不能停止地寻找一个自己都不记得的地方,借宿的老人却说,你该跟随一只绿色的狮子……
晚安,做个好梦……
就像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比如雨果,比如加缪,比如尼采自己。 认清真相(理性世界的刻薄真相)固然重要,但也扼杀了理性之外的审美诉求…… 我不确定,生命之虚无的背景下,像昆德拉一般站在人群的高处一面书写一面淡漠的冷笑是否是种解脱,但在心底我渴望着更坚实、至少更富于美感的生活的勇气。
你知道,加缪关于世界之荒诞的长篇论文,中心落在了哪里? —— 不是神谕的天堂,更不是等死的绝望 —— 而是承认一切人事的荒诞,因而必须反抗,带着爱与激情义无反顾的生活下去。这本哲思式的论文集名叫《西西弗的神话》—— 以及之后关于反抗的《反叛者l'homme révolté》。
西西弗承受着旷日恒久的苦役,那是神祗对他眷恋人间违背诺言的惩罚。当获得了死神的允许重返人间时,西西弗又一次浸润这生者的世界,尝到水与阳光,无垠的大海和炙热的岩岬,他终究不愿再重回死寂的地狱了。神的召唤、怒火和种种警告都无济于事,西西弗又在波浪细吻的海畔,在大地的微笑与叹息面前生活了许多年。
加缪这份【生之爱】的哲学中,明确拒绝了不朽和渴慕不朽的所谓意义。当你愿意把基督教义也只看作教人向善,让人相爱的箴言时,千百年来真正慰藉心灵的书,其实都在讲述同样的道理呢。
《不朽》是个人觉得,昆德拉个人风格发挥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但读的很早,现在回想都几乎忘记了 —— 难得你也愿意读它,重新和我讲一讲吧?
==========================================
以及,其实下次我们见面的话, J 不用出席也是可以的……
《荒人笔记》中写:越到后来,我们越多分歧,当越多新人新事掺加入我们往日共同拥有的甜美资产时,我们变得只有死命守护住共同的,而不愿去触碰相异的。我们后来并不多的相聚里,除了叙旧,叙旧,仍是叙旧。 愉快的、将彼此从残酷大地洗脱出来的无比脆弱的叙旧。
—— 其实这也不确切。因为有时候连叙旧也难的,因为旧日种种直到今日仍是难解的谜题,而她的此刻沁在柔软的梦与希冀里,何必徒劳的提示五味杂陈的从前。 于是我不常想见她,能妆点笑意的只一句话而已,说【你快乐吗?我愿意你快乐。】如此罢了。
这是种怎样的情感? 也许该名为【祭奠】,因为它不抱希望不含欲求,但那份鲜活的掉泪的冲动却无从消减。 “迢递”这个词很好听,是遥远的意思; 喜欢在远一点的地方观望,她那总被自己啃咬的手落在谁的双肩? 她为何笑,浅笑和言辞遁入谁的耳边?她为何回身,要追随谁的视线?依然、依然从每一次观望中读得出旧日填满身心的梦想, 只是一步也不能多靠近了。
那天戏剧很好,后来我们沿着相反的方向告别,告别后回哪里才好? 后来循着深夜静如琉璃的灯火一路逃到更远的地方,逃到十八层高的阁楼,逃进一个拥抱和三杯两盏淡酒。
他,他是怎样的存在呢? 他身上寄存了我可能的全部崇敬,和言语的愿望。 他不属于未来,不包裹梦想,只在每一个西西弗斯所眷恋的【此刻】 —— 神的召唤、怒火和种种警告都无济于事,人世间的审判也被刻意淡漠了。
====================================
四月十四日,正是清明第三候,漫街飞絮的时候了。 二十四物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节气分三候,一候四天,有一套很有趣的口诀,我还没能背下来 :")
=========================================
我想照一张家里小猫的玉照给你,调节调节气氛,但它在案头睡了,不愿吵醒它……
所以我们也该入梦了呢
你会有某种反复反复出现的梦境吗?
自己的梦里,常常要重复的一个情境是在陌生的街巷不停奔跑——找回家的方向。 它们细节上常常不同。 曾经在大雾弥漫的车站惶惑的徘徊,向每一个过往者问路,却无人听懂自己的言语;或者在夜幕的街巷跑过一个转角,却突然撞见一树萤火,怔在这炫目的星河面前犹豫该走还是停留;或者像今天下午,梦见自己穿街走巷,疲倦却不能停止地寻找一个自己都不记得的地方,借宿的老人却说,你该跟随一只绿色的狮子……
晚安,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