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上海-多伦、汾阳
相比起探访”大上海计划“的主题明确,这一天走得比较随意。如果”大上海计划“主要看的是政府和学校建筑,今天走的多伦、汾阳和外滩则正好覆盖了民居、别墅、教堂和商业等几个类型。
不过,今天的行程其实是从春日暖阳下的鲁迅公园开始的
从鲁迅公园北门出来后,沿欧阳路转祥德路,主要看山阴路的民居和多伦路的别墅;后半段则从海伦路坐地铁飞到了陕西南路走了汾阳路周边。这一段用了蓝调共和的路书,但也没有完全按她的路线走
详细的路书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5353101008r3x.html
看得房子太多,挑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放上来看一看
1.孔祥熙别墅
多伦路近代住宅群汇集了英式、法式、荷式、日式、西班牙式等多种建筑风格,而其中的250号住宅更是采用了上海较为少见的伊斯兰风格,此住宅建于1924 年,原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上海的私人寓所之一,俗称“孔公馆”。建筑主楼三层,上有望亭两座,亭上圆顶毁于“文革”,建筑立面雕饰阿拉伯风情的 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单元式构图,门窗间用马蹄形连续拱和古典柱式,内外墙体都镶嵌有白底暗色的拼花釉面砖。【大门紧闭,看不到据说很漂亮的内部马赛克和彩窗,有些遗憾】
庐山有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美庐”,东平路9号是他们的“爱庐”,这是一幢三层的法国式建筑,是宋子文买给宋美龄的陪嫁,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后基本居住于此,这里也就成了蒋介石的上海官邸。可气的是现在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9号楼”,门口有个大爷看着。我去的时候是黄昏,只有几个学生在门口玩,我晃着晃着就溜进去了,但房间都是办公室,不能随意参观。孔祥熙故居也在这里,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7号楼”。【我猜测这栋较小的是孔祥熙的别墅,欢迎指正】
2.白崇禧别墅
3.教堂三间
美国长老会纪念为长老会布道印刷所(后称美华书馆)服务26年的传教士黄启鸿兴建的教堂。当时正逢基督教内提倡本土化,因此教堂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堂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1928年落成时取名“鸿德堂”。
民国21年(1932年),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维克托尔(白俄)向东正教徒和白俄侨民集资建造东正教堂,也称圣母大堂。教堂是典型的俄罗斯正教堂风格,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四个。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建筑面积为538平方米。1988年,该堂修复一新。
衡山路53号,与乌鲁木齐交界处的转角是国际礼拜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25年由当时在沪的外侨集资兴建。这座教堂的面积很大,有7330多平方米,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教堂平时不开放,逢宗教节日和周末、周三开放。
其他一些有意思的点
现代风格的建筑也有做得很漂亮的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个
不过,今天的行程其实是从春日暖阳下的鲁迅公园开始的
![]() |
亚丁湾海盗 |
![]() |
阴雨过后的春日暖阳,引得公园里群众性健身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
![]() |
也有来遛鸟的 |
从鲁迅公园北门出来后,沿欧阳路转祥德路,主要看山阴路的民居和多伦路的别墅;后半段则从海伦路坐地铁飞到了陕西南路走了汾阳路周边。这一段用了蓝调共和的路书,但也没有完全按她的路线走
![]() |
蓝调的漫游路线 |
详细的路书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5353101008r3x.html
看得房子太多,挑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放上来看一看
1.孔祥熙别墅
![]() |
多伦路250号”孔公馆“ |
多伦路近代住宅群汇集了英式、法式、荷式、日式、西班牙式等多种建筑风格,而其中的250号住宅更是采用了上海较为少见的伊斯兰风格,此住宅建于1924 年,原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上海的私人寓所之一,俗称“孔公馆”。建筑主楼三层,上有望亭两座,亭上圆顶毁于“文革”,建筑立面雕饰阿拉伯风情的 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单元式构图,门窗间用马蹄形连续拱和古典柱式,内外墙体都镶嵌有白底暗色的拼花釉面砖。【大门紧闭,看不到据说很漂亮的内部马赛克和彩窗,有些遗憾】
![]() |
东平路9号孔祥熙故居 |
庐山有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美庐”,东平路9号是他们的“爱庐”,这是一幢三层的法国式建筑,是宋子文买给宋美龄的陪嫁,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后基本居住于此,这里也就成了蒋介石的上海官邸。可气的是现在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9号楼”,门口有个大爷看着。我去的时候是黄昏,只有几个学生在门口玩,我晃着晃着就溜进去了,但房间都是办公室,不能随意参观。孔祥熙故居也在这里,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7号楼”。【我猜测这栋较小的是孔祥熙的别墅,欢迎指正】
2.白崇禧别墅
![]() |
多伦路210号,白崇禧公馆 法国新古典主义样式 |
![]() |
150号的“宝莱纳”餐厅,曾是白崇禧的别墅 |
3.教堂三间
![]() |
多伦路59号 |
美国长老会纪念为长老会布道印刷所(后称美华书馆)服务26年的传教士黄启鸿兴建的教堂。当时正逢基督教内提倡本土化,因此教堂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堂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1928年落成时取名“鸿德堂”。
![]() |
新乐路55号,东正教教堂 |
民国21年(1932年),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维克托尔(白俄)向东正教徒和白俄侨民集资建造东正教堂,也称圣母大堂。教堂是典型的俄罗斯正教堂风格,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四个。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建筑面积为538平方米。1988年,该堂修复一新。
![]() |
衡山路53号,国际礼拜堂 |
衡山路53号,与乌鲁木齐交界处的转角是国际礼拜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25年由当时在沪的外侨集资兴建。这座教堂的面积很大,有7330多平方米,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教堂平时不开放,逢宗教节日和周末、周三开放。
其他一些有意思的点
![]() |
虹口区的民居较完整得保留了历史的风貌,这样的街景不知道还能留存几天 |
![]() |
四川北路2066号,原为西童公学,1913年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
![]() |
上海音乐学院外停车场边的房子,没搞清楚是啥 |
![]() |
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里的小楼 |
![]() |
汾阳路79号,法租界工董局董事住宅,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建筑样式。现在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
![]() |
室内的彩色玻璃 |
现代风格的建筑也有做得很漂亮的
![]() |
衡山路249号 |
![]() |
衡山路高安路路口 |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个
![]() |
新乐路东正教教堂天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