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5 琉璃课程 2
琉璃之东方美韵
接上上日志
玻璃就是含钙的琉璃,琉璃即是含铅量高的玻璃
学院派统称为玻璃
从名字的流变看这东西的发展(括号内为那个时代的俗名)
1. 战国——璆琳 (陆离)
2. 秦汉——琉璃 (隋珠、铸玉、五色之玉)
3. 魏晋南北朝——琉璃 (水精、夜光璧)
4. 隋唐——瑠璃 (水晶、五色玉、玉泉)
5. 宋朝——药玉 (番琉璃、假玉、玻瓈)
6. 元朝——瓘玉 (玻瓈)
7. 明朝——药玉 (料、硝子、罐子玉、頗璃、水玉)
8. 清朝——玻璃 (料器)
从命名的演变,可以整理以下信息
一、这大部分字,都和王有关
二、从命名方式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发现和了解这个材料之后,是以何种目的在使用这种材料的。
铸玉、五色之玉、玉泉、假玉。。。
琉璃初始的目的即是仿玉。这和西方以实用为目的材料利用还真是有太大区别。
三、从命名的方式可以看出制作工艺。
秦汉的铸玉,说明是需要铸造工艺才能成型。
元朝的瓘玉,瓘,古时候的坩埚,同样说明成型的工艺。不过我查过说文解字中的瓘,并不是坩埚的意思。不过考虑行业内的解释,也许是对的。
四、到宋朝为什么会突然换成药玉,以和前朝延续下来的琉璃称呼区别?
陶瓷技术的发展,以及低温烧制釉陶彩瓦的出现。琉璃这个词被专指后者了。
五、玻瓈同玻璃
这个称呼从宋朝开始
六、明朝有个俗称为硝子,现在日本依然沿用这个称呼。
七、料器。如果你想倒卖文玩,说料器比玻璃要更显得懂行哟,~\(≧▽≦)/~啦啦啦
——————————————————————
当我们说玻璃的时候,往往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已经变成一种材质的指代。
而我们说琉璃的时候,名字中便有了故事和文化性,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历史上,西方一直都是钠钙玻璃为主流,中国绝大多数都是铅钡玻璃。
两种玻璃的差别在于,钠钙玻璃耐高温,可以用来做实用器皿,而铅钡玻璃更透明更好看更多色彩更容易凹造型,可惜遇热水会炸裂,不容易保存,所以估计都碎了吧,就变得很贵。
看看现在蜻蜓眼都快六位数的价了~~~~~~~~~~~~
于是乎便有中国是单独发明玻璃的论点。关我鸟事。。。
可惜,最早的发祥地还是埃及那旮旯,我们只是有独特配方独特制品而已。
———————————————————————
每个时期都用不同的风格特征,其实就很容易断代
A——商周——礼制为先
西周的珠子,管子
以前还写过,作孽。 http://www.douban.com/note/150803430/
B——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C——秦汉——雄博大气(更抽象,少细节,蓝绿乳浊相间)
D——魏晋——散逸出世(断代,出土物都是国际订单的进口品,引入钠钙玻璃)
E——唐宋——浪漫多彩(文化交融,西方风格介入,更像现代器物。琉璃瓶只装舍利子)
F——元明——粗犷世俗(饰物发簪,多见蓝白相间)
G——清代——繁复精致(西方珐琅引入,那时的珐琅彩紫砂壶保留没有珐琅玻璃器完好,引入西方技术和物料,早起烧制工人为传教士)
H——当代——内外清澈(已经烧不出不透明的东西了o(╯□╰)o)
———————————————————————
这个琉璃璧就是钙化皮
其实这玩意很透明的呢
教学参考物件,各个时代的珠子
好累啊 不写了
———————————————————————
我最后选了这个
哎呀竟然通过了
虽然是个畸形但是很有腔调呀
然后就开工喽
其实呢
对于能够变成下图的模样
( ⊙ o ⊙ )啊!
( ⊙ o ⊙ )啊!
( ⊙ o ⊙ )啊!
我是挺无可奈何的
谁知道下周我又会怎么折腾
下周课讲如何鉴别古琉璃珠以及贸易珠
贸易珠本来专门指17-19世纪在欧洲制造,贩往非洲,用来交换黄金、象牙和奴隶的玻璃珠
虽然非洲贸易珠的历史是不光彩的殖民史,但贸易珠确实是欧洲当时最新的工业产品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装饰品也是可以流通的货币。由于近年在西方兴起的古旧装饰品收集的热潮,研究和复原贸易珠的手工工艺也成为西方收藏之余的另一大热门。历史中的珠子涵盖丰富的材质和应用在各种材质上的工艺技术以及各个时期不同民族的智慧和审美风尚和文化背景.
下下周课讲如何鉴别翡翠珠宝
额~~(╯﹏╰)b
我这个穷矮圆要学这个搞毛嘛
一下子觉得好高级的样子。。。
(/‵口′)/~ ╧╧
接上上日志
玻璃就是含钙的琉璃,琉璃即是含铅量高的玻璃
学院派统称为玻璃
从名字的流变看这东西的发展(括号内为那个时代的俗名)
1. 战国——璆琳 (陆离)
2. 秦汉——琉璃 (隋珠、铸玉、五色之玉)
3. 魏晋南北朝——琉璃 (水精、夜光璧)
4. 隋唐——瑠璃 (水晶、五色玉、玉泉)
5. 宋朝——药玉 (番琉璃、假玉、玻瓈)
6. 元朝——瓘玉 (玻瓈)
7. 明朝——药玉 (料、硝子、罐子玉、頗璃、水玉)
8. 清朝——玻璃 (料器)
从命名的演变,可以整理以下信息
一、这大部分字,都和王有关
二、从命名方式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发现和了解这个材料之后,是以何种目的在使用这种材料的。
铸玉、五色之玉、玉泉、假玉。。。
琉璃初始的目的即是仿玉。这和西方以实用为目的材料利用还真是有太大区别。
三、从命名的方式可以看出制作工艺。
秦汉的铸玉,说明是需要铸造工艺才能成型。
元朝的瓘玉,瓘,古时候的坩埚,同样说明成型的工艺。不过我查过说文解字中的瓘,并不是坩埚的意思。不过考虑行业内的解释,也许是对的。
四、到宋朝为什么会突然换成药玉,以和前朝延续下来的琉璃称呼区别?
陶瓷技术的发展,以及低温烧制釉陶彩瓦的出现。琉璃这个词被专指后者了。
五、玻瓈同玻璃
这个称呼从宋朝开始
六、明朝有个俗称为硝子,现在日本依然沿用这个称呼。
七、料器。如果你想倒卖文玩,说料器比玻璃要更显得懂行哟,~\(≧▽≦)/~啦啦啦
——————————————————————
当我们说玻璃的时候,往往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已经变成一种材质的指代。
而我们说琉璃的时候,名字中便有了故事和文化性,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历史上,西方一直都是钠钙玻璃为主流,中国绝大多数都是铅钡玻璃。
两种玻璃的差别在于,钠钙玻璃耐高温,可以用来做实用器皿,而铅钡玻璃更透明更好看更多色彩更容易凹造型,可惜遇热水会炸裂,不容易保存,所以估计都碎了吧,就变得很贵。
看看现在蜻蜓眼都快六位数的价了~~~~~~~~~~~~
于是乎便有中国是单独发明玻璃的论点。关我鸟事。。。
可惜,最早的发祥地还是埃及那旮旯,我们只是有独特配方独特制品而已。
———————————————————————
每个时期都用不同的风格特征,其实就很容易断代
A——商周——礼制为先
西周的珠子,管子
以前还写过,作孽。 http://www.douban.com/note/150803430/
B——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C——秦汉——雄博大气(更抽象,少细节,蓝绿乳浊相间)
D——魏晋——散逸出世(断代,出土物都是国际订单的进口品,引入钠钙玻璃)
E——唐宋——浪漫多彩(文化交融,西方风格介入,更像现代器物。琉璃瓶只装舍利子)
F——元明——粗犷世俗(饰物发簪,多见蓝白相间)
G——清代——繁复精致(西方珐琅引入,那时的珐琅彩紫砂壶保留没有珐琅玻璃器完好,引入西方技术和物料,早起烧制工人为传教士)
H——当代——内外清澈(已经烧不出不透明的东西了o(╯□╰)o)
———————————————————————
![]() |
![]() |
这个琉璃璧就是钙化皮
其实这玩意很透明的呢
![]() |
教学参考物件,各个时代的珠子
好累啊 不写了
———————————————————————
![]() |
![]() |
我最后选了这个
哎呀竟然通过了
虽然是个畸形但是很有腔调呀
然后就开工喽
![]() |
其实呢
对于能够变成下图的模样
( ⊙ o ⊙ )啊!
( ⊙ o ⊙ )啊!
( ⊙ o ⊙ )啊!
我是挺无可奈何的
谁知道下周我又会怎么折腾
![]() |
下周课讲如何鉴别古琉璃珠以及贸易珠
贸易珠本来专门指17-19世纪在欧洲制造,贩往非洲,用来交换黄金、象牙和奴隶的玻璃珠
虽然非洲贸易珠的历史是不光彩的殖民史,但贸易珠确实是欧洲当时最新的工业产品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装饰品也是可以流通的货币。由于近年在西方兴起的古旧装饰品收集的热潮,研究和复原贸易珠的手工工艺也成为西方收藏之余的另一大热门。历史中的珠子涵盖丰富的材质和应用在各种材质上的工艺技术以及各个时期不同民族的智慧和审美风尚和文化背景.
下下周课讲如何鉴别翡翠珠宝
额~~(╯﹏╰)b
我这个穷矮圆要学这个搞毛嘛
一下子觉得好高级的样子。。。
(/‵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