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电影 两种境遇 两段爱情
到底还是把最想看的两部电影给看了,一部是《春娇与志明》一部是《晚秋》。
可能许多人更我一样,对于《春娇与志明》是感同身受,对于《晚秋》顶多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可能是烟鬼,可能和恋人吵架分手,又去了同个城市,转而纠缠不清,却不大可能成为杀人犯或是牛郎、身处异乡又遇到和自己境遇差不多的亚裔人……但从两部影片各自的基调的角度出发,愚以为都还算是众多烂片中闪闪发光的作品了。
我喜欢余春娇的性格,因为我想象不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对一个国中毕业就没成长过的男孩大胆抒发自己的感情是要多大的勇气。“我努力摆脱张志明,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这句话讲出了很多男人女人的心声,深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中被影响,说话的风格、语气都会有他的影子,我们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有人也在变成了我们,爱就是一物降一物。我想看完电影的时候,女生一定都会问身边的姐妹,如果你是余春娇,你会选择Sam还是张志明,女生的第一反应大都是Sam。当然,选择Sam是理智和现实的,但是,我想真正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们还是会一致倾向张志明。没有错,他混蛋、他不懂照顾人、他不成熟……但是一个塑料瓶烟灰缸、一个烟蒂都会勾起无尽的回忆,她知道他们在一起时他偷偷见过前女友,忘记她母亲的生日却记得足球赛的结果,我爱你,即使你千错万错,我也会找千千万万个理由,不为你开脱,只为自己开解。我喜欢彭浩翔略带流氓的叙事风格(其实粤语版的更带感),不知道大家有咩有一种感觉,余和张在其他人面前都是带着面具,唯有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那种骨子里贱贱的本质才会展现出来,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张志明和余春娇,张志明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贱的可爱= =!他在尚尤尤面前见义勇为、成熟稳重,但那不是他,或许是文化背景的原因,身处在北京,两个香港人的生活步调会显得更加合拍,这个都是外话。回归到情感层面,最后张志明说,我知道自己不成熟、不会照顾人,但是我想为了你努力改变……这句话相信很多男人都说过,但是放在张志明身上,却尤为打动人,因为在国中之后,他第一次想要成熟,是为了余春娇。这就说明爱打动人的地方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独一无二。与其说是张志明回到了余春娇身边,不如说余春娇回到了张志明身边,一切的谅解都源于爱。
再来说说《晚秋》,一开始汤唯失魂落魄地从家里跑出来,脸上挂着斑驳的血迹,转而冲回家,发现死去的丈夫,绝望麻木到最后,只有嚼着口香糖,听着警车开来的声音,接受残酷的命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对汤唯的偏爱,我觉得她把这个角色的举手投足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狱中出来,她在汽车站惶恐地吃着薯片,看到人们都上了车,才慢慢地跟上去。整部电影的基调就此奠定,汤唯和玄彬褐色的大衣、深秋遍布天地的枯黄、西雅图的雨雾,甚至是稀罕的阳光都散发着沉重的气息。和安娜不同的是,玄彬饰演的勋,眉宇间透漏着小小的挑逗、小小的调皮。同样遭受着生活的强\奸,安娜选择了沉默、勋选择了享受……两个被命运折磨的人就在开往西雅图的客车上相遇了。这短暂的相遇更像是一场童话,在amusement park里他们为一对情侣配音的那段尤为经典,爱不需要说出口,你的眼神就可以告诉我,这为两人的爱情埋下了伏笔。安娜母亲的葬礼上,勋的出现无疑是给安娜的一个惊喜,因为只有他是为了她而来的,“一个朋友”,唯一的一个朋友。影片设置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安娜用母语给勋讲述自己的经历,勋只是用“好”“坏”来给予评价(玄彬这段很是可爱)虽然他并不懂得安娜在说什么,但是在葬礼上,勋从安娜的眼神中懂得她和初恋的那段往事,“He used my folk”听起来有点孩子气的理由,却成了安娜情感的爆发点,多年来的悲伤终于得以宣泄。回去狱中,勋假装在客车上和安娜再次相遇,这段对白看得人心酸至极,感谢西雅图的大雾让客车在中途停留,让两人的爱情在拥吻中完全得到释放,也记恨西雅图的大雾,带走了安娜的爱人。任手里的咖啡撒的到处都是,她焦急地寻找,当看到警车的那一刻,她明白了一切……影片最后开放式的结局给了人无尽的遐想,能够等待自己的爱人,是一种幸福,因为不知道你下一秒会不会来,心中的盼望和欲盖弥彰的思念只化作了一句“Hey!It spent a long time."
前者的爱是一种拉扯,后者的爱是一种救赎。我们永远不知道爱情会在哪一个时间点出现,是夜晚便利店偶遇的醉鬼、还是随手接了三十块钱的路人,或者你以为你已经忘记的那个他,当你们再次相遇,你才发现从来没有消失过。人不是天生就会巧妙地拿捏自己的情感,真爱出现时,会有人像张志明一样浪子归心、会有人像余春娇一样顽固执着、会有人像安娜一样冰心溶解、会有人像勋一样通晓心声。
一己之见,还望各位行家、高人批评指正=3=!
可能许多人更我一样,对于《春娇与志明》是感同身受,对于《晚秋》顶多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可能是烟鬼,可能和恋人吵架分手,又去了同个城市,转而纠缠不清,却不大可能成为杀人犯或是牛郎、身处异乡又遇到和自己境遇差不多的亚裔人……但从两部影片各自的基调的角度出发,愚以为都还算是众多烂片中闪闪发光的作品了。
我喜欢余春娇的性格,因为我想象不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对一个国中毕业就没成长过的男孩大胆抒发自己的感情是要多大的勇气。“我努力摆脱张志明,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这句话讲出了很多男人女人的心声,深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中被影响,说话的风格、语气都会有他的影子,我们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有人也在变成了我们,爱就是一物降一物。我想看完电影的时候,女生一定都会问身边的姐妹,如果你是余春娇,你会选择Sam还是张志明,女生的第一反应大都是Sam。当然,选择Sam是理智和现实的,但是,我想真正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们还是会一致倾向张志明。没有错,他混蛋、他不懂照顾人、他不成熟……但是一个塑料瓶烟灰缸、一个烟蒂都会勾起无尽的回忆,她知道他们在一起时他偷偷见过前女友,忘记她母亲的生日却记得足球赛的结果,我爱你,即使你千错万错,我也会找千千万万个理由,不为你开脱,只为自己开解。我喜欢彭浩翔略带流氓的叙事风格(其实粤语版的更带感),不知道大家有咩有一种感觉,余和张在其他人面前都是带着面具,唯有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那种骨子里贱贱的本质才会展现出来,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张志明和余春娇,张志明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贱的可爱= =!他在尚尤尤面前见义勇为、成熟稳重,但那不是他,或许是文化背景的原因,身处在北京,两个香港人的生活步调会显得更加合拍,这个都是外话。回归到情感层面,最后张志明说,我知道自己不成熟、不会照顾人,但是我想为了你努力改变……这句话相信很多男人都说过,但是放在张志明身上,却尤为打动人,因为在国中之后,他第一次想要成熟,是为了余春娇。这就说明爱打动人的地方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独一无二。与其说是张志明回到了余春娇身边,不如说余春娇回到了张志明身边,一切的谅解都源于爱。
再来说说《晚秋》,一开始汤唯失魂落魄地从家里跑出来,脸上挂着斑驳的血迹,转而冲回家,发现死去的丈夫,绝望麻木到最后,只有嚼着口香糖,听着警车开来的声音,接受残酷的命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对汤唯的偏爱,我觉得她把这个角色的举手投足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狱中出来,她在汽车站惶恐地吃着薯片,看到人们都上了车,才慢慢地跟上去。整部电影的基调就此奠定,汤唯和玄彬褐色的大衣、深秋遍布天地的枯黄、西雅图的雨雾,甚至是稀罕的阳光都散发着沉重的气息。和安娜不同的是,玄彬饰演的勋,眉宇间透漏着小小的挑逗、小小的调皮。同样遭受着生活的强\奸,安娜选择了沉默、勋选择了享受……两个被命运折磨的人就在开往西雅图的客车上相遇了。这短暂的相遇更像是一场童话,在amusement park里他们为一对情侣配音的那段尤为经典,爱不需要说出口,你的眼神就可以告诉我,这为两人的爱情埋下了伏笔。安娜母亲的葬礼上,勋的出现无疑是给安娜的一个惊喜,因为只有他是为了她而来的,“一个朋友”,唯一的一个朋友。影片设置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安娜用母语给勋讲述自己的经历,勋只是用“好”“坏”来给予评价(玄彬这段很是可爱)虽然他并不懂得安娜在说什么,但是在葬礼上,勋从安娜的眼神中懂得她和初恋的那段往事,“He used my folk”听起来有点孩子气的理由,却成了安娜情感的爆发点,多年来的悲伤终于得以宣泄。回去狱中,勋假装在客车上和安娜再次相遇,这段对白看得人心酸至极,感谢西雅图的大雾让客车在中途停留,让两人的爱情在拥吻中完全得到释放,也记恨西雅图的大雾,带走了安娜的爱人。任手里的咖啡撒的到处都是,她焦急地寻找,当看到警车的那一刻,她明白了一切……影片最后开放式的结局给了人无尽的遐想,能够等待自己的爱人,是一种幸福,因为不知道你下一秒会不会来,心中的盼望和欲盖弥彰的思念只化作了一句“Hey!It spent a long time."
前者的爱是一种拉扯,后者的爱是一种救赎。我们永远不知道爱情会在哪一个时间点出现,是夜晚便利店偶遇的醉鬼、还是随手接了三十块钱的路人,或者你以为你已经忘记的那个他,当你们再次相遇,你才发现从来没有消失过。人不是天生就会巧妙地拿捏自己的情感,真爱出现时,会有人像张志明一样浪子归心、会有人像余春娇一样顽固执着、会有人像安娜一样冰心溶解、会有人像勋一样通晓心声。
一己之见,还望各位行家、高人批评指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