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社会男人权力大,并不是因为他们擅于生产和创造
一般受马克思理论影响的人,都会认为男权社会的形成是因为男人在生产力方面比女人贡献大。
但在研究女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男权社会男人权力大,不是因为他们擅于生产和创造,而是他们擅于抢夺跟侵占
这也是凡是猪权男必鼓吹战争的原因,因为那是男权立身的根本啊
至于为什么男权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瓦解,我以前的解释是工业化缩小了男女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现在则认为,热兵器的出现缩小了男女在冷兵器方面的差距,女人有了枪,就不怕男人拿刀来抢劫了
首先说说农耕民族为啥女性地位低下吧
在不了解农耕文化以前,我也认为农耕文化中男性地位高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更适合干农活。但接触到了农耕文化以后才发现,男人的优势不是种地(女人在种地方面的付出一点也不比男人少),而是抢地。很多农村人之所以热衷于生儿子,纯粹是为了抢地方便。其实男人实行父权,就相当于当老板,抢地就有资本了。女人再能干活,抢不到地,也只能给男人的家族打工。
有好几个对农村状况了解的人都跟我提过,女性务农时间超过男性:农村女人对内大包大揽(织造、饲养家畜家禽、做饭带孩子、伺候男人和它的父母吃喝拉撒),对外也参与耕作。就算是耕作,女人做的比男人一点也不少,甚至男人只是搭把手,或者季节性的偶尔的重体力活比如扛大包、犁地、机械运输。农村里女人在地里累死累活,男人东游西逛喝酒打牌什么的根本不稀罕。所以,说“男耕女织”根本就是超级大谎言!
女性在农业上的贡献不仅是耕种方面的。刨除不创造价值的家务,女性的两大贡献就是养畜和纺织。妇女儿童既要干农活,也要负责养畜,男人是不管养猪养鸡养牛的。这些动物的价格比谷物蔬菜要贵。女人织出来的布,按照工时来算,卖起来也比粮食贵。
中国女人不但是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的发明者,而且在长时期内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这是中国女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传说中,嫘祖发明了养蚕技术,嫫母则发明了能够缠丝的纺轮与织丝的纺车。在中国民间,养蚕纺织也一直是由女性来负责。直到工业化革命以后,纺织厂也基本上都是招女工,据说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在高温高湿的缫丝环境中晕厥。
在古代,同样是没有本钱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地可种没有表演才艺也不识字的平民,女人更容易担起养家的责任。不要小看女人纺织和缝纫的收入,古代没有缝纫机和自动化织布机,衣服布料绣品这些东西产出很慢,生产赶不上市场需求快,不存在市场饱和,也不存在织得好好的布卖不出去的情况。做缝纫也不受农时的限制。所以纺织缝纫就是你只要肯做,就肯定能糊口的工作。聊斋里就多次提到女人做针线和纺织不仅养活自己还养活家人。刺绣做得好的女人,有商人在外面排队等着要,唯恐拂得,都不需要女人亲自出去卖。《绩女》里面的单身老太太就是纺织养活自己。《珊瑚》里的女主人公寄居在别人家,纺织除了养活自己还多出钱来给婆婆买补品。
而同样是没有本钱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地可种没有表演才艺也不识字的男人,就不存在养家的可能,充其量只能养活他自己。比如去当太监(虽然到了一定等级可以拿钱回家,但是等到那时候家人早就饿死了),还有去挑河做散工(这些工作的收入只能满足每天当天吃饭住宿,不能省下来给家人),最后就是去当学徒(这个虽然也有熬出头的可能,但是开始的好几年都是只给吃饭不给工钱的,等到他出头家人也就饿死了)。
山东吕剧《李二嫂改嫁》充分反映了妇女劳动的重要价值。整出戏婆婆阻挠寡妇儿媳改嫁的原因,就是不想失去一个劳动力:要靠儿媳种田收获打场,养鸡,跳水。而想要娶这个寡妇做儿媳的那个老太太,也是看上了她粗活细活全都会做。
另外,历史上很多东西是女性发明的。但是她们的成果被男人占据,加上没有申请专利,所以被忽略了
原子弹是一男一女共同发明的。女发明人叫Lise Meitner,奥地利人。13岁时由于奥地利政府禁止女孩上中学而辍学,后来政策改变,允许女孩上大学了,她于23岁考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后来她在一战时开始在德国研究核能,但是由于害怕遭到纳粹的关注,没敢在实验簿上写自己的名字。后来她的男性合伙人把研究成果据为己有,申请上了诺贝尔奖,并拒绝给她署名。但是美国知道她的才能,邀请她参与制造第一个原子弹。她出于对和平的热爱,拒绝了这个要求。后来被人问道被人窃取劳动成果是否气愤时,她说我不气愤,也不恨合伙人,我本来就不想留下‘原子弹之母’的名声。
这是诺贝尔奖上最大的乌龙事件!
还有另一个原子弹之母。
按照英美国家的普遍说法:“为我们终结‘二战’的是原子弹,而帮助我们赢得战争的则是雷达。”
吴健雄:
一生获得众多奖项,奖誉等身。被称为“世界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 在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解决了链式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对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非常关键的贡献,而被称为“原子弹之母”
她所发明的“气体扩散法”使原子弹成为可能。
王明贞:
雷达的发明,成为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关键。
在为雷达关键技术研究作出过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中,王明贞是贡献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书名 women and invention in america-feminine ingenuity 作者anne l macdonald ISBN 0-345-35811-2
500多页全是美国女人的发明创造史。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原来那么多军事工业器材都是女人发明的。18世纪,女人不准拥有专利,女人的发明都要把专利发给她的丈夫。19世纪女人有了专利权,但是请不起专利律师,只好把发明创造白送人。还有的女人,胆子小,一提申请专利要把名字报到国会,就怯官不敢申请了
17XX年,女人发明了美国赖以生产生物能源的玉米的自动化收获技术。将来没有石油了,靠玉米生产生物燃料的日子,不要忘了女人的功劳。这个女人的专利被写到她丈夫名下了。还有潜艇里面的海底望远镜,能够通过折射率看出水的深度的,也是美国女人发明的。还有就是军舰的外体钢材,让牡蛎无法聚集在军舰上影响行驶速度,这个也是美国女人发明的。
现在卫星通话的原理前身是女人发明的,原名叫作私密通话器。后来有男人把原版中的纸卷输出文字变成了点电流输出信号,一举成名。而最初理念的发明者没有得到任何表彰,在迈阿密郁郁而终。
女人发明的节水坝。总督对她的发明置之不理,不同意给城市安装。但是现在证明她的理念是正确的。
女人发明了最早的可控方向的飞行器。热气球上的方向控制器,一个像飞机尾,一个像飞机叶轮,为后来飞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军用夜间信号器是女人发明的
抗真菌剂是两个女人发明的。
这本书里面还包括了烘焙炉灶,缝纫机和包缝机在内的无数衣食发明,现在美国仍然沿用的厨房装置布局,也是女人发明的。现在每一个公共场合都有的清洁饮水机也是女人发明的。中国的机场也有。最初是为家庭设计的。
男人说最好的裁缝是男的,最好的厨师是男的,没有女人发明缝纫机和厨房用品,男人做个屁的衣服,做个屁饭。
打气筒的前身是女人发明的。现在谈到打气筒,人们会说是一个美国男人发明的,历史不详。其实,这个男人的历史不详,但是打气筒前身的发明人的历史是很清楚的。只是没人有兴趣谈论。最早的打气筒不是为了自行车胎,而是为了升高沉重的服装模特。
猪权男普遍喜欢剽窃女人的功劳
先发一位猪权者的发言
123.185.68.* 53楼
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我指的创新是能够得到普及的,推动人类文明的真正的创新,而非作业,从理论上来讲,作业如果要求你创新,那只要你作的和其它人不同就行了.但这和我说的创新是两码事.
中国人不太擅长创新,男女都一样,但是四大发明都是男人的,你说这是不平等造成的,这个我不太赞同,因为如果平等了反而就没有创新了,创新永远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男人也大多是在非常落迫的情况下,倒逼出的创意.
比如大家现在知道的防漏纸尿布,这是男人发明的,男人为什么能发明出这个?因为发明者自己就带过孩子,孩子总尿,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痛苦,他就成天在想如何能更方便点,好把布尿布给换下来,最后发明了纸尿布,但是在他之前,有太多的女人为此头疼,孩子也大多是由女人带的,如果同样是受此折磨,为什么女人没有发明出纸尿布呢?最终,发明者靠这项专利发达了,从前他还是一穷二白.
男人不怎么做饭,但方便面也是男人发明的,发明者是留日的台湾人,被骗了很多钱,又经历了战争,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当时也很落魄,地位应该不及当时的普通日本女人吧,但他就凭着方便面这项发明,很受欢迎,从穷困僚倒变的很富裕,这难道和社会地位有关吗?说了,他从前也是一穷二白,小日本也没给他过什么机会.
从米老鼠,到喜羊羊和灰太狼,从电视到电脑,你会发现女人用到的不少东西都是男人发明的,孩子也是,但离这些最近的往往不是男人,这么大的反差,说明了男人的确比女人有创造力.
2010-11-10 06:38 回复 删除
======================================================================
以上是他的发言
事实却是
纸尿片是由美国纽约一名家庭主妇杰恩·妮娅发明的。她的女儿出生后,洗尿布一时成为她感到非常烦恼的事情。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把一张浴室里的淋浴胶帘割开,然后加上吸水软纸,制成了最初的纸尿片。1951年,杰恩·妮娅的发明获得了专利,此后被广泛生产。
鉴于有男人说我们在这里码字全拜男人所赐,于是我有必要提到一个人:
奥古斯特·艾达·金(Augusta Ada King),她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设计员——甚至远在“程序员”这个词被赋予现在的意义之前,她就写出了程序,而且打在了硬纸卡片上,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这是有据可查的男人的剽窃行为,但是他们大多数的剽窃行为都没有记载,淹没在历史中了。比如说知名的厨师都是男的,女人天天做菜还不如男的成名这件事吧。那些名菜最初是谁发明的?没有可靠史料的记载,怎么知道就是男人发明的?现有的传说中说是女人发明的多。有人分析是男人偷学了老婆或者母亲发明的菜,仗着自己有外出工作的权利而女人没有,跑出去当厨师成名。虽然说裁缝也是男的出名,清朝入关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正式的礼仪服装,只有很简单的袍子,当了皇族却必须有一套礼服,于是苏麻拉姑一个人受命把男女各个等级官位的服装全都设计出来,每个都制作了一个样品。也就是说现在的清朝宫廷服装全是一个女人发明的。再说蚕桑。养蚕的技术也全是女人发明的。在古代这些女人有权利接触的领域,女人都做得很好,但是剥夺女人受教育的权利可以造成女人无权接触一些领域。比如不让你认字,你就无法著书立说,不让你上学你就没法接触到试验器材。
大家也许不知道,以第一流的努力,作出了卓越的、泽被后世的贡献,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却没有机会进入法兰西科学院,没有资格在科学院朗读自己的论文。甚至连她的实验室也是归于她丈夫名下,她丈夫死后她要多方申请才能重新获得研究资格。
1903年,玛丽·居里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大多数人知道的一个常识,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由4个当时有名的科学家联合提出的提名信中,连玛丽·居里的名字都没有提到。主要的功劳被归结于一个叫贝克勒尔的出身化学世家的贵族科学家,而皮埃尔·居里的作用在描述中被语焉不详地形容为这个贝克勒尔的“助手”——如果可能,——如果不是居里的坚持——以及事实存在的巨大力量,这个贝克勒尔根本不会允许玛丽·居里,一个女人的名字和他同列在一起。
事实是:玛丽·居里独立完成了镭的提纯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探索和结论,皮埃尔·居里更多的是她的合作伙伴和助手,关于放射性存在的概念与理论,最早只是诞生于玛丽·居里那颗伟大的头脑中。贝克勒尔根本对这项工作没有任何实质的指导或者帮助,他只是依仗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作为居里夫妇的引荐人,将他们带入了还为上流社会所把持的科学界大门。
事实是,玛丽·居里的名字,就象咱们中国无数学术著作一样,真正的作者,被署在最末一个。而这个贝克勒尔居然有脸在发言中说:“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男人比女人更擅于不正当竞争的又一证据
女人天生要比男人更耐寒,耐饿,抗折磨,曾有两个女登山者仅用一小块巧克力就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存活了两周,这对于脂肪储备量普遍少于女人的男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解放前的中美合作所里,很多女性承受了数十天的用刑仍然存活,甚至还存有越狱的体力,而承受相同刑罚的男性早就死掉了。
按理说,女人跟男人处于同样恶劣的环境中,女人的存活率应该明显高于男人才对。但是从全球的自然灾害中来看,妇女儿童的死亡几率是男人的14倍,因为男女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是极不相同的:
女人的牵挂更多,心里想着照顾其他家庭成员,逃跑不如男人坚决。
但灾难期间的男人却比平时更有伤害女人的倾向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以下两段文字,一个是灾难期间女人对男人的态度:
“巴威尔城被愤怒、残暴的康拉德皇围困,而且不允许任何和解的建议,一场屠城之战即将上演。康拉德皇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和慷慨,决定让城里士大夫们的夫人们携带随身能够带走的最宝贵的东西离开。在保持最低限度的人道待遇都不可能的情况下,巴威尔除了悲壮地毁灭,已经再没有出路。城门打开了,康拉德皇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巴威尔的女人们,把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驮在背上,艰难但是坚定地一步一步走出巴威尔城。对于这些获得了怜悯和慈悲的女人们,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康拉德皇想象里的金银细软,而是她们的丈夫儿子,于是,她们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毫不犹豫地背负起来……”
另一个则是灾难期间男人对女人的态度: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下》记载,(张)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
“我恨不能自己割自己的肉给你们吃,怎么能可惜一个区区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即使是小猫小狗相处久了也是要有感情的,况且是和自己有如此亲密关系的女人。很难想象张巡是怎么轻易在兵士们面前宰杀和他的女人的,这个没有留下姓名张巡的妾,能做一个唐朝太守的女人,其姿色应该不会太差。她被自己托付终生的男人杀的那一刻她该是如何想的呢?军人、男人的职责不是为了保护女人们、老人们、孩子们、自己的女人?以现代人的眼光真的很难去理解与想象……唐律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在唐朝有拿妾当赌资的“一掷赌却如花妾”,在唐朝一个美丽的妾能换取一匹好马,美妾与生畜同价。在唐朝男人眼里妾哪是人?
自从张巡开始从我做起宰杀身边活口后,唐军开始宰杀活人。《旧唐书》记载:“(张)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新唐书》记载:“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资治通鉴》记载:“(张)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许)远亦杀其奴(亦字表明奴是指**还是妾);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 睢阳城被围前有六万多人,到被叛军攻破的时候十个月,只剩下几百人了。除了战死饿死恐怕都是被活活宰杀的,而女人是最先遭殃的…… ”
以上这两个典故在一定程度上是具备普遍性的,女人之所以“竞争”不过男人,是因为女人对男人的同情心远超男人对女人的同情心:
宾州大学神经学者葛尔夫妇( Ruben & Raquel Gur )曾以24名男性和15名女性实验,让她们/他们看一些人脸表情的幻灯片,并问她们/他们何者为悲伤,结果发现女性对男人的悲伤表情比对女人的悲伤表情更为敏感,而男性受测者对女性脸孔的不快乐表情毫无所感。葛尔夫妇的结论是女性得摆出非常悲哀的样子,才会引起男性注意,后者对较微妙的表情视而不见。
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定女人比男人有更多的弱点,女人对男人的同情心,虽然不利于她们在个体竞争中胜出,但是对整个群体来说,是很有作用的。女人在灾后恢复过程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对女人实行生存技能教育比教育男人更能提高整个地区的灾难生存率。比如密克罗尼西亚的女人学习了水利知识,在旱灾中,就是依靠女人寻找水源,挖井来保证全民族的生存的。1998年洪都拉斯的飓风中,居然无一人死亡。原因就是,在六个月前,那里的女人们恰好被提供了一个灾难应对的社区课程。而在其他民族,即使是男人从小受到很好的灾难应对教育的地方,也没听说过大灾可以死亡率为零的。
女人竞争不过男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女人在某方面能力不如男人强,而是因为男性整体上要比女性群体更加无耻
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所灭,并不是因为原始的母系部落比原始的父系部落生产力低下,而是因为父系部落比母系部落更崇尚战争
崇尚战争的人,往往也同时崇尚种族主义跟男权主义,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
试想一下,在有战争的情况下,一个崇尚各民族平等,对待任何外来人群都一视同仁的族群,跟一个崇尚民族主义,把异族都视为动物的族群开战,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开战,哪个会赢呢?
也可以试想一下,在有战争的情况下,一个崇尚男女平等,从来不强迫女人多生育的族群,跟一个崇尚男权主义,强迫女人多生育,并且还把女人当成资源掠夺的族群,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开战,哪个会赢呢?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男权主义跟种族主义的正确性,战争,其实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越无耻的一方越容易胜利。
马克思把母系社会转化为父系社会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但古人类骨骼研究发现,采集打猎期的人类身体是最壮的,营养是最好的,农业发明后的人类营养条件变差了。当然直到现代农业出来,营养才开始走上坡路。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的采集打猎部落,每人每周只需要花12-19个小时收集食品,就足够吃了。如果是生活在自然环境好,物产更丰绕的地方的人,可想而知,吃饱吃好有多容易。
发明农业是战争升级逼不得已的产物。一个是为了应战要增加人口(男人主导战争的群体,有目的性的增加人口数量,就必然导致要压迫女性),一个是为了安全大家要聚集的密度越大越好,如果一个人唱着悠扬的山歌被起背篓走进广袤的森林中去采集,说不定有去无回,被敌对方做成头骨装饰了。所以谁也不能落单。人们挤得密了,那块地方的天然物产就不够吃了。于是发明了农业,刚好维持大家都不挨饿,但是生活质量还是比采集打猎的时候差了,第一因为劳动量大了,为吃到那一口饭要花费更多卡路里干活;第二因为食品种类变单一了,人们只会种植那么几种东西,主要的卡路里来源就是那么几种,容易造成营养不全。
这证明,奉行打猎跟采集的母系部落的人,生活水平可能比从事农耕密集发展人口的父系部落人还要好。母系部落的消亡,并不是因为生产力低下被自然界淘汰掉了,很有可能是被人口数量占有优势地位并且崇尚战争的父系部落大范围消灭掉了。
现在的母系社会,据说都处于环境比较封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才能躲过被父系人侵略者消灭的命运。
为什么现在反对战争,反对种族主义的人,大部分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呢?
我有这么一个假想,就是假设当初那些爱好和平,崇尚性别跟种族平等的部落,都被父权部落用战争消灭掉了,他们当中的男人都被父权男杀掉了,但女人却很有可能成为了父权男的性资源,而这些女人身上热爱和平的基因,也许只遗传给女人,而男人则都被遗传了父权男的特征。所以长期这么下去,就变成了善良无害的女人要比善良无害的男人多的多的局面。
来自: http://hi.baidu.com/youtanzhi/blog/item/aa4ae213758d1703dc540190.html
但在研究女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男权社会男人权力大,不是因为他们擅于生产和创造,而是他们擅于抢夺跟侵占
这也是凡是猪权男必鼓吹战争的原因,因为那是男权立身的根本啊
至于为什么男权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瓦解,我以前的解释是工业化缩小了男女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现在则认为,热兵器的出现缩小了男女在冷兵器方面的差距,女人有了枪,就不怕男人拿刀来抢劫了
首先说说农耕民族为啥女性地位低下吧
在不了解农耕文化以前,我也认为农耕文化中男性地位高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更适合干农活。但接触到了农耕文化以后才发现,男人的优势不是种地(女人在种地方面的付出一点也不比男人少),而是抢地。很多农村人之所以热衷于生儿子,纯粹是为了抢地方便。其实男人实行父权,就相当于当老板,抢地就有资本了。女人再能干活,抢不到地,也只能给男人的家族打工。
有好几个对农村状况了解的人都跟我提过,女性务农时间超过男性:农村女人对内大包大揽(织造、饲养家畜家禽、做饭带孩子、伺候男人和它的父母吃喝拉撒),对外也参与耕作。就算是耕作,女人做的比男人一点也不少,甚至男人只是搭把手,或者季节性的偶尔的重体力活比如扛大包、犁地、机械运输。农村里女人在地里累死累活,男人东游西逛喝酒打牌什么的根本不稀罕。所以,说“男耕女织”根本就是超级大谎言!
女性在农业上的贡献不仅是耕种方面的。刨除不创造价值的家务,女性的两大贡献就是养畜和纺织。妇女儿童既要干农活,也要负责养畜,男人是不管养猪养鸡养牛的。这些动物的价格比谷物蔬菜要贵。女人织出来的布,按照工时来算,卖起来也比粮食贵。
中国女人不但是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的发明者,而且在长时期内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这是中国女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传说中,嫘祖发明了养蚕技术,嫫母则发明了能够缠丝的纺轮与织丝的纺车。在中国民间,养蚕纺织也一直是由女性来负责。直到工业化革命以后,纺织厂也基本上都是招女工,据说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在高温高湿的缫丝环境中晕厥。
在古代,同样是没有本钱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地可种没有表演才艺也不识字的平民,女人更容易担起养家的责任。不要小看女人纺织和缝纫的收入,古代没有缝纫机和自动化织布机,衣服布料绣品这些东西产出很慢,生产赶不上市场需求快,不存在市场饱和,也不存在织得好好的布卖不出去的情况。做缝纫也不受农时的限制。所以纺织缝纫就是你只要肯做,就肯定能糊口的工作。聊斋里就多次提到女人做针线和纺织不仅养活自己还养活家人。刺绣做得好的女人,有商人在外面排队等着要,唯恐拂得,都不需要女人亲自出去卖。《绩女》里面的单身老太太就是纺织养活自己。《珊瑚》里的女主人公寄居在别人家,纺织除了养活自己还多出钱来给婆婆买补品。
而同样是没有本钱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地可种没有表演才艺也不识字的男人,就不存在养家的可能,充其量只能养活他自己。比如去当太监(虽然到了一定等级可以拿钱回家,但是等到那时候家人早就饿死了),还有去挑河做散工(这些工作的收入只能满足每天当天吃饭住宿,不能省下来给家人),最后就是去当学徒(这个虽然也有熬出头的可能,但是开始的好几年都是只给吃饭不给工钱的,等到他出头家人也就饿死了)。
山东吕剧《李二嫂改嫁》充分反映了妇女劳动的重要价值。整出戏婆婆阻挠寡妇儿媳改嫁的原因,就是不想失去一个劳动力:要靠儿媳种田收获打场,养鸡,跳水。而想要娶这个寡妇做儿媳的那个老太太,也是看上了她粗活细活全都会做。
另外,历史上很多东西是女性发明的。但是她们的成果被男人占据,加上没有申请专利,所以被忽略了
原子弹是一男一女共同发明的。女发明人叫Lise Meitner,奥地利人。13岁时由于奥地利政府禁止女孩上中学而辍学,后来政策改变,允许女孩上大学了,她于23岁考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后来她在一战时开始在德国研究核能,但是由于害怕遭到纳粹的关注,没敢在实验簿上写自己的名字。后来她的男性合伙人把研究成果据为己有,申请上了诺贝尔奖,并拒绝给她署名。但是美国知道她的才能,邀请她参与制造第一个原子弹。她出于对和平的热爱,拒绝了这个要求。后来被人问道被人窃取劳动成果是否气愤时,她说我不气愤,也不恨合伙人,我本来就不想留下‘原子弹之母’的名声。
这是诺贝尔奖上最大的乌龙事件!
还有另一个原子弹之母。
按照英美国家的普遍说法:“为我们终结‘二战’的是原子弹,而帮助我们赢得战争的则是雷达。”
吴健雄:
一生获得众多奖项,奖誉等身。被称为“世界物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 在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解决了链式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对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非常关键的贡献,而被称为“原子弹之母”
她所发明的“气体扩散法”使原子弹成为可能。
王明贞:
雷达的发明,成为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关键。
在为雷达关键技术研究作出过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中,王明贞是贡献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书名 women and invention in america-feminine ingenuity 作者anne l macdonald ISBN 0-345-35811-2
500多页全是美国女人的发明创造史。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原来那么多军事工业器材都是女人发明的。18世纪,女人不准拥有专利,女人的发明都要把专利发给她的丈夫。19世纪女人有了专利权,但是请不起专利律师,只好把发明创造白送人。还有的女人,胆子小,一提申请专利要把名字报到国会,就怯官不敢申请了
17XX年,女人发明了美国赖以生产生物能源的玉米的自动化收获技术。将来没有石油了,靠玉米生产生物燃料的日子,不要忘了女人的功劳。这个女人的专利被写到她丈夫名下了。还有潜艇里面的海底望远镜,能够通过折射率看出水的深度的,也是美国女人发明的。还有就是军舰的外体钢材,让牡蛎无法聚集在军舰上影响行驶速度,这个也是美国女人发明的。
现在卫星通话的原理前身是女人发明的,原名叫作私密通话器。后来有男人把原版中的纸卷输出文字变成了点电流输出信号,一举成名。而最初理念的发明者没有得到任何表彰,在迈阿密郁郁而终。
女人发明的节水坝。总督对她的发明置之不理,不同意给城市安装。但是现在证明她的理念是正确的。
女人发明了最早的可控方向的飞行器。热气球上的方向控制器,一个像飞机尾,一个像飞机叶轮,为后来飞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军用夜间信号器是女人发明的
抗真菌剂是两个女人发明的。
这本书里面还包括了烘焙炉灶,缝纫机和包缝机在内的无数衣食发明,现在美国仍然沿用的厨房装置布局,也是女人发明的。现在每一个公共场合都有的清洁饮水机也是女人发明的。中国的机场也有。最初是为家庭设计的。
男人说最好的裁缝是男的,最好的厨师是男的,没有女人发明缝纫机和厨房用品,男人做个屁的衣服,做个屁饭。
打气筒的前身是女人发明的。现在谈到打气筒,人们会说是一个美国男人发明的,历史不详。其实,这个男人的历史不详,但是打气筒前身的发明人的历史是很清楚的。只是没人有兴趣谈论。最早的打气筒不是为了自行车胎,而是为了升高沉重的服装模特。
猪权男普遍喜欢剽窃女人的功劳
先发一位猪权者的发言
123.185.68.* 53楼
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我指的创新是能够得到普及的,推动人类文明的真正的创新,而非作业,从理论上来讲,作业如果要求你创新,那只要你作的和其它人不同就行了.但这和我说的创新是两码事.
中国人不太擅长创新,男女都一样,但是四大发明都是男人的,你说这是不平等造成的,这个我不太赞同,因为如果平等了反而就没有创新了,创新永远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男人也大多是在非常落迫的情况下,倒逼出的创意.
比如大家现在知道的防漏纸尿布,这是男人发明的,男人为什么能发明出这个?因为发明者自己就带过孩子,孩子总尿,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痛苦,他就成天在想如何能更方便点,好把布尿布给换下来,最后发明了纸尿布,但是在他之前,有太多的女人为此头疼,孩子也大多是由女人带的,如果同样是受此折磨,为什么女人没有发明出纸尿布呢?最终,发明者靠这项专利发达了,从前他还是一穷二白.
男人不怎么做饭,但方便面也是男人发明的,发明者是留日的台湾人,被骗了很多钱,又经历了战争,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当时也很落魄,地位应该不及当时的普通日本女人吧,但他就凭着方便面这项发明,很受欢迎,从穷困僚倒变的很富裕,这难道和社会地位有关吗?说了,他从前也是一穷二白,小日本也没给他过什么机会.
从米老鼠,到喜羊羊和灰太狼,从电视到电脑,你会发现女人用到的不少东西都是男人发明的,孩子也是,但离这些最近的往往不是男人,这么大的反差,说明了男人的确比女人有创造力.
2010-11-10 06:38 回复 删除
======================================================================
以上是他的发言
事实却是
纸尿片是由美国纽约一名家庭主妇杰恩·妮娅发明的。她的女儿出生后,洗尿布一时成为她感到非常烦恼的事情。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把一张浴室里的淋浴胶帘割开,然后加上吸水软纸,制成了最初的纸尿片。1951年,杰恩·妮娅的发明获得了专利,此后被广泛生产。
鉴于有男人说我们在这里码字全拜男人所赐,于是我有必要提到一个人:
奥古斯特·艾达·金(Augusta Ada King),她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设计员——甚至远在“程序员”这个词被赋予现在的意义之前,她就写出了程序,而且打在了硬纸卡片上,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这是有据可查的男人的剽窃行为,但是他们大多数的剽窃行为都没有记载,淹没在历史中了。比如说知名的厨师都是男的,女人天天做菜还不如男的成名这件事吧。那些名菜最初是谁发明的?没有可靠史料的记载,怎么知道就是男人发明的?现有的传说中说是女人发明的多。有人分析是男人偷学了老婆或者母亲发明的菜,仗着自己有外出工作的权利而女人没有,跑出去当厨师成名。虽然说裁缝也是男的出名,清朝入关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正式的礼仪服装,只有很简单的袍子,当了皇族却必须有一套礼服,于是苏麻拉姑一个人受命把男女各个等级官位的服装全都设计出来,每个都制作了一个样品。也就是说现在的清朝宫廷服装全是一个女人发明的。再说蚕桑。养蚕的技术也全是女人发明的。在古代这些女人有权利接触的领域,女人都做得很好,但是剥夺女人受教育的权利可以造成女人无权接触一些领域。比如不让你认字,你就无法著书立说,不让你上学你就没法接触到试验器材。
大家也许不知道,以第一流的努力,作出了卓越的、泽被后世的贡献,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却没有机会进入法兰西科学院,没有资格在科学院朗读自己的论文。甚至连她的实验室也是归于她丈夫名下,她丈夫死后她要多方申请才能重新获得研究资格。
1903年,玛丽·居里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大多数人知道的一个常识,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由4个当时有名的科学家联合提出的提名信中,连玛丽·居里的名字都没有提到。主要的功劳被归结于一个叫贝克勒尔的出身化学世家的贵族科学家,而皮埃尔·居里的作用在描述中被语焉不详地形容为这个贝克勒尔的“助手”——如果可能,——如果不是居里的坚持——以及事实存在的巨大力量,这个贝克勒尔根本不会允许玛丽·居里,一个女人的名字和他同列在一起。
事实是:玛丽·居里独立完成了镭的提纯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探索和结论,皮埃尔·居里更多的是她的合作伙伴和助手,关于放射性存在的概念与理论,最早只是诞生于玛丽·居里那颗伟大的头脑中。贝克勒尔根本对这项工作没有任何实质的指导或者帮助,他只是依仗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作为居里夫妇的引荐人,将他们带入了还为上流社会所把持的科学界大门。
事实是,玛丽·居里的名字,就象咱们中国无数学术著作一样,真正的作者,被署在最末一个。而这个贝克勒尔居然有脸在发言中说:“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男人比女人更擅于不正当竞争的又一证据
女人天生要比男人更耐寒,耐饿,抗折磨,曾有两个女登山者仅用一小块巧克力就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存活了两周,这对于脂肪储备量普遍少于女人的男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解放前的中美合作所里,很多女性承受了数十天的用刑仍然存活,甚至还存有越狱的体力,而承受相同刑罚的男性早就死掉了。
按理说,女人跟男人处于同样恶劣的环境中,女人的存活率应该明显高于男人才对。但是从全球的自然灾害中来看,妇女儿童的死亡几率是男人的14倍,因为男女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是极不相同的:
女人的牵挂更多,心里想着照顾其他家庭成员,逃跑不如男人坚决。
但灾难期间的男人却比平时更有伤害女人的倾向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以下两段文字,一个是灾难期间女人对男人的态度:
“巴威尔城被愤怒、残暴的康拉德皇围困,而且不允许任何和解的建议,一场屠城之战即将上演。康拉德皇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和慷慨,决定让城里士大夫们的夫人们携带随身能够带走的最宝贵的东西离开。在保持最低限度的人道待遇都不可能的情况下,巴威尔除了悲壮地毁灭,已经再没有出路。城门打开了,康拉德皇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巴威尔的女人们,把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驮在背上,艰难但是坚定地一步一步走出巴威尔城。对于这些获得了怜悯和慈悲的女人们,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康拉德皇想象里的金银细软,而是她们的丈夫儿子,于是,她们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毫不犹豫地背负起来……”
另一个则是灾难期间男人对女人的态度: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下》记载,(张)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
“我恨不能自己割自己的肉给你们吃,怎么能可惜一个区区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即使是小猫小狗相处久了也是要有感情的,况且是和自己有如此亲密关系的女人。很难想象张巡是怎么轻易在兵士们面前宰杀和他的女人的,这个没有留下姓名张巡的妾,能做一个唐朝太守的女人,其姿色应该不会太差。她被自己托付终生的男人杀的那一刻她该是如何想的呢?军人、男人的职责不是为了保护女人们、老人们、孩子们、自己的女人?以现代人的眼光真的很难去理解与想象……唐律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在唐朝有拿妾当赌资的“一掷赌却如花妾”,在唐朝一个美丽的妾能换取一匹好马,美妾与生畜同价。在唐朝男人眼里妾哪是人?
自从张巡开始从我做起宰杀身边活口后,唐军开始宰杀活人。《旧唐书》记载:“(张)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新唐书》记载:“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资治通鉴》记载:“(张)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许)远亦杀其奴(亦字表明奴是指**还是妾);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 睢阳城被围前有六万多人,到被叛军攻破的时候十个月,只剩下几百人了。除了战死饿死恐怕都是被活活宰杀的,而女人是最先遭殃的…… ”
以上这两个典故在一定程度上是具备普遍性的,女人之所以“竞争”不过男人,是因为女人对男人的同情心远超男人对女人的同情心:
宾州大学神经学者葛尔夫妇( Ruben & Raquel Gur )曾以24名男性和15名女性实验,让她们/他们看一些人脸表情的幻灯片,并问她们/他们何者为悲伤,结果发现女性对男人的悲伤表情比对女人的悲伤表情更为敏感,而男性受测者对女性脸孔的不快乐表情毫无所感。葛尔夫妇的结论是女性得摆出非常悲哀的样子,才会引起男性注意,后者对较微妙的表情视而不见。
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定女人比男人有更多的弱点,女人对男人的同情心,虽然不利于她们在个体竞争中胜出,但是对整个群体来说,是很有作用的。女人在灾后恢复过程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对女人实行生存技能教育比教育男人更能提高整个地区的灾难生存率。比如密克罗尼西亚的女人学习了水利知识,在旱灾中,就是依靠女人寻找水源,挖井来保证全民族的生存的。1998年洪都拉斯的飓风中,居然无一人死亡。原因就是,在六个月前,那里的女人们恰好被提供了一个灾难应对的社区课程。而在其他民族,即使是男人从小受到很好的灾难应对教育的地方,也没听说过大灾可以死亡率为零的。
女人竞争不过男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女人在某方面能力不如男人强,而是因为男性整体上要比女性群体更加无耻
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所灭,并不是因为原始的母系部落比原始的父系部落生产力低下,而是因为父系部落比母系部落更崇尚战争
崇尚战争的人,往往也同时崇尚种族主义跟男权主义,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
试想一下,在有战争的情况下,一个崇尚各民族平等,对待任何外来人群都一视同仁的族群,跟一个崇尚民族主义,把异族都视为动物的族群开战,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开战,哪个会赢呢?
也可以试想一下,在有战争的情况下,一个崇尚男女平等,从来不强迫女人多生育的族群,跟一个崇尚男权主义,强迫女人多生育,并且还把女人当成资源掠夺的族群,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开战,哪个会赢呢?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男权主义跟种族主义的正确性,战争,其实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越无耻的一方越容易胜利。
马克思把母系社会转化为父系社会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但古人类骨骼研究发现,采集打猎期的人类身体是最壮的,营养是最好的,农业发明后的人类营养条件变差了。当然直到现代农业出来,营养才开始走上坡路。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的采集打猎部落,每人每周只需要花12-19个小时收集食品,就足够吃了。如果是生活在自然环境好,物产更丰绕的地方的人,可想而知,吃饱吃好有多容易。
发明农业是战争升级逼不得已的产物。一个是为了应战要增加人口(男人主导战争的群体,有目的性的增加人口数量,就必然导致要压迫女性),一个是为了安全大家要聚集的密度越大越好,如果一个人唱着悠扬的山歌被起背篓走进广袤的森林中去采集,说不定有去无回,被敌对方做成头骨装饰了。所以谁也不能落单。人们挤得密了,那块地方的天然物产就不够吃了。于是发明了农业,刚好维持大家都不挨饿,但是生活质量还是比采集打猎的时候差了,第一因为劳动量大了,为吃到那一口饭要花费更多卡路里干活;第二因为食品种类变单一了,人们只会种植那么几种东西,主要的卡路里来源就是那么几种,容易造成营养不全。
这证明,奉行打猎跟采集的母系部落的人,生活水平可能比从事农耕密集发展人口的父系部落人还要好。母系部落的消亡,并不是因为生产力低下被自然界淘汰掉了,很有可能是被人口数量占有优势地位并且崇尚战争的父系部落大范围消灭掉了。
现在的母系社会,据说都处于环境比较封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才能躲过被父系人侵略者消灭的命运。
为什么现在反对战争,反对种族主义的人,大部分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呢?
我有这么一个假想,就是假设当初那些爱好和平,崇尚性别跟种族平等的部落,都被父权部落用战争消灭掉了,他们当中的男人都被父权男杀掉了,但女人却很有可能成为了父权男的性资源,而这些女人身上热爱和平的基因,也许只遗传给女人,而男人则都被遗传了父权男的特征。所以长期这么下去,就变成了善良无害的女人要比善良无害的男人多的多的局面。
来自: http://hi.baidu.com/youtanzhi/blog/item/aa4ae213758d1703dc54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