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遇的欧洲——荷兰
海牙——斯维宁根——赞达姆民俗村——阿姆斯特丹
早晨在酒店吃自助早餐,导游细致到把第几个龙头是热水第几个龙头是牛奶都告诉了不懂外语的团员。我吃了面包、熏肉、酸奶、奶酪和很多水果。好似越往北走,面包越硬,后来的两天,面包一天比一天更能敲得响,看着都觉得牙疼。
从法国进入比利时境内还有个界牌,从比利时进入荷兰连界牌都没有,导游说,大家感觉一下车轮下的这段路面要粗糙一些,这就是荷兰了。
前往荷兰的路上,看见窗外结冰的河。导游惊呼,连莱茵河都结冰了!于是,我们看到的海牙国际法庭静静地矗立在白雪中,和平之火在雪地里跳跃燃烧。如果是春天,就会修改行程,取消海牙,转去艾肯豪夫花园看郁金香。海牙国际法庭就是一幢房子,没什么看头。
随后去的海滨小镇斯维宁根倒是个不错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冬天的大海,北海的海水阴暗深沉,海滩一片白雪皑皑,一行行脚印里露出雪下的黄沙。夏季这里是避暑胜地,现在人丁寥落,除了我们这一团,就只有几个在海滩上跑步和遛狗的人。小狗没被穿得光怪陆离,并不怕冷,在湿漉漉的沙地上跑得昂首挺胸。我拿相机拍自己的脚,阿姨觉得惊讶又新奇。
岸边有一个小吃店,卖炸鱼和三明治。导游说,荷兰实在没有什么美食,炸鱼也算点特色了,还有鲱鱼三明治,要是你们能接受也不妨尝尝。我对北海边特产的鲱鱼一直心向往之,赶紧去买,一条剖干净的生鲱鱼夹在小面包里,洒上洋葱粒。冰柜里还摆着三文鱼、大虾三明治,在鲱鱼面前都退居二线了。阿姨真有勇气,跟着我这个猫变的小年轻吃生鱼。入口微有些腥,但鱼肉接触牙齿的感觉鲜嫩不凡,充满鲜活的弹性,又像奶油般腻滑,简直要融化在舌尖上。阿姨的感受是,有一点点腥,但还好,很嫩,如果不告诉我这是什么,我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鱼呢!
小吃店旁边是购物中心,我们进去避风,遇见一拨团友,就推荐一次鲱鱼三明治。但最后好像还是只有我们俩有勇气尝试,他们不知道他们错过的是难得的原产地原生态美食。
在许多人吃了炸鱼,我和阿姨吃了鲱鱼并且受到导游的称赞之后,导游讲,荷兰人平常吃得最多的就是奶酪和面包,一日三餐大都是这两样东西,只不过几片面包几片奶酪数量不同罢了。荷兰国土狭小,资源有限,国民也节俭,不会像醉心生活的法国人那样铺陈排场做大餐。而因为奶酪富含钙质,单调的一日三餐愣是把荷兰吃成了全欧洲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男性1米82,女性1米7。
而我们接下来前往的阿姆斯特丹郊区的赞达姆民俗村,就有奶酪作坊可以参观,还可以看到木鞋作坊和荷兰的象征:风车。
风车曾经是荷兰的命根子,荷兰拦海造田,要将围出的地里的海水抽干,抽水的动力都是风车提供的,没有风车,荷兰就没有这么大的国土。后来,随着技术发展,其他动力渐渐取代了风力,风车也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到荷兰政府想起来保护这个象征符号的时候,全国已经只剩下两千架风车了。
远远看去,赞达姆民俗村里,七架风车一字排开,在冬风和飘雪里,这些现在只作为纪念品存在的风车,带着几分遗世独立的古意。进村的时候,几个高大的小伙子拿着相机给每个人拍照,热情地说着怪里怪气的中文:“中国人,一个来!两个来!笑一笑!”导游提前交代过,这个照片不会强买强卖,于是大家就任他们拍,愿意配合的就笑一笑。
在木鞋作坊里,一个小伙子给我们演示了简单的木鞋制作过程。和做钥匙的原理一样,机器一旁夹着一只做好的木鞋,另一旁是未成型的木料,开动开关,刀片就依照模范,把木料旋成一式一样的形状。木料是新鲜的白杨木,非常潮湿,小伙子把嘴凑上去用力一吹,木头就滴滴答答涌出水来。他脚上穿着一双硕大的木鞋,他说,他们很多人都喜欢穿,透气舒适又坚固,在工厂里穿木鞋,工伤事故都会减少。又大又硬的木鞋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事物,我倒有心买一双回来穿穿到底有没有荷兰人说的那么好,可是体积太大,难以携带。穿着这个在木地板上铿铿地走,多好玩,可楼下邻居要上来敲门抗议了吧?
出了木鞋作坊,我们不走小桥,从小溪的厚冰上踩过去,到奶酪作坊。一排排奶酪整齐地摆在架子上,经过搅拌、过滤、发酵和压紧——有点像做豆腐的流程,制成的奶酪要这样搁置三个月才可以食用。荷兰奶酪味道没有法国奶酪那么重,是适合初学者的启蒙产品,导游推荐了烟熏奶酪,还蛮贴近中国人口味。我尝了羊乳酪,立即想起原来在浮士德吃的那次欲吐无处吐的尴尬,也许那就是羊奶做的,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这里除了很多种口味的奶酪,还可以买到饼干涂上蜂蜜制成的蜂蜜饼,很香甜。同行的大学生小帅在我们的提醒下买了一包蜂蜜饼,后来发微博,深恨没有买一箱回去。
冒着雪,我们在作坊周围逛了逛,厚厚的雪在脚下发出轻轻的吱吱声。村子里有一个湖,结着厚厚的冰,沿湖远远近近是错落的房舍和风车。冬天的欧洲小村,安静到冷清,让我想起斯蒂芬•金《神秘火焰》里父亲带着女儿逃亡时躲避的湖边小村子,应该就是这副模样。
出村时,刚才拍下的照片已经被打印在漂亮的模板里,挂着供你挑选,找到自己的,如果喜欢,就可以花10欧元买下来。我们团里有好几个团友买下了自己的照片,包括导游,导游说她每次来都买,留作纪念。
本来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是乘坐玻璃船游览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可到了城里一看,老老少少都在河面上滑冰。无奈,坐船改为游览红灯区和唐人街。
荷兰大概是全世界风气最开放的国家了,有人说在荷兰无法犯罪,因为在别的地方被视为犯罪的许多事情,在这里都是合法的,例如卖淫、安乐死、同性结婚、抽大麻。而荷兰的宽松制度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藏不住的事情不如摊到台面上来,反而好控制。这也许是荷兰人出色的经商思维引导的,要知道从古至今荷兰人都是精打细算做买卖的好手,按揭贷款就是他们发明的,在许多欧洲人不能忍受对清朝皇帝三跪九叩而失去商机的时候,荷兰人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在所谓尊严面前,他们更看重未来巨大的利益。商人的逻辑其实简单,一是一二是二,按规矩办事分钱,大家都方便。
就拿抽大麻来说,并不是荷兰境内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吸食,必须到有经营许可的大麻店才可以。我们在阿姆斯特丹街上看见好几家大麻店,这里的大麻店名字都叫Coffee Shop,对不明就里的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坑爹嘛。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过全世界最著名的红灯区,我想起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称号:性都。这里以橱窗女郎著称,妓女们都穿着暴露,坐在沿街的橱窗里等待挑选。天色尚早,有的橱窗还是空的,我所见到的妓女,并没有特别漂亮的。当然我也没法子细看,一群男女老少的中国人走在红灯区的街上,一看就是来打酱油的,我们偷摸瞄橱窗的时候,橱窗里的人多半拿我们当见惯不怪的风景。对橱窗女郎拍照,是法律禁止的,走着走着忽然对街有女郎大叫起来,导游连忙问我们是不是有人在拍照,小小紧张。第一次踏足这种地方,感觉非常怪异,阿姨说,她不喜欢这里,觉得很不舒服。普通女人要是喜欢这里才真是奇怪了。
巧的是,红灯区街中央的河道是阿姆斯特丹全城唯一没有结冰的一段,许多天鹅、鸥鸟和别的水鸟在里面欢腾。
红灯区隔壁是唐人街。唐人街上有一座本地华人集资捐建的庙宇,大概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座了。这座庙本身很丑,按下不表,最奇怪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鱼龙混杂,极尽多元:背后靠着红灯区;面前街对面是一家名叫“南记食家”的烤鸭店,一大排光溜溜的鸭子被吊着脖子正对庙门;右边街口有一座基督教堂;附近还有一家同性恋酒吧。我偷偷想,烤鸭店名叫“南记”,也够好玩的。
唐人街的街名叫“善德街”,据说,在欧洲,能有自己街名的唐人街不多。“善德”的名牌下面,又是一家Coffee Shop,大麻店。
而后去了考斯特钻石加工厂。
考斯特钻石是很有名,维多利亚女皇皇冠的钻石就出自考斯特,但这一次参观没什么意思,基本就是引诱购物的安排。大家被关在一间屋子里鉴赏了几颗钻石,有一颗3克拉的放在托架里,戴在手指上高高耸起,我想3克拉的就如此了,《色戒》里的6克拉和《喜宝》里的11克拉究竟怎么戴,真像个麻将牌一样了。考斯特特殊切工的钻石的确闪亮,可这东西不能说买就买,大部分人等那个满脸公事公办的中国服务员讲解结束就离开了。
梵高美术馆就在考斯特对面,旅行团给的自由活动时间太少,我没有进去看。这里藏有梵高最著名的《向日葵》。不过话说回来,梵高作为荷兰人的一生,在这个国家里,并没有得到幸福,死后反而被隆重纪念,为自己的祖国赚取尊敬和欧元。在美术馆旁边的小店里买了“星月夜”T恤,送给家里的T恤控。
晚饭在市中心的水坝广场附近吃中餐团餐,饭前有些时间,在水坝广场周围逛了逛。这里有一家杜莎夫人蜡像馆。
街上房子一幢挨着一幢,紧紧凑凑,几乎不留空隙。荷兰的房子都是窄门大窗户,因为当年房屋税是按照门面面积收的,所以房子都建得窄而深,屋顶上打入钩子,搬运家具或货物时,就在钩子上挂上绳索,将东西从窗户吊入。全城挖掘的运河也是为了经商运输需要,一切我们眼前所见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原因。因为屋基靠河,许多老房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基塌陷,我们就见到好几幢或前俯或后仰的歪斜房子,现在政府正在逐一进行加固。
这里街道不宽,汽车少,自行车如潮。荷兰国小地少,人也节俭,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而偷自行车行业也随之兴盛。据说这里的人好买二手自行车,一次买好几辆方便砍价,反正过不了几天就丢一辆,有备无患。在荷兰常能看见一辆自行车上锁着好几把锁,前轮一把后轮一把,坐垫一把防止偷车贼偷不走车拆走坐垫,有的锁比车都值钱。这和我们心目中的文明欧洲大相径庭。后来微博上爆发对日本人在中国丢了自行车的讨论,很多网友又搬出国民素质论来,我就想让他们也知道一下,天涯何处不丢车。
晚饭的时候,那不快乐的一家三口的男主人,向导游询问买表的事情,他的预算是7000欧元。我脱口而出“怎么不去瑞士买”,被他们耻笑,原来在瑞士无论买什么,都比欧洲其他地方要贵。
饭后出门,找不到大巴,原来司机运气不好,被交警抓到违章停车,领了罚单去邮局交罚款,耽误了点时间。司机是法国人,接下来一路都在心疼被罚的70欧元。去酒店的车上,白天迟到的各位唱歌讲笑话一路欢乐,我们听到了柬埔寨语的生日歌。导游也代替迟到的司机,用给我们连续解说了两天已经沙哑的嗓子,唱了一首《最浪漫的事》。
还有,荷兰可能是世界上最阴盛阳衰的国家。一百多年来,荷兰的国王都是女王,男公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这届女王退位后,是一个男王储在等着继位,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一番。可是,这个王储现在已婚,一口气生了三个公主。
![]() |
早晨在酒店吃自助早餐,导游细致到把第几个龙头是热水第几个龙头是牛奶都告诉了不懂外语的团员。我吃了面包、熏肉、酸奶、奶酪和很多水果。好似越往北走,面包越硬,后来的两天,面包一天比一天更能敲得响,看着都觉得牙疼。
从法国进入比利时境内还有个界牌,从比利时进入荷兰连界牌都没有,导游说,大家感觉一下车轮下的这段路面要粗糙一些,这就是荷兰了。
前往荷兰的路上,看见窗外结冰的河。导游惊呼,连莱茵河都结冰了!于是,我们看到的海牙国际法庭静静地矗立在白雪中,和平之火在雪地里跳跃燃烧。如果是春天,就会修改行程,取消海牙,转去艾肯豪夫花园看郁金香。海牙国际法庭就是一幢房子,没什么看头。
![]() |
![]() |
随后去的海滨小镇斯维宁根倒是个不错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冬天的大海,北海的海水阴暗深沉,海滩一片白雪皑皑,一行行脚印里露出雪下的黄沙。夏季这里是避暑胜地,现在人丁寥落,除了我们这一团,就只有几个在海滩上跑步和遛狗的人。小狗没被穿得光怪陆离,并不怕冷,在湿漉漉的沙地上跑得昂首挺胸。我拿相机拍自己的脚,阿姨觉得惊讶又新奇。
岸边有一个小吃店,卖炸鱼和三明治。导游说,荷兰实在没有什么美食,炸鱼也算点特色了,还有鲱鱼三明治,要是你们能接受也不妨尝尝。我对北海边特产的鲱鱼一直心向往之,赶紧去买,一条剖干净的生鲱鱼夹在小面包里,洒上洋葱粒。冰柜里还摆着三文鱼、大虾三明治,在鲱鱼面前都退居二线了。阿姨真有勇气,跟着我这个猫变的小年轻吃生鱼。入口微有些腥,但鱼肉接触牙齿的感觉鲜嫩不凡,充满鲜活的弹性,又像奶油般腻滑,简直要融化在舌尖上。阿姨的感受是,有一点点腥,但还好,很嫩,如果不告诉我这是什么,我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鱼呢!
小吃店旁边是购物中心,我们进去避风,遇见一拨团友,就推荐一次鲱鱼三明治。但最后好像还是只有我们俩有勇气尝试,他们不知道他们错过的是难得的原产地原生态美食。
![]() |
![]() |
![]() |
![]() |
![]() |
在许多人吃了炸鱼,我和阿姨吃了鲱鱼并且受到导游的称赞之后,导游讲,荷兰人平常吃得最多的就是奶酪和面包,一日三餐大都是这两样东西,只不过几片面包几片奶酪数量不同罢了。荷兰国土狭小,资源有限,国民也节俭,不会像醉心生活的法国人那样铺陈排场做大餐。而因为奶酪富含钙质,单调的一日三餐愣是把荷兰吃成了全欧洲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男性1米82,女性1米7。
而我们接下来前往的阿姆斯特丹郊区的赞达姆民俗村,就有奶酪作坊可以参观,还可以看到木鞋作坊和荷兰的象征:风车。
风车曾经是荷兰的命根子,荷兰拦海造田,要将围出的地里的海水抽干,抽水的动力都是风车提供的,没有风车,荷兰就没有这么大的国土。后来,随着技术发展,其他动力渐渐取代了风力,风车也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到荷兰政府想起来保护这个象征符号的时候,全国已经只剩下两千架风车了。
远远看去,赞达姆民俗村里,七架风车一字排开,在冬风和飘雪里,这些现在只作为纪念品存在的风车,带着几分遗世独立的古意。进村的时候,几个高大的小伙子拿着相机给每个人拍照,热情地说着怪里怪气的中文:“中国人,一个来!两个来!笑一笑!”导游提前交代过,这个照片不会强买强卖,于是大家就任他们拍,愿意配合的就笑一笑。
![]() |
在木鞋作坊里,一个小伙子给我们演示了简单的木鞋制作过程。和做钥匙的原理一样,机器一旁夹着一只做好的木鞋,另一旁是未成型的木料,开动开关,刀片就依照模范,把木料旋成一式一样的形状。木料是新鲜的白杨木,非常潮湿,小伙子把嘴凑上去用力一吹,木头就滴滴答答涌出水来。他脚上穿着一双硕大的木鞋,他说,他们很多人都喜欢穿,透气舒适又坚固,在工厂里穿木鞋,工伤事故都会减少。又大又硬的木鞋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事物,我倒有心买一双回来穿穿到底有没有荷兰人说的那么好,可是体积太大,难以携带。穿着这个在木地板上铿铿地走,多好玩,可楼下邻居要上来敲门抗议了吧?
![]() |
![]() |
出了木鞋作坊,我们不走小桥,从小溪的厚冰上踩过去,到奶酪作坊。一排排奶酪整齐地摆在架子上,经过搅拌、过滤、发酵和压紧——有点像做豆腐的流程,制成的奶酪要这样搁置三个月才可以食用。荷兰奶酪味道没有法国奶酪那么重,是适合初学者的启蒙产品,导游推荐了烟熏奶酪,还蛮贴近中国人口味。我尝了羊乳酪,立即想起原来在浮士德吃的那次欲吐无处吐的尴尬,也许那就是羊奶做的,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这里除了很多种口味的奶酪,还可以买到饼干涂上蜂蜜制成的蜂蜜饼,很香甜。同行的大学生小帅在我们的提醒下买了一包蜂蜜饼,后来发微博,深恨没有买一箱回去。
![]() |
冒着雪,我们在作坊周围逛了逛,厚厚的雪在脚下发出轻轻的吱吱声。村子里有一个湖,结着厚厚的冰,沿湖远远近近是错落的房舍和风车。冬天的欧洲小村,安静到冷清,让我想起斯蒂芬•金《神秘火焰》里父亲带着女儿逃亡时躲避的湖边小村子,应该就是这副模样。
![]() |
出村时,刚才拍下的照片已经被打印在漂亮的模板里,挂着供你挑选,找到自己的,如果喜欢,就可以花10欧元买下来。我们团里有好几个团友买下了自己的照片,包括导游,导游说她每次来都买,留作纪念。
本来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是乘坐玻璃船游览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可到了城里一看,老老少少都在河面上滑冰。无奈,坐船改为游览红灯区和唐人街。
荷兰大概是全世界风气最开放的国家了,有人说在荷兰无法犯罪,因为在别的地方被视为犯罪的许多事情,在这里都是合法的,例如卖淫、安乐死、同性结婚、抽大麻。而荷兰的宽松制度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藏不住的事情不如摊到台面上来,反而好控制。这也许是荷兰人出色的经商思维引导的,要知道从古至今荷兰人都是精打细算做买卖的好手,按揭贷款就是他们发明的,在许多欧洲人不能忍受对清朝皇帝三跪九叩而失去商机的时候,荷兰人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在所谓尊严面前,他们更看重未来巨大的利益。商人的逻辑其实简单,一是一二是二,按规矩办事分钱,大家都方便。
就拿抽大麻来说,并不是荷兰境内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吸食,必须到有经营许可的大麻店才可以。我们在阿姆斯特丹街上看见好几家大麻店,这里的大麻店名字都叫Coffee Shop,对不明就里的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坑爹嘛。
![]() |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过全世界最著名的红灯区,我想起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称号:性都。这里以橱窗女郎著称,妓女们都穿着暴露,坐在沿街的橱窗里等待挑选。天色尚早,有的橱窗还是空的,我所见到的妓女,并没有特别漂亮的。当然我也没法子细看,一群男女老少的中国人走在红灯区的街上,一看就是来打酱油的,我们偷摸瞄橱窗的时候,橱窗里的人多半拿我们当见惯不怪的风景。对橱窗女郎拍照,是法律禁止的,走着走着忽然对街有女郎大叫起来,导游连忙问我们是不是有人在拍照,小小紧张。第一次踏足这种地方,感觉非常怪异,阿姨说,她不喜欢这里,觉得很不舒服。普通女人要是喜欢这里才真是奇怪了。
![]() |
![]() |
巧的是,红灯区街中央的河道是阿姆斯特丹全城唯一没有结冰的一段,许多天鹅、鸥鸟和别的水鸟在里面欢腾。
红灯区隔壁是唐人街。唐人街上有一座本地华人集资捐建的庙宇,大概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座了。这座庙本身很丑,按下不表,最奇怪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鱼龙混杂,极尽多元:背后靠着红灯区;面前街对面是一家名叫“南记食家”的烤鸭店,一大排光溜溜的鸭子被吊着脖子正对庙门;右边街口有一座基督教堂;附近还有一家同性恋酒吧。我偷偷想,烤鸭店名叫“南记”,也够好玩的。
![]() |
![]() |
唐人街的街名叫“善德街”,据说,在欧洲,能有自己街名的唐人街不多。“善德”的名牌下面,又是一家Coffee Shop,大麻店。
![]() |
而后去了考斯特钻石加工厂。
考斯特钻石是很有名,维多利亚女皇皇冠的钻石就出自考斯特,但这一次参观没什么意思,基本就是引诱购物的安排。大家被关在一间屋子里鉴赏了几颗钻石,有一颗3克拉的放在托架里,戴在手指上高高耸起,我想3克拉的就如此了,《色戒》里的6克拉和《喜宝》里的11克拉究竟怎么戴,真像个麻将牌一样了。考斯特特殊切工的钻石的确闪亮,可这东西不能说买就买,大部分人等那个满脸公事公办的中国服务员讲解结束就离开了。
![]() |
梵高美术馆就在考斯特对面,旅行团给的自由活动时间太少,我没有进去看。这里藏有梵高最著名的《向日葵》。不过话说回来,梵高作为荷兰人的一生,在这个国家里,并没有得到幸福,死后反而被隆重纪念,为自己的祖国赚取尊敬和欧元。在美术馆旁边的小店里买了“星月夜”T恤,送给家里的T恤控。
![]() |
晚饭在市中心的水坝广场附近吃中餐团餐,饭前有些时间,在水坝广场周围逛了逛。这里有一家杜莎夫人蜡像馆。
街上房子一幢挨着一幢,紧紧凑凑,几乎不留空隙。荷兰的房子都是窄门大窗户,因为当年房屋税是按照门面面积收的,所以房子都建得窄而深,屋顶上打入钩子,搬运家具或货物时,就在钩子上挂上绳索,将东西从窗户吊入。全城挖掘的运河也是为了经商运输需要,一切我们眼前所见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原因。因为屋基靠河,许多老房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基塌陷,我们就见到好几幢或前俯或后仰的歪斜房子,现在政府正在逐一进行加固。
这里街道不宽,汽车少,自行车如潮。荷兰国小地少,人也节俭,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而偷自行车行业也随之兴盛。据说这里的人好买二手自行车,一次买好几辆方便砍价,反正过不了几天就丢一辆,有备无患。在荷兰常能看见一辆自行车上锁着好几把锁,前轮一把后轮一把,坐垫一把防止偷车贼偷不走车拆走坐垫,有的锁比车都值钱。这和我们心目中的文明欧洲大相径庭。后来微博上爆发对日本人在中国丢了自行车的讨论,很多网友又搬出国民素质论来,我就想让他们也知道一下,天涯何处不丢车。
晚饭的时候,那不快乐的一家三口的男主人,向导游询问买表的事情,他的预算是7000欧元。我脱口而出“怎么不去瑞士买”,被他们耻笑,原来在瑞士无论买什么,都比欧洲其他地方要贵。
饭后出门,找不到大巴,原来司机运气不好,被交警抓到违章停车,领了罚单去邮局交罚款,耽误了点时间。司机是法国人,接下来一路都在心疼被罚的70欧元。去酒店的车上,白天迟到的各位唱歌讲笑话一路欢乐,我们听到了柬埔寨语的生日歌。导游也代替迟到的司机,用给我们连续解说了两天已经沙哑的嗓子,唱了一首《最浪漫的事》。
还有,荷兰可能是世界上最阴盛阳衰的国家。一百多年来,荷兰的国王都是女王,男公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这届女王退位后,是一个男王储在等着继位,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一番。可是,这个王储现在已婚,一口气生了三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