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散
一
今日我给客厅一个壁挂钟换电池,重新挂上后,试了试,还蛮稳的,就回房了。回房不过几分钟,楼下一声清脆玻璃巨响。冲下去看,钟外壳玻璃摔碎了。满地玻璃在金黄色的阳光中晶莹闪闪。
可怕而又万幸的是,当时我的室友在钟下面的案板边冲红糖水喝,就在她转身去做别的事情时,钟掉了。要是迟几秒或早几秒掉,她都要头破血流。并且,她今日穿的是长裤,要不然,四溅的碎玻璃也要伤害到她。
我知道,肯定是,有“非人”,不管是精灵、魂灵、神灵、鬼灵,替我挡住了这个灾难。
这个灵,为什么要帮助我,可能受命于家人对我出门在外平安的祈祷,也可能是我用平时不断的小病小痛,分散了大灾难。
二
今晚看到一个“胆结石”相册和一篇“乳腺癌”文章,顺势查了这两种病的诱因,
发现,雌性激素或者类雌性激素摄入过多(例如补品蜂王浆等)、未生育、晚育等原因与乳腺癌有密切关联;
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与胆结石有密切关联。
以下是值得玩味的地方:
1.一定量(根据个人不同而未知什么才算超量)雌性激素或者类雌性激素的摄入实际上对中年妇女是有益的;
2. 生育了,可能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未生育,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再来看其他例子:
1.喝中药可能能治好某种病,或者说,吃一些人参虫草当归枸杞等补品能滋补身体。但这会不可避免摄入很多重金属,重金属在体内累积,伤害身体;
2.牛奶是全营养品,喝牛奶能降低结肠癌风险,但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睾丸癌、卵巢癌发生的风险与牛奶的摄入成正相关;
3.常常运动的人身体好,不可置否,但也有因为运动不当而磨损了关节,得了关节炎的人;
4.钙是好东西,但高量钙也会导致各种结石,甚至会钙化一些组织;
5.素食主义者、低热量者会更长寿,但他们体温会比较低,也相对容易怕冷,并且有更高几率患胆结石;
6.人必须呼吸空气,但你不知道你呼吸的空气里,有多少微尘,有多少铅,是否有家具装修后残留的甲醛;
7.你绝对地信任一家厂家生产出来的绿色有机蔬菜,直到有一天你吃下了因为使用有机肥浇灌而残留蛔虫卵的大白菜,并且蛔虫在你体内发育生长成熟搅做一团;
8.你绝对地信任美国某个大型制药公司的药物,直到有一天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对身体新的伤害形式——大公司原先并不知道,因为科学的局限……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我们的行为、摄入的食物、空气、水,都同时存在对身体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三
我从蛮小的时候,长到现在,都有一种习惯,就是:
尽量买不同的水果,买不同摊位的水果,买不同标签的水果;
尽量吃不同家的餐馆,点不同的菜;
尽量用不同牌子的护肤品,跟我妈喜欢用一整套护肤品相反;
尽量用不同的牌子的沐浴露、洗发水、牙膏;
尽量吃不同厂家的药……
这个习惯其实由于喜欢新鲜的东西造成的,当然,也包括喜欢收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这个癖好造成的。
然后还有一种大部分人都有的坏习惯,就是——不坚持:
不坚持吃完一个疗程的药;
不坚持运动;
不坚持看同一个医生;
不坚持吃某种有益于身体的食物,譬如核桃、枸杞、牛奶、猪脚、燕窝、银耳、鸡汤……
“不坚持”应该是人人喊打的惰性,但我想了想,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惰性呢?
为什么人倾向于“不坚持”呢?
或许,造物主有TA的深意。
那就是,“不坚持”给予我们最大的风险分散。
想想我妈,我妈是个比较“坚持”的人,她一直坚持喝燕窝银耳雪蛤,一直坚持用整套的护肤品,一直坚持要给我每天喝牛奶(当然,这肯定没成功)……
在爆出毒燕窝、毒牛奶、高含铅SK-II之后,她仅仅是去掉了燕窝,继续坚持喝银耳雪蛤,继续坚持用其他牌子的一整套化妆品。
在她坚持吃燕窝和用SK-II时,只满怀欣慰欣喜心想每吃一口,每涂一点,皮肤就变得多嫩白一点,全然不知道她的坚持,给她的身体造成了多大的同一种的毒素积累。
那尚未大面积爆出的银耳和雪蛤呢?
四
由此,我越发觉得,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上一秒你还活得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被邻居瓦斯爆炸给炸死了;目前你吃的某种“绝对信得过或者绝对有益”的食品或者药物,说不定在几年后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它们的副作用;而你从A食物中摄取的毒素(并非真的毒,而是说譬如会增加某种癌症几率),说不定会被B食物里的某种毒素(并非真的毒,而是说譬如会增加另一种癌症几率)给中和掉了。
但我们也不能说,既然这样,我们还是继续去吃地摊烧烤,继续熬夜玩电脑,继续大鱼大肉,继续一天一包烟,继续痛快吃油炸食品,继续宅在家里不运动……反正生命充满不确定性嘛╮(╯▽╰)╭
因为这里有一个几率累积问题,
经常吃路边摊烧烤大鱼大肉的人,你患各种癌症的几率就是要比清淡素食主义者要高,不是吗?
一直宅在家里不运动的人,患三层游泳圈和肥胖的几率就是比喜欢活动、喜欢运动的人几率高,不是吗?
所以,还是要多做目前已探知风险性要小,避免做目前已探知风险性要大的事情。
并且,多做不一样的事情,多尝试新鲜的不同食物、菜,最大程度分散同一种风险增加几率。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今日我给客厅一个壁挂钟换电池,重新挂上后,试了试,还蛮稳的,就回房了。回房不过几分钟,楼下一声清脆玻璃巨响。冲下去看,钟外壳玻璃摔碎了。满地玻璃在金黄色的阳光中晶莹闪闪。
可怕而又万幸的是,当时我的室友在钟下面的案板边冲红糖水喝,就在她转身去做别的事情时,钟掉了。要是迟几秒或早几秒掉,她都要头破血流。并且,她今日穿的是长裤,要不然,四溅的碎玻璃也要伤害到她。
我知道,肯定是,有“非人”,不管是精灵、魂灵、神灵、鬼灵,替我挡住了这个灾难。
这个灵,为什么要帮助我,可能受命于家人对我出门在外平安的祈祷,也可能是我用平时不断的小病小痛,分散了大灾难。
二
今晚看到一个“胆结石”相册和一篇“乳腺癌”文章,顺势查了这两种病的诱因,
发现,雌性激素或者类雌性激素摄入过多(例如补品蜂王浆等)、未生育、晚育等原因与乳腺癌有密切关联;
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与胆结石有密切关联。
以下是值得玩味的地方:
1.一定量(根据个人不同而未知什么才算超量)雌性激素或者类雌性激素的摄入实际上对中年妇女是有益的;
2. 生育了,可能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未生育,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再来看其他例子:
1.喝中药可能能治好某种病,或者说,吃一些人参虫草当归枸杞等补品能滋补身体。但这会不可避免摄入很多重金属,重金属在体内累积,伤害身体;
2.牛奶是全营养品,喝牛奶能降低结肠癌风险,但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睾丸癌、卵巢癌发生的风险与牛奶的摄入成正相关;
3.常常运动的人身体好,不可置否,但也有因为运动不当而磨损了关节,得了关节炎的人;
4.钙是好东西,但高量钙也会导致各种结石,甚至会钙化一些组织;
5.素食主义者、低热量者会更长寿,但他们体温会比较低,也相对容易怕冷,并且有更高几率患胆结石;
6.人必须呼吸空气,但你不知道你呼吸的空气里,有多少微尘,有多少铅,是否有家具装修后残留的甲醛;
7.你绝对地信任一家厂家生产出来的绿色有机蔬菜,直到有一天你吃下了因为使用有机肥浇灌而残留蛔虫卵的大白菜,并且蛔虫在你体内发育生长成熟搅做一团;
8.你绝对地信任美国某个大型制药公司的药物,直到有一天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对身体新的伤害形式——大公司原先并不知道,因为科学的局限……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我们的行为、摄入的食物、空气、水,都同时存在对身体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三
我从蛮小的时候,长到现在,都有一种习惯,就是:
尽量买不同的水果,买不同摊位的水果,买不同标签的水果;
尽量吃不同家的餐馆,点不同的菜;
尽量用不同牌子的护肤品,跟我妈喜欢用一整套护肤品相反;
尽量用不同的牌子的沐浴露、洗发水、牙膏;
尽量吃不同厂家的药……
这个习惯其实由于喜欢新鲜的东西造成的,当然,也包括喜欢收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这个癖好造成的。
然后还有一种大部分人都有的坏习惯,就是——不坚持:
不坚持吃完一个疗程的药;
不坚持运动;
不坚持看同一个医生;
不坚持吃某种有益于身体的食物,譬如核桃、枸杞、牛奶、猪脚、燕窝、银耳、鸡汤……
“不坚持”应该是人人喊打的惰性,但我想了想,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惰性呢?
为什么人倾向于“不坚持”呢?
或许,造物主有TA的深意。
那就是,“不坚持”给予我们最大的风险分散。
想想我妈,我妈是个比较“坚持”的人,她一直坚持喝燕窝银耳雪蛤,一直坚持用整套的护肤品,一直坚持要给我每天喝牛奶(当然,这肯定没成功)……
在爆出毒燕窝、毒牛奶、高含铅SK-II之后,她仅仅是去掉了燕窝,继续坚持喝银耳雪蛤,继续坚持用其他牌子的一整套化妆品。
在她坚持吃燕窝和用SK-II时,只满怀欣慰欣喜心想每吃一口,每涂一点,皮肤就变得多嫩白一点,全然不知道她的坚持,给她的身体造成了多大的同一种的毒素积累。
那尚未大面积爆出的银耳和雪蛤呢?
四
由此,我越发觉得,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上一秒你还活得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被邻居瓦斯爆炸给炸死了;目前你吃的某种“绝对信得过或者绝对有益”的食品或者药物,说不定在几年后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它们的副作用;而你从A食物中摄取的毒素(并非真的毒,而是说譬如会增加某种癌症几率),说不定会被B食物里的某种毒素(并非真的毒,而是说譬如会增加另一种癌症几率)给中和掉了。
但我们也不能说,既然这样,我们还是继续去吃地摊烧烤,继续熬夜玩电脑,继续大鱼大肉,继续一天一包烟,继续痛快吃油炸食品,继续宅在家里不运动……反正生命充满不确定性嘛╮(╯▽╰)╭
因为这里有一个几率累积问题,
经常吃路边摊烧烤大鱼大肉的人,你患各种癌症的几率就是要比清淡素食主义者要高,不是吗?
一直宅在家里不运动的人,患三层游泳圈和肥胖的几率就是比喜欢活动、喜欢运动的人几率高,不是吗?
所以,还是要多做目前已探知风险性要小,避免做目前已探知风险性要大的事情。
并且,多做不一样的事情,多尝试新鲜的不同食物、菜,最大程度分散同一种风险增加几率。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