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匠
来自西西弗斯的健忘症
赛斯正在作坊里忙活,他的叔叔闯进来,他看看三月旱季的热太阳如何从东南角的窗洞里射进来,让木板沁出一粒粒晶莹的树脂,他看看侄子如何把小巧的楔子嵌进木板里,让木头都咬得紧实紧实的。他蹲下身抚摸整齐躺在地上的木板,比划它们的的长宽高,最后叹了一口气:“我快要死了。”赛斯回了一句:“你啊,别说笑,你还能活二十年哪。”可他心里知道是真的,他见过的死人太多,叔叔的脸色就和三天前抬进来的那个疟疾死的小贩一样。“我死后非得睡在这么无聊的木箱子吗?”他指指西南角那十几副已经做好的棺材,同一种款式,同一种颜色。“才不是呢,”赛斯好胜心强,最怕别人说他手艺不好,“你看这副,盖板上雕了个十字架。那副,涂的不是清漆,是顶好的红漆。还有那副,宽一点,给胖子用……”叔叔阴郁地看着赛斯手指的几副棺材,突然说:“我不想睡在木箱子里。我想睡在我的菠萝里。”
叔叔的菠萝!赛斯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他最怕听见叔叔英雄迟暮似地长叹,“我的菠萝地哟!”这句话一出口就完了,这下叔叔的话痨是挡也挡不住,“当赛斯你还像你儿子苏瓦一样在满地乱爬,当叔叔我还像赛斯你一样每顿吃下一斤豆子,”他在荷兰传教士家里第一回看到了世界地图。他永远记得传教士枯瘦的手从荷兰出发、顺着比利时、顺着意大利、越过狭窄的地中海、穿过突尼斯、穿过阿尔及利亚、穿过尼日尔,到达阿克拉城上面一个未被注名的点:“我们特施村就在这儿。”他当时的那股惊讶劲儿:世界原来那么小!那些伟大而遥不可及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原来离特施村那么近,从水上走只要二十天就能抵达,他登时灵光一现……全村人眼看他吹着胜利的哨子在大路上乱蹦,不打一声招呼闯进村长家嘀咕了几句,又向着赊高利贷的莱拉寡妇磨蹭了一下午,最后他浪浪荡荡一屁股坐在行货商人膝边,两个男人天南海北地胡扯起来:南方丰收的村子里新施的肥料,每个月第一个周五经过特玛港口的大轮船,占卜师预言的雨季降水,邮购种子的发货表格……全村人听得直摇头,这些胆大包天的小年轻哟……可想而知,几个月后的清晨,大家是多么将信将疑地拥到叔叔家里一睹“菠萝”这种新作物的怪样,是多么厌恶地触摸果肉上密密麻麻的刺,吞一口涩乎乎的汁水。当叔叔兴高采烈地把菠萝头埋进土里,所有人又对这种漫不经心的嫁接方式表示否定。可是啊……“可是,四月的雨水一涨,菠萝叶子就宝剑似地从土里钻出来。五月暴雨,赤红的花在叶子堆里冒了头。七月半,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收到一只敦实的菠萝做礼物。八月雨停出太阳,穿西装的白人跟在叔叔后头参观田里的收成。八月十二,几辆大卡车拖着集装箱浩浩荡荡来了。”村里人问:“卡车师傅,这是开去哪?”师傅吆喝着:“去特玛!上大轮船!”去特玛,上大轮船,转科特迪瓦,在深蓝的浪头里扑腾几下,停马赛。马赛,那是法国的特玛,法国,那是世界地图上离加纳并不远的一个小点,在那里的大仓库一箱箱的菠萝被塞进果汁厂的冰柜,“而叔叔我呢,这时候我就踏踏实实地躺在菠萝地里数外汇哩。”
说这句话时,叔叔正拉着赛斯躺在菠萝地里,二十五年前丰收的雨季恍若昨天,“这里是我的一辈子,我想死在一只菠萝里。”于是赛斯拍拍裤子上的土,回作坊取了一枝笔来给菠萝写生。他咬着烟叶子和叔叔商量菠萝的每个表面要多大,是涂成亮黄色还是墨绿色,菠萝头上要镶几片叶子,是嫩生生的新叶子还是刺拉拉的老叶子。他一骨碌爬起来去砍木头,买颜料,捣胶水,做模子,没日没夜在作坊里试验,而叔叔则兴致勃勃地过来查岗。内囊用最柔软的班科科树,皮肉躺在里面踏实,外壳用稍硬一点的桃心木,便于固定角度和姿态,菠萝叶子用最硬最刺的红铁木,摸起来像一把把扎手的利剑。三个星期的苦工,最后一个晚上菠萝棺材做成了,分成两半的亮黄色大菠萝,中间镂了空,抛了光,可以舒舒服服躺进去一个人。叔叔欢天喜地,要赛斯抱他进去试试,“就让我躺一下嘛。”于是赛斯点了一只土烟踱到作坊外面瞧月色,听到身后叔叔又是拍手又是蹬腿,随后儿子苏瓦跑来拉他去看两只癞皮野狗亲热,公狗屁股下面那家伙大得吓人,看了一半他典着大肚子的妻子叫他去拎一桶井水,他刚汗淋淋地放下水桶又是邻居大娘来借蜡烛油,过了一会儿苏瓦从房里出来说蚊帐里进了一只蚊子……这一大圈下来,当赛斯再踏脚进作坊,月色像悠悠的菠萝汁水透着窗洞子洒在菠萝棺材上,叔叔仍然纹丝不动地躺在棺材里,神色平安。赛斯怯怯地喊了一声。又喊了一声。然后他淌下泪来,他可惜叔叔等不到这一季的菠萝大丰收。正在这时,隔壁屋子里妻子恍恍惚惚地呻吟起来,他的二儿子阿拿要出生了。
第二天,全村人都拥挤到叔叔的葬宴上,像二十五年前第一次触摸菠萝那样,触摸这副庞大的菠萝棺材,品评毛茸茸的果皮和坚挺的叶脉。新生的阿拿被母亲抱着,在击鼓鸣锣的欢喧声中,浮在女人淅簌的裙摆上,那一片亮黄光明的意象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记忆。到了黄昏,连邻村非亲非故的年轻人都闻讯来赴这场丧宴,所有能盛放液体的杯子炖锅花瓶都用完了,他们便随手扳下田里的玉米包叶去乘酒缸里的蜜酒。行将就木的老年宾客故作镇定地享受着宴席,可几天之内他们都会去拜访赛斯的作坊:我养鸡,我想订一副母鸡棺材——这是安安分分的农民。我想要包在一张渔网里,就像一条最踏实的罗非鱼——这是热爱江河的渔夫。我怕阴间太潮,我想要一只大太阳——这是得了风湿病的老头。如果神圣的北极星离我们没有那么遥远,你能造出它的样子吗——村里的巫师是这么请求的。我想要一把吉他,虽然我自己也没见过,可是我听说,它像是切对半的梨,梨柄上绑着六根弦,从第一根拨到最后一根,梨核里就啵楞啵楞响,听着怪让人心痒痒——这是养尊处优的大姑娘,离死亡太远,才有那么多闲情做音乐家的梦。
生活的变化纷至沓来,赛斯太年轻,甚至忘了惊叹一下。当他发现顾客的定金已经足够把整幢房子翻修一新时,他忘了给自己买一双期盼已久的新跑鞋,还把跑鞋当作三四个月省吃俭用后的奖励。当静谧的凌晨妻子把阿拿放回摇篮,媚人地撩拨着赛斯,伸手去解他的衬衫扣子,他突然困惑地问她,这条新裙子是不是很贵,弄脏了得当心点洗。某个平常的午后,一个孤儿踏进赛斯的作坊,主动要帮忙,然后就蹲下来冲洗用脏的油漆刷,赛斯一言未发,没有反应过来这就是他的第一个徒弟。对于这一切他都心不在焉,因为他的精神耗在了更重要的问题上:连续十几个小时他端坐着,观察摸得到的事物,一只鸡,一条鱼。观察遥不可及的事物,太阳,星辰。观察想象中的事物,一把谁都没见过的吉他,像梨一样悠扬的的乐器,啵楞啵楞地让人心痒。他冥思着,在虚空中弹播了一下这个像梨的乐器,于是他的心也变痒痒的,他把眼睛凝注在这些色与空之中,在难以界定的某一刻有一双更警醒的眼睛也匆匆停留在他身上,正是那一刻他从一个修修弄弄的手艺人成为了一个艺术家。
一个雨季的夜晚,村长带着一伙人毫无征兆地闯进作坊。当时赛斯正物我两忘地看着一只足球,徒弟在打扫碎木。当徒弟步入中年,他终于领悟了那个夜晚所有的交流都是在无言中完成的,可彼时还是孩子的他看到的只是摄影记者闪着镁光灯到处乱拍,文字记者问了许多又蠢又空的问题, “这些棺材的创作灵感源于何处?”“您的顾客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对您的作品满不满意?”赛斯认真听着,却做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继续去看那只足球。村长温和地摇摇头:“赛斯啊赛斯,盯着这只足球看就行了吗?走出你的作坊看看外头,英国兵上个星期从阿克拉撤了一半,美国特使下个月来访,还有这篇恩克鲁玛博士的新文章,你读读这句话,‘我们不但要享受自由的福祉,还必须勇敢地承担自由带来的责任。’赛斯,你的责任是什么?”赛斯笑了笑,不置可否,却洗耳恭听。“你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在明年,也就是1957年,我们美丽的家乡就要从英国人手中独立出来了?我们将是第一个宣布独立的黑非洲国家!我们将再也不用看白人的脸色做事!显而易见,这个崭新的国家,一定需要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奇朴素的哲学。看看这小小的棺材作坊,这方寸之地不正好是这种新文化的代表?它将有多大的宣传力量!我在这里来回踱步,已经能预料今后多少人会去仰望这种力量,依附这种力量!赛斯,不要板着脸,对着镜头说几句好听话,为这些漂亮的小棺材再上一层言语的亮漆、再涂一层修辞的香蜡。”赛斯一言不发,拿过刷子在木板上涂了一层清漆。
《阿克拉战斗报》1956年10月11日
专访:特施村民间艺术家与自由加纳的新文化
当英勇的黄金海岸公民运用智慧和谋略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时,在阿克拉市远郊的特施村,一位才华横溢的加族青年雕刻家正在为即将诞生的新国家创造文化基础。赛斯·凯恩·跬瓦长着一张朝气蓬勃的实干家的脸和一双灵巧的木匠的手。他声名远播,人们千里迢迢赶到特施村他的艺术室请求他接受订单。而他的艺术作品就是一副副栩栩如生的拟物棺材——洋葱棺材、奶牛棺材、机枪棺材、潜艇棺材,凡能所想,应有尽有。记者拜访时,他正在为邻村的一位五十余岁农民制造一口足球棺材,这位顾客的童年梦想就是成为足球运动员。
跬瓦村村长兼“独立加纳同盟”副组织部长普桑·博斯先生认为,跬瓦的雕塑作品为新加纳奠定了文化基石,这些作品代表着扎根于黑非洲民族性中的对生命的赞美。与英国殖民者惨淡的清教葬仪截然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就在葬礼上载歌载舞、饮酒作乐,因为顽强的加纳人民更愿意积极面对生老病死。跬瓦手中这些艳丽多姿的棺材概括了死者一生的经历和梦想,正是黑非洲积极人生观的最佳诠释。除了跬瓦先生,在黄金海岸的各个角落,民间艺术家们正在各种媒介上证明加纳艺术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族艺术家跬瓦的作坊里,我们见到了许多别族顾客的订单,阿肯族、莫尔族、奥族……普桑·博斯先生以政治家的眼光深刻地指出:“跬瓦作品的畅销充分证明了新加纳作为一个团结的多民族国家的强大生命力,这些作品将全加纳各族人民凝聚在统一的政治宣言下,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取得主权独立已经成为了黄金海岸各族的共同诉求。”
滚吧,英国人。带着你们死气沉沉的小说、油画、交响乐滚吧。我们自有更好的艺术家!
赛斯把报社寄来的一摞《阿克拉战斗报》往墙角一塞,苏瓦抽出一张当纸飞机,而阿拿却拿着报纸擦拭木板上的刨花。五七年的春天加纳果真如村长博斯所料宣布独立。哦,他已经不是村长博斯了,他的偶像恩克鲁玛博士成了开国总统,博斯在首届政府里做了一个不小的部长。喧嚣和骚动的年代!新生的国家急需拥有神力的英雄,于是赛斯的名气也随着那些好大喜功的新闻报道水涨船高。建国最初的几个月各类政治社团如雨后春笋,很多人循着报纸来敲作坊的门,以过度欣赏的目光端详赛斯的匠艺,以惊人的价格买下赛斯的棺材。他们的说辞如此相似,让人忘了他们的派系千差万别。——跬瓦先生,您能否屈尊来我党担任文化委员,您的家庭背景正好能代表广大中产阶级的利益。——请为我党的下次集会说几句话吧,党员们不多,都是捕鱼的和种地的,忠心耿耿的老实人,他们对您的作品交口称赞!——我们希望争取您成为自由艺术协会的核心会员,不瞒您说,建国至今,不少人发了财,本艺协颇得这些新贵的资金支持,加入本艺协,您的作品一定能得诸多收藏家的赏识……这种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沉默,如果他能像第一个夜晚那样躲开灼人的目光后面更灼人的谴责:“赛斯,你的责任是什么。”他明白这些人的意思,他们的人生都像阶梯,每一级只是下一级的跳板。他们试图说服他做一个棺材匠实在微不足道,要紧的是如何以此达到某种政治理想,他不为所动,却难以驳斥这样的道德感,好几次道德的煎熬那么猛烈,他几乎忍受不了这种莫名的歉疚,几乎脱口而出:“带上我吧,让我和你们一起喊喊口号。”恰恰此时,他绕过说客们的鼻尖看到了小儿子阿拿。这灵巧的孩子正捧着一块木板,以超乎年龄的耐性雕三文鱼的鳞片。赛斯丢下说客,走到儿子跟前,担心地说:“你怎么又在这里?你不想出去玩吗?”
阿拿的第一个记忆是巨大的菠萝棺材,他懵懂的心把这亮黄色的存在当作独一无二的神明,以至于四岁时他面对长满几千只菠萝的田野,第一次感觉到了忧郁。他触摸的第一朵花是水仙棺材,在他手中盛开了三个月,没有一片叶子弯折,没有一朵花瓣枯萎。他所骑的第一匹马能在天上飞,当赛斯把他抱上一只真正的小马驹时,他想不通马驹居然飞不起来,他痛哭流涕,拒绝把这笨家伙称为“马”。阳光的热量都洒在他的哥哥苏瓦身上,他结实的小腿在麦田间飞奔,明亮的眼睛搜寻蚱蜢去喂他的第一只斗鸡。而阿拿呢,赛斯不得不经常把他推出作坊,“去跑步!等脸上晒红了、腿上长肉了再回来!”他没有去跑步,他不明白这粗糙的乡间有何值得一看,他躲在麦垛阴影里,为下一个订单画设计草图——一头完美的奶牛、一艘完美的舰艇。十岁,他在乡村图书馆找到了一本缺页的哲学入门书,当他知道几千年前有一个柏拉图也像自己一样喜欢完美的模型胜过真实世界,当他读到这个柏拉图以为真实世界充其量是洞穴墙上模糊的影子,阿拿激动地晕了过去。柏拉图成了一声感召,领着他走向乡村图书馆的最后一排,那里胡乱堆放着英国人离开时没带走的书,奥斯丁挨着边沁,希罗多德挨着薄伽丘。他饥不择食地阅读,那些《阿克拉战斗报》所不齿的东西他都疯狂地爱上了,他甚至在饭桌上大胆地宣称:“如果英国人没走该多好。瞧瞧我们,我们在过野人的生活。”青春期的几年,他对制作棺材失去了热情,却喜欢躲在作坊的暗角里看书。看久了,他闭上眼睛:“爸爸,我的心砰砰直跳,我刚才大概是幸福地晕了过去。”
阿拿死后,赛斯常常念叨起这句话,让自己相信阿拿每一次的晕厥都源自类似的幸福感。第一次在餐桌上晕倒。第一次在课堂上晕倒。第一次在走路时晕倒。他们把摔得鼻青脸肿的阿拿搬到床上,再也不能故作轻松地开玩笑说“这不过是公子哥得的病”。哥哥的手为他採来漂亮的花苞放在床头,妈妈的手忧伤地抚摸他的头发,而阿拿的眼睛却盯着爸爸的手,他向赛斯恳求:他想葬在一本厚实精美的书里——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他平生只读过这本书的残本。
那几年还有许多其他事发生,可阿拿的死像一个庞大得无法完成的订单一直压在所有其他订单上面,让赛斯朝思暮想。雨水泛滥的季节,赛斯在随着父母拜访作坊的小孩里寻找过于聪慧的眼睛,他为这些眼睛涌出泪水,怕有一天他们也会迷恋上柏拉图或者希罗多德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字。他有点疑惑:“我以前怎么从来没担心过这样的事呢?”于是他安慰自己:“现在是雨季,总有一天会放晴。天晴了我的病就好了。”他在阳光和雨水的更迭中寻找好转的迹象,暗暗许愿,如果连着五天不下雨就证明我好一些了……如果抬头看不见云就证明我快痊愈了……可是季节放弃了他,让他每次抬头都只看到一片阴霾,他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也放弃了季节。衰老是一瞬间完成的,他老了,他的妻子老得更快,她沉迷于没日没夜的情感广播节目,频繁地向电台主持人打电话,讲自己曾经有一个多英俊多聪明的儿子。她的字字句句他都听见了,他没有去安慰。他走过电话机,微微一笑,他们望着彼此眼中的爱意如何消失殆尽,取而代之巨大的怜悯,他们变得那么要好,那么柔顺,一个人的话还没有出口另一个人已经点了头。点头,一切都同意,却一切都放弃。在热带,他们的耐心像冬眠的动物,让往事徒然加重。于是时间丢下了他们,颠三倒四地往前奔,只有在苏瓦大婚的宴席上和第一个孙子出生的夜里,他稍稍震惊了一下,“原来已经过去那么多日子了啊。”他震惊了一下,抬头看到一片阴霾,于是又退缩回到一尘不变的棺材作坊里。
那几年是苏瓦接管了生意上的重担。多亏他缺少他爸爸和弟弟的巧手匠心,他的眼睛才能更敏锐地察觉作坊里的弊病。是他引入了考评机制,在几十个徒弟里分成三六九等,定期反馈,能者多劳。是他吩咐出了师的徒弟去加纳各地开分店,并培训他们如何管账订货带徒弟。是他留心和拍卖行里的大小人物攀关系做人情,借着因头请他们来看爸爸了然于胸的手艺。七三年两个美国画廊飞到村子里收购了赛斯的几个棺材。八零年苏瓦说服一个矿泉水公司用赛斯的事迹拍了个举国动容的广告,“生命多美好”。八九年他把赛斯送到法国风风光光办了个人展“大地的魔术师”,赛斯不愿做飞机,于是他们带着几十个棺材搭游轮旅行。去特玛,上大轮船,转科特迪瓦,在深蓝的浪头里扑腾几下,停马赛。马赛,那是法国的特玛,法国,那是世界地图上离加纳并不远的一个小点……
赛斯七十岁那年,已经是加纳国宝级的艺术大师。他正在作坊里忙活,他的叔叔闯进来,他看看三月旱季的热太阳如何从东南角的窗洞里射进来,让木板沁出一粒粒晶莹的树脂,他看看侄子如何把小巧的楔子嵌进木板里,让木头都咬得紧实紧实的。赛斯看了一眼叔叔,没有讶异,只是说:“你来了,你饿不饿。”这时候正好又有一个小姑娘走进来,兀自把一个包裹放在作坊的旧桌子上。 “这里面有四十六颗种子。”姑娘喃喃地说,“三颗腰果种子,四颗酪脂树种子,十颗可可种子,五颗桃心木种子,六颗苹果种子,八颗木玫瑰种子,六颗芝麻种子,四颗银叶花种子。四十六颗种子,我把它们全炒熟了,我知道它们再也不会发芽。”
小姑娘坐下来,赛斯端详着她小巧的手腕和脚踝,她也许十四岁都没有。小姑娘继续自言自语:“过一会离开你这儿,我就去找维罗婆婆,我从父母的房间偷了钱,他又把一个月的工钱给我,她才肯给我那药。我不怪他,他的笑容那么皎洁,让所有的阴影褪去,让时间静止。我也不怪那晚上大月亮挨着收拾整齐的面粉厂升起来,让梦做得太烫。可是我一想到维罗婆婆手里的药……一想到我都没有资格在旁人面前露出悲哀的表情,如果我哭了,我只能跟人说:我没事,我的小狗走丢了……这里有四十六颗不发芽种子,它们曾经能长成树和花,现在再也不能了。我求你用这些种子造一口小小的心型棺材,我听说在肚子里呆了四十六天的孩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小心脏在砰砰跳。”
赛斯活了一辈子,他知道自己快死了,他的叔叔就是来接他的。他这一辈子,造了多少棺材,送过多少死人,见过多少更残忍的告别,他思忖着自己好歹能说几句安慰的话,他张了张嘴,然后听见楼上的收音机吱呀作响,四十年过去了,他妻子仍然执迷地给电台打电话:“我有过一个儿子,很英俊很聪明,他死得太早。”母亲的痛楚是无法安慰的,于是赛斯沉默了下去。
这一天是复活节,他所有的徒弟都去参加复活节游行,赛斯没有人可以差遣,便对叔叔说:“村口立着两棵盈盈如盖的腰果树,劳驾你去那儿找三颗最饱满的腰果种子,我愿它们一埋到土里便能抽芽。”叔叔走了,老村长博斯走进来。赛斯看了一眼死了多年的博斯,怕他仍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唠叨政治,便马上对他说:“你家后院里不是有一棵顶好的可可树?拣十颗种子给我,我愿这些种子明年就能收获好几杯热巧克力。”博斯走了,曾经给赛斯拍过照的摄影记者走进来,赛斯吩咐他:“我看你腿脚好,你往西走三里地,沿着国道有两排结实的酪脂树,求你带给我四颗酪脂树种子。”就这样,那些死去的熟人一个个走进来,每人都带着一个收集种子的任务又出去了。最后一个进来的是阿拿,他困惑地张望着作坊,这些年经过苏瓦的大修,作坊的布局他已经认不出来了,不过他还是很快找到一个阴凉僻静的角落,拿着木板抛起光来。赛斯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你怎么又在这里了,你怎么不出去玩?”他儿子便要站起来,而赛斯又生出新的顾虑:“你还是不要出去了,我怕你一出去就再也不回来。”
于是赛斯挨着他儿子坐下来,拿起一颗腰果种子,一颗木玫瑰种子,一颗银叶花种子,比划大小。他估摸,这一会儿,小姑娘已经吞下了维罗婆婆的药,肚子在痛,流着眼泪向旁人诉说她的小狗走丢了。赛斯不管。赛斯砍木头,捣胶水,做模子,搭出一颗心脏的形状。赛斯接过一位位死者收集来的新鲜的种子,一颗颗黏在心脏上。他早该想到了,他平生所作的棺材,菠萝、吉他、太阳,把这些本该存在于地上的东西硬生生地埋进地下是多么牵强。幸好,这最后一个棺材是浑然天成的。种子和心,它们生来便应埋入深土。如果他死了,他也想埋进种子的心里,来年吸吮雨季的水,从绝望的土里抽出新生的芽。
Inspired by the life story of Seth Kane Kwei. His design coffins, Abedbuu adekai, have been profoundly anchored in the Ghanaian tradition.
The Kane Kwei Carpentry Workshop, January 2010
Coffin in the shape of a cocoa pod, Kane Kwei, De Young Museum, San Francisco
赛斯正在作坊里忙活,他的叔叔闯进来,他看看三月旱季的热太阳如何从东南角的窗洞里射进来,让木板沁出一粒粒晶莹的树脂,他看看侄子如何把小巧的楔子嵌进木板里,让木头都咬得紧实紧实的。他蹲下身抚摸整齐躺在地上的木板,比划它们的的长宽高,最后叹了一口气:“我快要死了。”赛斯回了一句:“你啊,别说笑,你还能活二十年哪。”可他心里知道是真的,他见过的死人太多,叔叔的脸色就和三天前抬进来的那个疟疾死的小贩一样。“我死后非得睡在这么无聊的木箱子吗?”他指指西南角那十几副已经做好的棺材,同一种款式,同一种颜色。“才不是呢,”赛斯好胜心强,最怕别人说他手艺不好,“你看这副,盖板上雕了个十字架。那副,涂的不是清漆,是顶好的红漆。还有那副,宽一点,给胖子用……”叔叔阴郁地看着赛斯手指的几副棺材,突然说:“我不想睡在木箱子里。我想睡在我的菠萝里。”
叔叔的菠萝!赛斯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他最怕听见叔叔英雄迟暮似地长叹,“我的菠萝地哟!”这句话一出口就完了,这下叔叔的话痨是挡也挡不住,“当赛斯你还像你儿子苏瓦一样在满地乱爬,当叔叔我还像赛斯你一样每顿吃下一斤豆子,”他在荷兰传教士家里第一回看到了世界地图。他永远记得传教士枯瘦的手从荷兰出发、顺着比利时、顺着意大利、越过狭窄的地中海、穿过突尼斯、穿过阿尔及利亚、穿过尼日尔,到达阿克拉城上面一个未被注名的点:“我们特施村就在这儿。”他当时的那股惊讶劲儿:世界原来那么小!那些伟大而遥不可及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原来离特施村那么近,从水上走只要二十天就能抵达,他登时灵光一现……全村人眼看他吹着胜利的哨子在大路上乱蹦,不打一声招呼闯进村长家嘀咕了几句,又向着赊高利贷的莱拉寡妇磨蹭了一下午,最后他浪浪荡荡一屁股坐在行货商人膝边,两个男人天南海北地胡扯起来:南方丰收的村子里新施的肥料,每个月第一个周五经过特玛港口的大轮船,占卜师预言的雨季降水,邮购种子的发货表格……全村人听得直摇头,这些胆大包天的小年轻哟……可想而知,几个月后的清晨,大家是多么将信将疑地拥到叔叔家里一睹“菠萝”这种新作物的怪样,是多么厌恶地触摸果肉上密密麻麻的刺,吞一口涩乎乎的汁水。当叔叔兴高采烈地把菠萝头埋进土里,所有人又对这种漫不经心的嫁接方式表示否定。可是啊……“可是,四月的雨水一涨,菠萝叶子就宝剑似地从土里钻出来。五月暴雨,赤红的花在叶子堆里冒了头。七月半,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收到一只敦实的菠萝做礼物。八月雨停出太阳,穿西装的白人跟在叔叔后头参观田里的收成。八月十二,几辆大卡车拖着集装箱浩浩荡荡来了。”村里人问:“卡车师傅,这是开去哪?”师傅吆喝着:“去特玛!上大轮船!”去特玛,上大轮船,转科特迪瓦,在深蓝的浪头里扑腾几下,停马赛。马赛,那是法国的特玛,法国,那是世界地图上离加纳并不远的一个小点,在那里的大仓库一箱箱的菠萝被塞进果汁厂的冰柜,“而叔叔我呢,这时候我就踏踏实实地躺在菠萝地里数外汇哩。”
说这句话时,叔叔正拉着赛斯躺在菠萝地里,二十五年前丰收的雨季恍若昨天,“这里是我的一辈子,我想死在一只菠萝里。”于是赛斯拍拍裤子上的土,回作坊取了一枝笔来给菠萝写生。他咬着烟叶子和叔叔商量菠萝的每个表面要多大,是涂成亮黄色还是墨绿色,菠萝头上要镶几片叶子,是嫩生生的新叶子还是刺拉拉的老叶子。他一骨碌爬起来去砍木头,买颜料,捣胶水,做模子,没日没夜在作坊里试验,而叔叔则兴致勃勃地过来查岗。内囊用最柔软的班科科树,皮肉躺在里面踏实,外壳用稍硬一点的桃心木,便于固定角度和姿态,菠萝叶子用最硬最刺的红铁木,摸起来像一把把扎手的利剑。三个星期的苦工,最后一个晚上菠萝棺材做成了,分成两半的亮黄色大菠萝,中间镂了空,抛了光,可以舒舒服服躺进去一个人。叔叔欢天喜地,要赛斯抱他进去试试,“就让我躺一下嘛。”于是赛斯点了一只土烟踱到作坊外面瞧月色,听到身后叔叔又是拍手又是蹬腿,随后儿子苏瓦跑来拉他去看两只癞皮野狗亲热,公狗屁股下面那家伙大得吓人,看了一半他典着大肚子的妻子叫他去拎一桶井水,他刚汗淋淋地放下水桶又是邻居大娘来借蜡烛油,过了一会儿苏瓦从房里出来说蚊帐里进了一只蚊子……这一大圈下来,当赛斯再踏脚进作坊,月色像悠悠的菠萝汁水透着窗洞子洒在菠萝棺材上,叔叔仍然纹丝不动地躺在棺材里,神色平安。赛斯怯怯地喊了一声。又喊了一声。然后他淌下泪来,他可惜叔叔等不到这一季的菠萝大丰收。正在这时,隔壁屋子里妻子恍恍惚惚地呻吟起来,他的二儿子阿拿要出生了。
第二天,全村人都拥挤到叔叔的葬宴上,像二十五年前第一次触摸菠萝那样,触摸这副庞大的菠萝棺材,品评毛茸茸的果皮和坚挺的叶脉。新生的阿拿被母亲抱着,在击鼓鸣锣的欢喧声中,浮在女人淅簌的裙摆上,那一片亮黄光明的意象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记忆。到了黄昏,连邻村非亲非故的年轻人都闻讯来赴这场丧宴,所有能盛放液体的杯子炖锅花瓶都用完了,他们便随手扳下田里的玉米包叶去乘酒缸里的蜜酒。行将就木的老年宾客故作镇定地享受着宴席,可几天之内他们都会去拜访赛斯的作坊:我养鸡,我想订一副母鸡棺材——这是安安分分的农民。我想要包在一张渔网里,就像一条最踏实的罗非鱼——这是热爱江河的渔夫。我怕阴间太潮,我想要一只大太阳——这是得了风湿病的老头。如果神圣的北极星离我们没有那么遥远,你能造出它的样子吗——村里的巫师是这么请求的。我想要一把吉他,虽然我自己也没见过,可是我听说,它像是切对半的梨,梨柄上绑着六根弦,从第一根拨到最后一根,梨核里就啵楞啵楞响,听着怪让人心痒痒——这是养尊处优的大姑娘,离死亡太远,才有那么多闲情做音乐家的梦。
生活的变化纷至沓来,赛斯太年轻,甚至忘了惊叹一下。当他发现顾客的定金已经足够把整幢房子翻修一新时,他忘了给自己买一双期盼已久的新跑鞋,还把跑鞋当作三四个月省吃俭用后的奖励。当静谧的凌晨妻子把阿拿放回摇篮,媚人地撩拨着赛斯,伸手去解他的衬衫扣子,他突然困惑地问她,这条新裙子是不是很贵,弄脏了得当心点洗。某个平常的午后,一个孤儿踏进赛斯的作坊,主动要帮忙,然后就蹲下来冲洗用脏的油漆刷,赛斯一言未发,没有反应过来这就是他的第一个徒弟。对于这一切他都心不在焉,因为他的精神耗在了更重要的问题上:连续十几个小时他端坐着,观察摸得到的事物,一只鸡,一条鱼。观察遥不可及的事物,太阳,星辰。观察想象中的事物,一把谁都没见过的吉他,像梨一样悠扬的的乐器,啵楞啵楞地让人心痒。他冥思着,在虚空中弹播了一下这个像梨的乐器,于是他的心也变痒痒的,他把眼睛凝注在这些色与空之中,在难以界定的某一刻有一双更警醒的眼睛也匆匆停留在他身上,正是那一刻他从一个修修弄弄的手艺人成为了一个艺术家。
一个雨季的夜晚,村长带着一伙人毫无征兆地闯进作坊。当时赛斯正物我两忘地看着一只足球,徒弟在打扫碎木。当徒弟步入中年,他终于领悟了那个夜晚所有的交流都是在无言中完成的,可彼时还是孩子的他看到的只是摄影记者闪着镁光灯到处乱拍,文字记者问了许多又蠢又空的问题, “这些棺材的创作灵感源于何处?”“您的顾客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对您的作品满不满意?”赛斯认真听着,却做出了似懂非懂的表情,继续去看那只足球。村长温和地摇摇头:“赛斯啊赛斯,盯着这只足球看就行了吗?走出你的作坊看看外头,英国兵上个星期从阿克拉撤了一半,美国特使下个月来访,还有这篇恩克鲁玛博士的新文章,你读读这句话,‘我们不但要享受自由的福祉,还必须勇敢地承担自由带来的责任。’赛斯,你的责任是什么?”赛斯笑了笑,不置可否,却洗耳恭听。“你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在明年,也就是1957年,我们美丽的家乡就要从英国人手中独立出来了?我们将是第一个宣布独立的黑非洲国家!我们将再也不用看白人的脸色做事!显而易见,这个崭新的国家,一定需要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奇朴素的哲学。看看这小小的棺材作坊,这方寸之地不正好是这种新文化的代表?它将有多大的宣传力量!我在这里来回踱步,已经能预料今后多少人会去仰望这种力量,依附这种力量!赛斯,不要板着脸,对着镜头说几句好听话,为这些漂亮的小棺材再上一层言语的亮漆、再涂一层修辞的香蜡。”赛斯一言不发,拿过刷子在木板上涂了一层清漆。
《阿克拉战斗报》1956年10月11日
专访:特施村民间艺术家与自由加纳的新文化
当英勇的黄金海岸公民运用智慧和谋略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时,在阿克拉市远郊的特施村,一位才华横溢的加族青年雕刻家正在为即将诞生的新国家创造文化基础。赛斯·凯恩·跬瓦长着一张朝气蓬勃的实干家的脸和一双灵巧的木匠的手。他声名远播,人们千里迢迢赶到特施村他的艺术室请求他接受订单。而他的艺术作品就是一副副栩栩如生的拟物棺材——洋葱棺材、奶牛棺材、机枪棺材、潜艇棺材,凡能所想,应有尽有。记者拜访时,他正在为邻村的一位五十余岁农民制造一口足球棺材,这位顾客的童年梦想就是成为足球运动员。
跬瓦村村长兼“独立加纳同盟”副组织部长普桑·博斯先生认为,跬瓦的雕塑作品为新加纳奠定了文化基石,这些作品代表着扎根于黑非洲民族性中的对生命的赞美。与英国殖民者惨淡的清教葬仪截然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就在葬礼上载歌载舞、饮酒作乐,因为顽强的加纳人民更愿意积极面对生老病死。跬瓦手中这些艳丽多姿的棺材概括了死者一生的经历和梦想,正是黑非洲积极人生观的最佳诠释。除了跬瓦先生,在黄金海岸的各个角落,民间艺术家们正在各种媒介上证明加纳艺术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族艺术家跬瓦的作坊里,我们见到了许多别族顾客的订单,阿肯族、莫尔族、奥族……普桑·博斯先生以政治家的眼光深刻地指出:“跬瓦作品的畅销充分证明了新加纳作为一个团结的多民族国家的强大生命力,这些作品将全加纳各族人民凝聚在统一的政治宣言下,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取得主权独立已经成为了黄金海岸各族的共同诉求。”
滚吧,英国人。带着你们死气沉沉的小说、油画、交响乐滚吧。我们自有更好的艺术家!
赛斯把报社寄来的一摞《阿克拉战斗报》往墙角一塞,苏瓦抽出一张当纸飞机,而阿拿却拿着报纸擦拭木板上的刨花。五七年的春天加纳果真如村长博斯所料宣布独立。哦,他已经不是村长博斯了,他的偶像恩克鲁玛博士成了开国总统,博斯在首届政府里做了一个不小的部长。喧嚣和骚动的年代!新生的国家急需拥有神力的英雄,于是赛斯的名气也随着那些好大喜功的新闻报道水涨船高。建国最初的几个月各类政治社团如雨后春笋,很多人循着报纸来敲作坊的门,以过度欣赏的目光端详赛斯的匠艺,以惊人的价格买下赛斯的棺材。他们的说辞如此相似,让人忘了他们的派系千差万别。——跬瓦先生,您能否屈尊来我党担任文化委员,您的家庭背景正好能代表广大中产阶级的利益。——请为我党的下次集会说几句话吧,党员们不多,都是捕鱼的和种地的,忠心耿耿的老实人,他们对您的作品交口称赞!——我们希望争取您成为自由艺术协会的核心会员,不瞒您说,建国至今,不少人发了财,本艺协颇得这些新贵的资金支持,加入本艺协,您的作品一定能得诸多收藏家的赏识……这种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沉默,如果他能像第一个夜晚那样躲开灼人的目光后面更灼人的谴责:“赛斯,你的责任是什么。”他明白这些人的意思,他们的人生都像阶梯,每一级只是下一级的跳板。他们试图说服他做一个棺材匠实在微不足道,要紧的是如何以此达到某种政治理想,他不为所动,却难以驳斥这样的道德感,好几次道德的煎熬那么猛烈,他几乎忍受不了这种莫名的歉疚,几乎脱口而出:“带上我吧,让我和你们一起喊喊口号。”恰恰此时,他绕过说客们的鼻尖看到了小儿子阿拿。这灵巧的孩子正捧着一块木板,以超乎年龄的耐性雕三文鱼的鳞片。赛斯丢下说客,走到儿子跟前,担心地说:“你怎么又在这里?你不想出去玩吗?”
阿拿的第一个记忆是巨大的菠萝棺材,他懵懂的心把这亮黄色的存在当作独一无二的神明,以至于四岁时他面对长满几千只菠萝的田野,第一次感觉到了忧郁。他触摸的第一朵花是水仙棺材,在他手中盛开了三个月,没有一片叶子弯折,没有一朵花瓣枯萎。他所骑的第一匹马能在天上飞,当赛斯把他抱上一只真正的小马驹时,他想不通马驹居然飞不起来,他痛哭流涕,拒绝把这笨家伙称为“马”。阳光的热量都洒在他的哥哥苏瓦身上,他结实的小腿在麦田间飞奔,明亮的眼睛搜寻蚱蜢去喂他的第一只斗鸡。而阿拿呢,赛斯不得不经常把他推出作坊,“去跑步!等脸上晒红了、腿上长肉了再回来!”他没有去跑步,他不明白这粗糙的乡间有何值得一看,他躲在麦垛阴影里,为下一个订单画设计草图——一头完美的奶牛、一艘完美的舰艇。十岁,他在乡村图书馆找到了一本缺页的哲学入门书,当他知道几千年前有一个柏拉图也像自己一样喜欢完美的模型胜过真实世界,当他读到这个柏拉图以为真实世界充其量是洞穴墙上模糊的影子,阿拿激动地晕了过去。柏拉图成了一声感召,领着他走向乡村图书馆的最后一排,那里胡乱堆放着英国人离开时没带走的书,奥斯丁挨着边沁,希罗多德挨着薄伽丘。他饥不择食地阅读,那些《阿克拉战斗报》所不齿的东西他都疯狂地爱上了,他甚至在饭桌上大胆地宣称:“如果英国人没走该多好。瞧瞧我们,我们在过野人的生活。”青春期的几年,他对制作棺材失去了热情,却喜欢躲在作坊的暗角里看书。看久了,他闭上眼睛:“爸爸,我的心砰砰直跳,我刚才大概是幸福地晕了过去。”
阿拿死后,赛斯常常念叨起这句话,让自己相信阿拿每一次的晕厥都源自类似的幸福感。第一次在餐桌上晕倒。第一次在课堂上晕倒。第一次在走路时晕倒。他们把摔得鼻青脸肿的阿拿搬到床上,再也不能故作轻松地开玩笑说“这不过是公子哥得的病”。哥哥的手为他採来漂亮的花苞放在床头,妈妈的手忧伤地抚摸他的头发,而阿拿的眼睛却盯着爸爸的手,他向赛斯恳求:他想葬在一本厚实精美的书里——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他平生只读过这本书的残本。
那几年还有许多其他事发生,可阿拿的死像一个庞大得无法完成的订单一直压在所有其他订单上面,让赛斯朝思暮想。雨水泛滥的季节,赛斯在随着父母拜访作坊的小孩里寻找过于聪慧的眼睛,他为这些眼睛涌出泪水,怕有一天他们也会迷恋上柏拉图或者希罗多德这些虚无缥缈的名字。他有点疑惑:“我以前怎么从来没担心过这样的事呢?”于是他安慰自己:“现在是雨季,总有一天会放晴。天晴了我的病就好了。”他在阳光和雨水的更迭中寻找好转的迹象,暗暗许愿,如果连着五天不下雨就证明我好一些了……如果抬头看不见云就证明我快痊愈了……可是季节放弃了他,让他每次抬头都只看到一片阴霾,他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也放弃了季节。衰老是一瞬间完成的,他老了,他的妻子老得更快,她沉迷于没日没夜的情感广播节目,频繁地向电台主持人打电话,讲自己曾经有一个多英俊多聪明的儿子。她的字字句句他都听见了,他没有去安慰。他走过电话机,微微一笑,他们望着彼此眼中的爱意如何消失殆尽,取而代之巨大的怜悯,他们变得那么要好,那么柔顺,一个人的话还没有出口另一个人已经点了头。点头,一切都同意,却一切都放弃。在热带,他们的耐心像冬眠的动物,让往事徒然加重。于是时间丢下了他们,颠三倒四地往前奔,只有在苏瓦大婚的宴席上和第一个孙子出生的夜里,他稍稍震惊了一下,“原来已经过去那么多日子了啊。”他震惊了一下,抬头看到一片阴霾,于是又退缩回到一尘不变的棺材作坊里。
那几年是苏瓦接管了生意上的重担。多亏他缺少他爸爸和弟弟的巧手匠心,他的眼睛才能更敏锐地察觉作坊里的弊病。是他引入了考评机制,在几十个徒弟里分成三六九等,定期反馈,能者多劳。是他吩咐出了师的徒弟去加纳各地开分店,并培训他们如何管账订货带徒弟。是他留心和拍卖行里的大小人物攀关系做人情,借着因头请他们来看爸爸了然于胸的手艺。七三年两个美国画廊飞到村子里收购了赛斯的几个棺材。八零年苏瓦说服一个矿泉水公司用赛斯的事迹拍了个举国动容的广告,“生命多美好”。八九年他把赛斯送到法国风风光光办了个人展“大地的魔术师”,赛斯不愿做飞机,于是他们带着几十个棺材搭游轮旅行。去特玛,上大轮船,转科特迪瓦,在深蓝的浪头里扑腾几下,停马赛。马赛,那是法国的特玛,法国,那是世界地图上离加纳并不远的一个小点……
赛斯七十岁那年,已经是加纳国宝级的艺术大师。他正在作坊里忙活,他的叔叔闯进来,他看看三月旱季的热太阳如何从东南角的窗洞里射进来,让木板沁出一粒粒晶莹的树脂,他看看侄子如何把小巧的楔子嵌进木板里,让木头都咬得紧实紧实的。赛斯看了一眼叔叔,没有讶异,只是说:“你来了,你饿不饿。”这时候正好又有一个小姑娘走进来,兀自把一个包裹放在作坊的旧桌子上。 “这里面有四十六颗种子。”姑娘喃喃地说,“三颗腰果种子,四颗酪脂树种子,十颗可可种子,五颗桃心木种子,六颗苹果种子,八颗木玫瑰种子,六颗芝麻种子,四颗银叶花种子。四十六颗种子,我把它们全炒熟了,我知道它们再也不会发芽。”
小姑娘坐下来,赛斯端详着她小巧的手腕和脚踝,她也许十四岁都没有。小姑娘继续自言自语:“过一会离开你这儿,我就去找维罗婆婆,我从父母的房间偷了钱,他又把一个月的工钱给我,她才肯给我那药。我不怪他,他的笑容那么皎洁,让所有的阴影褪去,让时间静止。我也不怪那晚上大月亮挨着收拾整齐的面粉厂升起来,让梦做得太烫。可是我一想到维罗婆婆手里的药……一想到我都没有资格在旁人面前露出悲哀的表情,如果我哭了,我只能跟人说:我没事,我的小狗走丢了……这里有四十六颗不发芽种子,它们曾经能长成树和花,现在再也不能了。我求你用这些种子造一口小小的心型棺材,我听说在肚子里呆了四十六天的孩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小心脏在砰砰跳。”
赛斯活了一辈子,他知道自己快死了,他的叔叔就是来接他的。他这一辈子,造了多少棺材,送过多少死人,见过多少更残忍的告别,他思忖着自己好歹能说几句安慰的话,他张了张嘴,然后听见楼上的收音机吱呀作响,四十年过去了,他妻子仍然执迷地给电台打电话:“我有过一个儿子,很英俊很聪明,他死得太早。”母亲的痛楚是无法安慰的,于是赛斯沉默了下去。
这一天是复活节,他所有的徒弟都去参加复活节游行,赛斯没有人可以差遣,便对叔叔说:“村口立着两棵盈盈如盖的腰果树,劳驾你去那儿找三颗最饱满的腰果种子,我愿它们一埋到土里便能抽芽。”叔叔走了,老村长博斯走进来。赛斯看了一眼死了多年的博斯,怕他仍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唠叨政治,便马上对他说:“你家后院里不是有一棵顶好的可可树?拣十颗种子给我,我愿这些种子明年就能收获好几杯热巧克力。”博斯走了,曾经给赛斯拍过照的摄影记者走进来,赛斯吩咐他:“我看你腿脚好,你往西走三里地,沿着国道有两排结实的酪脂树,求你带给我四颗酪脂树种子。”就这样,那些死去的熟人一个个走进来,每人都带着一个收集种子的任务又出去了。最后一个进来的是阿拿,他困惑地张望着作坊,这些年经过苏瓦的大修,作坊的布局他已经认不出来了,不过他还是很快找到一个阴凉僻静的角落,拿着木板抛起光来。赛斯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你怎么又在这里了,你怎么不出去玩?”他儿子便要站起来,而赛斯又生出新的顾虑:“你还是不要出去了,我怕你一出去就再也不回来。”
于是赛斯挨着他儿子坐下来,拿起一颗腰果种子,一颗木玫瑰种子,一颗银叶花种子,比划大小。他估摸,这一会儿,小姑娘已经吞下了维罗婆婆的药,肚子在痛,流着眼泪向旁人诉说她的小狗走丢了。赛斯不管。赛斯砍木头,捣胶水,做模子,搭出一颗心脏的形状。赛斯接过一位位死者收集来的新鲜的种子,一颗颗黏在心脏上。他早该想到了,他平生所作的棺材,菠萝、吉他、太阳,把这些本该存在于地上的东西硬生生地埋进地下是多么牵强。幸好,这最后一个棺材是浑然天成的。种子和心,它们生来便应埋入深土。如果他死了,他也想埋进种子的心里,来年吸吮雨季的水,从绝望的土里抽出新生的芽。
Inspired by the life story of Seth Kane Kwei. His design coffins, Abedbuu adekai, have been profoundly anchored in the Ghanaian tradition.
![]() |
The Kane Kwei Carpentry Workshop, January 2010
Coffin in the shape of a cocoa pod, Kane Kwei, De Young Museum, San Francisco
小鬼難纏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死亡
- 沈仲扬墓志 (4人喜欢)
- 白居易:早春西湖閒遊悵然興懷憶與微之同賞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鏡湖之遊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韻寄微之 (1人喜欢)
- 永生神
- 写给小包的感谢信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