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踪
算来大学早已过半,转眼还有一年余就要收拾铺盖卷了。那离开的时日仿佛藏在虚掩之门后的一个魔物,试着轻轻推开一点门缝,连魔物的影子还没看到,就已经吓得寒战袭身。
表妹曾告诉我一个说法,来解释人为什么觉得日子越过越快,我听后简直醍醐灌顶,日后频频引用。她说当你三岁的时候,你每过一年度过的是你人生的三分之一,而当你二十岁的时候,你再过一年便已是你人生的二十分之一了。分子不变而分母日益庞大,一年距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日渐遥远,如果四舍五入便什么也不剩,无怪连2011还不记得来过就已经到了2012。
自上大学之后,无论我如何努力,都再也没有连续而规律地写过日记。起初是初来乍到的不适,无心记录,而后历经了一些难于回首的事情,再想提笔写写的时候,惊觉早已是有心无力。每一提笔,便感觉有什么似是而非的东西堵在胸口,每一字都要使劲浑身力气穿过几乎不存在的缝隙,支离破碎地从心头散落下来,再拼凑在一起的时候已经词不是词,句难成句。倒不是我写的是什么字字血声声泪的肺腑之言,而是无论我写什么,吃喝拉撒也好,这种心里的堵塞感都难已消散,阻碍我的手、我的思绪、我基本的表达能力。
大概是生来就不聪敏,没有出口成章下笔如注的才思,我长久地对文字表达有一种近乎畏惧的感觉。大学之后几次三番努力也无法继续的日记无疑对我是某种暗示。于是我不住地想,自己为什么失去了这种记录的冲动,而将无数的过往交给自己日渐萎缩的记忆。
每当我想详细叙述自己的具体生活、具体情感,不是前文那种飘忽的,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东西的时候,我便无从下笔。我也无法解释这种能力的缺失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和什么童年阴影或者先天不足相关,但是我就是不成。我不知道是打一开始我就不行,还是后来慢慢不行的。一方面我迫切地想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些证据,比如日记;一方面我又极力地想逃避留下证据的过程。我总是不自信,想着那些值得记忆的事物如果因为我文笔不佳而黯然失色,只是想想我就已经痛心,笔还没拿起便已放下。而那些糟糕的回忆、糟糕的心情、自我反省一类的东西,我总是胆小,试着提笔的时候觉得整个人都快被噎死了,巨大的逃避感极速地掩护我撤离,留在纸上的常常是一两句无疾而终的话。而那些平静而快乐的时候,我总是无能,想着及时行乐便是,何必矫情,许多往事便如烟般散去了,什么也没留下。
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堂皇的理由,我不过是难于面对自己罢了,那个试图接近真实、接近生活的自己。所以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都很漂浮,难以在其中发现什么亲切和扎实。我试图让别人也感到共鸣,但是我明白我写出来的连我自己也说服不了。我知道,我永远都在粉饰,连尴尬和幼稚都要粉饰,连愚蠢都是粉饰过后的愚蠢。所以我几乎没有坦然和释怀的体验,我常感到不安,因为当我试图看清自己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一团雾气之后的自己。我不知道的是,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胆小和自卑,或者仅仅是由于我文笔极差、表达有障碍。
或许是回忆积压太久、或许是想得太多而又百无一用,以致于我想写“爸爸和小兔子在玩”、“清明的时候全家去了西塘”这样的话时都有一种极涩、极难提笔的无力。大概并没有“沉涩”这样一个词,但是我确感到沉涩,这不单是心里的感受,似乎连身体也沉涩起来,连把蜷在椅子上的双腿伸展也无能为力的沉涩感。
唉
渐渐地,我只在做一件事,就是试图描述自己因为焦虑和逃避而表达不能的感受,而这种描述常常归于无佳句无佳章的半途而废或无疾而终。
从前我写写是为了宣泄,现在则是越写越难捱了。
表妹曾告诉我一个说法,来解释人为什么觉得日子越过越快,我听后简直醍醐灌顶,日后频频引用。她说当你三岁的时候,你每过一年度过的是你人生的三分之一,而当你二十岁的时候,你再过一年便已是你人生的二十分之一了。分子不变而分母日益庞大,一年距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日渐遥远,如果四舍五入便什么也不剩,无怪连2011还不记得来过就已经到了2012。
自上大学之后,无论我如何努力,都再也没有连续而规律地写过日记。起初是初来乍到的不适,无心记录,而后历经了一些难于回首的事情,再想提笔写写的时候,惊觉早已是有心无力。每一提笔,便感觉有什么似是而非的东西堵在胸口,每一字都要使劲浑身力气穿过几乎不存在的缝隙,支离破碎地从心头散落下来,再拼凑在一起的时候已经词不是词,句难成句。倒不是我写的是什么字字血声声泪的肺腑之言,而是无论我写什么,吃喝拉撒也好,这种心里的堵塞感都难已消散,阻碍我的手、我的思绪、我基本的表达能力。
大概是生来就不聪敏,没有出口成章下笔如注的才思,我长久地对文字表达有一种近乎畏惧的感觉。大学之后几次三番努力也无法继续的日记无疑对我是某种暗示。于是我不住地想,自己为什么失去了这种记录的冲动,而将无数的过往交给自己日渐萎缩的记忆。
每当我想详细叙述自己的具体生活、具体情感,不是前文那种飘忽的,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东西的时候,我便无从下笔。我也无法解释这种能力的缺失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和什么童年阴影或者先天不足相关,但是我就是不成。我不知道是打一开始我就不行,还是后来慢慢不行的。一方面我迫切地想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些证据,比如日记;一方面我又极力地想逃避留下证据的过程。我总是不自信,想着那些值得记忆的事物如果因为我文笔不佳而黯然失色,只是想想我就已经痛心,笔还没拿起便已放下。而那些糟糕的回忆、糟糕的心情、自我反省一类的东西,我总是胆小,试着提笔的时候觉得整个人都快被噎死了,巨大的逃避感极速地掩护我撤离,留在纸上的常常是一两句无疾而终的话。而那些平静而快乐的时候,我总是无能,想着及时行乐便是,何必矫情,许多往事便如烟般散去了,什么也没留下。
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堂皇的理由,我不过是难于面对自己罢了,那个试图接近真实、接近生活的自己。所以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都很漂浮,难以在其中发现什么亲切和扎实。我试图让别人也感到共鸣,但是我明白我写出来的连我自己也说服不了。我知道,我永远都在粉饰,连尴尬和幼稚都要粉饰,连愚蠢都是粉饰过后的愚蠢。所以我几乎没有坦然和释怀的体验,我常感到不安,因为当我试图看清自己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一团雾气之后的自己。我不知道的是,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胆小和自卑,或者仅仅是由于我文笔极差、表达有障碍。
或许是回忆积压太久、或许是想得太多而又百无一用,以致于我想写“爸爸和小兔子在玩”、“清明的时候全家去了西塘”这样的话时都有一种极涩、极难提笔的无力。大概并没有“沉涩”这样一个词,但是我确感到沉涩,这不单是心里的感受,似乎连身体也沉涩起来,连把蜷在椅子上的双腿伸展也无能为力的沉涩感。
唉
渐渐地,我只在做一件事,就是试图描述自己因为焦虑和逃避而表达不能的感受,而这种描述常常归于无佳句无佳章的半途而废或无疾而终。
从前我写写是为了宣泄,现在则是越写越难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