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中回迁房似联排别墅》+ 【2】《何镜堂:解放中改造模式可推广》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2/29/content_1626394.htm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3/02/content_1628897.htm
【1】《解放中回迁房似联排别墅》
该旧城改造项目获岭南特色建筑金奖 何镜堂院士称其兼顾传承老城文脉与改善人居
在省住建厅本月揭晓的首届“岭南特色规划与设计评优”活动,低调的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摘下“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金奖,成为唯一获奖的旧城改造项目。
“成功兼顾了老城文脉的传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本项目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大的亮点。”主创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没有人想到,像联排别墅一样的豪宅,竟然是回迁房。
建筑师究竟如何破解旧城改造的两难局面,既留住历史街区的完整格局,又改善老街坊的人居环境,激发旧城活力?
带着疑问,记者“三顾茅庐”,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何镜堂院士、华工建筑创作中心张振辉副主任请教,深度解读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的设计过程,试图为60平方公里的广州老城寻找方向。
文/记者莫冠婷 实习生李天研
【旧城改造难点一】:延续老城文脉
新建筑 镶进旧街区
“因为有保留建筑的存在,新建筑要融入老城肌理,这比在一张白纸上设计难度翻了几倍。”建筑师张振辉说,连续贯通的开放空间,满足车行人行的需求,消防车也能进入内街,解决原来旧城的消防隐患。
回迁房 探岭南之路
以象牙一巷为界,北面的民兴里完整保留了3座民国时期的红砖楼,南面是六栋6层高的回迁房。灰白色的回迁房衬托出红砖楼的庄重,外立面凹凸有致的小开间布局,呼应了红砖楼外拱的法式小阳台设计。
商住楼 激活老城区
住宅区的一层用作停车场。张振辉介绍,一层原是骑楼街设计,可招商引资建商铺,充分发挥旧城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同时方便居民生活,让商业激活旧区,又通过居住带动商业人气,这与骑楼街商业裙楼“前店后街”的设计思路是一体的。
【旧城改造难点二】:改善人居环境
老城区 有联排别墅
“是用townhouse(联排别墅)的理念设计,完全就是豪宅标准。”张振辉说,解放中路回迁房结合岭南气候特点设计,通风透光,明厨明厕,大多数南北对流。“每个套间仅50多平方米,设计师为了充分运用空间,反复在图纸上放置家私电器,调整布局‘偷位’。”
何镜堂院士坦言,这一项目无论对建筑师还是政府而言,都做得十分辛苦。设计团队用了一年打磨方案,从设计完成到如今已经8年。
邻里间 能亲切互动
回迁房设计为一梯两户,建筑师把大门设计成“趟栊门”模样,推开门先是入户阳台,居民可在阳台种植物。张振辉说,上下楼的住户能透过半虚半实的“趟栊门”,欣赏邻居阳台的景致。不过,客厅入口与大门呈90度角,他人无法窥探居室的内部情况,尊重了住户的私密性。二层绿化平台是居民联络感情的空间,进入通透的单元楼梯间及入户阳台,公共性逐渐降低。
【获奖评语】
该建筑群的设计所表达的社会关怀、对城市历史环境的尊重及多重因素约束下的现代创新,反映了当前岭南建筑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设计智慧,在表达岭南建筑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特色鲜明,鉴于其杰出表现,建议授予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金奖。
【对话何镜堂院士】:花了一年时间完善方案 仿古建筑不能体现岭南建筑真正内涵
广州日报:您觉得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有何优胜之处?
何镜堂: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既做到了保护广州历史、保留老城肌理、延续岭南文化,又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旧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很多城市对待老城改造,要么是简单地大拆大建,要么是不敢动。解放中路项目敢于直面这个难题,当年我们的设计团队考察了整片历史街区,逐一分辨哪个建筑需要保留、哪个可以重建,没有大笔一挥推倒重来。
这个项目的对象是社会大众,着重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它不是房地产项目,不能盖高楼也没有高利润。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也不容易做。设计团队亲自到现场倾听居民对回迁房的要求,设计方案中标之后又花了一年时间修改完善,做得非常细致。
广州日报:对于老城区的改造,有人为了传承岭南风格建起仿古建筑,您有何评价?
何镜堂: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或者简单地把一些代表岭南符号的构件移植到新建筑上,那都只是浅层的低档模仿,不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真正内涵。陈家祠是岭南风格的代表,但如果到处复制陈家祠,那肯定被骂死。
我常常讲建筑有“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我们要学习岭南建筑的精神,吸收传统内涵,结合现代的实用功能、新型材料和审美要求,发展出适应时代的岭南风格建筑。
解放中路项目对旧城改造有导向意义
广州日报:解放中路项目得奖,对旧城改造意义何在?
何镜堂:解放中路改造项目很小,却拿到了金奖中的第一名。评审团成员不仅有本地专家,还有来自香港和北京的学者,大家都认为这个项目很成功,做到了延伸历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统一,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具有借鉴意义。国外的教授来广州看这个项目,他们都觉得好,真正解决了问题,旧城改造就应该沿着这个方向走。
旧城改造要保持完整性、原真性、延续性
广州日报:您对旧城改造的理念是什么?
何镜堂:三句话——历史街区风貌保持完整性,历史建筑保持原真性,新盖建筑对传统风格的延续性。
旧城改造首先要尊重历史,保留历史传统。但是,这并不表示完全不能动,不然旧建筑日久失修就会烂掉。历史建筑除了保护,还要更新,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之符合现代人生活要求。这当中涉及建筑尺度的协调问题,使新老建筑结合成一个同时承载时代信息与历史信息的统一群体。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2/29/content_1626394.htm
——————————
【2】《何镜堂:解放中改造模式可推广》
达到居民生活改善 老城重现活力 政府收回成本的“三赢”效果
荣获岭南特色建筑设计金奖的解放中路改造项目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这与其背后的旧城改造模式息息相关。
记者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士何镜堂、华工建筑创作中心副主任张振辉,并采访当年主力执行解放中路改造的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寻找解放中路模式对广州旧城改造的启示意义。
文/实习生李天研 记者莫冠婷
对于荣获岭南特色建筑设计金奖的解放中路改造项目,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向本报记者介绍,解放中路项目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进行改造。
政府主导投资。解放中路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投资的改造模式,没有开发商介入。费用由市政府、区政府和私房业主共同承担。
时任市国土房管局物业处处长文靖和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局长黄有华,曾对政府主导和引入开发商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开发商介入旧城改造,给予拆迁户的安置费、建设成本等加起来,总开发成本每平方米超过5000元。政府主导改造,提供临时安置房,省下了拆迁安置费,重建成本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
居民出钱参与重建。在解放中路项目的出资方中,居民不可或缺。根据《解放中路破损房改造安置补偿实施细则》,私房业主可选择回原地住复建房,或产权货币补偿。媒体曾报道,选择原地安置的业主,按照原产权面积缴纳每平方米300~500元的复建费,如果回迁面积超过原产权面积,超出部分按每平方米5000~5500元的标准购买。
据本报此前报道,政府在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首次引入民主机制,召开业主大会,超过70%的业主同意,政府与业主共同协商实施改造危破房重建计划。
政府、居民、城市多方共赢。2008年,解放中路复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为弥补政府投资,新增安置房32套,在首层建设铺面17间,共1000平方米。当时越秀区国土房管局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政府改造的费用已通过这些铺面的租售全部收回。”
上星期,项目设计主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和华工建筑创作中心副主任张振辉分别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证实“解放中路项目达到经济基本平衡,还略有盈余”。张振辉说:“这是可持续的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国内知名的建筑大师评审时都认为值得推广。”
■数字 超八成业主回迁
华南理工大学主创团队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解放中路地块原有私房120户,政府称其中97户回迁到复建房。
本报曾报道,私房业主回迁安置的面积不少于原居住面积,改造前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改造后超过20平方米。
两年前搬回复建房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原先在改造地块拥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间,回迁后分到两套50平方米的新房子。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块有120户直管房住户,其中99户选择由政府永迁安置。永迁租户承租面积从原来每户平均29.32平方米增至每户平均43.62平方米,居住面积增48.77%。
■对话何镜堂 要挣钱这项目做不出来
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者平衡
广州日报: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模式有何关系?
何镜堂:跟此前的模式不同,解放中路改造没有开发商介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政府不求盈利。这个项目,如果要挣钱是做不出来的。旧城改造项目是否成功,要看它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达到平衡才是好项目。
相关决策价值取向尤其重要
广州日报:旧城改造中,除了设计师的智慧,还需要什么?
何镜堂:要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光靠设计师并不足够。政府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很重要,就像对待古董一样,懂行的知道是文物要好好保留,不懂的就当作破铜烂铁一样卖掉了。破坏很容易,但文化破坏了就没有了,重建却困难重重。
保护更新改造模式可以推广
广州日报:解放中路改造曾规划推平起高楼,最后政府敲打方案改为保护加更新,这种模式可以在广州推广吗?
何镜堂:我认为可以,解放中路改造模式起到示范作用,老城区就应该遵循这种不以经济利益挂帅的思路。老城核心区保留了广州的记忆,比如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恩宁路,这些地块都应该整体保护,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如果一下子盖高楼,就会割断历史,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引入开发商,必然要面对开发商利益如何保证的问题。旧城改造不宜采用就地平衡经济利益的做法,应该在一个大的地区进行平衡。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3/02/content_1628897.htm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3/02/content_1628897.htm
【1】《解放中回迁房似联排别墅》
该旧城改造项目获岭南特色建筑金奖 何镜堂院士称其兼顾传承老城文脉与改善人居
在省住建厅本月揭晓的首届“岭南特色规划与设计评优”活动,低调的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摘下“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金奖,成为唯一获奖的旧城改造项目。
“成功兼顾了老城文脉的传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本项目最难的地方,也是最大的亮点。”主创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没有人想到,像联排别墅一样的豪宅,竟然是回迁房。
建筑师究竟如何破解旧城改造的两难局面,既留住历史街区的完整格局,又改善老街坊的人居环境,激发旧城活力?
带着疑问,记者“三顾茅庐”,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何镜堂院士、华工建筑创作中心张振辉副主任请教,深度解读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的设计过程,试图为60平方公里的广州老城寻找方向。
文/记者莫冠婷 实习生李天研
【旧城改造难点一】:延续老城文脉
新建筑 镶进旧街区
“因为有保留建筑的存在,新建筑要融入老城肌理,这比在一张白纸上设计难度翻了几倍。”建筑师张振辉说,连续贯通的开放空间,满足车行人行的需求,消防车也能进入内街,解决原来旧城的消防隐患。
回迁房 探岭南之路
以象牙一巷为界,北面的民兴里完整保留了3座民国时期的红砖楼,南面是六栋6层高的回迁房。灰白色的回迁房衬托出红砖楼的庄重,外立面凹凸有致的小开间布局,呼应了红砖楼外拱的法式小阳台设计。
商住楼 激活老城区
住宅区的一层用作停车场。张振辉介绍,一层原是骑楼街设计,可招商引资建商铺,充分发挥旧城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同时方便居民生活,让商业激活旧区,又通过居住带动商业人气,这与骑楼街商业裙楼“前店后街”的设计思路是一体的。
【旧城改造难点二】:改善人居环境
老城区 有联排别墅
“是用townhouse(联排别墅)的理念设计,完全就是豪宅标准。”张振辉说,解放中路回迁房结合岭南气候特点设计,通风透光,明厨明厕,大多数南北对流。“每个套间仅50多平方米,设计师为了充分运用空间,反复在图纸上放置家私电器,调整布局‘偷位’。”
何镜堂院士坦言,这一项目无论对建筑师还是政府而言,都做得十分辛苦。设计团队用了一年打磨方案,从设计完成到如今已经8年。
邻里间 能亲切互动
回迁房设计为一梯两户,建筑师把大门设计成“趟栊门”模样,推开门先是入户阳台,居民可在阳台种植物。张振辉说,上下楼的住户能透过半虚半实的“趟栊门”,欣赏邻居阳台的景致。不过,客厅入口与大门呈90度角,他人无法窥探居室的内部情况,尊重了住户的私密性。二层绿化平台是居民联络感情的空间,进入通透的单元楼梯间及入户阳台,公共性逐渐降低。
【获奖评语】
该建筑群的设计所表达的社会关怀、对城市历史环境的尊重及多重因素约束下的现代创新,反映了当前岭南建筑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设计智慧,在表达岭南建筑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特色鲜明,鉴于其杰出表现,建议授予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金奖。
【对话何镜堂院士】:花了一年时间完善方案 仿古建筑不能体现岭南建筑真正内涵
广州日报:您觉得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有何优胜之处?
何镜堂: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既做到了保护广州历史、保留老城肌理、延续岭南文化,又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旧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很多城市对待老城改造,要么是简单地大拆大建,要么是不敢动。解放中路项目敢于直面这个难题,当年我们的设计团队考察了整片历史街区,逐一分辨哪个建筑需要保留、哪个可以重建,没有大笔一挥推倒重来。
这个项目的对象是社会大众,着重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它不是房地产项目,不能盖高楼也没有高利润。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也不容易做。设计团队亲自到现场倾听居民对回迁房的要求,设计方案中标之后又花了一年时间修改完善,做得非常细致。
广州日报:对于老城区的改造,有人为了传承岭南风格建起仿古建筑,您有何评价?
何镜堂: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或者简单地把一些代表岭南符号的构件移植到新建筑上,那都只是浅层的低档模仿,不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真正内涵。陈家祠是岭南风格的代表,但如果到处复制陈家祠,那肯定被骂死。
我常常讲建筑有“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我们要学习岭南建筑的精神,吸收传统内涵,结合现代的实用功能、新型材料和审美要求,发展出适应时代的岭南风格建筑。
解放中路项目对旧城改造有导向意义
广州日报:解放中路项目得奖,对旧城改造意义何在?
何镜堂:解放中路改造项目很小,却拿到了金奖中的第一名。评审团成员不仅有本地专家,还有来自香港和北京的学者,大家都认为这个项目很成功,做到了延伸历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统一,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具有借鉴意义。国外的教授来广州看这个项目,他们都觉得好,真正解决了问题,旧城改造就应该沿着这个方向走。
旧城改造要保持完整性、原真性、延续性
广州日报:您对旧城改造的理念是什么?
何镜堂:三句话——历史街区风貌保持完整性,历史建筑保持原真性,新盖建筑对传统风格的延续性。
旧城改造首先要尊重历史,保留历史传统。但是,这并不表示完全不能动,不然旧建筑日久失修就会烂掉。历史建筑除了保护,还要更新,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之符合现代人生活要求。这当中涉及建筑尺度的协调问题,使新老建筑结合成一个同时承载时代信息与历史信息的统一群体。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2/29/content_1626394.htm
——————————
【2】《何镜堂:解放中改造模式可推广》
达到居民生活改善 老城重现活力 政府收回成本的“三赢”效果
荣获岭南特色建筑设计金奖的解放中路改造项目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这与其背后的旧城改造模式息息相关。
记者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士何镜堂、华工建筑创作中心副主任张振辉,并采访当年主力执行解放中路改造的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寻找解放中路模式对广州旧城改造的启示意义。
文/实习生李天研 记者莫冠婷
对于荣获岭南特色建筑设计金奖的解放中路改造项目,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向本报记者介绍,解放中路项目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进行改造。
政府主导投资。解放中路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投资的改造模式,没有开发商介入。费用由市政府、区政府和私房业主共同承担。
时任市国土房管局物业处处长文靖和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局长黄有华,曾对政府主导和引入开发商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开发商介入旧城改造,给予拆迁户的安置费、建设成本等加起来,总开发成本每平方米超过5000元。政府主导改造,提供临时安置房,省下了拆迁安置费,重建成本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
居民出钱参与重建。在解放中路项目的出资方中,居民不可或缺。根据《解放中路破损房改造安置补偿实施细则》,私房业主可选择回原地住复建房,或产权货币补偿。媒体曾报道,选择原地安置的业主,按照原产权面积缴纳每平方米300~500元的复建费,如果回迁面积超过原产权面积,超出部分按每平方米5000~5500元的标准购买。
据本报此前报道,政府在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首次引入民主机制,召开业主大会,超过70%的业主同意,政府与业主共同协商实施改造危破房重建计划。
政府、居民、城市多方共赢。2008年,解放中路复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为弥补政府投资,新增安置房32套,在首层建设铺面17间,共1000平方米。当时越秀区国土房管局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政府改造的费用已通过这些铺面的租售全部收回。”
上星期,项目设计主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和华工建筑创作中心副主任张振辉分别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证实“解放中路项目达到经济基本平衡,还略有盈余”。张振辉说:“这是可持续的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国内知名的建筑大师评审时都认为值得推广。”
■数字 超八成业主回迁
华南理工大学主创团队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解放中路地块原有私房120户,政府称其中97户回迁到复建房。
本报曾报道,私房业主回迁安置的面积不少于原居住面积,改造前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改造后超过20平方米。
两年前搬回复建房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原先在改造地块拥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间,回迁后分到两套50平方米的新房子。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块有120户直管房住户,其中99户选择由政府永迁安置。永迁租户承租面积从原来每户平均29.32平方米增至每户平均43.62平方米,居住面积增48.77%。
■对话何镜堂 要挣钱这项目做不出来
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者平衡
广州日报: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模式有何关系?
何镜堂:跟此前的模式不同,解放中路改造没有开发商介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政府不求盈利。这个项目,如果要挣钱是做不出来的。旧城改造项目是否成功,要看它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达到平衡才是好项目。
相关决策价值取向尤其重要
广州日报:旧城改造中,除了设计师的智慧,还需要什么?
何镜堂:要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光靠设计师并不足够。政府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很重要,就像对待古董一样,懂行的知道是文物要好好保留,不懂的就当作破铜烂铁一样卖掉了。破坏很容易,但文化破坏了就没有了,重建却困难重重。
保护更新改造模式可以推广
广州日报:解放中路改造曾规划推平起高楼,最后政府敲打方案改为保护加更新,这种模式可以在广州推广吗?
何镜堂:我认为可以,解放中路改造模式起到示范作用,老城区就应该遵循这种不以经济利益挂帅的思路。老城核心区保留了广州的记忆,比如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恩宁路,这些地块都应该整体保护,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如果一下子盖高楼,就会割断历史,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引入开发商,必然要面对开发商利益如何保证的问题。旧城改造不宜采用就地平衡经济利益的做法,应该在一个大的地区进行平衡。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3/02/content_1628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