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ok,let us keep going on
高级存储选项,主要是关于fcoe和iscsi,以前一直以为iscsi是ip scsi的简称,原来是叫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点击advanced storage option即可进入fcoe和iscsi选择选项,如果系统没有激活的网卡,anaconda必须选择激活一个来进行连接.假如系统只有一块网卡,anaconda会自动激活,假如系统有多块网卡,anaconda会提示进行选择,选择一块网卡然后click ok,anaconda会激活选择的网卡,然后可以使用networkmanager进行配置
配置iscsi参数
如果使用iscsi设备作为安装设备,anaconda必须能够发现iscsi目标端并能进行通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CHAP认证,另外,你可以配置iscsi目标端认证与目标端相连的主机端,怎么这么拗口,大意应该是在iscsi存储设备上可以进行认证的相关配置.worked together,可以提供最好的安全机制,尤其是互相认证的用户名和口令不相同时
repeat相关步骤增加iscsi设备,但是iscsi initator的名字在首次配置以后不能再更改,如果想更改,必须重新启动安装进程.
使用iscsi discovery diag进行相关细节option的配置
输入目标端的ip地址
打上iscsi initator的名字,iqn格式,这个从以往经验来讲,应该是由阵列侧提供的,这个名字应该不是随便起的,具体到时实施再看
指定认证方式,有两种,前边都说过了
开始discover,如果一切正常,anaconda会发现iscsi的目标端
然后登陆初始化iscsi会话
开始认证,进行登陆,结束
等等,这个地方没有提到更多的高级选项,比如iscsi offload的iscsi hba是什么样的,按照说明,这只是针对software iscsi,且继续向下看吧
iscsi initator假如是由阵列提供的,就不能更改了,但是按照说明,重起安装进程是可以更改的,那是不是代表这个名字只要符合iqn格式就行了
ok,配置fcoe参数
选择网卡
dcb可带来效率提升,属于可选项
然后开始添加disk drive
指定主机名,可以指定成hostname.domain形式,如果使用了dhcp server,只需要制定hostname即可,
如果可以直连internet,可以选择configure network
ok,选择配置network选项
进行各个nic interface的配置
ok,这一部分可略过,假如nic在安装过程中已经在用,怎么修改,可以ctrl+alt+f2进行virtual console切换
我觉得还是可以先备份下原来的/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ethx的配置文件,再进行修改,确认onboot=yes
ok,设置时区,不要勾选UTC,可以选择ntp
还是选上UTC,可以跟本机硬件时钟进行同步,但是以往的经验好像UTC有问题,难道本机的硬件时钟本身就有问题,这个当时没有注意,可以通过bios看到
如果有windows已经在run,不要选UTC,windows会更改bios clock来匹配本地clock,同时使用会有问题
ok,设置root口令
分配安装使用的存储设备
如果有多块盘,anaconda会提示进行选择,ok,没问题,如果原磁盘已经有bootloader,这会导致线性load bootloader,除非使用了use all space选项
ok,关于磁盘初始化这边,我一般就选re-initialize all了,全部干掉
前边dl385不能安装,只需要重新做raid就好
kickstart加上clearpart --initlabel就可以重新初始化磁盘
ok,升级现有系统,试验一下,以前没成功过
似乎通过anaconda不能进行增加包这样的升级工作,算了,还是手工来吧
ok,在进行partition之前最好进行备份,怎么备份,这里没提
note,有些bios不支持从raid设备启动,/boot分区必须创建在raid之外的本地盘上,这块内部盘是必须的,对于软raid来讲/boot分区也是必须要有的,如果选择自动分区,最好review然后修改/boot分区选项保证符合要求.
ok,下一步我一般都选的是custom my layout,还是太熟悉了.
shrink current system好像有用,可用来回收空间,试验一下
ok,可以使用,可以回缩,当然文件系统本身应该也可以,但是对根目录恐怕不行,让我想到以前的问题,如果只有根目录,怎样来重新规划,也许这种方法可以,对于文件系统的操作,后台发生了什么,需要深究一下,加密文件系统没用过,将来也不打算用,note,最好不要混用多路径设备和非多路径设备
选择自动分区,会自动跳到包选择界面,但是还是custom my layout吧,如果用uefi,必须手工创建/boot文件系统,且必须是ext3类型,不知道为什么不是ext4,否则不能启动
四个选项
create,没问题,edit,可以用来改变分区大小,但是只能缩小,不能enlarge,delete删除分区,reset可以undo掉所有的操作
create可以标准分区,可以软raid,可以创建lvm.
ok,create选项没有问题
下边是文件系统类型
标准分区没什么好讲的
swap也没问题
然后是软raid和lvm
ext4文件系统说明,比ext3的优势,这个前边总结过
ext3文件系统说明,比ext2增加了日志功能,提升fsck的效率
ext2文件系统说明,支持255字符长的文件名
xfs前边也介绍过
vfat是为了和windows的fat文件系统兼容,ntfs好像要加载模块
btrfs,估计应该是叫btreefs,正在试验,前瞻技术,具体特性,还是百科一下,最主要的改进是所有的metadata都已btree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提升效率,尤其对于大量目录和大量文件的情况,ok,到此为止
高级存储选项,主要是关于fcoe和iscsi,以前一直以为iscsi是ip scsi的简称,原来是叫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点击advanced storage option即可进入fcoe和iscsi选择选项,如果系统没有激活的网卡,anaconda必须选择激活一个来进行连接.假如系统只有一块网卡,anaconda会自动激活,假如系统有多块网卡,anaconda会提示进行选择,选择一块网卡然后click ok,anaconda会激活选择的网卡,然后可以使用networkmanager进行配置
配置iscsi参数
如果使用iscsi设备作为安装设备,anaconda必须能够发现iscsi目标端并能进行通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CHAP认证,另外,你可以配置iscsi目标端认证与目标端相连的主机端,怎么这么拗口,大意应该是在iscsi存储设备上可以进行认证的相关配置.worked together,可以提供最好的安全机制,尤其是互相认证的用户名和口令不相同时
repeat相关步骤增加iscsi设备,但是iscsi initator的名字在首次配置以后不能再更改,如果想更改,必须重新启动安装进程.
使用iscsi discovery diag进行相关细节option的配置
输入目标端的ip地址
打上iscsi initator的名字,iqn格式,这个从以往经验来讲,应该是由阵列侧提供的,这个名字应该不是随便起的,具体到时实施再看
指定认证方式,有两种,前边都说过了
开始discover,如果一切正常,anaconda会发现iscsi的目标端
然后登陆初始化iscsi会话
开始认证,进行登陆,结束
等等,这个地方没有提到更多的高级选项,比如iscsi offload的iscsi hba是什么样的,按照说明,这只是针对software iscsi,且继续向下看吧
iscsi initator假如是由阵列提供的,就不能更改了,但是按照说明,重起安装进程是可以更改的,那是不是代表这个名字只要符合iqn格式就行了
ok,配置fcoe参数
选择网卡
dcb可带来效率提升,属于可选项
然后开始添加disk drive
指定主机名,可以指定成hostname.domain形式,如果使用了dhcp server,只需要制定hostname即可,
如果可以直连internet,可以选择configure network
ok,选择配置network选项
进行各个nic interface的配置
ok,这一部分可略过,假如nic在安装过程中已经在用,怎么修改,可以ctrl+alt+f2进行virtual console切换
我觉得还是可以先备份下原来的/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ethx的配置文件,再进行修改,确认onboot=yes
ok,设置时区,不要勾选UTC,可以选择ntp
还是选上UTC,可以跟本机硬件时钟进行同步,但是以往的经验好像UTC有问题,难道本机的硬件时钟本身就有问题,这个当时没有注意,可以通过bios看到
如果有windows已经在run,不要选UTC,windows会更改bios clock来匹配本地clock,同时使用会有问题
ok,设置root口令
分配安装使用的存储设备
如果有多块盘,anaconda会提示进行选择,ok,没问题,如果原磁盘已经有bootloader,这会导致线性load bootloader,除非使用了use all space选项
ok,关于磁盘初始化这边,我一般就选re-initialize all了,全部干掉
前边dl385不能安装,只需要重新做raid就好
kickstart加上clearpart --initlabel就可以重新初始化磁盘
ok,升级现有系统,试验一下,以前没成功过
似乎通过anaconda不能进行增加包这样的升级工作,算了,还是手工来吧
ok,在进行partition之前最好进行备份,怎么备份,这里没提
note,有些bios不支持从raid设备启动,/boot分区必须创建在raid之外的本地盘上,这块内部盘是必须的,对于软raid来讲/boot分区也是必须要有的,如果选择自动分区,最好review然后修改/boot分区选项保证符合要求.
ok,下一步我一般都选的是custom my layout,还是太熟悉了.
shrink current system好像有用,可用来回收空间,试验一下
ok,可以使用,可以回缩,当然文件系统本身应该也可以,但是对根目录恐怕不行,让我想到以前的问题,如果只有根目录,怎样来重新规划,也许这种方法可以,对于文件系统的操作,后台发生了什么,需要深究一下,加密文件系统没用过,将来也不打算用,note,最好不要混用多路径设备和非多路径设备
选择自动分区,会自动跳到包选择界面,但是还是custom my layout吧,如果用uefi,必须手工创建/boot文件系统,且必须是ext3类型,不知道为什么不是ext4,否则不能启动
四个选项
create,没问题,edit,可以用来改变分区大小,但是只能缩小,不能enlarge,delete删除分区,reset可以undo掉所有的操作
create可以标准分区,可以软raid,可以创建lvm.
ok,create选项没有问题
下边是文件系统类型
标准分区没什么好讲的
swap也没问题
然后是软raid和lvm
ext4文件系统说明,比ext3的优势,这个前边总结过
ext3文件系统说明,比ext2增加了日志功能,提升fsck的效率
ext2文件系统说明,支持255字符长的文件名
xfs前边也介绍过
vfat是为了和windows的fat文件系统兼容,ntfs好像要加载模块
btrfs,估计应该是叫btreefs,正在试验,前瞻技术,具体特性,还是百科一下,最主要的改进是所有的metadata都已btree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提升效率,尤其对于大量目录和大量文件的情况,ok,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