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创作中细节描写的一些思考
昨天晚上,和茄老师一起吃饭,无意中又说到了小说创作什么的。
我忽然说到:“其实,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小说细节描写的问题。”
茄老师自然不屑于此,只是在吃肉了。
我只好自言自语一般地继续说:“我思考了很久,发觉细节描写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就是从一上来便让读者知道,这些细节描写是对情节发展完全没有用的。”
“很好!你把我教的所有东西都反过来实践了。您接着实践吧,您自成一派去吧。”
其实我是一个很不会当面言辞的人,因此还有很多话没能说出口。比如说,这个关于细节描写的问题。
从简而言吧。我的这个思考从根本上来看,仍旧是沿着茄老师所说的那些而来的,而非成心在所有地方对着干。正所谓殊途同归是也。可是,看起来终究太不相同,不是吗?还真的不是。做个比喻吧,其实两者根本没有非诚勿扰和欧锦赛之间那么大的差别,而大约在于话剧与芭蕾舞剧之间吧。
对,就是这样,细节描写之于小说就如表演之于话剧,同样也如表演之于芭蕾舞剧。
在话剧中,表演的任务大约应该是要尽可能地准确地表现戏剧张力吧。正如茄老师所讲的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要环环相扣,要为故事服务,不要的也有,就是不要有任何赘余无用的细节。然而,当这件事放到去欣赏芭蕾舞剧时,会怎样呢?优美的舞姿就是芭蕾舞剧的所有表演,他们跳跃着旋转着。可是,这些真的在为剧情服务吗?我看未必。《天鹅湖》中,白天鹅独自的舞步,王子的,猫头鹰的,一切的舞蹈如果只看故事的话,可以说统统都可以砍掉。有什么用呢?这些舞蹈,蹦达蹦达的,到底是要表现什么呢?很显然,这个时候抱着如此心态的观众一定会被音乐和舞蹈闹得急不可耐了吧。
可是,在芭蕾舞剧的剧场里,真的会有这样的观众吗?我不敢说没有,但绝大多数都不是的,这一点我敢肯定。为什么?因为从一开场观众们就完全知道自己到底要看什么要欣赏什么又要感受什么。
也就是说,当观众知道自己是在看芭蕾舞剧而非话剧的时候,那些舞蹈就不再是阻隔欣赏的障碍,甚至反而赏心悦目起来。同样道理也如小说。
因此,细节描写之于小说,也可以是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的。统统为故事服务,表现出故事最大的戏剧张力,那是话剧形式。游离到故事之外,表现出一种与故事息息相关若即若离的美感,那是芭蕾舞剧形式。然而,相对于戏剧来说,小说也有一个先天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戏剧可以在卖票的时候便告诉观众自己属于哪种,而小说却只能在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让读者明白。所以,我要说,细节描写或环环相扣,或一上来就要让读者知道,它相对于故事本身是没有用的。
同时,对于细节描写来说,任何暧昧不清若即若离不可取舍左顾右盼都会让读者同样迷惑。细节描写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这就立刻像是在话剧中,在剧情发展到高潮时,突然插入一大段匪夷所思的舞蹈来表现情绪一样,不伦不类,而且大大地伤害了艺术美感。
正如茄老师所说吧,写小说就是一个不停地做选择的过程。关于细节描写的选择?亦然!
貌似已经说完了?没有,还应该有个结束语的。那就是,无论怎么来区分话剧和芭蕾舞剧,终究它们还都是剧。无论细节描写怎样游离,它终究要为整部作品负责。《天鹅湖》之所以经久不衰,俄罗斯芭蕾舞团之强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之动人,终究只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唯有天鹅湖的故事,才是它永恒的核心。
我忽然说到:“其实,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小说细节描写的问题。”
茄老师自然不屑于此,只是在吃肉了。
我只好自言自语一般地继续说:“我思考了很久,发觉细节描写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就是从一上来便让读者知道,这些细节描写是对情节发展完全没有用的。”
“很好!你把我教的所有东西都反过来实践了。您接着实践吧,您自成一派去吧。”
其实我是一个很不会当面言辞的人,因此还有很多话没能说出口。比如说,这个关于细节描写的问题。
从简而言吧。我的这个思考从根本上来看,仍旧是沿着茄老师所说的那些而来的,而非成心在所有地方对着干。正所谓殊途同归是也。可是,看起来终究太不相同,不是吗?还真的不是。做个比喻吧,其实两者根本没有非诚勿扰和欧锦赛之间那么大的差别,而大约在于话剧与芭蕾舞剧之间吧。
对,就是这样,细节描写之于小说就如表演之于话剧,同样也如表演之于芭蕾舞剧。
在话剧中,表演的任务大约应该是要尽可能地准确地表现戏剧张力吧。正如茄老师所讲的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要环环相扣,要为故事服务,不要的也有,就是不要有任何赘余无用的细节。然而,当这件事放到去欣赏芭蕾舞剧时,会怎样呢?优美的舞姿就是芭蕾舞剧的所有表演,他们跳跃着旋转着。可是,这些真的在为剧情服务吗?我看未必。《天鹅湖》中,白天鹅独自的舞步,王子的,猫头鹰的,一切的舞蹈如果只看故事的话,可以说统统都可以砍掉。有什么用呢?这些舞蹈,蹦达蹦达的,到底是要表现什么呢?很显然,这个时候抱着如此心态的观众一定会被音乐和舞蹈闹得急不可耐了吧。
可是,在芭蕾舞剧的剧场里,真的会有这样的观众吗?我不敢说没有,但绝大多数都不是的,这一点我敢肯定。为什么?因为从一开场观众们就完全知道自己到底要看什么要欣赏什么又要感受什么。
也就是说,当观众知道自己是在看芭蕾舞剧而非话剧的时候,那些舞蹈就不再是阻隔欣赏的障碍,甚至反而赏心悦目起来。同样道理也如小说。
因此,细节描写之于小说,也可以是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的。统统为故事服务,表现出故事最大的戏剧张力,那是话剧形式。游离到故事之外,表现出一种与故事息息相关若即若离的美感,那是芭蕾舞剧形式。然而,相对于戏剧来说,小说也有一个先天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戏剧可以在卖票的时候便告诉观众自己属于哪种,而小说却只能在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让读者明白。所以,我要说,细节描写或环环相扣,或一上来就要让读者知道,它相对于故事本身是没有用的。
同时,对于细节描写来说,任何暧昧不清若即若离不可取舍左顾右盼都会让读者同样迷惑。细节描写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这就立刻像是在话剧中,在剧情发展到高潮时,突然插入一大段匪夷所思的舞蹈来表现情绪一样,不伦不类,而且大大地伤害了艺术美感。
正如茄老师所说吧,写小说就是一个不停地做选择的过程。关于细节描写的选择?亦然!
貌似已经说完了?没有,还应该有个结束语的。那就是,无论怎么来区分话剧和芭蕾舞剧,终究它们还都是剧。无论细节描写怎样游离,它终究要为整部作品负责。《天鹅湖》之所以经久不衰,俄罗斯芭蕾舞团之强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之动人,终究只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唯有天鹅湖的故事,才是它永恒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