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修课之“孩子你快乐吗?”
妈妈必修课之“孩子你快乐吗?”
2011-12-31 13:55:42 来自: 大了才长(心怀美好)
姐姐家的孩子10岁,也是我看着出生、长大的,巧的是和我家泡泡还是同一天生日。虽然不常见面,但和姐姐聊的比较多,在我看来,他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而泡泡就是姐姐的女儿,为这,姐姐还特意让泡泡叫她姨妈。有时简称“妈”。
今天和姐姐聊天,又谈到各自的孩子,谈到孩子对我们的爱。
姐姐说,有一日她接壮壮放学,上车了,姐姐说,“孩子,你快乐吗?”(教育资料上看来的,经常这样亲昵而温柔地问问孩子的情绪,表达爱的另外一种方式吧。)
结果,壮壮一脸疑惑,“妈,你这是怎么了?”
姐姐笑嘻嘻地,“没怎么啊,我就是问问你快乐吗?”
壮壮坚持,“妈,你一定是受什么教育了吧?”
震惊的姐姐......然后解释,“以前你小的时候呢,因为好好说你也不一定记得住,所以妈妈才会很凶还会打你,你才记得住,其实妈妈最爱你了,现在你大了,所以妈妈觉得有些时候妈妈好好把话说清楚,你也会明白的,你那么聪明,那么懂事......”
然后,听得后面没回声了,姐姐转头,壮壮坐在那里低头哭了,说是感动。
就这么一段,我听了也觉得挺感动的,不是为姐姐突发奇想的温柔与疼爱,而是为孩子“意外”地接受到我们大人的理性关爱时表现出来的感动。他一定是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而更坚定了妈妈对他的爱,是啊,这么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我想,他真的懂。
所以说,虽然年幼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言语达不到那么的成熟和丰富、他们的行为达不到那么的规矩和自控,但他们对感情和爱的理解以及接受不会因年龄的差异而逊于大人,最多只是呈现的程度不同吧。
所以说,像泡泡这么大的孩子,紧紧地抱抱她,亲亲她,然后说我爱你,她才能接受到妈妈的爱;而对于壮壮这么大的孩子,刚好相反,要先说,你很好,你很棒,妈妈很爱你,然后,甚至不需要更多动作,这种母子间的爱就直抵内心了。
严厉的言辞或许可以帮助塑造规则,但温和的抚慰更能强大内心吧。
告诉自己,“做妈妈”真的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学习主题,感性的爱其实更多地是满足自己爱孩子的需要,而理性的爱才能更多地满足孩子被爱的需要,让他们接受到更多。
还是那句话,做一个会爱孩子的妈妈,首先是一个理解和尊重孩子感受和需要的妈妈,这份理解和尊重要跨越年龄、知识、性别、个性、心情、成败......
2011-12-31 13:55:42 来自: 大了才长(心怀美好)
姐姐家的孩子10岁,也是我看着出生、长大的,巧的是和我家泡泡还是同一天生日。虽然不常见面,但和姐姐聊的比较多,在我看来,他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而泡泡就是姐姐的女儿,为这,姐姐还特意让泡泡叫她姨妈。有时简称“妈”。
今天和姐姐聊天,又谈到各自的孩子,谈到孩子对我们的爱。
姐姐说,有一日她接壮壮放学,上车了,姐姐说,“孩子,你快乐吗?”(教育资料上看来的,经常这样亲昵而温柔地问问孩子的情绪,表达爱的另外一种方式吧。)
结果,壮壮一脸疑惑,“妈,你这是怎么了?”
姐姐笑嘻嘻地,“没怎么啊,我就是问问你快乐吗?”
壮壮坚持,“妈,你一定是受什么教育了吧?”
震惊的姐姐......然后解释,“以前你小的时候呢,因为好好说你也不一定记得住,所以妈妈才会很凶还会打你,你才记得住,其实妈妈最爱你了,现在你大了,所以妈妈觉得有些时候妈妈好好把话说清楚,你也会明白的,你那么聪明,那么懂事......”
然后,听得后面没回声了,姐姐转头,壮壮坐在那里低头哭了,说是感动。
就这么一段,我听了也觉得挺感动的,不是为姐姐突发奇想的温柔与疼爱,而是为孩子“意外”地接受到我们大人的理性关爱时表现出来的感动。他一定是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而更坚定了妈妈对他的爱,是啊,这么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我想,他真的懂。
所以说,虽然年幼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言语达不到那么的成熟和丰富、他们的行为达不到那么的规矩和自控,但他们对感情和爱的理解以及接受不会因年龄的差异而逊于大人,最多只是呈现的程度不同吧。
所以说,像泡泡这么大的孩子,紧紧地抱抱她,亲亲她,然后说我爱你,她才能接受到妈妈的爱;而对于壮壮这么大的孩子,刚好相反,要先说,你很好,你很棒,妈妈很爱你,然后,甚至不需要更多动作,这种母子间的爱就直抵内心了。
严厉的言辞或许可以帮助塑造规则,但温和的抚慰更能强大内心吧。
告诉自己,“做妈妈”真的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学习主题,感性的爱其实更多地是满足自己爱孩子的需要,而理性的爱才能更多地满足孩子被爱的需要,让他们接受到更多。
还是那句话,做一个会爱孩子的妈妈,首先是一个理解和尊重孩子感受和需要的妈妈,这份理解和尊重要跨越年龄、知识、性别、个性、心情、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