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驼庵诗话》2
今天突然想,诗的最高境界,是诗人自己读来,写诗时表现的心境瞬间袭来,当时的笑与泪重温一遍,然后由岁月酝酿一番再品。古今有诗人做到么?我不知道,诗人写的诗给大家看,一般读者只能叹“好诗”二字,再深入一点的读者,略知其心境,由诗格推人格一二,但也做不到通感。毕竟人和人之间有绝对的差别、隔阂,A不是B怎么又可能完全懂B呢?所以诗人的寂寞心是诗的原因也是诗的必然。写诗写文应该最先是给自己看,也只自己看。而读诗的人,当然也不必为此而郁闷,因为好诗自是读一百遍也读不尽,每次都有所感。读诗其实也是指向自己的,因为感叹也是自己的。
人为什么要写诗呢?似乎是因为寂寞又不是完全因为寂寞。寂寞算是个缘起吧。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从我自己来看,我每次写东西(不仅仅是诗),一是怕心中的感悟不及时记下来会忘记,二是写多了成了一种习惯,生活的一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神经回路激活多次之后的形成的一种趋势吧。最后一条原因常常是我写之前未曾想到的,那就是,把心里太多模糊不清的东西写清楚了,在纸上留下思路或者发到网上公之于众,便开始本能地反思,心有戚戚焉(怕别人笑话嘛)。反思用字表达是否到位,特别是思想推理是否走上岔路,自己开始不断和自己辩论,又想清楚好多问题。
光有情无力不行,朱光潜讽刺哑口诗人,是说常人不愿意仔细深思,弄明白,只是有感写不出。我想这是因为常人有情无力,或者不肯用力。模糊一团,不肯费力去辨认清楚,更不肯费力去思其源本,做到辨认清楚的,写出来的诗可以感动他人,但是没做到后者诗品常常不高。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跟我老妈情绪激烈时,讲了那么多话她却明白不了,因为我的言语总是向内指,讲话基于自我剖析及至剖析别人(哎,看我多轻浮),她也四十多岁了,哪有我十几岁那么有力气去折腾!以前总是感叹代沟代沟,大概今天也想明白了一点原因。
为什么有情无力呢?我在这且肤浅地猜测,大部分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外向表现的(我也不例外),大部分的眼泪和笑容绝对不可能是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的(我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表现狂),即便真的不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泪和笑,那也多半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装出一个坚强或者深沉的自己来。人都有交流欲望嘛!但我不是说有力的人就真不会向人展现自己了,错,真有力,用力用到底,最后表现的都是真正的自己,本色的自己,即孟子所谓的“尽性”,艺术工作者所谓的“真诚”。婴孩不穿衣服,也不会羞耻,我本来就是这样来到世上,缺憾有,优点有,我接受了我自己。人放下面子就是自在。
用力之后,写出来的东西应该算是很好的东西了,能言人之所不能言,敢想人之所不敢想。《驼庵诗话》中说“不入,写不深刻,不出,写不出来。” 入和出无一不是要用力的。完全沉浸在一种情绪中已经很难得,我看电影也是看了一段时间才能眼泪泛滥的,看古诗也是被顾随领着品了好久才感慨良久的。我曾经惊奇一些电影编剧笔下的震撼力,乍一想深刻的故事如果不是出自其经历怎么想的出来,仔细推敲,大概是因为他们虽也被痛苦灼烧,却用力去感受,因为那些直抵心灵的台词必定也是完美地契合伤口。这是入的用力。“诗的情趣都从沉静中回味得来”,不出写不出来,从情感里超拔出来,不去想眼泪泛滥更要用力!做痴人难,做哲人更难,情感要克制住。而最后,把人工转化成自然而然,更是用力中的用力,把自己的杂碎亲手消磨掉,融入万物天地。没有人生的苦痛和矛盾,没有痛苦中的反思内省,怎么可能写出真正的云淡风轻?这一层一层,每一步都与前面的工作相反,是辩证的吧。我想这算不算是反向力呢?(楚君曾经提到表演者反向力中的精彩爆发)
要有力,否则写诗只是写诗不是生活。我以前总是一有感觉就写啊写,写完了发现真不好!就是为写诗而写诗嘛,故作姿态。当然,真的为写诗而写诗,还有另外一层境界。这里不纠结了。现在几乎每天去操场跑步三圈,因为体力影响心力。
用力之说,是我最近看驼庵诗话的一些生活感想,我想不仅写诗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吧。
人为什么要写诗呢?似乎是因为寂寞又不是完全因为寂寞。寂寞算是个缘起吧。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从我自己来看,我每次写东西(不仅仅是诗),一是怕心中的感悟不及时记下来会忘记,二是写多了成了一种习惯,生活的一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神经回路激活多次之后的形成的一种趋势吧。最后一条原因常常是我写之前未曾想到的,那就是,把心里太多模糊不清的东西写清楚了,在纸上留下思路或者发到网上公之于众,便开始本能地反思,心有戚戚焉(怕别人笑话嘛)。反思用字表达是否到位,特别是思想推理是否走上岔路,自己开始不断和自己辩论,又想清楚好多问题。
光有情无力不行,朱光潜讽刺哑口诗人,是说常人不愿意仔细深思,弄明白,只是有感写不出。我想这是因为常人有情无力,或者不肯用力。模糊一团,不肯费力去辨认清楚,更不肯费力去思其源本,做到辨认清楚的,写出来的诗可以感动他人,但是没做到后者诗品常常不高。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跟我老妈情绪激烈时,讲了那么多话她却明白不了,因为我的言语总是向内指,讲话基于自我剖析及至剖析别人(哎,看我多轻浮),她也四十多岁了,哪有我十几岁那么有力气去折腾!以前总是感叹代沟代沟,大概今天也想明白了一点原因。
为什么有情无力呢?我在这且肤浅地猜测,大部分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外向表现的(我也不例外),大部分的眼泪和笑容绝对不可能是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的(我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表现狂),即便真的不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泪和笑,那也多半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装出一个坚强或者深沉的自己来。人都有交流欲望嘛!但我不是说有力的人就真不会向人展现自己了,错,真有力,用力用到底,最后表现的都是真正的自己,本色的自己,即孟子所谓的“尽性”,艺术工作者所谓的“真诚”。婴孩不穿衣服,也不会羞耻,我本来就是这样来到世上,缺憾有,优点有,我接受了我自己。人放下面子就是自在。
用力之后,写出来的东西应该算是很好的东西了,能言人之所不能言,敢想人之所不敢想。《驼庵诗话》中说“不入,写不深刻,不出,写不出来。” 入和出无一不是要用力的。完全沉浸在一种情绪中已经很难得,我看电影也是看了一段时间才能眼泪泛滥的,看古诗也是被顾随领着品了好久才感慨良久的。我曾经惊奇一些电影编剧笔下的震撼力,乍一想深刻的故事如果不是出自其经历怎么想的出来,仔细推敲,大概是因为他们虽也被痛苦灼烧,却用力去感受,因为那些直抵心灵的台词必定也是完美地契合伤口。这是入的用力。“诗的情趣都从沉静中回味得来”,不出写不出来,从情感里超拔出来,不去想眼泪泛滥更要用力!做痴人难,做哲人更难,情感要克制住。而最后,把人工转化成自然而然,更是用力中的用力,把自己的杂碎亲手消磨掉,融入万物天地。没有人生的苦痛和矛盾,没有痛苦中的反思内省,怎么可能写出真正的云淡风轻?这一层一层,每一步都与前面的工作相反,是辩证的吧。我想这算不算是反向力呢?(楚君曾经提到表演者反向力中的精彩爆发)
要有力,否则写诗只是写诗不是生活。我以前总是一有感觉就写啊写,写完了发现真不好!就是为写诗而写诗嘛,故作姿态。当然,真的为写诗而写诗,还有另外一层境界。这里不纠结了。现在几乎每天去操场跑步三圈,因为体力影响心力。
用力之说,是我最近看驼庵诗话的一些生活感想,我想不仅写诗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吧。
haylin
(London, United Kingdom)
I don't really care how people judge me because I can make fair jud...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