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入世间
有人说 你信什么教 去什么教堂 我看你根本不像那样的人。
可是...不是每个去教堂的人都是看破出世的。我真看破了我还用的着去教堂嘛。直接家里端坐就行,心如止水。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心都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才要去教堂。要唱诗,要读经,要思考。
昨天牧师讲道,说,小时候杀鸡...(具体过程吓得我浑身发抖,没听清,不回忆了)然后大约是鸡没有了头以后,还在院子里面乱跑... 然后当时年幼的牧师很害怕,鸡没死嘛,怎么到处活蹦乱跳?
然后牧师的妈妈说,鸡已经死了,必须会死,只是还没死透。
然后我们现在每个活着的人都像那只没死透的鸡。
出生入死,生出来后,一只脚就踏入了死亡。
虽然天天可以吃着猪蹄喝着果汁,看着戏剧赏着花,太阳下面吃三明治,但是实际只是些没死透的人罢了。
我打从心里觉得这个说法是对的。那既然都觉得是快死的人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强的生本能,还想活下去,即使知道自己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因为心不死,仍有盼望。佛教等的修炼就是磨尽心底的盼望。接受一切虚无的本质。只是追求无追求本身何不是种追求?人如何和自己天性对着干?
强扭的瓜不甜,人要脱离自己本性是不实际的。我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基督徒,免得周围人嘲笑,哈,基督徒是你这个样子的。
因为我脑海里也觉得,基督徒怎么会天天一会想吃frozen yoghurt,一会想去悬崖上看海,一会又闹小脾气,一会又喜欢上最新出的某系列服装? 我整个不像一个一心追求上帝的人。
既然都知道自己是个将死之人了,还在乎蛋糕上的鲜奶油,海上的日出,朋友的笑脸?这么看不透,似乎不是个很religious的人啊。
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我内心总是无比痛苦。
我听说,有些真正看透的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度众生。我从心里无比佩服他们。
可是似乎我又做不到。我清楚的感觉的到,我实际是个很入世的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家,有我爱的家人,有我喜欢的朋友,爱爱恨恨,吵吵闹闹过一生。
昨天牧师说,哲学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都还活着。既然都知道要死,是什么促成我们活下去?
牧师给出的答案是盼望。
can't agree more. 每次我丢失盼望的时候,就丢失了活下去的勇气。每次我觉得不可能再有人爱我在乎我的时候,我就真的没有勇气活下去。
但是,即使没有一个人爱我在乎我,但我仍然相信,仍然盼望将来会有人爱我在乎我的时候,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人是活在盼望中的。盼望那些现在没有的东西。
而活着最大的迷惘,就在于得到了那些曾经盼望的东西后,如何寻找新的盼望,来支撑自己活下去呢?
水涨船高,小时候只想长大做一个画家,有个房间,堆满我的画,窗边放个望远镜,半夜看星空,楼下有个小花园,种点花草菜,和我的猫咪在上面打滚。现在这些不难做到,我只要放弃我的学位,回国,租个有小院的小房间,带上我的猫,网购个望远镜,支起个画架就可。多美好啊,我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了。
可是梦想似乎贬值了。因为梦想最大的价值就是被盼望着。梦想是用来想的,而不是实现的。实现了以后,剩下的只是一句,so what?
梦想是多么不真实啊。那我何必还梦想。放弃吧,梅妻鹤子,清心寡欲出世看流年去。
然后跟死了就没有区别了。没有盼望的人,活着跟死了实际是没有区别的。
点亮我们眼睛的,就是我们的盼望和渴望。对美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对爱的渴望。
而渴望得到满足以后,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空虚与迷惘。也许不是不懂得珍惜,也不是不懂得知足,只是人性使我们在失去了追求盼望的目标以后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宗教填补了人心这个空白。有信仰的人,盼望在天。盼望在死后,在世间永远不会得到。所以他们永远活在盼望当中,一直活的有意义。
我想这是人为什么有信仰的原因。为了一个真实,永恒,不变的盼望。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能有谁,除你以外,在地上我别无眷恋。
然后,我是否该放弃其他的盼望呢?答案应该是顺其自然吧。
应该放,就放得下吗?应该无眷恋,就真的无眷恋吗?想到整个暑假和接下来的一年都要和好朋友分开,我的眼泪就会忍不住的掉下来。只能说顺其自然吧。
我很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软弱,讨厌自己的无能为力,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但是我仍有盼望,我仍然相信,世界上会有人爱着这样的我,有人愿意包容我的曾经,原谅我的种种过错,而我也会包容下他,即使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但在彼此眼中仍然完美无瑕。
可是...不是每个去教堂的人都是看破出世的。我真看破了我还用的着去教堂嘛。直接家里端坐就行,心如止水。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心都树欲静而风不止。所以才要去教堂。要唱诗,要读经,要思考。
昨天牧师讲道,说,小时候杀鸡...(具体过程吓得我浑身发抖,没听清,不回忆了)然后大约是鸡没有了头以后,还在院子里面乱跑... 然后当时年幼的牧师很害怕,鸡没死嘛,怎么到处活蹦乱跳?
然后牧师的妈妈说,鸡已经死了,必须会死,只是还没死透。
然后我们现在每个活着的人都像那只没死透的鸡。
出生入死,生出来后,一只脚就踏入了死亡。
虽然天天可以吃着猪蹄喝着果汁,看着戏剧赏着花,太阳下面吃三明治,但是实际只是些没死透的人罢了。
我打从心里觉得这个说法是对的。那既然都觉得是快死的人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强的生本能,还想活下去,即使知道自己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因为心不死,仍有盼望。佛教等的修炼就是磨尽心底的盼望。接受一切虚无的本质。只是追求无追求本身何不是种追求?人如何和自己天性对着干?
强扭的瓜不甜,人要脱离自己本性是不实际的。我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基督徒,免得周围人嘲笑,哈,基督徒是你这个样子的。
因为我脑海里也觉得,基督徒怎么会天天一会想吃frozen yoghurt,一会想去悬崖上看海,一会又闹小脾气,一会又喜欢上最新出的某系列服装? 我整个不像一个一心追求上帝的人。
既然都知道自己是个将死之人了,还在乎蛋糕上的鲜奶油,海上的日出,朋友的笑脸?这么看不透,似乎不是个很religious的人啊。
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我内心总是无比痛苦。
我听说,有些真正看透的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度众生。我从心里无比佩服他们。
可是似乎我又做不到。我清楚的感觉的到,我实际是个很入世的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家,有我爱的家人,有我喜欢的朋友,爱爱恨恨,吵吵闹闹过一生。
昨天牧师说,哲学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都还活着。既然都知道要死,是什么促成我们活下去?
牧师给出的答案是盼望。
can't agree more. 每次我丢失盼望的时候,就丢失了活下去的勇气。每次我觉得不可能再有人爱我在乎我的时候,我就真的没有勇气活下去。
但是,即使没有一个人爱我在乎我,但我仍然相信,仍然盼望将来会有人爱我在乎我的时候,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人是活在盼望中的。盼望那些现在没有的东西。
而活着最大的迷惘,就在于得到了那些曾经盼望的东西后,如何寻找新的盼望,来支撑自己活下去呢?
水涨船高,小时候只想长大做一个画家,有个房间,堆满我的画,窗边放个望远镜,半夜看星空,楼下有个小花园,种点花草菜,和我的猫咪在上面打滚。现在这些不难做到,我只要放弃我的学位,回国,租个有小院的小房间,带上我的猫,网购个望远镜,支起个画架就可。多美好啊,我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了。
可是梦想似乎贬值了。因为梦想最大的价值就是被盼望着。梦想是用来想的,而不是实现的。实现了以后,剩下的只是一句,so what?
梦想是多么不真实啊。那我何必还梦想。放弃吧,梅妻鹤子,清心寡欲出世看流年去。
然后跟死了就没有区别了。没有盼望的人,活着跟死了实际是没有区别的。
点亮我们眼睛的,就是我们的盼望和渴望。对美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对爱的渴望。
而渴望得到满足以后,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空虚与迷惘。也许不是不懂得珍惜,也不是不懂得知足,只是人性使我们在失去了追求盼望的目标以后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宗教填补了人心这个空白。有信仰的人,盼望在天。盼望在死后,在世间永远不会得到。所以他们永远活在盼望当中,一直活的有意义。
我想这是人为什么有信仰的原因。为了一个真实,永恒,不变的盼望。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能有谁,除你以外,在地上我别无眷恋。
然后,我是否该放弃其他的盼望呢?答案应该是顺其自然吧。
应该放,就放得下吗?应该无眷恋,就真的无眷恋吗?想到整个暑假和接下来的一年都要和好朋友分开,我的眼泪就会忍不住的掉下来。只能说顺其自然吧。
我很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软弱,讨厌自己的无能为力,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但是我仍有盼望,我仍然相信,世界上会有人爱着这样的我,有人愿意包容我的曾经,原谅我的种种过错,而我也会包容下他,即使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但在彼此眼中仍然完美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