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数or背景——陪好友面试有感
片段一:今天晚上陪同好友去参加考研复试,期间碰到很多考劳人院而分数不达标的同学,他们和我好友一样都是通过调剂获得这次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等到期间,大家闲聊,别人介绍之后,我直接说我是劳人院的,学社保的,有一女同学A直接问你给我讲讲你们院的考研复试,我说你考的那个专业,她说是人力资源管理。我直接说,复试,你应该已经听说过,不用我多说。她说,外面都传说面试规则很多,像我这种没有背景的人很难上。我说,人民大学规则就很多,何况劳人院,实际上,难确实难,但是不是没有机会。
片段二:好友进去之后,我到备考室休息了一下,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同学B说我从去年三月份就起早贪黑,结果考了371份,但是还是没有进入劳人院社保复试。同学C说我也差不多,最可恶的是人数缩招了,分数线竟然达到380.去年才372。同学A说,分数线这么高,当然有需要招进来的人,真正的分数线不知道是什么呢。反正是分数线这么高,我们也没有办法。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就是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什么学院的名声这么差?既然名声这么差你们为什么还要考呢。
经过以上的两个片段,我特别想说,我们院确实有需要照顾的人,但是社保专业进入复试的人的分数都是在380以上(除了少数民族骨干之外)。尽管有需要照顾的人,但是别人确实分数已经超过380分。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再战,别人进入复试那也很正常。
观点一:学校每个专业都有需要照顾的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你对这个事实不满,那么你为什么不选择换个学校或者不考?你也需要这个学院在社会建立的声望来为自己的工作加码,既然都是抱着功利和目的,别人具有资源的优势,我们又能抱怨什么呢?抱怨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与其怪制度,不如怪自己没有好好努力或者运气不佳,因为人最容易控制的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也就只有自己。
观点二: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交流圈,不可能为了某个人而去损失整个院的的交流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圈子,不可能为了一个学生而失去自己的圈子。有规则的存在显得理所当然。我承认,从公平或者制度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不对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复试的人,除了几个特别优秀的人,大家都差不多,老师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圈子之内的人呢。
自从来到这个学院,自己已经逐渐熟悉了整个流程,也明白事情是怎么解决的。但是,作为制度的执行者,老师的行为确实是不对的。有很多优秀的人也确实失去了机会,自己也特别憎恨这样的行为, 但是你又不得不像他妥协,你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尤其在北方,这个政治中心,人际关系就是生活的重点,你也只能心理提醒自己注意,却不得不利用制度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好人不会死,坏人不会死,只有愚蠢的人会死。那个获得成功的人不是利用制度,不管他反对或者赞同这个制度。很多反对制度的人恰恰是他们是没有后顾之忧或者已经通过制度获得保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什么?我们有什么资本或者资格去反对?没有物质的支持,我们能做什么,整体高喊着反对制度的经济学家或者社会的反对者们,他们不是已经功成名就就是衣食无忧,我们有什么,能做什么。
李敖曾在北大演讲时,说制度的屁股摸不得,唯一能做的就是趴在制度的背上。
片段二:好友进去之后,我到备考室休息了一下,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同学B说我从去年三月份就起早贪黑,结果考了371份,但是还是没有进入劳人院社保复试。同学C说我也差不多,最可恶的是人数缩招了,分数线竟然达到380.去年才372。同学A说,分数线这么高,当然有需要招进来的人,真正的分数线不知道是什么呢。反正是分数线这么高,我们也没有办法。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就是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什么学院的名声这么差?既然名声这么差你们为什么还要考呢。
经过以上的两个片段,我特别想说,我们院确实有需要照顾的人,但是社保专业进入复试的人的分数都是在380以上(除了少数民族骨干之外)。尽管有需要照顾的人,但是别人确实分数已经超过380分。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再战,别人进入复试那也很正常。
观点一:学校每个专业都有需要照顾的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你对这个事实不满,那么你为什么不选择换个学校或者不考?你也需要这个学院在社会建立的声望来为自己的工作加码,既然都是抱着功利和目的,别人具有资源的优势,我们又能抱怨什么呢?抱怨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与其怪制度,不如怪自己没有好好努力或者运气不佳,因为人最容易控制的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也就只有自己。
观点二: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交流圈,不可能为了某个人而去损失整个院的的交流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圈子,不可能为了一个学生而失去自己的圈子。有规则的存在显得理所当然。我承认,从公平或者制度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不对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复试的人,除了几个特别优秀的人,大家都差不多,老师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圈子之内的人呢。
自从来到这个学院,自己已经逐渐熟悉了整个流程,也明白事情是怎么解决的。但是,作为制度的执行者,老师的行为确实是不对的。有很多优秀的人也确实失去了机会,自己也特别憎恨这样的行为, 但是你又不得不像他妥协,你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尤其在北方,这个政治中心,人际关系就是生活的重点,你也只能心理提醒自己注意,却不得不利用制度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好人不会死,坏人不会死,只有愚蠢的人会死。那个获得成功的人不是利用制度,不管他反对或者赞同这个制度。很多反对制度的人恰恰是他们是没有后顾之忧或者已经通过制度获得保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什么?我们有什么资本或者资格去反对?没有物质的支持,我们能做什么,整体高喊着反对制度的经济学家或者社会的反对者们,他们不是已经功成名就就是衣食无忧,我们有什么,能做什么。
李敖曾在北大演讲时,说制度的屁股摸不得,唯一能做的就是趴在制度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