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度(一)
印度的旅途中,我一直用ipad读英国作家奈保尔的《印度:幽黯国度》。这是一本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书。奇怪的是,50年过去了,大部分人初踏这片土地的人,都会和当年奈保尔的心情一样,隐隐不安中带着不可抑制的好奇心。
和书里相比,印度似乎有了巨大变化,更多柏油路,更方便交通工具,更少的小偷……但仍有些本质的东西又没有改变: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满街的粪便,伎俩弱智的骗子。
奈保尔写过三部关于印度的著作,这位祖籍印度,在英属殖民地特拉巴多尼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在寻找一个“真实的印度”。他的印度三部曲的第三部《百万叛变的今天》被公认为世界最佳旅游图书。看过后,我彻底绝望了。一切想表达的,在半个世纪前,奈保尔已经言无不尽。身份的多样性借以敏锐的眼光从而准确生动幽默地勾勒出一个妙不可言的国家,一个东方古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唯一有点不足的是,奈保尔不会喝酒,这让他丧失了在酒馆抓取素材的机会。
但我还是想写一点有关印度的东西,零零碎碎只言片语——我绝对不能允许自己未上战场,就已缴械。只能用那句话聊以安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印度”,仅此而已。
(一)
德里——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但这个城市绝不会给游客留下任何好感。乃至旅途最后,我回德里时,毅然选择当夜折回北京而不是在德里再和印度温存一夜。
像一只小白鼠,当你走下飞机奔向德里,扑面而来就是各色骗子小偷。混乱的街道,价格昂贵设施奇差的酒店,满口谎言的小贩车夫……曾经,英国人来了,又走了,留下了华而不实的建筑物,还有更悬殊的贫富差距。
在这座城市,有私人俱乐部,周日午餐会,名流云集的晚宴;也有“印度平民”不能入内的豪华商场,垃圾污水横流的街道,浑身苍蝇的流浪汉……人们看到“穷”,又看到“富”,又看到穷与富之间是如此心安理得的并排站在一起。
那些烂尾楼突兀的出现在眼前,这并不奇怪。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一个民主国家,印度的政府班子几年一换,当权者一声令下,为平民建的小学轰隆隆开工,再过几年,换了新班子,一下又无人关心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德里,对我而言,很难说是爱是恨,或许,是无奈多点。在印度农村碰到过一个小伙子,问,最向往哪里?他说:德里——因为德里的女人多,更好谈恋爱。
好吧,我真心祝愿他有一天能实现这个梦。
和书里相比,印度似乎有了巨大变化,更多柏油路,更方便交通工具,更少的小偷……但仍有些本质的东西又没有改变: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满街的粪便,伎俩弱智的骗子。
奈保尔写过三部关于印度的著作,这位祖籍印度,在英属殖民地特拉巴多尼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在寻找一个“真实的印度”。他的印度三部曲的第三部《百万叛变的今天》被公认为世界最佳旅游图书。看过后,我彻底绝望了。一切想表达的,在半个世纪前,奈保尔已经言无不尽。身份的多样性借以敏锐的眼光从而准确生动幽默地勾勒出一个妙不可言的国家,一个东方古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唯一有点不足的是,奈保尔不会喝酒,这让他丧失了在酒馆抓取素材的机会。
但我还是想写一点有关印度的东西,零零碎碎只言片语——我绝对不能允许自己未上战场,就已缴械。只能用那句话聊以安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印度”,仅此而已。
(一)
德里——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但这个城市绝不会给游客留下任何好感。乃至旅途最后,我回德里时,毅然选择当夜折回北京而不是在德里再和印度温存一夜。
像一只小白鼠,当你走下飞机奔向德里,扑面而来就是各色骗子小偷。混乱的街道,价格昂贵设施奇差的酒店,满口谎言的小贩车夫……曾经,英国人来了,又走了,留下了华而不实的建筑物,还有更悬殊的贫富差距。
在这座城市,有私人俱乐部,周日午餐会,名流云集的晚宴;也有“印度平民”不能入内的豪华商场,垃圾污水横流的街道,浑身苍蝇的流浪汉……人们看到“穷”,又看到“富”,又看到穷与富之间是如此心安理得的并排站在一起。
那些烂尾楼突兀的出现在眼前,这并不奇怪。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一个民主国家,印度的政府班子几年一换,当权者一声令下,为平民建的小学轰隆隆开工,再过几年,换了新班子,一下又无人关心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德里,对我而言,很难说是爱是恨,或许,是无奈多点。在印度农村碰到过一个小伙子,问,最向往哪里?他说:德里——因为德里的女人多,更好谈恋爱。
好吧,我真心祝愿他有一天能实现这个梦。
![]() |
![]() |
![]() |
![]() |
![]() |
![]() |
![]() |
![]() |
印度的奶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