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2012.05.13
如果读书而不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教益,那么不要去读。
蒙田如是说。
如果有一部经典著作,而我却偏偏读不懂,为什么一定要质疑自己呢?智力不足?阅历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深刻?
或许是作者刻意用其晦涩的语言以掩盖本质内容的空洞,或许此刻即使读了也不会对我的生活有任何影响,此以足够证明不必被其“经典”的名头打压的落花流水,随它去吧!
相对于不能读,还有一种是我需要额外关注的思想倾向。
即使读下去了,感觉不错,但是如果只读出了三分的好,绝不要因为其“经典”的名头一定要违背所感,硬攀至五分---恰如其分的掌握其力度,一如油泼面那画龙点睛的一滴醋。
为什么不愿去承认自己看过的书或者电影其实并不全是五分呢?首先,从情感来讲,“看过”意味着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而就个人潜意识而言,总是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一定是物超所值,所以我不愿给它一个差评来从结果证明其实不是所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有相应回报。其次,自我理性假设大家都喜欢听起来“超棒”“超酷”的讯息,因此为了迎合众人心理,获得关注,下意识里去夸大甚至不排除表演的成分。
正如蒙田所说,我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即关于人性的真相。故,这些想法不在乎对或者错。但是进一步思考,我真的想要这样吗?
首先,坦诚看清目前的状况。然后和对自我的预期进行对比,
1)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一定是物超所值吗?显然,不是。所以,承认自己也会在垃圾堆中徘徊,对于所得有恰当的预期并且即使痛苦,也要坦荡说出:这个,也就三分。情感可以喷薄,但是我们的理性要知道自己的界限。
2)迎合众人心理从而获得关注,真的如此重要吗?以至于违背自我。有些场合需要,但是不是所有,切不可假作真时骗自己。
《哲学的慰藉》正如其名“慰藉”,更在于一种心理的安慰。告诉我们鼎鼎大名如蒙田,如伊壁鸠鲁,也会因为纵情于美食而腹胀呕吐,也会有看不懂的经典,仿佛是在我们平凡而卑微的路上,阿波罗俯身来怜爱的摸下我们的头颅。但是,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带领我们认识和承认,人之为人,其伟大与卑微,其平凡或者深刻,其善良或者邪恶,无一不是人性 。而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之中,走自己的那条路,则在乎一己。
蒙田如是说。
如果有一部经典著作,而我却偏偏读不懂,为什么一定要质疑自己呢?智力不足?阅历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深刻?
或许是作者刻意用其晦涩的语言以掩盖本质内容的空洞,或许此刻即使读了也不会对我的生活有任何影响,此以足够证明不必被其“经典”的名头打压的落花流水,随它去吧!
相对于不能读,还有一种是我需要额外关注的思想倾向。
即使读下去了,感觉不错,但是如果只读出了三分的好,绝不要因为其“经典”的名头一定要违背所感,硬攀至五分---恰如其分的掌握其力度,一如油泼面那画龙点睛的一滴醋。
为什么不愿去承认自己看过的书或者电影其实并不全是五分呢?首先,从情感来讲,“看过”意味着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而就个人潜意识而言,总是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一定是物超所值,所以我不愿给它一个差评来从结果证明其实不是所有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有相应回报。其次,自我理性假设大家都喜欢听起来“超棒”“超酷”的讯息,因此为了迎合众人心理,获得关注,下意识里去夸大甚至不排除表演的成分。
正如蒙田所说,我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即关于人性的真相。故,这些想法不在乎对或者错。但是进一步思考,我真的想要这样吗?
首先,坦诚看清目前的状况。然后和对自我的预期进行对比,
1)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一定是物超所值吗?显然,不是。所以,承认自己也会在垃圾堆中徘徊,对于所得有恰当的预期并且即使痛苦,也要坦荡说出:这个,也就三分。情感可以喷薄,但是我们的理性要知道自己的界限。
2)迎合众人心理从而获得关注,真的如此重要吗?以至于违背自我。有些场合需要,但是不是所有,切不可假作真时骗自己。
《哲学的慰藉》正如其名“慰藉”,更在于一种心理的安慰。告诉我们鼎鼎大名如蒙田,如伊壁鸠鲁,也会因为纵情于美食而腹胀呕吐,也会有看不懂的经典,仿佛是在我们平凡而卑微的路上,阿波罗俯身来怜爱的摸下我们的头颅。但是,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带领我们认识和承认,人之为人,其伟大与卑微,其平凡或者深刻,其善良或者邪恶,无一不是人性 。而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之中,走自己的那条路,则在乎一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