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 -- 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
![]() |
实验者(E)(有时会是米尔格拉姆)命令“老师”(T)为“学生”(L)给予“电击”,扮演“老师”的参与者被告知这样做真的会使“学生”遭受痛苦的电击,但实际上“学生”是实验的一名助手所扮演的。参与者相信“学生”每次回答错误都真的会遭受电击,但其实并没有真的进行电击。在与参与者隔离以后,助手会设置一套录音机,而该录音机则由“老师”的“电击产生器”所操控,并会根据电击程度而播出不同预制录音。
——————————————
实验结果是,2/3的扮演“老师”的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都扮演“老师”)当听到对面房间传来惨烈的叫喊时,他们绷紧的神经指使他们直接把电压调到450v,他们希望让这场痛苦早些结束。
——————————————
这是不可暂停的持续实验,实验前就被告知不可中途停止,参与者必须对自己的参与负责。这就构成了一个极度的体制,“老师”们以四种心理状态参与其中:
一,如果受试者一开始就没有怀疑这个实验,那么他们是最有危险滑入体制的权力氛围中的,从而认为自己对杀死“学生”不会负任何刑事责任及道德谴责。
二,在排除了自我道德责任的障碍之后,他们被实验者一次次冷酷地提出实验继续的要求所挟持,在这种压力下,他们自认合乎逻辑地意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认为科学实验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他们继续实验施以拷问和惩罚的行为被赋予了庄严的使命感。
三,还有一小部分的心理行为在于他们迫于实验的高压,无奈之举,堕入沉默的无奈,甚至放弃了反问及怀疑实验者,希望草草了之。
四,这是假设的撒旦心态。然而,历史上的任何一场屠杀当中确真有这样的恶魔。就是作为“老师”,“我”正在履行使命,服从这个体制。“我”作为权威的判决者,“我”在惩罚对面房间无知的测试者,哪怕他是“我”的朋友,他也应该服从这套体制,他应该接受惩罚,“我”也理应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我”感到一种维护权力及体制的兴奋与愉悦。人类的恶念与暴力正在被激发。
——————————————
实验本身没有导致任何事故,更没有参与者所想象的死人的可能,实验在于研究参与者对特定情境下自身人格分裂的把控,以及对于权力体制的投入及认知度,它本身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事实上,实验本身拷打了参与者“老师”们的理智与服从,给他们,甚至是实验者本人都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行为和信念不一致,出现认知失调,使人格分裂难以弥合。行为与自身认知不符,使人以沉默行动,并为了达到内心信念的平衡,而赋予这项行为以宏达的重要意义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做出违背自身真正意念和道德主张的事。人格分裂成为了达到整体内心平衡的一部分。这是情境的邪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