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向东开(二)
写在之前
昔日好友在Q上问我,最近忙吗?我说,忙,忙疯了。他问,忙什么呢?我说,录音、排练、演出。他说,哦,挺好的,生活很充实啊。我说,呵呵……
突然觉得跟那些曾经并肩在一起的儿时伙伴越来越远了,甚至谈话都这么简单。毕竟已经事过境迁,不同的追求和生活让本来熟悉的人变得陌生。2008年初,我呆在家里,等待录音,等待时间,等待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过往,是逃避吗?也许吧,以前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不得不去承受巨大的压力的时候,回忆也许是一种逃避的最好办法,但是在最累的时候回忆也许可以解压。
看以前写的东西,其实我一直在回忆,回忆所有的美好,什么时候美好呢,也许只有童年吧,虽然无知,虽然每天都必须上学,但是那些当时看上去痛苦的东西在今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于是,我想继续把童年的美好写下去,写到自己真的不愿去回忆了。
文字有时候会让人感动,我看了曾经写的“狐哥”的往事,一边在笑的时候不觉眼泪已经在眼眶中了,这是属于我的感动,属于我的童年,我们为什么为电视剧中别人的童年去感动去留泪,其实不就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往事吗,我决定写下去继续让自己感动。
1994年夏天行将结束的时候我顺利升入初中,那年我11岁,那所中学叫做“山铝二中”。当时的校风还算严谨,每个人似乎都在“国有企业”的约束下变得表面安静,学校处在一个地势很高的地方,那里的地名都用当时国有企业里分厂的名字来代替,“水泥厂”、“矿机”、“481”“501”等等。我所在中学的位置叫做“矿山”,听说那里最近已经荒凉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都在时间的吹打下进行着某种变化,郊区已经不再安静,环境已经不再优良,“矿山”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很多人。可悲的是“矿山”已经被掏空,它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记得离二中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坦克团,那曾经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仿佛那里很神圣,我也很羡慕家住在坦克团里的同学,似乎他们沾了军人父母的光,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很高大。无数次在上课的时候,听着坦克团里的炮声,思绪就随着巨大的声响走远了……
11岁的我没有太多的梦想,更没有烦恼,每天除了上学、放学就是打篮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青春期悄然到来。隔着眼睛片看着镜子中日渐高大的身体以及私处的变化,总是想找人分享一下可是又羞于颜面。
那时的友谊似乎是最坚实的,即使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旧会在我为难的时候挺身相助。王亮和老赵就在其中,两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在同一个城市里奔波,却很少相见,偶尔的伶仃大醉会让彼此都找到一点当时年少轻狂的感觉,只是少了我。
言归正传。初二的时候,对男女之间的事情已经多少有点了解,但是对于类似“孩子是怎么出生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但是又没有渠道得知,这个问题让当时的我大为不解。初二开始的时候,当我领到新书本的时候,在新书本特有的墨香味中吸引我的不是类似物理、化学、几何这样新开的课程,而是一本叫做《生理卫生》的书,教学大纲里还特意把这门课程当作了必修课。可是当我拿到新的课程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安排这门课程。在大为不解的同时,又不敢问班主任。尽管是这样,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已经在“课余时间”把这本书翻的滚瓜烂熟了,这本书比当时时兴的鸟山明的漫画更有吸引力。书中出现的类似“生殖器”、“乳房”、“月经”等词让我看得脸很红。在初二结束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学校专门抽出了一节课把《生理卫生》要考试的内容写到了黑板上供我们背诵,这项伟大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的体育老师。我还记得当时体育老师的表情,虽然很严肃但又有些无奈。结果这门课程无一人掉下80分,如果每个人都能拿出学习这门课程的精神去对待其他课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中考落榜。
那时上学有班车,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车程。父亲告诉我,当时他上学的时候,每天都是沿着那条向东延伸的铁路来完成。那条铁路成了他所有学生时光的回忆。
初三的一天,王亮很神秘的眼神告诉我,今天要早走,去一个叫李侃的同学家看点东西。我很好奇的问他什么东西,他说保密。结果下午的第三节活动课我放弃了打篮球的时间随着王亮走上了那条久违的铁路往家奔去,那是我第一次用如此快的速度在铁路上飞奔着,跑回家我的脚底被铁路上的石头块塥得生疼。
我还记得当时的目瞪口呆,原来男人和女人是要这样的,原来女人两腿之间没有那条会变硬的东西。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原来无数种的构想都是一种错误,最真实的画面摆在面前,我已经忘记了当时脚底的疼痛。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看A片,当时的播放器叫做VCD,紧张代替了兴奋,当大脑的意识渐渐恢复,才意识到自己的男根已经坚挺,在场的每个人均双手做遮掩状。那A片是欧美的,没有任何过度,极其放荡。
初四的时候,每个人都面临着升高中的巨大压力,班主任说98年参加中考的人数是历年最多的,我在暗自叹息自己的命运悲惨的同时也跟自己叫劲,心说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结果不如愿。200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班主任也说,2001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年最多的,还特意加上了一句,素质也是历年最高的。我的命运!
即便是在学习很紧张的初四,很多同学还是不忘补习自己的性知识。我很光荣的脱离了这个组织。初四的座位是按学习成绩排列的,学习好的同学自然坐在前面,教室后面成了不学无术者的天堂。女同学用头发遮住耳机摇头晃脑的听随身听,男同学则把不知从什么渠道买来的娱乐书籍外层包上“数理化学习辅导”的书皮尽情的挥霍时间,这书籍中当然包括八成字眼都是“啊”和“哦”之类的有色书籍,甚至很多同学的书皮都因为时间紧张弄反了。我在教室中的位置不太靠后,有时也实在禁不住诱惑想看一下这类书籍。在生理反应结束后,我都会想,写这个其实很简单的,只要多写一点啊和哦还有引号,破折号就行了……
多年后,当我熟知男女这点事的时候,突然觉得初中时候的紧张和刺激都没有了。A片也看了很多,即便是在疯狂也没有了第一次看时的接近窒息的感觉。北京有很多在各类市场边卖黄色岛版光碟的中年妇女,他们怀里的孩子学会的第一句话估计就是方言版的“要碟吗,要碟吗?”很多次,我想冲上去问她:有我当年看的那一套吗。可是是哪一套呢?我也说不清楚了。套用现在白领小资惯用的发嗲的口气去说,“我迷失了,我郁闷,我崩溃了”。
(2008.12.28)
昔日好友在Q上问我,最近忙吗?我说,忙,忙疯了。他问,忙什么呢?我说,录音、排练、演出。他说,哦,挺好的,生活很充实啊。我说,呵呵……
突然觉得跟那些曾经并肩在一起的儿时伙伴越来越远了,甚至谈话都这么简单。毕竟已经事过境迁,不同的追求和生活让本来熟悉的人变得陌生。2008年初,我呆在家里,等待录音,等待时间,等待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过往,是逃避吗?也许吧,以前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不得不去承受巨大的压力的时候,回忆也许是一种逃避的最好办法,但是在最累的时候回忆也许可以解压。
看以前写的东西,其实我一直在回忆,回忆所有的美好,什么时候美好呢,也许只有童年吧,虽然无知,虽然每天都必须上学,但是那些当时看上去痛苦的东西在今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幸福。于是,我想继续把童年的美好写下去,写到自己真的不愿去回忆了。
文字有时候会让人感动,我看了曾经写的“狐哥”的往事,一边在笑的时候不觉眼泪已经在眼眶中了,这是属于我的感动,属于我的童年,我们为什么为电视剧中别人的童年去感动去留泪,其实不就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往事吗,我决定写下去继续让自己感动。
1994年夏天行将结束的时候我顺利升入初中,那年我11岁,那所中学叫做“山铝二中”。当时的校风还算严谨,每个人似乎都在“国有企业”的约束下变得表面安静,学校处在一个地势很高的地方,那里的地名都用当时国有企业里分厂的名字来代替,“水泥厂”、“矿机”、“481”“501”等等。我所在中学的位置叫做“矿山”,听说那里最近已经荒凉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都在时间的吹打下进行着某种变化,郊区已经不再安静,环境已经不再优良,“矿山”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很多人。可悲的是“矿山”已经被掏空,它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记得离二中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坦克团,那曾经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仿佛那里很神圣,我也很羡慕家住在坦克团里的同学,似乎他们沾了军人父母的光,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很高大。无数次在上课的时候,听着坦克团里的炮声,思绪就随着巨大的声响走远了……
11岁的我没有太多的梦想,更没有烦恼,每天除了上学、放学就是打篮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青春期悄然到来。隔着眼睛片看着镜子中日渐高大的身体以及私处的变化,总是想找人分享一下可是又羞于颜面。
那时的友谊似乎是最坚实的,即使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旧会在我为难的时候挺身相助。王亮和老赵就在其中,两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在同一个城市里奔波,却很少相见,偶尔的伶仃大醉会让彼此都找到一点当时年少轻狂的感觉,只是少了我。
言归正传。初二的时候,对男女之间的事情已经多少有点了解,但是对于类似“孩子是怎么出生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但是又没有渠道得知,这个问题让当时的我大为不解。初二开始的时候,当我领到新书本的时候,在新书本特有的墨香味中吸引我的不是类似物理、化学、几何这样新开的课程,而是一本叫做《生理卫生》的书,教学大纲里还特意把这门课程当作了必修课。可是当我拿到新的课程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安排这门课程。在大为不解的同时,又不敢问班主任。尽管是这样,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已经在“课余时间”把这本书翻的滚瓜烂熟了,这本书比当时时兴的鸟山明的漫画更有吸引力。书中出现的类似“生殖器”、“乳房”、“月经”等词让我看得脸很红。在初二结束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学校专门抽出了一节课把《生理卫生》要考试的内容写到了黑板上供我们背诵,这项伟大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的体育老师。我还记得当时体育老师的表情,虽然很严肃但又有些无奈。结果这门课程无一人掉下80分,如果每个人都能拿出学习这门课程的精神去对待其他课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中考落榜。
那时上学有班车,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车程。父亲告诉我,当时他上学的时候,每天都是沿着那条向东延伸的铁路来完成。那条铁路成了他所有学生时光的回忆。
初三的一天,王亮很神秘的眼神告诉我,今天要早走,去一个叫李侃的同学家看点东西。我很好奇的问他什么东西,他说保密。结果下午的第三节活动课我放弃了打篮球的时间随着王亮走上了那条久违的铁路往家奔去,那是我第一次用如此快的速度在铁路上飞奔着,跑回家我的脚底被铁路上的石头块塥得生疼。
我还记得当时的目瞪口呆,原来男人和女人是要这样的,原来女人两腿之间没有那条会变硬的东西。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原来无数种的构想都是一种错误,最真实的画面摆在面前,我已经忘记了当时脚底的疼痛。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看A片,当时的播放器叫做VCD,紧张代替了兴奋,当大脑的意识渐渐恢复,才意识到自己的男根已经坚挺,在场的每个人均双手做遮掩状。那A片是欧美的,没有任何过度,极其放荡。
初四的时候,每个人都面临着升高中的巨大压力,班主任说98年参加中考的人数是历年最多的,我在暗自叹息自己的命运悲惨的同时也跟自己叫劲,心说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结果不如愿。200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班主任也说,2001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年最多的,还特意加上了一句,素质也是历年最高的。我的命运!
即便是在学习很紧张的初四,很多同学还是不忘补习自己的性知识。我很光荣的脱离了这个组织。初四的座位是按学习成绩排列的,学习好的同学自然坐在前面,教室后面成了不学无术者的天堂。女同学用头发遮住耳机摇头晃脑的听随身听,男同学则把不知从什么渠道买来的娱乐书籍外层包上“数理化学习辅导”的书皮尽情的挥霍时间,这书籍中当然包括八成字眼都是“啊”和“哦”之类的有色书籍,甚至很多同学的书皮都因为时间紧张弄反了。我在教室中的位置不太靠后,有时也实在禁不住诱惑想看一下这类书籍。在生理反应结束后,我都会想,写这个其实很简单的,只要多写一点啊和哦还有引号,破折号就行了……
多年后,当我熟知男女这点事的时候,突然觉得初中时候的紧张和刺激都没有了。A片也看了很多,即便是在疯狂也没有了第一次看时的接近窒息的感觉。北京有很多在各类市场边卖黄色岛版光碟的中年妇女,他们怀里的孩子学会的第一句话估计就是方言版的“要碟吗,要碟吗?”很多次,我想冲上去问她:有我当年看的那一套吗。可是是哪一套呢?我也说不清楚了。套用现在白领小资惯用的发嗲的口气去说,“我迷失了,我郁闷,我崩溃了”。
(200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