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飘香,经幡飞扬——记我的单车川藏之旅9(长期更新)
2011年7月22日 骑行第6天 康定-折多塘村 休整
早上起床收拾好后已经快十点了,大概是因为我俩本来就把今天当成休整了,所以并不怎么着急,毕竟就20公里,爬也爬到了。
出康定后便开始爬坡,波尔攻略里说过了康定骑车时屁股就不疼了,但我的屁股一挨车座还是觉得生疼生疼的,让我想起小学时有次没做完作业被老师打屁股后的感觉,好在在车座的蹂躏下,过了一会儿,屁股就麻木了,觉不出疼了。
大力的膝盖今天有缓解的迹象了,骑车时没有以前疼了,但还是不敢用力太猛。这时海拔已经渐渐高了,骑车感觉很费力,所以今天但凡有点陡的坡都逃过了被我俩“征服”的厄运。大约骑了8km后我们看见左边山沟里有一大片楼房时(榆林乡),右转开始驶向折多山。
这时候的海拔已经有3000米了,路边周围的树已经很稀疏了,海拔再高一点的山上呈现出一片高山草甸的景色,气温不高,汗水已经把内衣湿透了,偶尔一阵风吹过,冷飕飕的,我的高原反应姗姗来迟,感觉有点头晕犯困,蹬车时好像腿麻了似的使不上劲儿,不得不跟大力骑一会儿推一会儿。今天,我们第一次看到雪山,她就在我俩刚成功推上一个大上坡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静静地立在几座绿色的山峰之外。
第一次见到雪山,我万分激动,沉迷美景,深深陶醉,忘记疲劳,找到旅行的真谛了是不可能的,因为“咕咕”叫的肚子提醒我,午餐时间到,我现在需要的是大饼和榨菜,不是雪山(如果她果真是冰淇淋做的,我倒是不介意过去咬上一口。)。但当我把这个要求跟大力说了后,却被他严辞额拒绝了,理由是早上吃饭太晚,现在吃午饭身体不会把粮食百分百吸收了。我很无奈,粮食在他那,他说了算。
坐在坡顶休息了会儿,我俩看到一个哥们儿推着车子上来了,车子瘪瘪的驮包上罩着块蓝色的防雨罩。我跟他打招呼时才发现他脸色发白,无精打采,我一问才知,他感冒了,还有点发烧,但最主要的是他高原反应比较强烈,头疼的厉害,看到我俩便要鼓动我俩跟他一块搭车,我俩很委婉的拒绝了他的邀请,他也很委婉地拒绝了我给他的肌苷片(肌苷片虽然便宜,但用于缓解高原反应,请慎用!!!),考虑到此地不算偏僻,前距折多塘,后距康定都不太远,我俩便没有继续充当护草使者,留下他一人在路边等车,我俩继续前行。
又是一阵挥汗如雨后,我俩又成功推上一个大长坡,坡顶有一小块美丽的草地,草地上点缀着漂亮的小黄花和可爱的干牛粪,还有几块马扎大小的圆石头,看到牛粪后,大力终于抵抗不了饥饿的煎熬同意吃饭了。于是我俩停好车子,坐在石头上守着花朵和牛粪吃饭了。
当我咬第一口饼时,一辆皮卡开了过去,看到后车厢上放着的那辆有着蓝色防雨罩的单车,我俩便安心了。当我吃第一口榨菜时,又有几个骑友追了上来,看到我们在吃饭,领头的那个哥们儿诧异地问:“兄弟,你们怎么在这吃饭啊?”
我瞅了一眼旁边的几坨牛粪,心想,这牛粪都干了,看起来也不是很恶心啊,作为一名骑行者,那么讲究干嘛。于是我说:“走到这饿得走不动了么,就在这讲究着吃得了。”
“哦,这儿离折多塘还有多远啊?”他问。
“还有六七公里吧。”我答道。
“怎么会还有这么远……”他边嘀咕边转身上车走了。
吃饱饭后,我俩继续上路,打算一鼓作气干到折多塘,就在我俩跨上车子不久,这个一鼓作气还没开始鼓的时候,前面路口一转,那个名曰“折多塘”的小村庄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俩面前。
原来,我俩刚才就是在村头吃的饭啊!怪不得那个哥们儿觉得那么奇怪。
这个村子在一条上坡路上,村子里的房子沿着公路排列在路右边,左边是折多河冲刷出的小“峡谷”,谷地是长条状的草地,草地中间便是清澈的欢快奔腾的折多河。
进村第一家是个热闹的骑友客栈,门口不少骑友在晒太阳、吹牛、洗车、吃面包,很显然,偌“大”的客栈已经容不下两辆安静的单车了,我俩继续推车上坡,打算找个藏民家住。走了不远,两个站在路边的小孩朝我俩打招呼,看样子是姐弟俩,那个小女孩晃了晃手里的一块木板跟我俩说:“哥哥,到我们家住吧,我们家酥油茶是免费的。”
听到酥油茶两个字,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问道:“一晚上多少钱?”
“一个人25,管早饭和晚饭。”小男孩答道。
看到我俩还在犹豫,小女孩赶紧又强调了一遍他们家的优势:这个村子里只有她家酥油茶免费,其他家都是一块钱一碗。
其实有免费的茶,还是酥油的,这一条已经足以打动我那早就对酥油茶充满渴望的胃了,而现在的我基本上完全是靠胃来思考问题了,我其实只是在犹豫她能不能现在就让我先喝上一碗。
最终,我俩定下在这家住。这个藏民家有一座二层木头小楼的正房和一个当做厨房的偏房。正房一进门的屋子里有台冰柜摆在墙边,另一侧停着辆摩托车,中间是上楼的木梯,右边房间是卧室,左边房间是客厅,里面摆着两个沙发,还放着一个装着半盆炭灰的盆,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们的房间在楼上,抱着沉重的驮包上楼时踩在木梯上“咯吱咯吱”的响,好像要断了一样,放好驮包,两个小孩非得带我们去帐篷村玩。帐篷村是一个专门接待来往游客食宿的地方。
在去帐篷村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聊,这两个小孩大的是姐姐,叫苗琪霞(大力当即送她外号“苗大侠”),小的是弟弟,叫的穷,由于姐姐留过级,所以跟弟弟都在上小学四年级,他们的妈妈在离村子不远的工地上上班,爸爸是开车拉客的。
说话间,隐约间听到不远处传来高亢悠扬的藏歌,我们绕过一小片树林,一片很大的草地出现在眼前,草地上扎着十几个纹着五彩花纹的白色帐篷,其中一顶充当小卖部的帐篷外摆着两个大音响,正在放歌。草地两边是坡度很缓的山,中间是清澈的折多河,几只个头不大的小马儿在草地上狂奔,一头巨大的黑色牦牛一动不动的站在河中间静静的发呆,牦牛身后,远处的雪山上云雾缭绕。太阳仍然在强烈地挥洒光芒,照在草上,泛起一片白光,偶尔一阵风吹过,凉丝丝的风钻进衣服里,冻得我直打哆嗦。
草地上还有个小屋子,里面有个一直在转的大转经筒,小屋的地下是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溪水冲刷着一个带叶片的轮子,带动着转经筒转动。据说,经筒每转一圈,相当于诵读经筒上的经文一次,智慧的藏民成功的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为自己来祈福。
在草地上转了一圈,我们来到一顶帐篷里,跟两个藏族哥哥聊了会儿天,觉得时间不早了,我们便起身告辞了。
回到家里后,姐弟俩非得让我们帮他俩写作业,经不住他俩的软磨硬泡,我跟大力只好帮他俩抄生字表。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靠请吃雪糕让小伙伴帮我抄作业的小学时代。
到了傍晚,的穷的妈妈回来了,开始为我们做晚饭,的穷带着我跟大力上山上泡温泉。由于听信了的穷对路况的过分美化,我俩同意了酷爱推单车的他推着大力的车去,结果,当我跟大力轮流扛着单车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到达温泉后,已是大汗淋漓。早就泡在温泉里的几个骑友看到没带泳裤却扛着单车的我俩感到甚是不可思议,我俩在他们诧异的目光下默默地脱光了哆哆嗦嗦地滑进温泉。
这个温泉在山坡上的一条沟里,只有不到半个篮球场大,水不是很热,半躺在水里,倚着泉边的石板上,正好能看到远处的雪山,倒也是轻松惬意。但考虑到家里有米饭和酥油茶在召唤我的胃,泡了半个小时后,我俩便出水穿衣,扛起单车回家了。
晚饭虽然只是几碟家常炒菜,但比起我们之前吃的已经算是非常丰盛了,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的藏族妈妈一个劲儿对我们说“吃得饱饱的,吃得饱饱的。”非常热情。我连吃三大碗米饭,又连干了三大碗酥油茶,喝过酥油茶的人有的说好喝,有的说难喝,我第一次喝,味道很香,有点咸味,也有点甜味,感觉不错啊。
茶足饭饱之后,大力给他家做了个招牌,用的就是刚来时苗大侠手里挥舞的那块木板。
之后,在藏族妈妈的要求下,我俩教姐弟俩做算术题,我负责教的穷,大力教苗大侠。的穷这个小崽子很显然上课没认真听讲,都四年级了,基本的运算法则不懂,九九算数表背不熟,至于一些有简便算法的题更是不会。我一开始很耐心,但没教几个题就恨得我几乎想抽他了,不过这也难怪,听苗大侠说他们经常是上一天课就休一天的。虽然近几年政府对藏区的教育上投入很大,如免除牧民孩子上学一切费用,甚至还有午餐补助等等,但长久以来对教育的忽视不是单靠政府拨款就能完全解决的,提高藏区包括其他山区的教育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当我在纠结地给他讲一个式子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时,藏族妈妈拿着几根点着了的松树枝进来了,把它往那个炭盆一放,顿时,房间里浓烟滚滚,呛得我眼泪都出来了,这大概是用来驱虫的,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热泪盈眶地继续教书育人。
当我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地终于教会这个小家伙二十来道题时,他爸爸一身酒气的回来了,往沙发上一倒便睡着了,这时已经九点多了,我也困得不行了,就跟藏族妈妈说了声便上楼睡觉了。
短短一个下午,我俩就跟这两个小孩混得很熟了,尤其是大力,没想到这个中老年妇女之友还是个萝莉杀手,之后的路上,他经常接到苗大侠的骚扰电话,甚至就在我写这篇日志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跟我诉苦,跟我讲如何又在多么不恰当的时间接到苗大侠的电话云云。
早上起床收拾好后已经快十点了,大概是因为我俩本来就把今天当成休整了,所以并不怎么着急,毕竟就20公里,爬也爬到了。
出康定后便开始爬坡,波尔攻略里说过了康定骑车时屁股就不疼了,但我的屁股一挨车座还是觉得生疼生疼的,让我想起小学时有次没做完作业被老师打屁股后的感觉,好在在车座的蹂躏下,过了一会儿,屁股就麻木了,觉不出疼了。
大力的膝盖今天有缓解的迹象了,骑车时没有以前疼了,但还是不敢用力太猛。这时海拔已经渐渐高了,骑车感觉很费力,所以今天但凡有点陡的坡都逃过了被我俩“征服”的厄运。大约骑了8km后我们看见左边山沟里有一大片楼房时(榆林乡),右转开始驶向折多山。
![]() |
这时候的海拔已经有3000米了,路边周围的树已经很稀疏了,海拔再高一点的山上呈现出一片高山草甸的景色,气温不高,汗水已经把内衣湿透了,偶尔一阵风吹过,冷飕飕的,我的高原反应姗姗来迟,感觉有点头晕犯困,蹬车时好像腿麻了似的使不上劲儿,不得不跟大力骑一会儿推一会儿。今天,我们第一次看到雪山,她就在我俩刚成功推上一个大上坡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静静地立在几座绿色的山峰之外。
![]() |
第一次见到雪山 |
第一次见到雪山,我万分激动,沉迷美景,深深陶醉,忘记疲劳,找到旅行的真谛了是不可能的,因为“咕咕”叫的肚子提醒我,午餐时间到,我现在需要的是大饼和榨菜,不是雪山(如果她果真是冰淇淋做的,我倒是不介意过去咬上一口。)。但当我把这个要求跟大力说了后,却被他严辞额拒绝了,理由是早上吃饭太晚,现在吃午饭身体不会把粮食百分百吸收了。我很无奈,粮食在他那,他说了算。
坐在坡顶休息了会儿,我俩看到一个哥们儿推着车子上来了,车子瘪瘪的驮包上罩着块蓝色的防雨罩。我跟他打招呼时才发现他脸色发白,无精打采,我一问才知,他感冒了,还有点发烧,但最主要的是他高原反应比较强烈,头疼的厉害,看到我俩便要鼓动我俩跟他一块搭车,我俩很委婉的拒绝了他的邀请,他也很委婉地拒绝了我给他的肌苷片(肌苷片虽然便宜,但用于缓解高原反应,请慎用!!!),考虑到此地不算偏僻,前距折多塘,后距康定都不太远,我俩便没有继续充当护草使者,留下他一人在路边等车,我俩继续前行。
又是一阵挥汗如雨后,我俩又成功推上一个大长坡,坡顶有一小块美丽的草地,草地上点缀着漂亮的小黄花和可爱的干牛粪,还有几块马扎大小的圆石头,看到牛粪后,大力终于抵抗不了饥饿的煎熬同意吃饭了。于是我俩停好车子,坐在石头上守着花朵和牛粪吃饭了。
当我咬第一口饼时,一辆皮卡开了过去,看到后车厢上放着的那辆有着蓝色防雨罩的单车,我俩便安心了。当我吃第一口榨菜时,又有几个骑友追了上来,看到我们在吃饭,领头的那个哥们儿诧异地问:“兄弟,你们怎么在这吃饭啊?”
我瞅了一眼旁边的几坨牛粪,心想,这牛粪都干了,看起来也不是很恶心啊,作为一名骑行者,那么讲究干嘛。于是我说:“走到这饿得走不动了么,就在这讲究着吃得了。”
“哦,这儿离折多塘还有多远啊?”他问。
“还有六七公里吧。”我答道。
“怎么会还有这么远……”他边嘀咕边转身上车走了。
吃饱饭后,我俩继续上路,打算一鼓作气干到折多塘,就在我俩跨上车子不久,这个一鼓作气还没开始鼓的时候,前面路口一转,那个名曰“折多塘”的小村庄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俩面前。
原来,我俩刚才就是在村头吃的饭啊!怪不得那个哥们儿觉得那么奇怪。
这个村子在一条上坡路上,村子里的房子沿着公路排列在路右边,左边是折多河冲刷出的小“峡谷”,谷地是长条状的草地,草地中间便是清澈的欢快奔腾的折多河。
![]() |
![]() |
进村第一家是个热闹的骑友客栈,门口不少骑友在晒太阳、吹牛、洗车、吃面包,很显然,偌“大”的客栈已经容不下两辆安静的单车了,我俩继续推车上坡,打算找个藏民家住。走了不远,两个站在路边的小孩朝我俩打招呼,看样子是姐弟俩,那个小女孩晃了晃手里的一块木板跟我俩说:“哥哥,到我们家住吧,我们家酥油茶是免费的。”
听到酥油茶两个字,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问道:“一晚上多少钱?”
“一个人25,管早饭和晚饭。”小男孩答道。
看到我俩还在犹豫,小女孩赶紧又强调了一遍他们家的优势:这个村子里只有她家酥油茶免费,其他家都是一块钱一碗。
其实有免费的茶,还是酥油的,这一条已经足以打动我那早就对酥油茶充满渴望的胃了,而现在的我基本上完全是靠胃来思考问题了,我其实只是在犹豫她能不能现在就让我先喝上一碗。
最终,我俩定下在这家住。这个藏民家有一座二层木头小楼的正房和一个当做厨房的偏房。正房一进门的屋子里有台冰柜摆在墙边,另一侧停着辆摩托车,中间是上楼的木梯,右边房间是卧室,左边房间是客厅,里面摆着两个沙发,还放着一个装着半盆炭灰的盆,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们的房间在楼上,抱着沉重的驮包上楼时踩在木梯上“咯吱咯吱”的响,好像要断了一样,放好驮包,两个小孩非得带我们去帐篷村玩。帐篷村是一个专门接待来往游客食宿的地方。
![]() |
藏民家 |
![]() |
折多河 |
在去帐篷村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聊,这两个小孩大的是姐姐,叫苗琪霞(大力当即送她外号“苗大侠”),小的是弟弟,叫的穷,由于姐姐留过级,所以跟弟弟都在上小学四年级,他们的妈妈在离村子不远的工地上上班,爸爸是开车拉客的。
说话间,隐约间听到不远处传来高亢悠扬的藏歌,我们绕过一小片树林,一片很大的草地出现在眼前,草地上扎着十几个纹着五彩花纹的白色帐篷,其中一顶充当小卖部的帐篷外摆着两个大音响,正在放歌。草地两边是坡度很缓的山,中间是清澈的折多河,几只个头不大的小马儿在草地上狂奔,一头巨大的黑色牦牛一动不动的站在河中间静静的发呆,牦牛身后,远处的雪山上云雾缭绕。太阳仍然在强烈地挥洒光芒,照在草上,泛起一片白光,偶尔一阵风吹过,凉丝丝的风钻进衣服里,冻得我直打哆嗦。
![]() |
发呆的牦牛 |
![]() |
搞怪的的穷 |
草地上还有个小屋子,里面有个一直在转的大转经筒,小屋的地下是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溪水冲刷着一个带叶片的轮子,带动着转经筒转动。据说,经筒每转一圈,相当于诵读经筒上的经文一次,智慧的藏民成功的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为自己来祈福。
![]() |
水力驱动的转经筒 |
![]() |
![]() |
在帐篷村做客 |
![]() |
在草地上转了一圈,我们来到一顶帐篷里,跟两个藏族哥哥聊了会儿天,觉得时间不早了,我们便起身告辞了。
![]() |
的穷拍的,角度选的挺好 |
回到家里后,姐弟俩非得让我们帮他俩写作业,经不住他俩的软磨硬泡,我跟大力只好帮他俩抄生字表。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靠请吃雪糕让小伙伴帮我抄作业的小学时代。
![]() |
帮忙抄作业 |
![]() |
到了傍晚,的穷的妈妈回来了,开始为我们做晚饭,的穷带着我跟大力上山上泡温泉。由于听信了的穷对路况的过分美化,我俩同意了酷爱推单车的他推着大力的车去,结果,当我跟大力轮流扛着单车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到达温泉后,已是大汗淋漓。早就泡在温泉里的几个骑友看到没带泳裤却扛着单车的我俩感到甚是不可思议,我俩在他们诧异的目光下默默地脱光了哆哆嗦嗦地滑进温泉。
这个温泉在山坡上的一条沟里,只有不到半个篮球场大,水不是很热,半躺在水里,倚着泉边的石板上,正好能看到远处的雪山,倒也是轻松惬意。但考虑到家里有米饭和酥油茶在召唤我的胃,泡了半个小时后,我俩便出水穿衣,扛起单车回家了。
晚饭虽然只是几碟家常炒菜,但比起我们之前吃的已经算是非常丰盛了,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的藏族妈妈一个劲儿对我们说“吃得饱饱的,吃得饱饱的。”非常热情。我连吃三大碗米饭,又连干了三大碗酥油茶,喝过酥油茶的人有的说好喝,有的说难喝,我第一次喝,味道很香,有点咸味,也有点甜味,感觉不错啊。
茶足饭饱之后,大力给他家做了个招牌,用的就是刚来时苗大侠手里挥舞的那块木板。
![]() |
大力帮忙做的牌子 |
之后,在藏族妈妈的要求下,我俩教姐弟俩做算术题,我负责教的穷,大力教苗大侠。的穷这个小崽子很显然上课没认真听讲,都四年级了,基本的运算法则不懂,九九算数表背不熟,至于一些有简便算法的题更是不会。我一开始很耐心,但没教几个题就恨得我几乎想抽他了,不过这也难怪,听苗大侠说他们经常是上一天课就休一天的。虽然近几年政府对藏区的教育上投入很大,如免除牧民孩子上学一切费用,甚至还有午餐补助等等,但长久以来对教育的忽视不是单靠政府拨款就能完全解决的,提高藏区包括其他山区的教育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当我在纠结地给他讲一个式子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时,藏族妈妈拿着几根点着了的松树枝进来了,把它往那个炭盆一放,顿时,房间里浓烟滚滚,呛得我眼泪都出来了,这大概是用来驱虫的,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热泪盈眶地继续教书育人。
![]() |
这个呛人的盆啊 |
当我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地终于教会这个小家伙二十来道题时,他爸爸一身酒气的回来了,往沙发上一倒便睡着了,这时已经九点多了,我也困得不行了,就跟藏族妈妈说了声便上楼睡觉了。
短短一个下午,我俩就跟这两个小孩混得很熟了,尤其是大力,没想到这个中老年妇女之友还是个萝莉杀手,之后的路上,他经常接到苗大侠的骚扰电话,甚至就在我写这篇日志的前几天,他还打电话跟我诉苦,跟我讲如何又在多么不恰当的时间接到苗大侠的电话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