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德国电影鉴赏(二)
当代德国电影(2)
主讲:杨慧
日期:2012.3.9
整理:shininglove
百年德国电影
法西斯政治是德国社会历史和电影发展变迁的轴柱。百年内两次造成人类灾难,德国人对自己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和声誉很忧心忡忡。——赫尔措格
时间阶段
一.1919——1924 表现主义电影 折射法西斯政治前夜德国民族心态 表现主义默片:卡里加里博士
二.1933——1945 法西斯政治宣传片
电影是御用工具 内容:①抨击犹太人 ②反共(当时工人阶级共产党活跃)
举例: Leni Riefenstahl 《意志的胜利》
三.1945——1962 西德逃避十二年历史(纳粹文化的断裂;自身对文化的切断(美苏法英影响)),小市民幸福生活和田园故乡片
东德时期电影付缺
四.1962——1980 “新德国作家电影”时期——检讨父辈法西斯主义历史 民族心理中的战争伤痕
特点:1‘ 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深厚的社会历史反思内涵
2’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艺术形式
3‘意图建构新型电影文化
表现:①检讨父辈法西斯主义国民性
②揭露战争伤痕
③批判战后西德社会
④重寻个人、民族身份定位
⑤诘问人生意义
⑥无政府主义
艺术贡献:
1’将传统与现代派结合
2‘艺术与商业结合 →→→ 形成 独特风格
3’追求个人风格
新德国电影五杰
法斯宾德:深刻剖析各类人物的灵魂,寻找丑陋的德国国民性。擅长描述异己环境,镜头充分利用框架(门框、窗框)限制人的活动,继承“室内美学” 《玛丽布劳恩的婚姻》 《莉莉玛莲》
维姆文德斯:“人永远在途中” “公路片: 《德州巴黎》
在美军占领地区长大,受美国文化影响大。
赫尔措格:脚步丈量世界;宇宙俯瞰世界;在人类的狂热中寻觅孤独
《玻璃心》对演员进行催眠;《走近灰熊的人》影射自己与威胁力量搏斗 ;《陆上行舟》
新作 2011《死囚》 探讨死刑存废
施隆多夫:”没过多风格“”温和“”擅长各类题材“ 起步于法国新浪潮,后回国。擅于描写”社会多余的人“。
亚历山大·克鲁格:《向明天告别》《资本论》 ”新德国电影“最持久的革命者
五.90年代以降反叛”作者电影“,没有历史的空虚+靠近好莱坞:喜剧和商业片;批判现实的柏林学派;土耳其移民电影;反思纳粹、反思东德。
90年代以来 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背景
1.90年代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文化国界松动
2.全球进入文化消费时代:娱乐/喜剧
3.德国统一,冷战结束:悲喜剧气氛
4.东欧东德失业严重,对富裕梦的反思
5.反法西斯已半个世纪;对反思之反思
6.移民开始发言:双重文化身份的困惑
举例:《朗读者》的女主角”汉娜“与”汉娜·阿伦特“的关系;《帝国的末日》中客观的希特勒;新移民大多来自:土耳其、韩国、印尼、南斯拉夫、意大利(底层的外乡人)
《恐惧吞噬灵魂》中,法斯宾德最早描述外来移民 忘年恋 阿拉伯人
90年代后期,随着第二代移民的兴起。他们开始谋求①话语权②自我身份认同。
90年代德国电影艺术发展的脉络
1.喜剧片和商业片(小人物日常生活、同性恋、翻拍旧时代题材)
2.严肃的面对社会现实和历史
(柏林学派;反思历史:东德、纳粹历史、恐怖主义、移民题材)
发展阶段和题材
1.喜剧潮(衣柜里的男人、裸体、七个小矮人)
2.柏林学派+dogma95(遥远的曙光、夜间幽灵、内心生活)
3.反思东德(窃听风暴、再见列宁)
4.移民题材
5.反纳粹题材(浪潮)
艺术方面
·类型片:喜剧片、侦探片、大制作史诗片、战争片
·dogma95纪实风格:《曙光》
·后现代探索:《罗拉快跑》
·对话式《杀人犯》
·异国情调(土耳其移民片)《勇往直前》
1.轻曼的情与性——悲欢离合
喜剧潮:
①情爱喜剧片
爱情;两性关系;处理婚外恋(继85年《男人们》之后,在10年间此类喜剧成为德国喜剧的流行题材)
讨论爱情困惑、有性无爱。后现代主义→爱情是什么?
举例:《城市生活》
多丽丝·多利:喜剧化/严肃话题
1.中青年小人物的人生话题:庸常中透着对生活的反省、思考
2.喜剧化风格——基调是善意的
3.戏剧化影像和情节
②同性恋题材的幽默
至90年代末,喜剧片势头渐落
两个导演
1.Tom Tykwer 汤姆·提克威
《罗拉快跑》 关键词:1.绝对无常和偶然性;卡通人物般;2.时空的组合 传统和科技魔幻影像手段的结合 3.机智的艺术风格
2.Cardoline Link (卡罗琳·林克) 女导演
《走出寂静》 9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无处为家》 02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感伤与冷静的综合——面对现实
※西方美学理念变迁的哲学思想基础
马克思/弗洛伊德:人类直面现实;反对幻想;寻觅真理
尼采:缺乏必要的幻想,人类会颓败输给残酷的现实——超越现实
↓
dogma95:直面真实
追随dogma95美学理念的德国导演 主要人物
1.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代表作《内心的安全》2000 ”含蓄现实主义“;《风流女贼》:以成功为荣的社会中低层阶级的生存悲剧
2.托马斯·安德森 《遥远的曙光》
3.悲喜交加”怀旧风“——两德统一和东德题材
《窃听风暴》《再见列宁》《太阳大道》《《柏林在德国》《国家人民军》
东德人的生活:《快跑,快跑,蜗牛车》《诺言》
4.重看民族历史——重新审视纳粹题材和”红军团“恐怖主义历史
主题倾向
1.再现重大事件惨烈场面,讨伐纳粹罪行
2.避开直接评价纳粹历史,侧面控诉
3.从当今的历史距离,面对德国
举例:《希特勒自愿的刽子手》1996年出版
《埃米与雅阁尔》女同性恋 1998
《杀手老妈》:动作侦探片形式
《首相的精英少年》:32岁导演处女作
《索菲的最后一天》 故事”白玫瑰小组“
《白色海盗 》
《第九日》施隆多夫新作
《帝国的毁灭》
《玫瑰大街》:女性视角,女性痛苦
《母亲的勇气》:纳粹被百姓求生欲望打动
《男声合唱队》
5.酸甜苦辣在异乡——土耳其裔移民
1.费斯·阿金
2.托马斯·阿尔斯兰
艺术作品主题
a.个体的自我意识
b.移民的情结 ”绿卡问题
c.女性觉醒题材
d.与德国本土文化对话沟通的问题
6.其他:《罗拉快跑》《香水》 《第九朵云》(老年人性爱题材)《野蛮小子(青少年题材)
总结:商业,喜剧;不忘民族现实与历史
相关论文:法斯宾德之后——90年代以来的德国电影(杨慧)
115码dl:e7q9vg40# bepofkaq#
主讲:杨慧
日期:2012.3.9
整理:shininglove
百年德国电影
法西斯政治是德国社会历史和电影发展变迁的轴柱。百年内两次造成人类灾难,德国人对自己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和声誉很忧心忡忡。——赫尔措格
时间阶段
一.1919——1924 表现主义电影 折射法西斯政治前夜德国民族心态 表现主义默片:卡里加里博士
二.1933——1945 法西斯政治宣传片
电影是御用工具 内容:①抨击犹太人 ②反共(当时工人阶级共产党活跃)
举例: Leni Riefenstahl 《意志的胜利》
三.1945——1962 西德逃避十二年历史(纳粹文化的断裂;自身对文化的切断(美苏法英影响)),小市民幸福生活和田园故乡片
东德时期电影付缺
四.1962——1980 “新德国作家电影”时期——检讨父辈法西斯主义历史 民族心理中的战争伤痕
特点:1‘ 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深厚的社会历史反思内涵
2’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艺术形式
3‘意图建构新型电影文化
表现:①检讨父辈法西斯主义国民性
②揭露战争伤痕
③批判战后西德社会
④重寻个人、民族身份定位
⑤诘问人生意义
⑥无政府主义
艺术贡献:
1’将传统与现代派结合
2‘艺术与商业结合 →→→ 形成 独特风格
3’追求个人风格
新德国电影五杰
法斯宾德:深刻剖析各类人物的灵魂,寻找丑陋的德国国民性。擅长描述异己环境,镜头充分利用框架(门框、窗框)限制人的活动,继承“室内美学” 《玛丽布劳恩的婚姻》 《莉莉玛莲》
维姆文德斯:“人永远在途中” “公路片: 《德州巴黎》
在美军占领地区长大,受美国文化影响大。
赫尔措格:脚步丈量世界;宇宙俯瞰世界;在人类的狂热中寻觅孤独
《玻璃心》对演员进行催眠;《走近灰熊的人》影射自己与威胁力量搏斗 ;《陆上行舟》
新作 2011《死囚》 探讨死刑存废
施隆多夫:”没过多风格“”温和“”擅长各类题材“ 起步于法国新浪潮,后回国。擅于描写”社会多余的人“。
亚历山大·克鲁格:《向明天告别》《资本论》 ”新德国电影“最持久的革命者
![]() |
赫尔措格 |
![]() |
法斯宾德 |
![]() |
施隆多夫 |
![]() |
维姆文德斯 |
![]() |
亚历山大克鲁格 |
五.90年代以降反叛”作者电影“,没有历史的空虚+靠近好莱坞:喜剧和商业片;批判现实的柏林学派;土耳其移民电影;反思纳粹、反思东德。
90年代以来 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背景
1.90年代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文化国界松动
2.全球进入文化消费时代:娱乐/喜剧
3.德国统一,冷战结束:悲喜剧气氛
4.东欧东德失业严重,对富裕梦的反思
5.反法西斯已半个世纪;对反思之反思
6.移民开始发言:双重文化身份的困惑
举例:《朗读者》的女主角”汉娜“与”汉娜·阿伦特“的关系;《帝国的末日》中客观的希特勒;新移民大多来自:土耳其、韩国、印尼、南斯拉夫、意大利(底层的外乡人)
《恐惧吞噬灵魂》中,法斯宾德最早描述外来移民 忘年恋 阿拉伯人
90年代后期,随着第二代移民的兴起。他们开始谋求①话语权②自我身份认同。
90年代德国电影艺术发展的脉络
1.喜剧片和商业片(小人物日常生活、同性恋、翻拍旧时代题材)
2.严肃的面对社会现实和历史
(柏林学派;反思历史:东德、纳粹历史、恐怖主义、移民题材)
发展阶段和题材
1.喜剧潮(衣柜里的男人、裸体、七个小矮人)
2.柏林学派+dogma95(遥远的曙光、夜间幽灵、内心生活)
3.反思东德(窃听风暴、再见列宁)
4.移民题材
5.反纳粹题材(浪潮)
艺术方面
·类型片:喜剧片、侦探片、大制作史诗片、战争片
·dogma95纪实风格:《曙光》
·后现代探索:《罗拉快跑》
·对话式《杀人犯》
·异国情调(土耳其移民片)《勇往直前》
1.轻曼的情与性——悲欢离合
喜剧潮:
①情爱喜剧片
爱情;两性关系;处理婚外恋(继85年《男人们》之后,在10年间此类喜剧成为德国喜剧的流行题材)
讨论爱情困惑、有性无爱。后现代主义→爱情是什么?
举例:《城市生活》
多丽丝·多利:喜剧化/严肃话题
1.中青年小人物的人生话题:庸常中透着对生活的反省、思考
2.喜剧化风格——基调是善意的
3.戏剧化影像和情节
②同性恋题材的幽默
至90年代末,喜剧片势头渐落
两个导演
1.Tom Tykwer 汤姆·提克威
《罗拉快跑》 关键词:1.绝对无常和偶然性;卡通人物般;2.时空的组合 传统和科技魔幻影像手段的结合 3.机智的艺术风格
2.Cardoline Link (卡罗琳·林克) 女导演
《走出寂静》 9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无处为家》 02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感伤与冷静的综合——面对现实
※西方美学理念变迁的哲学思想基础
马克思/弗洛伊德:人类直面现实;反对幻想;寻觅真理
尼采:缺乏必要的幻想,人类会颓败输给残酷的现实——超越现实
↓
dogma95:直面真实
追随dogma95美学理念的德国导演 主要人物
1.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代表作《内心的安全》2000 ”含蓄现实主义“;《风流女贼》:以成功为荣的社会中低层阶级的生存悲剧
2.托马斯·安德森 《遥远的曙光》
3.悲喜交加”怀旧风“——两德统一和东德题材
《窃听风暴》《再见列宁》《太阳大道》《《柏林在德国》《国家人民军》
东德人的生活:《快跑,快跑,蜗牛车》《诺言》
4.重看民族历史——重新审视纳粹题材和”红军团“恐怖主义历史
主题倾向
1.再现重大事件惨烈场面,讨伐纳粹罪行
2.避开直接评价纳粹历史,侧面控诉
3.从当今的历史距离,面对德国
举例:《希特勒自愿的刽子手》1996年出版
《埃米与雅阁尔》女同性恋 1998
《杀手老妈》:动作侦探片形式
《首相的精英少年》:32岁导演处女作
《索菲的最后一天》 故事”白玫瑰小组“
《白色海盗 》
《第九日》施隆多夫新作
《帝国的毁灭》
《玫瑰大街》:女性视角,女性痛苦
《母亲的勇气》:纳粹被百姓求生欲望打动
《男声合唱队》
5.酸甜苦辣在异乡——土耳其裔移民
1.费斯·阿金
2.托马斯·阿尔斯兰
艺术作品主题
a.个体的自我意识
b.移民的情结 ”绿卡问题
c.女性觉醒题材
d.与德国本土文化对话沟通的问题
6.其他:《罗拉快跑》《香水》 《第九朵云》(老年人性爱题材)《野蛮小子(青少年题材)
总结:商业,喜剧;不忘民族现实与历史
相关论文:法斯宾德之后——90年代以来的德国电影(杨慧)
115码dl:e7q9vg40# bepofk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