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叠”有别
http://www.cicn.com.cn/content/2010-09/15/content_89867.htm
“迭”曾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规定“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迭”、“叠”于是恢复了原来的分工。也许由于这一改变未能做到“广而告之”的缘故,有些人“率由旧章”,于是出版物中“迭”、“叠”不分便成了常见病。比较多的是误“叠”为“迭”,如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考察石窟佛像的图书,书中共出现近百个“叠”字,无一例外全排成了“迭”;偶也有误“迭”为“叠”的,如把“忙不迭”写成“忙不叠”。
“迭”,代也,以此代彼,亦即交替、更迭。《说文解字》中关于“迭”字的释义是:“更迭也。”这是迭的本义。从字形来看,“迭”字是一个“失”字加一个走之旁。“失”有隐逸、消退义,走之旁则表示此去彼来,“更迭”义于此呼之欲出。凡更迭必为前后相承,由此又引申出接连的意思,如风波迭起、英才迭出,“迭”因此又可指数量繁多。“迭”的前面可加否定副词“不”,构成“不迭”一词,义为跟不上、来不及,如忙不迭、笑不迭。
“叠”,本作“曡”或“疊”,无论是哪一种写法,都可从字形上看出重叠的意思。这是叠的本义。民间游戏叠罗汉,桂林名胜叠彩山,成语“层峦叠嶂”、“叠床架屋”以及叠印、叠影、叠韵……都和叠的本义有关。“迭”为前后相承,这是从时间上着眼;“叠”则为上下相加,这是从空间上着眼。“叠”也指一种动作,如叠衣、叠被、叠纸,这种动作的结果正是使物体的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重叠起来,可见这仍是叠的本义的延伸。“叠”还可用作量词,但其对象必须是以重叠为特征的,如一叠文件、一叠报纸。
中国古代乐曲中有《阳关三叠》。这里的“叠”也是量词,指咏唱的次数。据说这首乐曲就是王维的《渭城曲》,因其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遂成了乐府送别的传统曲目。为什么称其为“三叠”呢?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全诗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苏轼在《论三叠歌法》中则称见到了《阳关三叠》的古本,根据他的说法,除“第一句不叠”外,其余三句都重复咏唱,“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是诗叠还是句叠,我们且不去管它,重复咏唱则是无疑的,故《阳关三叠》也不能写成《阳关三迭》。
有次检查出版物编校质量,为“一叠声”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应作“一迭声”。查《汉语大词典》,“一叠声”、“一迭声”兼收,但以“一叠声”为主条。从“一迭声”的书证可以看出,这个“迭”字原是“叠”字简化留下的遗迹。“一叠声”亦作“一叠连声”。声音并非物体,本来是无法重叠的,但因为说得太急,给人一句叠着一句的感觉。可见,这个“叠”字是极富想象力的。
□郝铭鉴
“迭”曾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规定“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迭”、“叠”于是恢复了原来的分工。也许由于这一改变未能做到“广而告之”的缘故,有些人“率由旧章”,于是出版物中“迭”、“叠”不分便成了常见病。比较多的是误“叠”为“迭”,如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考察石窟佛像的图书,书中共出现近百个“叠”字,无一例外全排成了“迭”;偶也有误“迭”为“叠”的,如把“忙不迭”写成“忙不叠”。
“迭”,代也,以此代彼,亦即交替、更迭。《说文解字》中关于“迭”字的释义是:“更迭也。”这是迭的本义。从字形来看,“迭”字是一个“失”字加一个走之旁。“失”有隐逸、消退义,走之旁则表示此去彼来,“更迭”义于此呼之欲出。凡更迭必为前后相承,由此又引申出接连的意思,如风波迭起、英才迭出,“迭”因此又可指数量繁多。“迭”的前面可加否定副词“不”,构成“不迭”一词,义为跟不上、来不及,如忙不迭、笑不迭。
“叠”,本作“曡”或“疊”,无论是哪一种写法,都可从字形上看出重叠的意思。这是叠的本义。民间游戏叠罗汉,桂林名胜叠彩山,成语“层峦叠嶂”、“叠床架屋”以及叠印、叠影、叠韵……都和叠的本义有关。“迭”为前后相承,这是从时间上着眼;“叠”则为上下相加,这是从空间上着眼。“叠”也指一种动作,如叠衣、叠被、叠纸,这种动作的结果正是使物体的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重叠起来,可见这仍是叠的本义的延伸。“叠”还可用作量词,但其对象必须是以重叠为特征的,如一叠文件、一叠报纸。
中国古代乐曲中有《阳关三叠》。这里的“叠”也是量词,指咏唱的次数。据说这首乐曲就是王维的《渭城曲》,因其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遂成了乐府送别的传统曲目。为什么称其为“三叠”呢?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全诗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苏轼在《论三叠歌法》中则称见到了《阳关三叠》的古本,根据他的说法,除“第一句不叠”外,其余三句都重复咏唱,“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是诗叠还是句叠,我们且不去管它,重复咏唱则是无疑的,故《阳关三叠》也不能写成《阳关三迭》。
有次检查出版物编校质量,为“一叠声”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应作“一迭声”。查《汉语大词典》,“一叠声”、“一迭声”兼收,但以“一叠声”为主条。从“一迭声”的书证可以看出,这个“迭”字原是“叠”字简化留下的遗迹。“一叠声”亦作“一叠连声”。声音并非物体,本来是无法重叠的,但因为说得太急,给人一句叠着一句的感觉。可见,这个“叠”字是极富想象力的。
□郝铭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