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法学派
阿拉伯语法学的一个重要流派8世纪产生于伊拉克
的库法城。创始人 'A.H.凯萨依(731~806),是古兰经
训读学的七大名家之一,担任过阿拔斯朝三代哈里发的
国师。库法的阿拉伯语法学研究曾落后于南方的巴士拉,
但凯萨依首先南下向巴士拉学者求教,再发展自己的语
法体系,形成了与巴士拉学派长期对峙的局面。
库法派学者不像巴士拉学派那样强调语言的普遍性
和阿拉伯语的基本规律,而强调语言的特殊性和阿拉伯
语的特异现象。他们力图发现新规律,以动摇巴士拉学
派的理论基础,从而另建一个阿拉伯语法体系。为此,他
们扩大语言研究的范围,把那些非典型部族以及与外族
接触频繁的部族的语言、一些似乎无权威性的史话、一
些晚期的诗歌等等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着重对《古兰经》
中的特异词句进行分析。结果在格位理论、词的分类及
其派生关系等许多根本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与巴士拉学
派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阿拉伯语言学家伊本·安
巴里(1119~1181)在他的《异议公判》一书中记述了这
类分歧,共有121处之多。
库法学派的著名首领是凯萨依的学生法拉 ( 761~
822)。他对库法学派语法体系的确定作出很大贡献。他
的主要语法著作是研究句法的,名为《界限》,这部书
用了16年时间才写成。后代学者认为法拉的特色是比较
讲求哲理。
与巴士拉学派相比,库法学派的理论有明显的局限
性,逻辑上也不甚严密,但它的兴起却为阿拉伯语法学
延续千年的论争揭开了序幕。100年后,巴格达学者吸收
库法学派的长处来弥补巴士拉学派的不足,组成了第3学
派──巴格达学派。
(张甲民)
的库法城。创始人 'A.H.凯萨依(731~806),是古兰经
训读学的七大名家之一,担任过阿拔斯朝三代哈里发的
国师。库法的阿拉伯语法学研究曾落后于南方的巴士拉,
但凯萨依首先南下向巴士拉学者求教,再发展自己的语
法体系,形成了与巴士拉学派长期对峙的局面。
库法派学者不像巴士拉学派那样强调语言的普遍性
和阿拉伯语的基本规律,而强调语言的特殊性和阿拉伯
语的特异现象。他们力图发现新规律,以动摇巴士拉学
派的理论基础,从而另建一个阿拉伯语法体系。为此,他
们扩大语言研究的范围,把那些非典型部族以及与外族
接触频繁的部族的语言、一些似乎无权威性的史话、一
些晚期的诗歌等等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着重对《古兰经》
中的特异词句进行分析。结果在格位理论、词的分类及
其派生关系等许多根本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与巴士拉学
派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阿拉伯语言学家伊本·安
巴里(1119~1181)在他的《异议公判》一书中记述了这
类分歧,共有121处之多。
库法学派的著名首领是凯萨依的学生法拉 ( 761~
822)。他对库法学派语法体系的确定作出很大贡献。他
的主要语法著作是研究句法的,名为《界限》,这部书
用了16年时间才写成。后代学者认为法拉的特色是比较
讲求哲理。
与巴士拉学派相比,库法学派的理论有明显的局限
性,逻辑上也不甚严密,但它的兴起却为阿拉伯语法学
延续千年的论争揭开了序幕。100年后,巴格达学者吸收
库法学派的长处来弥补巴士拉学派的不足,组成了第3学
派──巴格达学派。
(张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