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衣
蝶衣到底是什麼樣的角啊?單單是一個風華絕代?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
四爺說蝶衣的技藝爐火純青,有幾次他仿佛就見著了虞姬。不知道他知不知道蝶衣不是在演戲,那只是他的真魂在輕輕低吟淺唱著他的愛與執念,借著這華美的皮囊,有驚豔之美,有動魄之感。
蝶衣愛著小樓,他的霸王。小樓是怎麼樣的人,這樣的愛合不合理、值不值得,這些疑問在蝶衣的世界裏都是不存在、不成立的。何況,那時的小樓確實值得愛,是熱心腸的義氣漢子,是蝶衣天地裏的頂天柱。對於蝶衣的愛,小樓雖沒道破,但也曉得,只是他的世界,也許更加“健全”,沒有過多的癡與妄想,有的是對現世安穩的渴求。其實,從開始到結束,蝶衣也沒有多少的貪婪放肆,他只是守著他的那個溫暖的、單純到可憐的願望——與師兄一起唱戲,唱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分鐘都不行。外面的紛紛擾擾、亂世浮沉都與他們無關,他們只管相守著,唱完戲,照樣拿他們那份銀子。
我很想問,蝶衣的這個願望,究竟有多癡心妄想,多傷天害理?是極單純的人才會想做得極單純的事。這樣的念頭放在世道上,卻成了妄念,是和世道過不去。小樓說,蝶衣是不瘋魔不成活,但是,蝶衣至情至性,就是瘋魔?世人隱忍地、委屈地、逢迎地百般“討好”世道,就是再正常不過?
蝶衣的世界很簡單,京劇和師兄,和師兄一起唱京劇。但世道卻很複雜,民國、日軍侵華、中華民國、中國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個動盪不安、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是一個強調政治身份的時代。它可以把一個人捧在手心裏奉為至寶,瞬間又狠心把他撕成千萬條碎片,任黑洞把他吞噬了去;它可以給你言論自由,但事實上它也喜歡暗殺和文字獄;它宣揚自由與民主,但是也帶來了無盡的困惑與愚昧。在這樣的世道裏,這樣的蝶衣是過不好日子的。
小樓被日本人逮捕了,日本人釋放他的條件是讓蝶衣來為他們唱戲。蝶衣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即使放在現在這樣的做法許多人也不能諒解,但是在蝶衣的價值世界裏這樣的選擇卻正常的很。比起師兄,為日本人唱戲有什麼了不起呢?日本人也許討厭,但對日本人的討厭總抵得過對師兄的愛?倒是說,也許對日本人的討厭也只是平面意義的,發現了青木懂戲、懂他後,他很高興,他希望青木能把京劇傳到日本去,這是他對京劇的心願,他對京劇的愛倒是活生生的。解放後,流行新戲劇的時候,蝶衣在集體討論時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贊成新戲劇,沒有了以前的行頭和道具,就沒有意境,沒有了京劇的精髓。他只是說他所想,他說得也是對的,但可惜他不知道,這樣的集體討論不需要個人意志,只需要盲從和崇拜;他那一片對京劇的冰心是擺明和現實實行的政策過不去。但,說到底,與世道對著來,那又如何?他的思維裏面,沒有雜質,沒有計較,只是執念。而且,傷蝶衣最深得從來也不是世道,就像傷虞姬的從來不是漢國,是霸王。
本來蝶衣的生活還算圓滿的,有師兄和京劇。但是,有一天,一個女人的出現仿佛破壞了他的一切,那個女人自有她的驚心動魄之處,她的名字叫菊仙。蝶衣恨死了菊仙,原因又最簡單不過,菊仙起初也不信任蝶衣來著,她覺著他是小樓的禍心,讓她整日價不踏實。但這樣子的一個情敵,這樣令蝶衣恨到骨子裏去的一個女人,卻給了蝶衣母親的感覺,給了蝶衣最後的信任和堅守。一開始當然是格格不入,抵觸再抵觸。但從蝶衣救了小樓,反而被小樓唾棄的那一刻起,菊仙看蝶衣的眼神就不同了,那裏面有尊重。其後蝶衣經歷大大小小的磨難,菊仙總是會默默付出著,也許是為了小樓,也許只是單純地關懷著蝶衣。蝶衣落獄時,菊仙在小樓也無法的時候救了蝶衣,蝶衣卻寧死也沒領這情,他心高氣傲,他也不愧於自己,相信什麼就是什麼,況且離了小樓生命對他也是可有可無的了;後來蝶衣戒毒癮時,那樣淋漓地痛苦著,小樓守著他,菊仙也給他母親般的擁抱。最後,蝶衣被所有人唾棄,被小樓背叛,一無所有,眼神空洞之際,只有菊仙守著他那把比生命還重的劍,最後那一眸回首,那一個給蝶衣的眼神,有多少沉重的憐憫和絕望。蝶衣遇到菊仙是幸還是不幸?若說不幸,也是,她搶走了他的生命的霸王;若說幸,也是,她給了他生命中的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愛。這對情敵,真真有趣,真真傾城。
我本是男兒郎,又豈是女嬌娃?
我本是女嬌娃,又怎是男兒郎?
一句戲詞,是蝶衣一生的轉折;
霸王別姬
一出戲,是蝶衣一生的寫照;
人生如戲?
如果戲裏的靈魂是這麼的純、這麼的靈性,如果能向蝶衣那樣絢爛,那樣飛蛾撲火,那樣徹骨地沉淪、徹骨地愛恨,活在戲中又何如?
但是,那最後的那份絕望,空穀傳響,令我心有戚戚然焉......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
四爺說蝶衣的技藝爐火純青,有幾次他仿佛就見著了虞姬。不知道他知不知道蝶衣不是在演戲,那只是他的真魂在輕輕低吟淺唱著他的愛與執念,借著這華美的皮囊,有驚豔之美,有動魄之感。
蝶衣愛著小樓,他的霸王。小樓是怎麼樣的人,這樣的愛合不合理、值不值得,這些疑問在蝶衣的世界裏都是不存在、不成立的。何況,那時的小樓確實值得愛,是熱心腸的義氣漢子,是蝶衣天地裏的頂天柱。對於蝶衣的愛,小樓雖沒道破,但也曉得,只是他的世界,也許更加“健全”,沒有過多的癡與妄想,有的是對現世安穩的渴求。其實,從開始到結束,蝶衣也沒有多少的貪婪放肆,他只是守著他的那個溫暖的、單純到可憐的願望——與師兄一起唱戲,唱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分鐘都不行。外面的紛紛擾擾、亂世浮沉都與他們無關,他們只管相守著,唱完戲,照樣拿他們那份銀子。
我很想問,蝶衣的這個願望,究竟有多癡心妄想,多傷天害理?是極單純的人才會想做得極單純的事。這樣的念頭放在世道上,卻成了妄念,是和世道過不去。小樓說,蝶衣是不瘋魔不成活,但是,蝶衣至情至性,就是瘋魔?世人隱忍地、委屈地、逢迎地百般“討好”世道,就是再正常不過?
蝶衣的世界很簡單,京劇和師兄,和師兄一起唱京劇。但世道卻很複雜,民國、日軍侵華、中華民國、中國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個動盪不安、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是一個強調政治身份的時代。它可以把一個人捧在手心裏奉為至寶,瞬間又狠心把他撕成千萬條碎片,任黑洞把他吞噬了去;它可以給你言論自由,但事實上它也喜歡暗殺和文字獄;它宣揚自由與民主,但是也帶來了無盡的困惑與愚昧。在這樣的世道裏,這樣的蝶衣是過不好日子的。
小樓被日本人逮捕了,日本人釋放他的條件是讓蝶衣來為他們唱戲。蝶衣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即使放在現在這樣的做法許多人也不能諒解,但是在蝶衣的價值世界裏這樣的選擇卻正常的很。比起師兄,為日本人唱戲有什麼了不起呢?日本人也許討厭,但對日本人的討厭總抵得過對師兄的愛?倒是說,也許對日本人的討厭也只是平面意義的,發現了青木懂戲、懂他後,他很高興,他希望青木能把京劇傳到日本去,這是他對京劇的心願,他對京劇的愛倒是活生生的。解放後,流行新戲劇的時候,蝶衣在集體討論時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贊成新戲劇,沒有了以前的行頭和道具,就沒有意境,沒有了京劇的精髓。他只是說他所想,他說得也是對的,但可惜他不知道,這樣的集體討論不需要個人意志,只需要盲從和崇拜;他那一片對京劇的冰心是擺明和現實實行的政策過不去。但,說到底,與世道對著來,那又如何?他的思維裏面,沒有雜質,沒有計較,只是執念。而且,傷蝶衣最深得從來也不是世道,就像傷虞姬的從來不是漢國,是霸王。
本來蝶衣的生活還算圓滿的,有師兄和京劇。但是,有一天,一個女人的出現仿佛破壞了他的一切,那個女人自有她的驚心動魄之處,她的名字叫菊仙。蝶衣恨死了菊仙,原因又最簡單不過,菊仙起初也不信任蝶衣來著,她覺著他是小樓的禍心,讓她整日價不踏實。但這樣子的一個情敵,這樣令蝶衣恨到骨子裏去的一個女人,卻給了蝶衣母親的感覺,給了蝶衣最後的信任和堅守。一開始當然是格格不入,抵觸再抵觸。但從蝶衣救了小樓,反而被小樓唾棄的那一刻起,菊仙看蝶衣的眼神就不同了,那裏面有尊重。其後蝶衣經歷大大小小的磨難,菊仙總是會默默付出著,也許是為了小樓,也許只是單純地關懷著蝶衣。蝶衣落獄時,菊仙在小樓也無法的時候救了蝶衣,蝶衣卻寧死也沒領這情,他心高氣傲,他也不愧於自己,相信什麼就是什麼,況且離了小樓生命對他也是可有可無的了;後來蝶衣戒毒癮時,那樣淋漓地痛苦著,小樓守著他,菊仙也給他母親般的擁抱。最後,蝶衣被所有人唾棄,被小樓背叛,一無所有,眼神空洞之際,只有菊仙守著他那把比生命還重的劍,最後那一眸回首,那一個給蝶衣的眼神,有多少沉重的憐憫和絕望。蝶衣遇到菊仙是幸還是不幸?若說不幸,也是,她搶走了他的生命的霸王;若說幸,也是,她給了他生命中的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愛。這對情敵,真真有趣,真真傾城。
我本是男兒郎,又豈是女嬌娃?
我本是女嬌娃,又怎是男兒郎?
一句戲詞,是蝶衣一生的轉折;
霸王別姬
一出戲,是蝶衣一生的寫照;
人生如戲?
如果戲裏的靈魂是這麼的純、這麼的靈性,如果能向蝶衣那樣絢爛,那樣飛蛾撲火,那樣徹骨地沉淪、徹骨地愛恨,活在戲中又何如?
但是,那最後的那份絕望,空穀傳響,令我心有戚戚然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