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确定的3月19日杭州大剧院管风琴音乐会演出曲目
经与杭州大剧院的协调,3月19日管风琴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做了微调,初步确定为:
1、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
(管风琴与合唱)
2、Pie Jesu 韦伯
(管风琴与合唱)
3、Ave Maria J.S.Bach/Gounod
圣母颂 巴赫/古诺
4、Toccata et Fuga d-minor BWV 565 J.S. Bach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巴赫
5、Cantata BWV 147-10 J.S. Bach
康塔塔 巴赫
中场休息
6、Concerto a-Moll,BWV593 A. Vivaldi/J. S.Bach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巴赫改编自维瓦尔第
7、江南民歌
8、Concerto No.6 Op.4 G.F.Handel
第六协奏曲 韩德尔
Andante (allegro)--Larghetto--Allegro (moderato)
(管风琴与乐队)
10、Adagio Albinoni-Giazotto
柔板 阿尔比诺尼/贾佐托
(管风琴与乐队)
部分曲目介绍:
1、《圣母颂》,这是法国作曲家古诺(Charles Gounod,1818-1893)在德国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一百年前为自己的孩子平时练习键盘乐器而作《十二平均律曲集》其中一首的基础上创作,成为古诺最流行的代表作。
2、《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是巴赫23岁时创作的管风琴作品。当时年青的巴赫十分景仰生活在德国北部吕贝克管风琴大师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1637-1707),曾经徒步200英里去聆听他的演奏。年迈的克斯特胡德也对年轻人寄予厚望,传授管风琴的演奏和创作技巧。后来当远在家乡的巴赫听到尊敬的老师克斯特胡德去世的消息,十分惊讶,创作了这部作品。作品的开始的托卡塔给人震撼,表达了巴赫对老师去世的震惊和悲痛,作品发展到赋格阶段展现了巴赫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技巧,但是这个赋格却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成为管风琴作品中最伟大的作品,是每一位管风琴家必须演奏的经典作品。
3、《康塔塔》,巴赫一生以康塔塔形式创作了众多的声乐作品。编号为BWV147的第10首非常著名,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出活动中,这次演出的是管风琴演奏版本。
4、《a-小调协奏曲》,是巴赫将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双小提琴协奏曲“和谐的灵感”,RV 522》改编成为管风琴的作品,编号为BWV593。巴赫在自己的创作中十分重视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优秀作品的演奏风格,并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这部作品就是突出一例。
5、《第六协奏曲》,是德裔英国作曲家韩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为管风琴与乐队创作的一部协奏曲,编号:HWV 294。韩德尔与巴赫同为巴洛克时期颠峰时期伟大作曲家。
6、《柔板》,是贾佐托整理二战被毁的图书馆中发现并出版的阿尔比诺尼(Tomaso Albinoni. 1671-1750)作品。阿尔比诺尼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主要创作的是歌剧,但他的这部《柔板》却是家喻户晓的作品。
1、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
(管风琴与合唱)
2、Pie Jesu 韦伯
(管风琴与合唱)
3、Ave Maria J.S.Bach/Gounod
圣母颂 巴赫/古诺
4、Toccata et Fuga d-minor BWV 565 J.S. Bach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巴赫
5、Cantata BWV 147-10 J.S. Bach
康塔塔 巴赫
中场休息
6、Concerto a-Moll,BWV593 A. Vivaldi/J. S.Bach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巴赫改编自维瓦尔第
7、江南民歌
8、Concerto No.6 Op.4 G.F.Handel
第六协奏曲 韩德尔
Andante (allegro)--Larghetto--Allegro (moderato)
(管风琴与乐队)
10、Adagio Albinoni-Giazotto
柔板 阿尔比诺尼/贾佐托
(管风琴与乐队)
部分曲目介绍:
1、《圣母颂》,这是法国作曲家古诺(Charles Gounod,1818-1893)在德国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一百年前为自己的孩子平时练习键盘乐器而作《十二平均律曲集》其中一首的基础上创作,成为古诺最流行的代表作。
2、《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是巴赫23岁时创作的管风琴作品。当时年青的巴赫十分景仰生活在德国北部吕贝克管风琴大师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1637-1707),曾经徒步200英里去聆听他的演奏。年迈的克斯特胡德也对年轻人寄予厚望,传授管风琴的演奏和创作技巧。后来当远在家乡的巴赫听到尊敬的老师克斯特胡德去世的消息,十分惊讶,创作了这部作品。作品的开始的托卡塔给人震撼,表达了巴赫对老师去世的震惊和悲痛,作品发展到赋格阶段展现了巴赫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技巧,但是这个赋格却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成为管风琴作品中最伟大的作品,是每一位管风琴家必须演奏的经典作品。
3、《康塔塔》,巴赫一生以康塔塔形式创作了众多的声乐作品。编号为BWV147的第10首非常著名,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出活动中,这次演出的是管风琴演奏版本。
4、《a-小调协奏曲》,是巴赫将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双小提琴协奏曲“和谐的灵感”,RV 522》改编成为管风琴的作品,编号为BWV593。巴赫在自己的创作中十分重视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优秀作品的演奏风格,并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这部作品就是突出一例。
5、《第六协奏曲》,是德裔英国作曲家韩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为管风琴与乐队创作的一部协奏曲,编号:HWV 294。韩德尔与巴赫同为巴洛克时期颠峰时期伟大作曲家。
6、《柔板》,是贾佐托整理二战被毁的图书馆中发现并出版的阿尔比诺尼(Tomaso Albinoni. 1671-1750)作品。阿尔比诺尼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主要创作的是歌剧,但他的这部《柔板》却是家喻户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