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1.什么是理性思维?先定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分析问题。不能边分析边定标准。也不能随意选用趁手的标准。那只会让你什么都能“证明”,给人构陷定罪可以用,追求真相不能用。
2.成百上千条质疑,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他们之间是互相矛盾的。质疑A所依据的标准A,可以否定质疑B,标准B,可以否定质疑C。它们之间是个互相抵消的关系。
3.严格使用逻辑判断问题,不要陷入逻辑陷阱,多用等价逆否命题的方式思考。
4.如果存在某种社会性的“质疑气氛”,认识真相的人要想办法摆脱它。它是通过话语权,大众心理的控制产生的。如果你是受害人,表现得轻松,想办法消解质疑气氛。如果你做不到,就指出其手法。如果你还是做不到,就沉默。不要指望在这种气氛下自证清白。
5.过于耸人听闻的命题,在没有惊人的证据之前,不要相信。越耸人听闻,就越假。想证明,就需要越强有力的证据。
6.如果一个人,已经开始控制信息,故意忽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那么这不是什么追求真相,而是掐架和专案组。
7.诉诸专业壁垒和诉诸权威前,不要轻易信息,要想:发言者的专业性如何?其专业能力与问题是否相关?它是不是有信誉?它是一个中立的个人和组织么?
8.诉诸生活差异,是一个典型的诡辩手法。它采用的是一个概率技巧——任何事件上,总有人的生活体验与我的质疑相符。只要相符得多,总能命中一些人的内心。识别不了这个诡辩,你就成为算命先生的俘虏。
9.舆论辩论的输赢依靠的是:事实、逻辑、话语权的结合。光有证据,不了解大众心理和传播手段,没用。
10.最后一个问题:老方这些手法,只用在方韩战之中吗?
2.成百上千条质疑,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他们之间是互相矛盾的。质疑A所依据的标准A,可以否定质疑B,标准B,可以否定质疑C。它们之间是个互相抵消的关系。
3.严格使用逻辑判断问题,不要陷入逻辑陷阱,多用等价逆否命题的方式思考。
4.如果存在某种社会性的“质疑气氛”,认识真相的人要想办法摆脱它。它是通过话语权,大众心理的控制产生的。如果你是受害人,表现得轻松,想办法消解质疑气氛。如果你做不到,就指出其手法。如果你还是做不到,就沉默。不要指望在这种气氛下自证清白。
5.过于耸人听闻的命题,在没有惊人的证据之前,不要相信。越耸人听闻,就越假。想证明,就需要越强有力的证据。
6.如果一个人,已经开始控制信息,故意忽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那么这不是什么追求真相,而是掐架和专案组。
7.诉诸专业壁垒和诉诸权威前,不要轻易信息,要想:发言者的专业性如何?其专业能力与问题是否相关?它是不是有信誉?它是一个中立的个人和组织么?
8.诉诸生活差异,是一个典型的诡辩手法。它采用的是一个概率技巧——任何事件上,总有人的生活体验与我的质疑相符。只要相符得多,总能命中一些人的内心。识别不了这个诡辩,你就成为算命先生的俘虏。
9.舆论辩论的输赢依靠的是:事实、逻辑、话语权的结合。光有证据,不了解大众心理和传播手段,没用。
10.最后一个问题:老方这些手法,只用在方韩战之中吗?
如意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困在算法里的盆哥》
- 严防死守
- 眼霜记
- 关于克劳斯和小美的故事
- 古龙与王家卫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