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真实
今天我想要谈谈真实。在这片文章里,我所说的真实将尤其指向历史真相,也就是历史的真实。
这么一解释,似乎就不得不先说说,为什么我们要有历史。在继续往下写之前,我特地在网上就这个问题搜索了一番,找到了不少结果。最主要的观点自然如《资治通鉴》这本书的名字所讲,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免今后多走弯路。我当然不反对这样的历史观,也认可这是读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比如金观涛通过研究中国历史就得出了“超稳定结构”这一观点。这个学说对于未来那些想要跳出这个“超稳定结构”的中国人来说自然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我个人感觉,这样一种看待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还是有太重的功利色彩。对那些对宏大叙述不感兴趣,一辈子就想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来说,历史还有什么意义?
我说,历史之中有真相(有真实)——或许历史情节对普通人没有太大意义,但真实则一定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意义——没错,我说的是历史的真实,发生在别人、死了的人身上的真实。
在构思这个题目的时候,正好今天在微博上看见我非常敬重的崔卫平女士所发的一条微博:真实所受到的胁迫,比人们能够想象的,要严重得多。除了权力,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阻碍人们走进真实。真实与自由谁最重要?我看是前者。有真实代表有自由,没有真实,哪来自由?身处不真实中,乃身处不自由之中。从不真实中走出来,才是走向自由。
正好,另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刘苏里先生回应了这条微博:自由是真实的沃土,没有自由,不可能培育出真实。(随后崔卫平女士回应:对于真实的爱好,可以培养对于自由的爱好。不是为了真实的个性,说真话,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拿自由干什么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我认为自由是人类社会归根结底的追求。对于“自由“和”真实“我认为或许不应该急着给它们排序,因为我感觉它们并不完全是一个范畴内的事物,如果非要打个比喻,“自由”和“真实”就像是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两个国王,它们各自统领自己的领域——当然,他们也都爱好和平。
还是来说真实。真实是种信息流,终日包裹我们。通过读取这些信息,我们在生活中做出选择,走上更为“合理”的道路。真实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性是因为它始终在指导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我生活的目标很渺小,和国家社稷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这样我还有必要了解真实吗?因为我只要身体健全,会劳作,随便找个荒山野岭,开辟一块土地耕种,不也能活一辈子吗?
看起来似乎真的是这样。可仔细想想,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要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生活目标?不要告诉我你一出生就有这么目标!其实就算有人真的是这么想,我们也应该明白,这样的一种目标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这个人通过阅读包裹着他的信息流进而得出的结论——那或许是因为对现代都市丛林法则的恐惧,或许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它绝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
正因此,真实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提供一个切实的地基,让我们不论雄壮还是平凡的人生理想有一个找得到的源头,避免了镜花水月的闹剧。
或许有人还会继续退步,说:我可以连人生的价值都舍弃,我只求一个平稳的过程,就让我平安地生,自然地死。对于这样人(如果有这样的人)我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难道不是吗?可以舍弃任何理想,可以剥夺自己人生的价值,只求下一顿饭之后有下一顿饭,对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呢?没有!
但让我们再次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真是这样的吗?真的有人可以心甘情愿抛弃自己人生的价值吗?——绝对没有!
而我这一生只见过一类人会这么做:受压迫的人。因此,那所谓的放弃不是无欲无求,却是求生的哀嚎;那不是心甘情愿,却是心灵的沉沦。
除压迫之外,真相百试不爽。
说到这里,我们好像找到了生活最大的敌人:压迫。压迫是什么?压迫简单来说就是不自由。
所以,只要有了自由,真相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而只有具备真相,自由才可能找到每个人各自的道路。
哎呀,崔卫平和刘苏里应该握手啊!
或许还有人要追问:哎!这和历史有什么关系?
废话,真实不附着在历史上,难道在谎言里!
这么一解释,似乎就不得不先说说,为什么我们要有历史。在继续往下写之前,我特地在网上就这个问题搜索了一番,找到了不少结果。最主要的观点自然如《资治通鉴》这本书的名字所讲,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免今后多走弯路。我当然不反对这样的历史观,也认可这是读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比如金观涛通过研究中国历史就得出了“超稳定结构”这一观点。这个学说对于未来那些想要跳出这个“超稳定结构”的中国人来说自然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我个人感觉,这样一种看待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还是有太重的功利色彩。对那些对宏大叙述不感兴趣,一辈子就想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来说,历史还有什么意义?
我说,历史之中有真相(有真实)——或许历史情节对普通人没有太大意义,但真实则一定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意义——没错,我说的是历史的真实,发生在别人、死了的人身上的真实。
在构思这个题目的时候,正好今天在微博上看见我非常敬重的崔卫平女士所发的一条微博:真实所受到的胁迫,比人们能够想象的,要严重得多。除了权力,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阻碍人们走进真实。真实与自由谁最重要?我看是前者。有真实代表有自由,没有真实,哪来自由?身处不真实中,乃身处不自由之中。从不真实中走出来,才是走向自由。
正好,另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刘苏里先生回应了这条微博:自由是真实的沃土,没有自由,不可能培育出真实。(随后崔卫平女士回应:对于真实的爱好,可以培养对于自由的爱好。不是为了真实的个性,说真话,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拿自由干什么呢?)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我认为自由是人类社会归根结底的追求。对于“自由“和”真实“我认为或许不应该急着给它们排序,因为我感觉它们并不完全是一个范畴内的事物,如果非要打个比喻,“自由”和“真实”就像是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两个国王,它们各自统领自己的领域——当然,他们也都爱好和平。
还是来说真实。真实是种信息流,终日包裹我们。通过读取这些信息,我们在生活中做出选择,走上更为“合理”的道路。真实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性是因为它始终在指导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我生活的目标很渺小,和国家社稷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这样我还有必要了解真实吗?因为我只要身体健全,会劳作,随便找个荒山野岭,开辟一块土地耕种,不也能活一辈子吗?
看起来似乎真的是这样。可仔细想想,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要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生活目标?不要告诉我你一出生就有这么目标!其实就算有人真的是这么想,我们也应该明白,这样的一种目标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这个人通过阅读包裹着他的信息流进而得出的结论——那或许是因为对现代都市丛林法则的恐惧,或许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它绝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
正因此,真实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提供一个切实的地基,让我们不论雄壮还是平凡的人生理想有一个找得到的源头,避免了镜花水月的闹剧。
或许有人还会继续退步,说:我可以连人生的价值都舍弃,我只求一个平稳的过程,就让我平安地生,自然地死。对于这样人(如果有这样的人)我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难道不是吗?可以舍弃任何理想,可以剥夺自己人生的价值,只求下一顿饭之后有下一顿饭,对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呢?没有!
但让我们再次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真是这样的吗?真的有人可以心甘情愿抛弃自己人生的价值吗?——绝对没有!
而我这一生只见过一类人会这么做:受压迫的人。因此,那所谓的放弃不是无欲无求,却是求生的哀嚎;那不是心甘情愿,却是心灵的沉沦。
除压迫之外,真相百试不爽。
说到这里,我们好像找到了生活最大的敌人:压迫。压迫是什么?压迫简单来说就是不自由。
所以,只要有了自由,真相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而只有具备真相,自由才可能找到每个人各自的道路。
哎呀,崔卫平和刘苏里应该握手啊!
或许还有人要追问:哎!这和历史有什么关系?
废话,真实不附着在历史上,难道在谎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