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0——从川端康成开始说日本(未完,此篇甚为不满,且暂时感觉见识太过浅薄,有点写不下去)
在成篇之前,先说下,我对于川端康成以及日本的了解有多少。川端康成我只看过一点他获诺奖的介绍,然后就是他的《雪国》和《千纸鹤》。关于日本,最早的了解是从爱国教育开始的,抗日战争,甲午战争,明的倭寇,意识形态上是非常强调近代国耻的,而等到网络兴起之后,时不时的抵制“XX货”,这其中以日本货中枪最多,深处这民粹思潮大浪之中,或多或少也不得已再次接受了很多关于日本的负面信息。但是,我对于日本仍然是不了解的,我所知道的日本的国民性所谓“耻辱性性格”是来自大学课堂某老师转述《菊与刀》,而这本非常有名的关于日本的著作我还没有读过。我更加怀疑的是,这么一本书,尤其是据说在战场上判断日本人心理取得巨大成功后,是否真如此神奇,深刻的刻画了日本民族的民族特征;更值得怀疑的是,大半个世纪过去后,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后,今天的日本和昨日的区别又有多大。我对于日本的了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日本的影视作品。这其中以动漫居多。虽然我年岁稍长后,就不喜欢看动漫,而且尤其不太喜欢日本的动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小时候确实看过很多日本动漫。对于足球的热爱,就绝对有《足球小子》的功劳,没看过《圣斗士星矢》,不过非常喜欢看《钢铁神兵》,直接导致我上大学后终于完整的看完了这部动画,当然还是蛮失望的,因为小时候,看过n遍前半部分,每次都没能看到结尾,直接导致期望值被放大了N倍。这些动画的特点在于热血,理想主义,最主要是热血,《北斗神拳》或者《七龙珠》的PK情节直接就是赤裸裸的纸面上的暴力。想来这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小人物的奋斗史+发泄式的暴力情节+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两类动画。第二类可以以《到啦爱梦》和《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为代表。也许我这个分法会让很多人有意见,但在我看来,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首先,画风很像,都不以追求美型或者是写实或者是现在的萌为卖点,色彩也没有那么绚烂,完全不像宫崎骏的作品,很多场景都像画一样美。其次,都充满了现实感,这些作品发生的空间时间地点,都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最后,都充满了不现实感,充满了现实中的幻想。小叮当是最明显的,根本就不可能嘛,这么一个啥都能变出来的宝贝,简直就是满足了多少幼儿乃至成年儿童的YY啊,至于小丸子和小新,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无法想象小新这种极品小孩的存在的,至于小丸子,虽然看起来正常点,鉴于我看过的部分,始终觉得他们一家人都神神叨叨的,也无法相信这种人群的常态性存在。这一类的作品的特点,就是用画笔满足心中的幻想,自己给自己找乐。而且我深深的相信,这是宅腐的源头。第三类,是以宫崎骏为代表的,相对而言,更深刻的也更精益求精的动画电影。宫崎骏就不用说了,首先画的真好,真美,尤其是色彩,人物造型好,但是色彩更好,宫崎骏电影里面的乡下,绿的树,淌着清水的小溪,掩映在树林里的神庙,即使你从未见过,你也会时不时的生出我好像之前去过这里的想法。除了色彩,还吸收了大量的本地民俗,《龙猫》里的黑乎乎的小煤球一样的小玩意,《平成狸合戦》(这不是火星文,这是电影原名,我绝对中文的翻译,百变狸猫非常不对味)中的狸,都不断的让我想起上学之前,夏天的夜晚,在对着漫天繁星的夜晚,躺在户外,听爷爷辈们摆龙门阵,听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神鬼故事入睡。虽然当时岁数小,也不记得到底听到啥了,但是宫崎骏的作品,确实充满童趣,一个日本人,45年出生,仍能画出时不时能勾起几乎半个世纪后出生的中国人的童年回忆的动画,这就是功力。难能可贵的是,某些作品还挺有思想性,没有流向小学馆的智商水准。不过着一类,我其实也没认真看过,就不多展开了。其次,他电影的配乐好,久石让的功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都是久石让的,但是用的都很好,都不觉得突兀,而且事后听原声碟,也听得下去。我觉得评价一个电影配乐好不好,不光在于在电影里面,配乐的是否烘托了主题,催化了观众的泪水,或者是在形式上起到了反讽或者是对照的作用,更能体现出价值的是,单独拎出来听,不要画面,事后认真的听,摆脱叙事性的情节,只听声音,又能有多少内容。按这个标准来说,久石让的真不错,我在完全盲听就是不看曲目也不挑曲目,随机乱听的情况下,也挑出来《幽灵公主》和《天空之城》的原声,而且让我特别意外的是,我完全不觉得这是日本人的音乐。因为神思者的,自从《故宫》热播,太鼓,日本的这种民族乐器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貌似在N多场合都可以听到这好像是穿着宽松和服梳着发髻的日本男性敲出的鼓声。最后还有一类日本动画,小学馆动画,专为低龄儿童准备的,《宠物宝贝》和《铁胆火车侠》之类的,这一类往往是套路化,但是还是蛮多乐趣的,《铁胆火车侠》我读高中的时候仍然可以看得很欢。这一类的特点,最大的特点不知道是不是幼稚,真心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在看的时候那么欢乐。
说完了动漫,再来说说电视剧。日本的电视剧,基本上就没看过,偶尔看的也都是浮光掠影。真要是说现在还有点印象的,也就大学的时候一群人冲着松岛菜菜子看的《麻辣教师》,不过这部戏我的感觉并不好,装酷的成分太多,而且松岛的角色我不知道其真实性到底如何,我非常怀疑,这么一个人物的塑造主要就是为了满足部分成年男性的心理上的幻想。
再来说说日本的音乐,日本的音乐基本上没听过,除了部分NEW AGE流派的日本音乐之外,只听过久石让。其他的都没认真听过,不发表意见。
最后说说日本的电影。日本的电影我不喜欢,尤其是最近的,尤其是生活片,《入殓师》《2077日本锁国》《超时空要塞:可曾记得爱》《平成狸合戦》《超时空泡泡机》《死亡笔记》《大逃杀》《千与千寻》《艺伎回忆录》《龙猫》
1.日本的影视作品。这其中以动漫居多。虽然我年岁稍长后,就不喜欢看动漫,而且尤其不太喜欢日本的动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小时候确实看过很多日本动漫。对于足球的热爱,就绝对有《足球小子》的功劳,没看过《圣斗士星矢》,不过非常喜欢看《钢铁神兵》,直接导致我上大学后终于完整的看完了这部动画,当然还是蛮失望的,因为小时候,看过n遍前半部分,每次都没能看到结尾,直接导致期望值被放大了N倍。这些动画的特点在于热血,理想主义,最主要是热血,《北斗神拳》或者《七龙珠》的PK情节直接就是赤裸裸的纸面上的暴力。想来这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小人物的奋斗史+发泄式的暴力情节+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两类动画。第二类可以以《到啦爱梦》和《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为代表。也许我这个分法会让很多人有意见,但在我看来,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首先,画风很像,都不以追求美型或者是写实或者是现在的萌为卖点,色彩也没有那么绚烂,完全不像宫崎骏的作品,很多场景都像画一样美。其次,都充满了现实感,这些作品发生的空间时间地点,都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最后,都充满了不现实感,充满了现实中的幻想。小叮当是最明显的,根本就不可能嘛,这么一个啥都能变出来的宝贝,简直就是满足了多少幼儿乃至成年儿童的YY啊,至于小丸子和小新,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无法想象小新这种极品小孩的存在的,至于小丸子,虽然看起来正常点,鉴于我看过的部分,始终觉得他们一家人都神神叨叨的,也无法相信这种人群的常态性存在。这一类的作品的特点,就是用画笔满足心中的幻想,自己给自己找乐。而且我深深的相信,这是宅腐的源头。第三类,是以宫崎骏为代表的,相对而言,更深刻的也更精益求精的动画电影。宫崎骏就不用说了,首先画的真好,真美,尤其是色彩,人物造型好,但是色彩更好,宫崎骏电影里面的乡下,绿的树,淌着清水的小溪,掩映在树林里的神庙,即使你从未见过,你也会时不时的生出我好像之前去过这里的想法。除了色彩,还吸收了大量的本地民俗,《龙猫》里的黑乎乎的小煤球一样的小玩意,《平成狸合戦》(这不是火星文,这是电影原名,我绝对中文的翻译,百变狸猫非常不对味)中的狸,都不断的让我想起上学之前,夏天的夜晚,在对着漫天繁星的夜晚,躺在户外,听爷爷辈们摆龙门阵,听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神鬼故事入睡。虽然当时岁数小,也不记得到底听到啥了,但是宫崎骏的作品,确实充满童趣,一个日本人,45年出生,仍能画出时不时能勾起几乎半个世纪后出生的中国人的童年回忆的动画,这就是功力。难能可贵的是,某些作品还挺有思想性,没有流向小学馆的智商水准。不过着一类,我其实也没认真看过,就不多展开了。其次,他电影的配乐好,久石让的功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都是久石让的,但是用的都很好,都不觉得突兀,而且事后听原声碟,也听得下去。我觉得评价一个电影配乐好不好,不光在于在电影里面,配乐的是否烘托了主题,催化了观众的泪水,或者是在形式上起到了反讽或者是对照的作用,更能体现出价值的是,单独拎出来听,不要画面,事后认真的听,摆脱叙事性的情节,只听声音,又能有多少内容。按这个标准来说,久石让的真不错,我在完全盲听就是不看曲目也不挑曲目,随机乱听的情况下,也挑出来《幽灵公主》和《天空之城》的原声,而且让我特别意外的是,我完全不觉得这是日本人的音乐。因为神思者的,自从《故宫》热播,太鼓,日本的这种民族乐器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貌似在N多场合都可以听到这好像是穿着宽松和服梳着发髻的日本男性敲出的鼓声。最后还有一类日本动画,小学馆动画,专为低龄儿童准备的,《宠物宝贝》和《铁胆火车侠》之类的,这一类往往是套路化,但是还是蛮多乐趣的,《铁胆火车侠》我读高中的时候仍然可以看得很欢。这一类的特点,最大的特点不知道是不是幼稚,真心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在看的时候那么欢乐。
说完了动漫,再来说说电视剧。日本的电视剧,基本上就没看过,偶尔看的也都是浮光掠影。真要是说现在还有点印象的,也就大学的时候一群人冲着松岛菜菜子看的《麻辣教师》,不过这部戏我的感觉并不好,装酷的成分太多,而且松岛的角色我不知道其真实性到底如何,我非常怀疑,这么一个人物的塑造主要就是为了满足部分成年男性的心理上的幻想。
再来说说日本的音乐,日本的音乐基本上没听过,除了部分NEW AGE流派的日本音乐之外,只听过久石让。其他的都没认真听过,不发表意见。
最后说说日本的电影。日本的电影我不喜欢,尤其是最近的,尤其是生活片,《入殓师》《2077日本锁国》《超时空要塞:可曾记得爱》《平成狸合戦》《超时空泡泡机》《死亡笔记》《大逃杀》《千与千寻》《艺伎回忆录》《龙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