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之飞机上的小孩
2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晴
现在我是在飞机上,飞往迈阿密。应该已经飞了四个多小时了吧。舷窗外早已一片漆黑,也许我们正在跨越日本,或者太平洋上某个小岛所处的时区。明显的,我们还未追上太阳。
舱里已经很暗,少有客人像我一样还盯着面前的屏幕两眼放光地换台。时差始终是个旅行中的问题。虽然功略上总说,一踏上飞机,无论是腕表还是心里都已经要调到目的地的时间,但对于大多数旅客来说,这无疑是个勉为其难的假设。尤其是在封闭憋闷的机舱里,不用坐多久就会困意满身,即使娱乐系统里有乔治克鲁尼,他的忠实粉丝也会在瞥过几个镜头之后戴上眼罩,一分钟之内坠入梦乡。
可是,我还醒着。除了因为我在刚刚登机不久,别人都还在享用本次航程的第一餐时就狠狠地睡过了一通(算是补了昨晚加班亏欠的觉),还有一个很无奈的原因:
我的前座有个孩子!
长途飞行中遇上与孩子为邻座,这机会几乎与时时摸彩票中个几百块钱一样幸运。只是,至今我抽奖从未中过超过一袋洗衣粉价值的东西,倒是常常在找到座位之后,发现前后左右的某处有个不超过两岁的孩子--也许是两岁,也许更大或者更小一些,我向来不善于猜测孩子的年龄,他们除了不分男女之外,还鬼斧神工地无论多大都一个样子--接下来的一路就意味着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算计怎么熬过这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因为他们经常是该睡的时候不睡,在你刚刚要进入梦里温柔乡的时候猛地展示自己还未受口味和酒精摧残的,无比嘹亮的嗓音,接着就是咏叹调一般地哭泣(其实没那么美,只不过对孩子用词儿始终不能太恶毒)。这时候奉劝你最好是醒过来,不要再妄图挣扎着要睡,清醒着忍受孩子的哭,远比在困顿里听这似有似无的哭要好受得多。大家心知肚明,谁从前都是孩子,知道哭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每个人也都有过。
捱着,只能趁着他稍微消停的时候闭上眼睛休养一会儿。因为即使拥有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候的辩才,你也没办法对他讲道理,就像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只会大眼睛望望你,一转脸就走了,丝毫不给面子。起初有客人无法忍受,按服务铃找来了空姐,空姐也两手一摊。是啊,她们又能有什么办法,无外乎讲道理。即使她们的声音再动听,但说的是英语,估计这孩子更难听下去。
所以周围的人干脆都不睡了。我庆幸自己随身带了itouch,耳机一塞过滤一下多半的噪音,打开电脑码字。身边的老伯估计是到美国看望儿女的,英文还不到家,拿出本《新概念英语》来边看边做笔记。第一排的大个儿索性从随身行李里拿出两个哑铃,就站在过道中间开始锻炼;身后的一对儿情侣依偎在一起来回地换着娱乐系统里的节目,几乎要把摇控器摁坏。空姐也知这里是个麻烦,经过都好像故意加快了脚步,免得被哪个神经衰弱的客人逮住再抱怨一番。 一片区域的作息节奏,全在这个孩子的掌握之下了。
又能如何呢?想必下机之后的第一天会更辛苦一点,脸上有时差深重的菜色。另外许个愿,归程千万不要再有孩子在附近。但如果上了飞机还看到一张天使一般的小脸儿冲你乐呵,那就只能算计算计再把回程的十几个小时捱过去了。
现在我是在飞机上,飞往迈阿密。应该已经飞了四个多小时了吧。舷窗外早已一片漆黑,也许我们正在跨越日本,或者太平洋上某个小岛所处的时区。明显的,我们还未追上太阳。
舱里已经很暗,少有客人像我一样还盯着面前的屏幕两眼放光地换台。时差始终是个旅行中的问题。虽然功略上总说,一踏上飞机,无论是腕表还是心里都已经要调到目的地的时间,但对于大多数旅客来说,这无疑是个勉为其难的假设。尤其是在封闭憋闷的机舱里,不用坐多久就会困意满身,即使娱乐系统里有乔治克鲁尼,他的忠实粉丝也会在瞥过几个镜头之后戴上眼罩,一分钟之内坠入梦乡。
可是,我还醒着。除了因为我在刚刚登机不久,别人都还在享用本次航程的第一餐时就狠狠地睡过了一通(算是补了昨晚加班亏欠的觉),还有一个很无奈的原因:
我的前座有个孩子!
长途飞行中遇上与孩子为邻座,这机会几乎与时时摸彩票中个几百块钱一样幸运。只是,至今我抽奖从未中过超过一袋洗衣粉价值的东西,倒是常常在找到座位之后,发现前后左右的某处有个不超过两岁的孩子--也许是两岁,也许更大或者更小一些,我向来不善于猜测孩子的年龄,他们除了不分男女之外,还鬼斧神工地无论多大都一个样子--接下来的一路就意味着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算计怎么熬过这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因为他们经常是该睡的时候不睡,在你刚刚要进入梦里温柔乡的时候猛地展示自己还未受口味和酒精摧残的,无比嘹亮的嗓音,接着就是咏叹调一般地哭泣(其实没那么美,只不过对孩子用词儿始终不能太恶毒)。这时候奉劝你最好是醒过来,不要再妄图挣扎着要睡,清醒着忍受孩子的哭,远比在困顿里听这似有似无的哭要好受得多。大家心知肚明,谁从前都是孩子,知道哭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每个人也都有过。
捱着,只能趁着他稍微消停的时候闭上眼睛休养一会儿。因为即使拥有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候的辩才,你也没办法对他讲道理,就像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只会大眼睛望望你,一转脸就走了,丝毫不给面子。起初有客人无法忍受,按服务铃找来了空姐,空姐也两手一摊。是啊,她们又能有什么办法,无外乎讲道理。即使她们的声音再动听,但说的是英语,估计这孩子更难听下去。
所以周围的人干脆都不睡了。我庆幸自己随身带了itouch,耳机一塞过滤一下多半的噪音,打开电脑码字。身边的老伯估计是到美国看望儿女的,英文还不到家,拿出本《新概念英语》来边看边做笔记。第一排的大个儿索性从随身行李里拿出两个哑铃,就站在过道中间开始锻炼;身后的一对儿情侣依偎在一起来回地换着娱乐系统里的节目,几乎要把摇控器摁坏。空姐也知这里是个麻烦,经过都好像故意加快了脚步,免得被哪个神经衰弱的客人逮住再抱怨一番。 一片区域的作息节奏,全在这个孩子的掌握之下了。
又能如何呢?想必下机之后的第一天会更辛苦一点,脸上有时差深重的菜色。另外许个愿,归程千万不要再有孩子在附近。但如果上了飞机还看到一张天使一般的小脸儿冲你乐呵,那就只能算计算计再把回程的十几个小时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