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共情
虽然从大一开始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起,就知道“共情”这样的术语,但一直浮于这样的表面:共情,就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这都是概念而已!
直到上周的讨论会,大家在激烈的讨论【方案真正可以带给学子的是什么,不能帮助的是什么?】突然发现之前对家长的理论解释和负责的情感熏陶并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谓的理解,真正开始,是从我们与Lisa的对话开始。这个过程让我明白: 原来世界上会有与你完全不同的人!没错,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却让我一下子真正明白共情的真谛,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批判、评价,或者以你自己思维方式加工的理解。你只是接受他/她,变成他/她,尝试去看他们眼中的世界。
很巧,最近在读的《分心也有好婚姻》里有这样的一段:
减少斗争是以共情开始的。我爱人总是建议夫妻们想象他们正在一起坐在山顶。“现在往下看,”她说,“告诉对方你都看到了什么。”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同一座山,同一个位置,但每个人的描述都是不同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夫妻总是忘记他们的观点会有多不一样。我爱人会提醒他们,就像从山顶望下去时他们会看到不同的景色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并非完全一致。
所以,真正的共情,是放下忙碌,放下一定要改变对方的心,放下对对方的任何评价(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仔细的倾听。尝试变成他,并且接受他。
这都是概念而已!
直到上周的讨论会,大家在激烈的讨论【方案真正可以带给学子的是什么,不能帮助的是什么?】突然发现之前对家长的理论解释和负责的情感熏陶并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谓的理解,真正开始,是从我们与Lisa的对话开始。这个过程让我明白: 原来世界上会有与你完全不同的人!没错,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却让我一下子真正明白共情的真谛,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批判、评价,或者以你自己思维方式加工的理解。你只是接受他/她,变成他/她,尝试去看他们眼中的世界。
很巧,最近在读的《分心也有好婚姻》里有这样的一段:
减少斗争是以共情开始的。我爱人总是建议夫妻们想象他们正在一起坐在山顶。“现在往下看,”她说,“告诉对方你都看到了什么。”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同一座山,同一个位置,但每个人的描述都是不同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夫妻总是忘记他们的观点会有多不一样。我爱人会提醒他们,就像从山顶望下去时他们会看到不同的景色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并非完全一致。
所以,真正的共情,是放下忙碌,放下一定要改变对方的心,放下对对方的任何评价(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仔细的倾听。尝试变成他,并且接受他。